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茶器只是鬥茶?為何說建窯是天下茶盞第一窯?又有什麼影響?

2020-12-25 宋韻建盞

古代燒制茶盞的窯口很多,唐代的時候有邢窯和越窯,宋代則有耀州窯、定窯和饒州窯。不過這些窯口無非就是用來品茶的,只有建窯的釉瓷茶盞是可以用來鬥茶的。

建盞和茶相互發展,飲茶這一生活日常,慢慢演變成了一種遊戲,在遊戲中分出勝負,從而把建盞進化的到極致,也將茶文化推到了一個巔峰。那麼作為燒制建盞的建窯,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又是如何呢?

建窯地位的高的朝代是在兩宋,作為皇帝的宋徽宗趙佶,雖然治國無能,但作為一個文人玩家,卻怎麼也繞不過它。徽宗一生熱愛茶,不僅寫了著名的大觀茶論,還親自磨茶,賜茶,給群臣點茶,且雅曰:此自布茶。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徽宗畫作《文匯圖》,就是宋代點茶場景的真實再現。 蘇東坡的《送南屏謙師》:忽驚午盞兔毛斑,打作春甕鵝兒。範仲淹的《鬥茶歌》:北苑將期獻天子。

蘇轍的《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道》:蟹眠煎成聲未老,兔毛傾著色尤宜。黃庭堅的《滿庭芳·茶》:兔毫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陶谷在中《清異錄》也寫過:閩中造茶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以上這麼多文人墨客的詩詞,都表示了建盞在宋代的鼎盛,且很受士族的喜愛。

此外,宋代茶事在繪畫作品中也有體現。 南宋畫家劉松年繪製的《年茶圖》 ,詳細描寫了宋代點茶的過程:畫面左邊有兩個人,一個人跨坐在一邊,頭戴帽子,身穿長袍,腳穿鞋子。

他們在用石磨磨茶。 另一個站在桌子旁邊,左手拿著茶盞,右手拿著湯瓶進行點茶。他左手邊上是風爐和茶釜,右手邊上則是貯水甕。而在桌子上擺著的是茶筅和茶盞等一些點茶器具。

宋末元初的書畫家趙孟,也繪製過一幅《鬥茶圖》:四位鬥茶手分為兩組,每組有兩個人,一個主手和一個副手。上方的助手,正在持壺注湯。雙方都配備齊全,各有一個茶爐和茶籠。兩組所展示的就是,他們在鬥茶的情景。

鬥茶又被稱作茗戰,宋代上至皇室貴胄,下至民間百姓,普遍盛行的一種進行評比茶質優劣的活動。還有就是劉松年畫的《茗園賭市圖》和《博古圖》,都呈現出清晰的茶事。

宋代大量的詩歌和繪畫的文學作品,都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興盛的茶文化。茶之興盛,盞之輝煌,讓我們觸碰到了那些時光荏苒中的恬靜與風雅。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寶背後的中國故事:見證宋代御用茶盞的輝煌歷史
    宋代鬥茶盛行,故茶器尚黑。建盞因其在1300℃以上的高溫中,窯變出如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等絢麗多彩的釉色而聞名於世,與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成為黑釉瓷燒制技藝的巔峰代表。
  • 茶都適合用建盞喝嗎?哪些茶不適合建盞喝?
    唐時飲茶之風日熾,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設茶宴待客者。關於茶宴的正式記載始於中唐時期。至宋代飲茶風較唐代更為興盛,朝野之中遍行茶宴,皇帝曲宴點茶、百姓品茗鬥茶之例數不勝數。建盞作為宋代茶文化巔峰的產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以茶會友,行盞論道不失為一種讀書人的風尚。
  • 宋瓷黑釉瓷重要代表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有何區別?從這3點看
    同是宋人為了鬥茶、點茶之用而衍生的黑釉茶器,黑陶黃紋的木葉盞似乎與同期的兔毫、鷓鴣盞不太相同,也並不利於鬥茶時的觀察湯色,那麼木葉盞是建盞嗎?有何區別?關於木葉盞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史載木葉天目產于吉州窯,是宋元時期最富創造性的民間窯場,吉州窯是宋代另一個黑釉瓷的重要代表。
  • 西壩古窯茶盞的歷史與特徵
    鬥茶者們根據經驗,認為黑瓷茶盞用來鬥茶最為適宜,更有以「教主道君皇帝」自稱的宋徽宗趙佶對建窯盞極力推崇:「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在宋瓷眾多的茶盞中,除了茶的白色湯汁與黑色茶盞形成色彩強烈對比的效果外,亦或與徽宗信奉推崇道教有關,因為道教,玄學也,玄者黑色也,道家自古至今身著黑袍,對黑色尊崇可見一斑。黑盞或因此而馳名。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建盞,作為黑瓷燒制技藝的頂峰,曾經宋徽宗趙佶欽定的御用茶器,在宋代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盞」。雖然經過八百年之久的斷燒,但現在建盞還是重現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宋代鬥茶文化風靡之際,建窯無數。龍窯柴燒是對宋代建盞真正意義上的傳承。雖然現在建陽當地從事燒制建盞的廠家眾多,但真正沿用龍窯柴燒的工藝的廠家,卻是屈指可數,只佔了很小的比例。龍窯通常建在山坡,半地穴式結構,由四個分部組成:窯頭、窯身、窯尾和煙囪,投柴口和進出口都設置在兩側。整個窯體看起來像一條臥龍,所以名為「龍窯」。
  • 建盞是什麼?建盞喝茶的好處有哪些?宋韻建盞老劉告訴你答案
    對於很多沒有接觸過建盞的朋友,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建盞是什麼?建盞喝茶的好處有哪些?今天,宋韻建盞老劉就來告訴大家這個答案。我們先來說建盞是什麼。鬥茶比較必需的兩件東西,一個是優質的茶葉,另外一個就是適合鬥茶用的茶具,在宋代的時候建盞往往都是屬於王公貴族的玩物,一般平民百姓幾乎是接觸不到的,這也就導致在現在建盞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也是具有收藏價值的。蒙元滅宋之後,建窯受到戰亂波及,釉盞雖然沒有完全停燒,但已經漸漸衰落和兩宋時期的盛況已經完全不同。
  • 建盞喝茶的好處有什麼?怎麼選擇茶盞?挑選之時需注意哪些?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亦是如此,若是想要品上一盞好茶,茶器非常重要。很多經常喝茶的朋友都明白,品茶之時講究,察色、嗅香、品味和觀形,要想要完成這些,就必須選對合適的茶器。有人疑惑:不就是喝茶嘛,為什麼非要選擇建盞,其他杯子也可以啊?其實選擇一隻好的茶盞,足以影響到品茶時得到感覺。用不同質地、顏色、形狀、大小、高低、薄厚的茶盞來進行品茶,茶湯的香氣和味道,可能就會呈現出一種不同的氣質,很多時候甚至會差距大到,令人感到驚訝。
  • 建盞品茗,如何理解建盞的風雅之美?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建窯便走在這種強大自信的前列,燒造單純釉色的茶器——建盞。雖然僅僅為一種生活器具,但建盞選擇了作為飲茶、鬥茶的茶具,一種雅致生活的不代表。建盞作為瓷器,沒有作為高大上的擺設物件,也沒有完全成為鍋碗一類的生活器具,因此作為「非忙亦非閒」的建盞,不得不說這非常又智慧,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 中國八大名窯之一的建窯,黑釉茶盞獨樹一幟,好的建盞具備這3點
    建盞產自建窯,亦稱"建安窯"、"烏泥窯",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是宋代名窯之一。早在唐代時期,建窯就已經建成,那時建窯主要燒制一些青瓷茶具。直到北宋開始,建窯又憑藉所生產的黑釉茶盞而聞名遐邇。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建窯所產的這個茶盞的確品質上乘,製作精良。那麼說到一個好的建盞,應該要具備哪些特質?今天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1.第一特質——鐵胎首先看器物最直觀的無非就是胎、釉、造型這方面,很多人拿到建盞就習慣直接翻過來看盞底,觀察盞的胎質、施釉和修足。
  • 歷史上茶碗和茶盞是如何演變的?
    當然,關於建盞,他也有關於自己的歷史,關於自己的風華絕代。夜夜忽而夢此間,直覺懵懂的少年!回望建盞史,共賞一簾雨潺潺。晉杜毓(yù)《荈(chuǎn)賦》所謂:「器擇陶揀,出自東甌(ōu)。」甌,越也。甌,越州上,口唇不捲,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這裡的東甌也就是浙江一帶,其實在這裡就是說浙江那邊的瓷器也就是茶器比較好。
  • 福建建陽建盞茶具喝茶的好處是什麼?為何越來越多人用茶具建盞?
    建盞胎釉建盞以小碗最多,胎質呈灰黑。胎質原料是建安境內特有的含鐵性粘土,坯體含鐵量高達9%以上,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釉料配方的不同,窯內溫度及氣氛的變化等因素影響,建窯黑瓷釉面又呈現多種紋理。
  • 為什麼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兔毫盞究竟該如何欣賞?
    釉色對於建盞是鑑賞的重點亦是靈魂之所在兔毫作為建盞經典斑紋之一該如何鑑賞兔毫盞的前世今生兔毫盞是宋代建窯所產,建窯遺址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在水吉遺址處建盞殘片堆積成山,其中有許多都是兔毫殘片。由此可推斷在當時兔毫盞的產量最大。雖然這些歷經千年風雨的窯場,窯火已經冷卻許久。但連綿的山巒,遍野的蘆草中掩藏的殘片和窯具,仍然在訴說著古建窯的傳奇。兔毫盞為何興起兔毫盞的興起與宋代茶文化的發展有直接的關係。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帶動了貴族士大夫的好茶鬥茶風氣,由此擴展到社會各階層,使品茶、鬥茶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北宋徽宗曾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 建盞是什麼?柴燒盞一定比電燒盞好?建盞是越貴越好嗎?
    建盞的釉的釉是否有重金屬,最早應該從假建盞上面說起,也就是那些不是本地材料的外地仿製品。 而建盞所帶有的特色,兔毫、鷓鴣斑之類的紋理,必須用本地材料才能燒制而成,外地茶盞沒法達到這個水平,尤其是曜變盞。
  • 用建盞喝茶真的安全嗎?用數據揭秘建盞胎釉成分!讓你更愛建盞
    #建盞#關注本心建盞,了解更多建盞知識!建窯建盞,始於宋代,自鬥茶之風吹起,三百年間,建陽的窯火日夜不斷,這款精於人工成於天意的茶器,將宋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完滿的融合在一起,從普通茶器成長為皇室貢品,成就了它的巔峰。
  • 史上最貴的日用品之一「茶盞」
    茶碗到了宋代,喝茶的器具稱為「茶盞」。受宋代理學的影響,宋代茶盞輕盈而優雅,造型上更為秀麗、挺拔,盞壁斜伸、碗底窄小,亭亭玉立,充滿了「文人氣質」。明清之後,茶盞才開始被稱為「茶杯」。宋人好鬥茶,眾所周知。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無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還是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王安石,亦或是經多次被貶而自由瀟灑的大文豪蘇東坡而言,茶絕對是「人間的玉露瓊漿」。他們不僅好品茶,也喜鬥茶,在那個「重文尚雅」的大環境。
  • 茶杯茶盞茶碗,選哪個喝茶?他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不過,正所謂任何事物都有其複雜性的一面,雖然喝茶關鍵點在茶,但茶杯的力量,足以改變茶湯的風味。一個小小的茶杯,有叫杯,有叫盞,有叫碗,很多時候一個看似平常不過的舉動,較真起來瞬間手足無措。  杯、盞、碗?你用哪個喝茶?  會友親朋以茶相待是國人習以為常的基本禮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閒暇時喝功夫茶也已經十分普遍。
  • 建盞和天目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建盞與天目建盞與天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日本的茶文化、陶瓷史體系中,建盞屬於天目的一部分,而且是天目中的最高等級。很多人茶友分不清建盞和天目盞它們到底是關係,如何區分。原因就是有日本的學者在寫書的時候,直接把天目等同於黑釉瓷。這個分類方法傳到大陸和臺灣,也影響了一部分人。[天目宙盞 65295]但是天目完全等於黑釉瓷的說法,其實在日本本土都存在爭議。
  • 一片小小的葉子,讓這種茶盞被譽為「世之神器」!
    中國有這樣一種獨特的茶盞,內外均施黑釉,盞內放一片桑葉,送入窯室燒制,經過1300度高溫之後,這片桑葉不僅沒有灰飛煙滅,相反其美麗的紋路、形體、脈絡永恆而完整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盞上。,競相以點茶手法的高低和純熟來一決高下,形成了宋代獨有的「鬥茶」之風。
  • 建盞真的只適合點茶嗎?建盞作為現代茶器的優勢在哪?
    宋代點茶有一個特點是茶色貴白,宋徽宗在《大觀茶論》寫他最愛的「白茶」是「偶然生出,非人力所為」,茶葉不僅要白,而且茶水也要鮮白。根據茶葉表面是否有白沫,《茶經》中蔡襄記載:先將團茶碾成細末,用茶匙取末茶一錢七放入茶盞,注入湯,攪拌均勻,再添加沸水,環回擊拂。宋代點茶,不管是茶色,茶水顏色,還是泡沫顏色,都提倡同樣的鮮白。為了更好地欣賞這種顏色,黑釉茶盞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 福建建陽:從徽宗御用到東瀛國寶:建盞與中日茶文化
    建窯是中國最著名的古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故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一帶,以燒制黑釉茶盞而聞名,並以「松風鳴雪兔毫霜」的樸淡雅宜之美,「熁之久熱難冷」的實在之用,隱蘊儒家、禪宗之理,融通中日茶道之學,而成為茶文化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