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S2星空計劃嚴柏文老師,主要負責基礎期訓練生的模塊內容。一起看看柏文老師分享了什麼有用的東西給大傢伙~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有碰到過一位小學階段的學生問我,說「老師,你們都唱了這麼多年了,都在教學生了,難道還要練聲嗎?「我微微一笑回答她,「是啊,老師有足夠的技能來教你們,但沒有人唱歌是絕對完美的,每個聲樂演唱者不管在什麼年齡階段,都需要不斷突破、進步,即便是老師,那也是一樣的。」我看過一本聲樂書上關於歌唱氣息的部分,裡面有一句話令我受益終身:歌唱氣息支撐雖然只需幾分鐘時間就可學會,卻需要一生的時間才能掌握。所以,張嘴唱歌簡單,但是如何運用好的方法唱出美妙的歌聲卻並不簡單,我們需要從方方面面學習和了解歌唱的技能。今天我也分享一些自己的拙見,和廣大演唱愛好者們一同交流。
一、關於科學的運用氣息
說到氣息,它是科學發聲的前提,同樣也是唱歌的能量、演唱中的重中之重。在同時配合肌能的訓練下,我們練習氣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找準換氣口
我一向很注重歌曲的情感表達,那麼想把一首歌曲很好的融入情緒,首先要清楚歌曲中的每一處換氣口。我遇到過一些小朋友因為對歌曲及歌詞沒有足夠的理解,一首歌的演唱基本只是張開嘴、憑著自己的心情好壞把歌唱完,至於自己唱出來給別人帶來的是怎樣的一種聽覺效果,自己也沒有意識。所以我建議,在學習一首歌曲前,最好先有感情的朗誦歌詞。特別是流行唱法,說和唱可以說是相通的。在朗誦時,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知道該如何斷句,在哪裡換氣,甚至還包括感情的分配,因為語氣的輕重處理在本質上也是一種氣息的分配。比如副歌歌詞的高潮部分往往用氣會多一些,主歌歌詞的平緩部分用氣相對來說少一些,高音相對用氣多些,低音少些,實詞用氣多,虛詞用氣少等等。
2.如何吸氣及呼氣
對於一個專業的演唱者來說,標準的深呼吸是將所有的氣息在吸的時候沉在丹田,腹部會有脹滿的感覺,然後以慢速呼出來,儘量讓呼氣延長,用手撐在腰的兩側會發現腰部變粗。每天約10-15分鐘的練習在堅持一段時間後,會發現自己的氣息變得更穩更長。
在做深呼氣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肩部放鬆,頭擺正,眼睛平視前方,從內心到面部保持微笑,自然挺起胸部,吸氣時,口腔稍作打開,硬軟顎提起,並配合提眉動作,以後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擴張,可以用「打呵欠」的感覺去體會以上動作。做完深呼吸後,呼氣注意不要太過,否則會使胸、腹部僵硬,影響發聲的靈活和音高位置的準確。吸氣時不要刻意發出聲響,這樣會影響演唱效果。
二、關於自然發聲的咬字
因為我自己是屬於比較崇尚自然發聲的歌者,對普通話發音也比較講究,所以我一般不輕易給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作過多演唱風格上的定位,因為我認為自小打好歌唱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那麼接下來跟大家說說自然發聲咬字的一些做法和練習法。
自然發聲的咬字,多集中在嘴唇中央的三分之一處。使用嘴唇的中央三分之一處,可以充分感受到聲音力量的集中,如果分散到整個嘴唇用力則會容易導致聲音發散,且上下嘴唇接觸面積過大的話,也會顯得笨拙不靈活的感覺。另外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就是下巴一定要注意放鬆。造成下巴緊張的原因有氣息位置淺、咽壁無力量、牙關打開不夠、聲音位置低、耳朵平時習慣聽過於明亮的聲音等等,放鬆下巴的練習方法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在發聲時用手指肚輕輕按住下巴,用元音字母「i」、「e」練聲,下巴容易放鬆。因為這兩個母音咬字範圍較小,比較能直接體會到聲帶閉合的感覺,發聲時用少許的氣就可以調整出較為明亮、集中的音色。
2、注意牙關的開合是否靈活,上口蓋打開,使聲音掛在面罩上,體會下巴放鬆的感覺。
3、自然的張開嘴,臉部表情作發呆狀,放鬆下巴,用氣泡音作一連串的「a」聲。
4、用打嘟的方式練聲。嘴唇輕微閉合,用氣流吹開上下唇發「嘟」聲。在加強氣息訓練的同時,使聲音的支撐點放在腰部兩側的橫膈膜上,而不是下巴上。
5、唱延長音時,嘗試左右快速的活動下巴數次,感受下巴自然晃動的感覺,使下巴的存在感逐漸減弱。
通過以上的方法慢慢練習,就可以找到完全放鬆下巴的感覺了。所以,堅持下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
童童在此感謝柏文老師今天帶給我們重要的專業分享,相信學生家長們看完柏文老師的專業解析,又進一步的了解在學習唱歌中會遇到的盲點,趕快收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