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一詞古今有哪些差異?在古代要是瞎稱呼可能會遭來殺身之禍!

2020-12-16 蜜罐先生

在觀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帶著自己手下喬裝打扮出來玩的公子們,這裡的公子大多指的是富貴人家的孩子,一般的人家是不會有這個稱呼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古代所說的公子與現代公子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在現代漢語中公子一詞大多都存在一定的貶義,就比如說花花公子,公子哥兒,悠閒公子,這些都是用來形容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現在也沒人用公子來互相稱呼了,用的概率也極少了,大多都是原來譏諷別人。

先秦時期,公子一詞是對古代所有諸侯的兒子的統稱,所以說那時候的公子可不是能隨便亂叫的,如果是普通的老百姓亂用這個詞,就有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公子不僅僅是指男子,在秦朝的時候諸侯們的女兒也被稱為女公子,到了秦朝後期公子這個詞逐漸被人們遺忘,到了宋代的時候,人們又開始使用公子這個詞語了,這個時候的公子就全部都是指男子,就是那些出身高貴的人的兒子。再到後來公子這一詞就被用來指所有的人家的兒子。

下面我們來說說戰國四公子和民國四公子,戰國四公子指的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四個人博學多識,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才能被人們評為戰國四公子。

民國四公子包括張伯駒,袁克文,溥侗,張學良這四個人全部都是出身高貴,博古通今,心懷大志,後來他們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公子這一詞包涵了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就是說你必須有一定的才華才能被稱為公子,就像上面說的四大公子一樣,如果你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人別人稱你為公子可能就不是在誇你了。

相關焦點

  • 古代「公子」這個稱呼十分尊貴,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意使用
    現代提起「公子」,人們大多只知它是古代對男性的一種稱呼而已,似乎不管窮富美醜,只要是男性,都可以隨意使用。 然而事實上,周朝分封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那時候只有公爵的兒子才能被稱為公子,其它人是沒有資格稱為公子的。
  • 古人是如何稱呼父親的?在古代,關於「爸爸」還有哪些不同稱謂
    平明百姓叫爹,有地位的人叫父親大人,王孫貴族叫父王。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現代社會甚至出現了「拼爹」等詞彙,那麼除了「爹」,古文中常見的對父親的稱呼還有哪些呢?現在大家都管父親叫爸爸,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北京人叫「老爺子」,陝西人叫「大」,河南山東一帶叫「爹」,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兒)。
  • 這個稱呼在現代是貶義詞,在古代卻是尊稱,能被這樣稱呼的人很少
    大家要是喜歡看古裝劇的話,想必對於公子一詞是十分的熟悉了吧,但是其實對於公子這樣的稱呼,真實的意思卻是和大家理解中的意思有很大的出入的。當然了,自然是有很多關於公子的話語,比如說花花公子啦,就是在公子上加上了貶義。
  • 古代有一尊稱,流傳到現代卻成貶義詞,可很多人還在亂叫
    看過古裝片的朋友都知道,電視劇中對那些年輕的男子往往稱作"公子",只是在前面加個姓氏,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電視劇中公子的稱呼,跟歷史上原本的稱呼相差很大,這個詞是從《儀禮·喪服》中記載的。史料記載:"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
  •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古今詞義肯定是有差別的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古今詞義肯定是有差別的時間:2020-12-04 12:31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古今詞義肯定是有差別的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 這個稱呼在現代是貶義詞,古代卻是對一個人的尊稱,一般人不敢叫
    在中國古代,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許多稱呼都是有講究的,譬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自稱皇帝,那麼皇帝這一稱呼就只能是一國之君所用,包括後來的公主用以表示皇帝的女兒,皇后表示皇帝的妻子等等,這些古代的稱呼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含義,「公子」也是其中一個。
  • 這個稱呼如今是貶義的意思,在古代卻是尊貴,普通人不敢亂用
    這個稱呼如今是貶義的意思,在古代卻是尊貴,普通人不敢亂用文/卓越歷史君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稱呼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比如說在古代當中有一些稱呼,可能非常的尊敬人,但是到了現在已經變了一個另外一個意思了
  • 「謝公子救命之恩」,這句話到底是什麼含義?唐朝的稱呼可不隨便
    現實情況是,如果在唐朝真有個皇子這麼說了,那他可能是穿越過去的。因為在非正式場合,唐朝的皇子公主從來不會這樣稱呼,在正式場合更不會這樣說了,是直接叫「陛下」、「皇后殿下」的。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皇子公主平時是怎麼稱呼自己的「父皇」、「母后」的呢?
  • 「老師」一詞在古代竟有這麼多稱呼,第5個最有趣,你知道幾個呢
    韓愈的《師說》中有一句經典之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說,在古代時,那些求學的學子必然有他們自己的老師,而老師,就是那個能給你傳遞知識、解答困惑的人。自此,也便有了「老師」這個稱呼。
  • 「老師」一詞在古代竟有這麼多稱呼,第5個最有趣,你知道幾個呢
    韓愈的《師說》中有一句經典之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說,在古代時,那些求學的學子必然有他們自己的老師,而老師,就是那個能給你傳遞知識、解答困惑的人。自此,也便有了「老師」這個稱呼。眾所周知,歷史上對於「老師」,曾經有過很多其他稱謂,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地在發生著變化。
  • 在古代,除了師父、先生、夫子,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
    但是,「老師」一詞是21世紀才流行開來的,那麼在古代,對於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呢?一、師長師長一詞出於《韓非子》一書中,「師長教之弗為變」,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將教授自己知識的師父奉為自己的長輩的意思,可見在古代師長的地位。
  • 古代漢語(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
    語言是發展變化的,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展。語言諸要素中,詞彙變化最顯著最快,尤其是詞義,幾乎處於經常變動中。物質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文化的繁榮,習俗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隨著社會的發展所引起的人們認識的深化,新的概念的產生,詞組對這一切反映最迅速,新義不斷產生,舊義不斷消亡。漢語的這種新陳代謝,使古今詞彙和古今詞義產生了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詞的形式和內容上。
  • 教師在古代的稱謂有哪些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傳授知識文化和正能量,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現在馬上教師節就要來了,你可曾知道自己的職業稱謂或學生家長們可曾了解過老師在古代的稱謂呢?我來告訴大家吧。山長,是起源於書院,是對書院主講教師的稱謂。在古代讀書很費錢,從啟蒙到科舉中舉當官,非常耗費銀錢,一般人還真讀不起,所以讀書人很少,供讀書人讀書的書院也不多。
  • 本宮一詞在皇宮可以隨便用嗎?哪些人可以稱呼自己為本宮?
    在中國古代,人的上下尊卑是分得很清楚的,古代社會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在古代天子自然是最高高在上的,為了顯示天子的尊貴,天子稱自己不再是稱呼自己為「我」了,秦始皇以後天子對自己的統稱稱之為「朕」,甚至在中國古代為了避諱天子的名諱,連重名都要避諱,可見古代的社會等級森嚴到了何種境界。
  • 物候的古今差異
    物候古代與今日不同。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引杜甫上述《梅雨》詩,並提出一個疑問說:「今(南宋)成都未嘗有梅雨,只是秋半連陰,空氣蒸溽,好像江浙一帶五月間的梅雨,豈古今地氣有不同耶?」卷五又引蘇轍詩:「蜀中荔枝出嘉州,其餘及眉半有不。
  • 我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歷史發展是一個遷移變換的過程。由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更是一個漫長的時期。而在父系社會成立之後的是一個以奴隸制度為主的封建王朝。這個封建王朝也統一為特點建立的土地十分廣大,擁有從東海到西海蔥嶺的廣大國境。
  • 原來古人是用「女士」一詞,來優雅地稱呼「女漢子」的
    「女漢子」一詞,形容那些「舉止行為和性格都很爺們兒」的女性。「女漢子」雖然是新名詞,其中包含的概念卻由來已久。她們通常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強韌的神經,外表雖豪放內心不失細膩柔情。例如花木蘭、柳如是、太平公主等。那麼在古代,是如何稱呼「女漢子」的呢?
  • 原來中國古代就有「爸爸」一詞,唐朝甚至管爸爸叫「哥哥」
    一說起「爸爸」這個詞很多人一定絕對它是個「舶來品」,來源於外國或者現代才產生的,畢竟在大多數的印象裡,古代人都稱呼爸爸為「爹」。實際上「爸」這個詞古已有之,從它的字形就能看出來確實有「父」的意思。那麼「爸」產生於什麼時候,為什麼會逐漸沒落,為啥又在近代會興起呢?
  • 古代人通常都是怎麼稱呼女性的?對未婚女子的又有哪些稱呼
    古代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稱呼有「尤物」、「粉黛」、「蛾眉」、「玉人」、「佼人」、「佳人」、「玉女」、「麗人」、「璧人」、「嬌娃」、「花瓶」等,但這些也都是書面之稱,那麼各個朝代都有哪些具體稱呼呢?可見,在古代美麗、有智慧的女子,往往容易成為他們口中的淑女,是他們追逐的戀愛、成婚對象。女士:古代對女子的稱呼「女士」,源於《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士」的稱呼也延續至今。
  • 對於年輕女性應該怎麼稱呼:中國的「小姐」一詞的大起大落
    「女子聽了,馬上不高興了,說:」我看著有那麼老嗎?你還叫我大姐?「司機回了聲:」不叫你大姐,難道我叫你小姐你就高興嗎?「我一看這女子,打扮得體,看著大概只有20多歲,而司機看起來大概有40多歲了,也難怪女子不高興了,這樣一叫,明顯老了幾十歲,要說我覺得司機也沒有錯,對一個陌生的女子,你又不明白她的身份,該怎麼稱呼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