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強基計劃開始實施後,清華大學開啟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和3+2+3項目。同時,北大也已啟動博雅人才共育基地。
清北的這些相關措施不僅是為了強基計劃的拔尖人才培養和選拔,同時也是在給予更多同學有多個參與強基計劃的機會。當然,這也說明,想要進入清北,眼光需要放得更遠,規劃應該做得更早了。
清北升學路徑
點擊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如上圖所示,我們將提前獲得進入清北強基計劃的機會劃分為四個時間段:初中、高一、高二和高三。
初中:進入清北相關基地中學,感受拔尖人才培養
在強基計劃開啟之前,清華和北大兩校均有各自的優質生源中學,而這些中學每年都會為清北輸送和選拔人才。
根據清華大學教授的介紹,清華之後會進一步加強跟優質生源校在拔尖學生培養、「強基計劃」選拔等方面合作,未來會有更多優生校學子能夠在強基計劃中受益,獲得初選評級或相關照顧等。
清華的丘成桐教授近期也透露將會成立「領軍人才班」,招生對象為初三至高三的中學生。領軍班的培養模式很有可能是「3+2+3」的本碩博通培模式,通過預科學習後,即進入大學本科學習。
高一、高二:參加冬夏令營,提前獲取強基機會
清華、北大為提前選拔人才,從自主招生時期就有針對高一、高二開展的相關營地,在這些營地中高校將會對考生進行相關測試,通過測試的考生會獲得相應機會。
根據清北近幾次的招生簡章上的表示:「優秀營員將推薦至招生辦公室」。可以猜測,現在雖然沒有直接的降分,但通過這些營地,依舊可以拿到強基計劃在校測中的機會。這一點也在今年的強基計劃中有所體現。
但也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獲取競賽獎項,是爭取提前獲得強基計劃機會的敲門磚。除此之外,競賽的學習經歷,在後續的校考環節也具有重要優勢,特別是對於高考成績拔尖的同學,可以作為強基錄取的雙保險。
高三:參加金秋營,冬令營,抓住最後一次機會
對高三的同學來說,如果沒有進入清北相關生源中學或是拔尖基地中學,那麼金秋營和冬令營就是最後一次提前拿到強基優惠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清華的大中銜接教學研討活動是今年首次舉辦,不接受個人報名,參與方式為清華邀請制。側面說明了,提前做好規劃,進入這些中學對之後的強基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清北在關於強基計劃上的政策各有不同,如果依舊需要參加筆試,建議這部分同學在高考結束之後提升相應科目的競賽能力。
所以也可以推測,清北現在將貫通培養提早至高中,清華甚至到了初中,其他高校也極有可能效仿清北,開展大中銜接培養。建議所有想要考清北,以及雙一流高校的家長和同學,規劃一定要提前,才能夠更早一步看到希望。
報名條件:更符合報名條件的四類考生
對於2020年強基計劃哪些考生適合報考強基計劃做了如下總結: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高考總成績達到本科一批控制線及以上;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高中階段在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中獲得全國決賽獲得獎項的考生。
1、成績優秀的考生
雖然強基成績最低要求在一本線上,但強基計劃高校院校層級較高,考生參與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每年高考關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所以成績越好,對報考越有把握。
2、對基礎學科感興趣或學科能力突出
強基計劃定位在基礎學科,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如果單靠高考成績也許無法考上這36所國家最高層次的大學,強基計劃給予這類考生政策同時,建設國家的基礎學科,達到雙贏。
3、有規劃的考生
強基計劃帶給考生的一方面是機會,另一方面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一方面,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同時兼顧高考,增加名校錄取機會。
從強基計劃政策來看,高考成績是入圍校測標準,其備考與高考不衝突;從強基計劃招考流程來看,考試安排在高考成績公布後,在高考後有一定備考時間,不耽誤高考學習。
4、有競賽獎項的考生
對於有競賽獎項在手的考生,報考強基計劃也是非常適合且機會很大!
(1)競賽獎項比較高的: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競賽銀牌(含)以上獎項的學生符合高校破格入圍條件;
實施強基計劃的36所院校都是雙一流A類大學,足夠這些偏才怪才和頂尖考生報考,高考結束後,也能利用自己的校測優勢,為自己爭取高水平的大學和優質的培養資源。
(2)從最新各高校校測來看,出現了很多競賽類型的題目,這讓有競賽基礎的考生佔據了非常大的優勢,更容易在校測中勝出。
溫馨提示:強基計劃具體招生條件還要以當年最新發布的高校強基計劃簡章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