福建建陽建盞茶具喝茶的好處是什麼?為何越來越多人用茶具建盞?

2020-12-22 MipTour

建盞茶具與飲茶-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也是中華文明的繼承,飲茶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選擇正確的茶葉器具,使茶葉的顏色、香氣、味道表現得淋漓盡致,飲用過時。 而建盞茶具就是這樣一套茶具,茶友們稱之為茶王,茶具必備,多受追捧!

宋韻建盞

手工製作建盞是最好的選擇! 使用建盞喝茶,不僅茶湯變得柔軟甜美無與倫比,更重要的是用建盞喝茶對人體有更多的滋補作用!建盞對選鐵含量,含砂量,疏鬆固體厚度,胚釉厚度都有特殊的功能設計。

建盞茶具有很好的保鮮效果,能有效防止茶湯的「變質」 . 且茶葉不易殘留髒物,使用後易清洗。因為建盞這些獨特的特點,所以在現代建盞復興之後,迅速捕捉到了很多盞友愛好者。

建盞胎釉

建盞以小碗最多,胎質呈灰黑。胎質原料是建安境內特有的含鐵性粘土,坯體含鐵量高達9%以上,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

釉料配方的不同,窯內溫度及氣氛的變化等因素影響,建窯黑瓷釉面又呈現多種紋理。

建盞造型

建盞造型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鬥;且多為圈足,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稱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數為實足(主要為小圓碗類)。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

建盞類別

建盞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大類,每類分大、中、小型;小圓碗歸入小型斂口碗類。大型碗(口徑15cm以上)、中型碗(口徑11-15cm)、小型碗(口徑11cm以下);依照釉面紋理分類,可分為烏金(紺黑)、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雜色等六類。

烏金建盞

第一類:烏金釉。這是建窯黑瓷較典型的釉色。烏金釉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即所謂的「青黑」;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醬黑色;成熟時期的烏金釉釉層普遍較厚,「色黑而滋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出莊重素雅之美。

兔毫建盞

第二類:兔毫釉。兔毫是建窯最典型且產量最大的釉色品種。所謂「兔毫」,是指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勻細密的絲狀條紋,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由於「窯變」等因素影響,兔毫形狀既有長、短之分,粗、細之別,顏色還有金黃色、銀白色等變化,俗稱「金兔毫」、「銀兔毫」等。

油滴建盞

第三類:油滴釉。「油滴」一詞至遲在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就出現在日本的文獻中。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布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者直徑為三、四毫米;小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

曜變建盞

第五類:曜變。所謂「曜變」,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則的圓點,圓點呈黃色,其周圍煥發出以藍色為主的曜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得名。曜斑廣布於建盞的內壁,並隨所視方向的移動而變化,垂直觀察時呈藍色,斜看時閃金光,仿佛置身於浩蕩宇宙之中,周圍是無數璀璨的繁星。

雜色建盞

第六類:雜色釉。由建窯黑釉器系「窯變」所致,故釉面紋理變化多端,除上述五大類釉面紋理之外,還有一些雜色釉,如柿紅色、赤紅色、「灰白釉」、「芝麻花」、「結晶冰花紋」、「龜裂紋」醬釉(醬綠釉、醬黑釉、醬黃釉)等。

建盞之所以叫建盞,是因其產於當時的建州建窯,也就是現在的南平建陽,建盞始於唐末,盛行於兩宋,最權威的莫過於宋徽宗對其的稱讚。

建盞之所以為建陽特產,是因建盞的一大特點,鐵胎鐵胎當然是鐵了,建陽水吉的紅土含鐵量為8%左右,是別的地方所不能比擬的。所以買建盞,看產地,選商家,有長期買賣關係的一般不會坑。

宋韻建盞

2011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幾年也越來越被大眾知道了。

怎樣的建盞才是好建盞?真的越貴越好嗎?有些人剛接觸建盞的時候看到網上那些廉價的建盞特別吸引人的眼球,圖片看上去又非常的精美,可信嗎?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怎樣的建盞才是好建盞?

1、從胎質上看

建盞胎土是鐵含量很高的鐵胎,這是能燒出各種不同斑紋的主要原因。建盞底胎特點是胎質厚重粗糙,顏色一般為深灰或者深褐色,輕輕敲打有類似金屬碰撞的聲音。

這樣的建盞胎土只能取自福建省建陽水吉一帶,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喜歡研製建盞的陶藝家都要使用建陽水吉的胎土。

2、從釉料上看

釉面也是建盞的精華!

釉的起源是從草木灰開始的,後來有了石灰釉,這種黏性較強,容易厚掛,色調也較深沉,上釉後入窯燒制,為的是析晶。

析晶是在坯體複合一層天然礦物原料,經高溫煅燒等多重工藝而成。建盞鐵繫結晶釉以鐵紅釉、華北油滴、建盞褐色兔毫、鷓鴣斑、曜變5種鐵繫結晶釉為主。因析晶有各種組合,成就了建盞釉面的多樣性,就是所謂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釉色主要分為:烏金、兔毫、鷓鴣斑、雜色釉,還有個最難得的曜變盞,少之又少。

烏金釉指的是純黑釉,《大觀茶論》有記載「盞色貴青黑」;

兔毫盞屬建盞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行家的,隱私脈紋像兔子的毫紋,得其名為兔毫;

鷓鴣斑也叫油滴盞、因其白點猶如鷓鴣鳥羽翼,得其名鷓鴣斑、需在冷卻後進行析出、極難控制這種還原氣氛、故比兔毫盞要更難許多。

雜色釉就是這些之外的一些,例如茶抹釉這類的。

3、從器型上看

建盞的器型主要是四種,束口盞、斂口盞、撇口盞、敞口盞。對於一件好的建盞作品來說,一定要滿足器型規整,無大的變形和凸起,不開裂,無氣泡,少針眼這幾個條件。

判定器型是否規整可以將建盞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或者拿兩個相同口徑的建盞盞口對扣,觀察能否緊密貼合,如果發現左右晃動,則說明變形,器型不佳。

宋韻建盞

4、從斑紋上看

每個建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就算同一個師傅也燒不出兩個一樣斑紋的作品來。但是好的東西都有一些共性,好的兔毫盞斑紋的底色應該是青黑色,即黑中帶青,兔毫斑紋柔長為美,紋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較強的三維立體效果,尤其是兔毫能夠從盞口延伸至盞底者為最佳。

選油滴盞的話,最好是那些油滴斑紋清晰可見、斑點大小不一,盞內外斑點分布均勻飽滿,盞口位置能布滿斑紋為上品。

5、從幻彩上看

建盞精品一定離不開幻彩效果,好的建盞會泛發出藍色,銀色,金色等效果,而且在陽光下燈光下或者裝進茶水後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

6、建盞大師作品

買建盞圈較為知名的師傅的作品,例如孫建興、許家有、李達、裴春元、卓立旗、李細妹等等等等,大師作品一般底部有落款,這個落款也可以去對比下,名氣大的仿品也多,還會有收藏證之類的,這類的一般都是手工製作,所以貴也是正常的!

建盞的美,成於偶然。是泥胚涅槃後的絕世綻放。建盞的美,不只是這傾城的容顏,更是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國韻和匠心!選擇正確的建盞茶葉器具,使茶葉的顏色、香氣、味道表現得淋漓盡致!

得益於中國茶文化的復甦,建盞茶器以它自己的特色,展現了淋漓盡致的美麗。建盞茶器也將成為中國茶文化的新載體,再次為世界茶文化的發展史,畫出一道美麗的彩虹,並將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和讚賞!

#建盞茶具#福建旅遊及手工藝品延伸:

光影霞浦+水墨仙都+隱秘海島-福建黃金山海太姥山小眾避世四日遊

雲南建水紫陶為何成為收藏新寵?建水紫陶如何鑑別和收藏?

蔣記手工銅器.傳統手工銅藝千錘百鍊出品-迷途旅遊網手工銅器!

蘇州緙絲,皇家御用織物《延禧攻略》宮扇,與景泰藍.雲錦齊名!

很多人被這些蘇州刺繡團扇美到了,刺繡作品繃成了團扇,扇一扇古樸的竹柄,連風都是清雅的。#刺繡團扇# → 迷途旅遊網(公號)錠! 蘇州手工匠繡娘以針為筆,在一點一點的勾勒中呈現出古畫般清雅的山水花鳥世界。 刺繡團扇,以中國刺繡為魂,又有機的融合法式與俄式刺繡的精華,加上造花與金工等技藝,讓刺繡突破東西方審美的邊界,立體生動,清新雋永,栩栩如生,又帶著東方獨有的婉約與精緻! 如果把摺扇比做翩翩墨客, 那麼團扇就一定是纖纖美人。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而宋代以前稱為扇子,其實也都指的是團扇。三國時的名士們大多是「羽扇綸巾」,那時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團扇出現。直到東漢時,才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這樣的團扇,形似一輪明月,出風清涼,又有美麗的點綴繡畫,一傳便傳到了現在。

相關焦點

  • 用建盞喝茶有什麼好處?
    建盞,黑瓷代表,中國八大名瓷之一。中國茶文化中,被視為「茶之聖器」,因產自福建建陽龍窯,故此稱為建盞。建盞和紫砂壺被譽為茶道雙子,一個貴為喝茶神器,一個貴為泡茶神器,大器至簡,兩者相輔相成,茶桌上「一繁一簡」,共同「上演」茶桌上完美的配合。
  • 建盞「有毒」嗎?為什麼用它喝茶的人還越來越多?
    近來很多盞友問了我好多問題,聽說建盞有毒?真的假的?建盞的開片是瑕疵?有氣孔的建盞是不是不好用啊?為什麼建盞有這麼多問題用它喝茶的人依舊只增不減?真正的建盞必須是建陽水吉一帶的泥料和原礦釉為原料,加之高溫燒成(一般指1280℃-1350℃),在這樣的溫度燒制而成的,有害物質都氧化分解,穩定性和安全性優於中溫瓷和低溫瓷,建盞斑紋一次自然形成,沒有任何人工合成色釉,不是色釉彩繪,也不是二次上釉二次燒制,截至目前,建盞協會和有關部門送檢建盞樣品80多批次,無一發現存在安全問題。
  • 建盞是什麼?建盞喝茶的好處有哪些?宋韻建盞老劉告訴你答案
    對於很多沒有接觸過建盞的朋友,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建盞是什麼?建盞喝茶的好處有哪些?今天,宋韻建盞老劉就來告訴大家這個答案。我們先來說建盞是什麼。鬥茶比較必需的兩件東西,一個是優質的茶葉,另外一個就是適合鬥茶用的茶具,在宋代的時候建盞往往都是屬於王公貴族的玩物,一般平民百姓幾乎是接觸不到的,這也就導致在現在建盞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也是具有收藏價值的。蒙元滅宋之後,建窯受到戰亂波及,釉盞雖然沒有完全停燒,但已經漸漸衰落和兩宋時期的盛況已經完全不同。
  • 建盞固然漂亮,但是用建盞喝茶,真的安全嗎?
    喜歡喝茶玩家,應該都知道建盞,建盞是宋代的一種參差多態釉色的一種燒制工藝,但是, 這種看上去非常漂亮的茶杯,喝茶真的安全嗎?內部是否會有添加性的有害物質呢?那麼我們今天就要詳細的說一說了。建盞是一種具有獨特的風格的茶具,原料和燒制工藝導致建盞內部含鐵量的確遠超過於其它茶具,但是,也正因為這點,建盞的成品率很低,可塑性也很差,所以,建盞的精品非常少,建盞的收藏價值就因此而增高的。
  • 用建盞喝茶真的安全嗎?用數據揭秘建盞胎釉成分!讓你更愛建盞
    至此,小編解釋第10086+遍:正宗流程燒制的建盞是無毒無害的,用建盞喝茶是很安全的,對於這種傲慢與偏見的謠言需要被打破。而對於瓷器中可能出現的鉛鎘超標問題,國家早已出臺相應質檢標準,新盞行業發展起來之後,也越來越多工藝師依照此標準送檢。「建盞有毒」的謠言近兩年已經基本沒有市場。2018年2月,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特別出臺建盞的質檢標準——《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 1739—2018地理標誌產品建盞》,5月開始實施。
  • 建盞精品是什麼?建盞的好壞怎麼區分,怎樣分辨建盞的好壞?
    建盞是什麼?它意思是指建窯的釉茶碗,因為產自宋代建州建安縣,所以稱為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在宋代,建盞儘管能深得皇帝喜愛並被列為皇帝賜茶的專用茶具,但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仍能隨意使用,甚至寺僧用來喝茶、託缽僧用來化緣都可以。當時鬥茶風尚盛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闕梅嬌
    盞盞入心,捏造的不僅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種對唐宋風月無限眷戀的情懷。置身於色彩斑斕的建盞作品間,她娟秀美麗,舉手投足恬靜中透著睿智,隱隱有大家風範,闕梅嬌智慧和執著,演繹著自己的青春和事業。柔弱瘦小的雙肩,扛起的是建盞文化的傳承,在土與火的交織中,書寫著一段匠人匠心的傳奇故事。
  • 茶具:奇麗的中國古茶具
    與此相應,茶具的發展,也表現為由大趨小,自簡趨繁,復又返樸歸真、從簡行事的過程。它與時代風氣相滌蕩,逐漸趨於藝術化和人文化。  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獻有所提及,但大都語焉不詳。蓋其時茶具與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且先從唐代說起。唐代茶具 自從「茶聖」陸羽著了《茶經》後,「茶道大行」。中國的茶,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境界。其《器》章就列舉了28種煮茶和飲茶的器具。
  • 市面上便宜的建盞有毒嗎?
    建盞是什麼,我想還是有很多人不懂的,它是一種喝茶的茶具,宋朝時期是用來點茶的。由於建盞忽然的大火,也伴隨著一些疑慮,很多人都非常重視建盞的安全,那麼建盞喝茶安全嗎?便宜的建盞是不是有毒的?首先,編輯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建盞是無毒的,即使便宜,也不會有毒。
  • 大盞門龔韶宏專訪: 「網際網路大咖」與他的建盞情懷!
    龔韶宏分杯品茗(劉北儀攝)龔韶宏告訴記者:泡茶、喝茶,講究幽雅安靜的環境,常處於這種環境中,會讓人放鬆自己,輕盈思維。泡茶使用的建盞以其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能夠凝結那轉瞬即逝的茶香,建盞對水質的軟化和吸附又能夠保持茶湯的香與味,使茶湯變得柔軟、甘醇,用建盞喝茶能讓身體變得舒緩起來。漸漸的,身體會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這種感受,靜心神、修身性!明亮的陽光,投射在建盞五彩斑斕的釉面上映射在龔韶宏臉上,讓一張睿智的臉龐更顯得神採奕奕!
  • 茶都適合用建盞喝嗎?哪些茶不適合建盞喝?
    建盞作為宋代茶文化巔峰的產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以茶會友,行盞論道不失為一種讀書人的風尚。然而對於建盞也有人不解,為何很多人喜歡用它泡茶,真的什麼茶都適合用建盞喝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談談用建盞喝茶的那些事。若是單純講究品茗的話,建盞並不挑茶葉,不管什麼茶都適合用建盞品茗。建盞不僅是應茶而生的器具,更是與茶稱之為絕配。
  • 建陽建盞文化直播基地揭牌儀式在建盞文創園舉行
    8月1日上午,建陽建盞文化直播基地揭牌儀式在建盞文化創意園舉行。在參加儀式代表的見證下,劉平均和袁毅共同為「建陽建盞文化直播基地」「中國陶瓷品牌集群建盞文化創意直播基地」「武夷山水(建陽)網紅直播基地」「極有家(淘寶)建盞直播基地」「粉絲網脈粒優選直播基地」揭牌。
  • 縱觀中國陶瓷發展史,好看的瓷器那麼多,建盞憑什麼貴得這麼離譜
    建盞是我國漢族傳統名瓷,同時也是宋代風靡一時的御用茶具,它因茶而生,伴隨著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在近千年後的今天,建盞也是再次憑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走進了無數人的視線,成為了古玩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在全球各大拍賣會上更是屢創天價,讓人咋舌。
  • 建陽建盞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來看看一隻隆盞背後的故事
    建陽有個十分出名的建窯遺址,位於今天的福建建陽水吉鎮,散布於後井村、池中村周圍的蘆花坪、大路後門等山坡之上,面積達到十二萬平米之多,是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其中最長的一條龍窯遺址,甚至達到了135.6米,是國內已知最長的龍窯。而且遺址群中,這樣的百米長窯還不止一次座,每座龍窯都能燒制數萬隻建盞。
  • 建盞茶器溫杯燙盞,真的有必要嗎?去除異味,凝聚茶香,很有必要
    溫杯燙盞是不少茶友泡茶時的一個習慣,即已經清潔完的茶具,泡茶之時再用開水淋一遍。不少人認為這種儀式感的行為,可以消毒茶具,喝茶之時也更加衛生,而且可以提高茶盞的溫度,更好地飲用。不過關於溫杯燙盞的更進一步的原因,就很少有人說了。
  • 幾十塊錢的建盞有毒嗎?有毒沒毒和價格還真沒關係
    建盞,是一種因茶而興,因茶而盛,也因茶而衰的黑釉瓷,是我國傳統瓷器的佼佼者,是與我國茶文化密不可分的器物,是宋代宮廷的御用茶具,歷史地位頗高。說起建盞的傳奇故事,大家也許略有耳聞,但是提起建盞獨特的燒制手藝,想必大家還是較為陌生的。
  • 日本古茶具:博物館裡的茶道軌跡
    但日本的眾多博物館中的古代茶具,是我們尋訪茶道發展道路的重要佐證,所以還是儘量去開放的博物館參觀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難得一見的曜變天目。興起於北宋的黑釉建盞(在日本被俗稱天目,日人覺得其中的幽玄精神是和日本美學符合的),在當時是文人們的新寵,由於喜愛白色茶湯,黑色建盞能夠襯託出茶湯之色澤,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特意強調建盞之適用。出品於福建建陽水吉鎮的建窯窯址很早就廢棄了,現在去那裡,偶爾能挖出碎片,不過,最多也就是兔毫碎片,油滴就比較珍貴了。
  • 建盞破了個口怎麼辦 一招教你讓手中的建盞枯木逢春,變廢為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茶葉種植的國家,自"神農嘗百草"發現茶葉以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與之相匹配的茶具也在這個過程中應運而生,而宋代的建盞無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1.建盞的殘缺之美隨著建盞市場的日益走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宋代建盞有了相應的需求,可畢竟年代久遠,真正的宋盞想要流傳下來已實屬不易,品相完好的更是有價無市,如何進行建盞修復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許多人關心的話題。
  • 建盞怎麼區分好壞?什麼樣的建盞才算上品?宋韻建盞幫你看懂建盞
    建盞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隨著人們對藏品的重視,建盞也被眾多人所收藏,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偽劣產品。不過,有句話說得好:你喜歡她,她討你喜歡。
  • 福建建陽:從徽宗御用到東瀛國寶:建盞與中日茶文化
    陽春煙景,汲泉烹茶,幽花時發,賓友對之,古往今來,東方人愛茶,樸淡雅宜的建盞一直備受茶人傾心。2018年西泠秋拍,一枚南宋建盞油滴盞以586.5萬元人民幣成交;201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南宋建窯兔毫盞以250萬元港幣成交;2017年嘉德香港五周年慶典拍賣會,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配朱漆盞託,以354萬元港幣成交;2016年紐約佳士得拍賣臨宇山人舊藏南宋建窯油滴天目茶盞以11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7萬元)成交……一枚小小茶盞,氤氳之變中,使人於其間觀天地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