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非常可怕的妖魔,時常來到人間作亂。後來,人們漸漸地掌握了妖魔的活動規律和弱點,幾乎要每隔一段時間它才會出現。人們把它每一次出現的時間稱之為年,同時也稱呼這種妖魔為年。由於人們發現了它的弱點是害怕紅色、亮光和響聲。所以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用紅色的紙來貼春聯和放鞭炮等來驅趕年。就這樣,形成了人們傳統的節日過年。
當然,傳說終究只是傳說,但過年作為傳統的節日很早就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從古至今,各時期和各地的過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幾乎都會在這一天進行貼春聯,放鞭炮、給壓歲錢、祭祖等活動。有著非常強烈的儀式感。
古代過年的日期和名稱
作為歷史悠久的國家,歷朝歷代和各地民族根據自己的習俗和文化來確定過年的方式方法。以下是歷朝歷代過年的主要時間日期和叫法:
1、主要日期
①天皇氏時代以寅月為正月,立春為歲首。
②夏代以孟春一月一日為元,即使用夏曆。
③商代使用殷歷,以十二月一日為歲首。
④周代使用周曆,以十一月一日為歲首。
⑤秦代使用秦歷,以十月一日為歲首。
⑥西漢前期仍使用秦歷,到漢武帝時改用太初曆,恢復使用夏曆的一月一日為歲首。
⑦漢朝中後期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以十二月一日為歲首的殷歷。
⑧唐武后和肅宗時改用以十一月一日為歲首的周曆。
⑨宋元明清四朝均使用夏曆的一月一日為歲首。
⑩1912年,中華民國宣布改陽曆1月1日為新年。1914年,經袁世凱批准,將元旦移到陽曆的1月1日,而陰曆的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至此,奠定了陽曆年首為元旦,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的並存格局。
2、主要稱呼
①先秦時期通常稱過年為「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
②兩漢時期,過年被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等。
③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
④唐宋元明四朝時稱過年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
⑤清朝時期,通常稱過年為「元旦」或「元日」等。
⑥民國時期,正式使用春節的稱呼,並與元旦形成共存的格局。
十二生肖對應的年
十二生肖起源於人們對於動物的崇拜,是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也被稱為屬相。每個生肖都會對應相關的年份和擁有較為豐富的傳說。
鼠年
鼠的繁殖能力強,常作為生殖崇拜的象徵。清末畫家任預的《十二生肖圖冊》中的五鼠正搶食罐中瓜籽,而「籽」與「子」音同,表達多子意味。同時,老鼠喜歡偷吃糧食,證明倉鼠有餘糧。代表著富裕的吉祥。
牛年
牛是憨厚勤勞的代表,有著不求回報的精神品質。在古代更是最為尊貴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
虎年
老虎是百獸之王,代表著兇猛陽剛之氣。古代戰爭出於對徵服的渴望,行軍打白虎幡旗,曉勇者為虎將,調兵用虎符,兵器有虎紋等。
兔年
古代通常認為兔與月亮有關。如傳說嫦娥在月宮中有玉兔相伴,所以兔象徵著月亮。也有說月亮的某個部位或形態與兔子相似的。
龍年
龍象徵著出人頭地,並且代表著皇權。古代的帝王被稱為真龍天子,穿的服飾和用的物品都有著龍的標誌。同時在古代神話中龍是行雲布雨的大神,古人常常祈禱能夠風調雨順。
蛇年
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常常以負面的形象出現。如狠毒的人會被形容為蛇蠍心腸、傳說中以妖魔鬼怪的形象出現等等。而上古神話的女媧和伏羲均為人首蛇身。
馬年
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軍隊的重要裝備。戰國時期,通常以馬拉戰車的數量來形容國力的強大。各時代的君王和民族也都常以駿馬為榮。
羊年
羊是美的象徵,被古人視為德畜。有善群、好仁、死義、知禮的精神。它雖然有角,但不好鬥。在被宰殺時,視死如歸。而且懂得感恩。同時寓意著吉祥和平安。如歲首用的吉祥語「三羊開泰」。
猴年
古代關於猴的傳說有很多。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就是猴的形象等等。猴的同音是侯,在古代有著封侯拜相的寓意。同時猴子喜歡吃桃子,而桃子象徵著長壽的意義。
雞年
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說「日中有金雞」,原因是「日月陰陽互藏其宅也」。雄雞通常作為古代簡易而重要的計時工具。雄雞打鳴則代表著日出而作的號令。
狗年
古代關於狗的神話傳說也有很多,如天狗食月、被稱為司風之神。同時,狗代表著忠誠。如《搜神記》中的黑龍犬,在火中用水沾溼醉酒的主人使其倖存。
豬年
豬也是財富的標誌,有著烏金的名號。豬的肥頭大耳形象更是福氣的象徵。古代關於豬的神話傳說也很多,如《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前生是天界的天蓬水神。是道教紫微北極大帝的四將之一,體現了豬崇拜和雲雨之神的關係。
小結
作為傳統的新年佳節,從古至今,人們對待新年的這一天都格外的重視。畢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所以這一天代表著喜慶。家家戶戶都會有貼春聯、吃年夜飯、走親戚、看春晚、祭祖、拜年、壓歲錢等活動,來迎接新的一年。同時也是對新年的一種祝福。
(完)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