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改為強基計劃之後,奧賽之路怎麼走?

2020-09-12 青報教育在線

9月,265名山東學子通過強基計劃走進了高校大門,而其中74人更是走進了清華和北大的校門。據了解,74名學生中,青島籍學生有11人,佔到了14.9%。

今年青島共有48名考生被清北錄取,這樣算來,通過強基計劃上清北的人數佔到了兩成多。強基計劃首年,這樣的數據讓人振奮,同時也留足了思考空間。

據青報教育在線了解,青島這11位清北強基學生,有3名同學是通過學科奧賽獎牌拿到了強基破格入圍的入場券;同時,11名同學中至少有8人有參加奧賽或奧賽學習的經歷。而另一方面,今年青島有2名考生手持全國奧賽金牌,也提前分別與北大進行了籤約,但最終沒有出現在北大的錄取名單上。

那麼,如果要參加強基計劃,是不是意味著要參加學科奧賽?學習奧賽有沒有必要?在高校自主招生變為強基計劃的當下,學科奧賽這條路究竟該怎麼走?

首年強基招生略顯冷清

青島強基仍有更大提升空間

8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發出了《關於2020年強基計劃校內補充選拔的通知》,該校2020年強基計劃將面向校內新生公開補充選拔,共計5個專業71個招生計劃。根據學校5月初公布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計劃招收5個專業共計210人。這意味著,西安交通大學的強基計劃之前僅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二,並且5個專業都未完成招生計劃。

這種情況不止西安交大一家。根據南開大學此前公布的情況,學校計劃招收6個專業共計150人,但入圍標準公示中,不少省份的專業分數線顯示空白。以山東為例,南開大學只公布了在山東的4個專業(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哲學)的入圍分數線,但在最終綜合成績錄取分數線公示中,卻只公布了山東3個專業(歷史學、物理學、哲學)的分數標準。這意味著,南開大學在山東至少計劃招收4個專業的考生,但最終只招上了3個專業。

而參與強基計劃招生的一所駐青高校——中國海洋大學,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學校的招生計劃為30個,而實際只招收了25人。據某C9高校招生負責人向青報教育在線透露,今年學校在山東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到的學生數量在5至10人之間,並未完成招生計劃,而整體來看,36所強基計劃高校完成情況普遍不樂觀,甚至北大的招生計劃也沒有完成。

如果把視線轉回考生這一端,高校的招生情況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各地的高考強基表現。據山東高考專家為青報教育在線分析,山東強基265人的數據也並不驚豔,錄取數量上完全可以更多。這樣一來,雖然青島通過強基計劃衝進清北兩校的人數有11人之多,在全省16個地市佔到七分之一強,但是根據青島教育在全省的實力,後面仍然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高考分數優惠打折扣

強基計劃吸引力下降

當然,這樣局面需要綜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去年年底,實行了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謝幕,取而代之的新推出的強基計劃,這曾引起家長及考生的廣泛關注。在社會的普遍認知中,強基計劃也被看成了「升級版的自主招生」。但細究起來,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的存在諸多不同,不能簡單地將強基計劃看作升級版本的自主招生。

最明顯的是兩者在設計思路上差異。自主招生賦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權,招收一些高考成績不突出但學科有特長的考生,更強調於招生錄取環節;而強基計劃則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不僅在招生錄取環節有特殊設計,更有配套的培養方案。可以說,相對於自主招生,強基計劃是一個更加宏觀、更加閉環的人才選拔與培養方案。

而單單在選拔環節,兩者在入圍依據、考核方式、錄取辦法等方面也不盡相同。自主招生模式下,高校在錄取時,可對某一考生優惠幾十分,通常優惠20分是起步,優惠40至60分的情況也普遍存在,甚至還有降至一本線的最優惠條件。而反觀強基計劃,無論是入圍還是最終錄取,更強調高考成績,絕大多數高校對考生最終綜合成績的衡量中,高考成績的比重佔到了85%,少數高校則高達90%。

從山東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的強基計劃入圍分數普遍低於普通類常規批的投檔分數。就具體分值來看,兩個分數的差值區間在0至20分左右,甚至出現了分數倒掛的情況。例如清華大學的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為686分,其理科試驗班類(物理基礎類)的普通類常規批投檔分數為689,強基分數低3分;西安交通大學的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為656分,與其在山東招生的所有專業的普通類常規批投檔分數對比,除了會計學,其餘專業均高出5至10分。這也意味著,通俗意義上講的「低分上好學校」仍是成立的,只是這個「低分」沒有低到自主招生那樣的幅度。

圖:山東招生的部分強基計劃高校的入圍分數線與普通類常規批投檔分數對比,分差為普通類常規批投檔分數減去強基入圍分數的差值。

分數倒掛情況例如廈門大學和山東大學等。山東大學強基計劃的入圍分數為654分,遠高於其普通類常規批相同專業的分數線,差值在3至21分不等。出現這種情況不排除省內考生對省內高校的熱衷因素,另外學校在報名環節上並未設置實質性的限制性條件,這導致了報名者眾多的現象,並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入圍標準。

另一方面,雖然報名火爆,但到了校測環節,今年不少高校卻出現了實際應考人數縮水的情況,棄考者眾多,尤其是高分考生棄考多。而從最終的錄取情況看,自招招生模式下的優惠幾十分的情況不復存在,這雖契合了強基計劃的設計初衷,強調高考分數的比重,招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比於自主招生,強基計劃的高考分數「優惠」被打了折扣,並且各個高校的「優惠」情況不盡相同,似乎除了衝擊清北,參與其他高校的強基意義並不是很大。

參加競賽需理性面對

尖優生培養呼籲整體設計

強基計劃所選拔的人才分為兩類,一類為綜合素質優秀者,一類為基礎學科拔尖者,體現在高校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中,招生對象一類是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另一類是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對於第二類考生,享有破格入圍的資格,同時在實際考核中,不少高校還將對其進行單獨考核,或給予校測免考的待遇。

具體來講,第二類考生是高中階段獲得五大學科奧賽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的考生。查看青島11位被清北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的履歷,其中有3位考生正是屬於這個類別。3位考生均畢業於青島二中,張藝繽和遲凱文均持有全國信息學奧賽銀牌,王煜然持有全國數學奧賽銀牌,均獲得了破格入圍強基的機會。此外,據青報教育在線了解,11人中至少8人有參加奧賽或奧賽學習的經歷。

當然,奧賽獎牌加持也並不意味拿到了打開高校大門的鑰匙,高考成績在強基計劃的綜合測定中顯得尤為重要,也就說,除了學科特長,考生的綜合素質也需要提升競爭力。青報教育在線了解到,今年青島有2名考生手持全國奧賽金牌,也提前分別與北大進行了籤約,但最終沒有出現在北大的錄取名單上。

另一方面的一個事實是,奧賽之路並不好走。青報教育在線梳理發現,五大學科奧賽中,除去進入國家集訓隊獲得保送資格的學生(全國260人,其中2017級應屆考生山東12人、青島2人),全國獲得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2017級應屆考生的數量僅為940人,其中山東考生為34人,相對於山東53萬的考生群體,是數量極少的一部分人。

奧賽性價比如何?這可能是家長和考生不得不算的一筆帳,因為投身競賽,不僅對個人天賦條件有一定的要求,更意味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當然,除了算明白這筆教育帳,整體把握政策意圖,合理確定目標也更具現實意義。

據了解,目前青島各校對於尖優生的培養情況不一,有的學校十分重視競賽,大手筆投入在競賽生、尖優生培養上,也有的學校起步晚,投入不足,校內機制不完善。但對於青島來說,尖優生培養不應局限於一個學生、一所學校的個體努力,還需要在更高層面上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從體制機制入手,從上而下地進行引導和推動。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的學科特長,還應注重學生的整體學業表現,才能更好地對接強基要求。

近日,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表示,目前青島正在醞釀高中段教育「分層、分類、分流」培養的具體意見。而其中的「分層」便是著眼於尖優生的培養。所以,青島教育以後將交出怎樣的強基答卷甚至高考答卷,廣大學生及家長現在可以以一種更加自信的心態開始期待了。

青報教育在線 王敏敏

相關焦點

  • 教育部:2020年取消自主招生,改為強基計劃。家長收藏
    2020年自主招生取消了,改為強基計劃!自主招生存在的問題1.教育公平性缺失而且對於自主招生這一點上教育是極其缺乏公平性的,大學數的地方學校鎮縣一級根本沒有自主招生渠道。一般通過自主招生筆試面試之後高考會降分,幾分到幾十分不等,優勢非常大。基本上通過自主招生的學生都是大城市重點學校的學生,而且要知道一點自主招生也是佔名額的。
  • 強基計劃取代自主招生,高中生應該如何準備?
    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自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並在3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展強基計劃試點招生。有報考意向的高中生應該如何準備呢?
  • 陳藝文:生物奧賽摘銀 入圍北大「強基計劃」
    高二時,她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賽決賽中奪得銀牌,今年高考後,她破格入圍北京大學「強基計劃」,最近一直在積極準備北大的線上面試。父母離異 她自小就獨立自強高考結束後,陳藝文沒有回到位於南安碼頭鎮新湯村的家,而是獨自留在了泉州,一邊準備北京大學「強基計劃」的線上面試,一邊在網上尋找家教的兼職信息。
  • 取消自主招生?強基計劃是什麼?
    招生辦法: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據有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制定強基計劃的招生和培養方案。符合高校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請參加強基計劃招生。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
  • 有了強基計劃,你還會讓孩子參加信息奧賽嗎?
    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杜子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部官宣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強基計劃」這對信息學奧賽是利好,能夠讓NOI回歸其本質和屬性,讓希望通過參加NOI而獲得捷徑上大學者遠離NOI」。: 強基計劃主要為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 取消自主招生,實行強基計劃,其核心還是回歸到人的本身
    1月15日教育部制定出臺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意見》宣布,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從而實行強基計劃。而這幾年的高考改革,無論是實行自主招生,增加綜合評價,還是改變高考選拔模式,亦或者是現在取消自主招生,改為實行強基計劃,我認為裡面重要原因希望把教育回歸到人的發展本身。高考是我們國家人才選拔最公平的一個機制,為了讓這一機制實現公平最大化,把分數成績作為選拔標準無疑是最為合理的,擺脫了人為幹擾。不過高考發展至今,這本來合理的標準也在制約著教育的發展。
  • 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強基計劃是怎樣的?
    1、什麼是強基計劃?簡潔的講,所謂「強基計劃」就是把以前的自主招生取消了,改為只招收基礎學科的強基計劃。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 新高考模式下的強基計劃到底是什麼意思?和自主招生有什麼區別?
    今年開始自主招生就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招生政策,名為:強基計劃。很多新高一或者高二的家長對這個詞可能還比較陌生,因此今天我就來講講強基計劃是什麼。一句話概括,其實和之前的」自主招生「差不多,但又不同於自主招生。參與強基計劃的招生院校是全國最頂尖的36所大學,給出20-200個左右的名額放在強基計劃招生裡面。招生的專業一般集中在數理化、哲學古文文字學這一類相關專業。因此強基計劃它和自主招生不同的一點是,它日後是有自己的一套培養體系的,給到學生發展的空間也更大。
  • 取代自主招生的強基計劃到底是什麼意思
    強基計劃上線有一年的時間了,各位熟悉這種招生方式了嘛?今天我就來跟各位說說強基計劃的由來、目的和意義。強基計劃全稱叫「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一句話解釋它的意思:選拔綜合素質優秀或者基礎學科拔尖的同學讓基礎學科發展的更大更強。
  • 高考與就業分析:強基計劃36所高校、新職業11種、奧賽學霸258人
    一、 強基計劃36所高校與11種新職業教育部2020年1月份出臺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該意見也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主要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者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加強科技創新等改革相銜接,形成改革合力。
  • 強基計劃是什麼?和自主招生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影響?
    最近,我們對於強基計劃這四個字已經耳熟能詳了,教育部印發《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將在2020年正式取消自主招生,並開展新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也就是我們說的強基計劃。
  • 2020年取消大學自主招生後,將增加強基計劃,考生需注意
    例如,北京將正式啟動「「3+3」新高考模式,考試時間改為4天,高考志願也改變了傳統的填報方式,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專業組的方式,這實際上增加了家長和考生選擇學校的難度。關於高考還有一條捷徑,但是將於2020年的高考正式關閉,這使得許多考生更難進入重點大學。從2020年1月起,自主招生方式將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強基計劃」。消息一經披露,考生之間議論紛紛。
  • 2020強基計劃
    2020自主招生改為強基計劃,政策幾點變化分享一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1.自主招生取消,由強基計劃代替。2.強基計劃試點高校為36所雙一流A類院校。3.強基計劃中高考成績85%,校測成績15%。4.測試由原來的出分前改為出分後。6月26日確定入圍名單,7月4日參加校測。
  • 什麼是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招生流程
    了解強基計劃2020年1月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取消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 武大山大蘭大率先開啟強基計劃,考生如何報考強基計劃?
    二是武大山大蘭大率先發布了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那什麼是「強基計劃」呢?我們一起先做一個簡單的了解。,用以取代實施了17年之久的高考自主招生計劃,是高校自高招生的替代版,不是升級版,本質是以區別的。入圍資格依據兩個:高考成績達到錄取分數線;數、理、化、生物、信息學等五大奧賽國一國二(金銀牌),可作為初選資格入圍,但不能直接籤約。培養模式:「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36所試點高校預計招6000人,五大奧賽成績作為參考。
  • 「強基計劃」怎麼考?學霸們這麼說
    半島記者 孫雅琴  「強基計劃」首年招生,備受關注。近日,伴隨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強基計劃錄取結果出爐,青島的「強基天團」閃亮登場。被這些名校錄取的學生身上都具備怎樣的素質?他們在錄取過程中經歷了多少關卡?什麼樣的學生又適合報考強基計劃?記者深入採訪了這些學霸,揭秘他們的「強基之路」。
  • 全國36所高校可報考「強基計劃」,參加信息學奧賽的同學注意了!
    年初,教育部制定出臺了「強基計劃」,並宣布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教育部在3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範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山東大學也在近日發布了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山東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發布,信奧獲獎將獲得強基計劃名額)入選學生應具備的「強基」特質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考核時間在高考成績發布後,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85%。
  • 還在用自主招生的眼光看「強基計劃」?你OUT了
    2020年起自主招生取消,在36所一流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這就像引爆了一枚核彈,在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和家長圈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波。強基計劃,吸收了自主招生的經驗但又不是自主招生的簡單升級,借鑑了上海、浙江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又不是綜合評價的翻版,既有傳承更有突破。
  • 清華北大強基計劃各省分批名額我震驚了,想不到浙江這麼猛!
    與自主招生的區別按照教育部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有很多不同,主要體現在:不能大範圍專業招生了,你還記得奶茶妹妹是什麼專業嗎?二是高考分數線,自主招生一般過一本線甚至更低都有可能錄取,但是強基計劃要求高考成績作為85%錄取依據,門檻變高了。整體網友反饋還是比較正面的。
  • 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有什麼異同?明白這一點很重要
    今年元月份,教育部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取消原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許多朋友覺得,強基計劃不就是自主招生的升級版嗎?還不是換湯不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