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化名)3月前發現左足底長出一個小硬結,不癢不痛。鄰居王娭毑建議他用雞眼膏治療,她還說,自己以前就是用雞眼膏貼好的,效果非常好。如今3個月過去了,小周的「雞眼」不但沒有治好,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小周終於忍不住到醫院就診,湖南中醫附一中醫外科陳其華教授檢查後說,小周長的不是雞眼,而是蹠疣(zhí)(yóu)。
據悉,蹠疣是足底皮膚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屬於病毒性皮膚病。好發於足蹠部,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灰黃色角化斑塊,中央凹陷,較軟,表面粗糙無皮紋,邊緣繞以稍高的角質環,皮損角質層刮除後可見黑色小點或者點狀出血。初始可單個,後增多,一般無明顯癢痛感,走路或擠壓時疼痛。而雞眼是由於長期機械刺激引起角質層增生所引起,屬於物理性皮膚病。好發於足蹠、趾、足緣等部位,多因足趾畸形、鞋過緊過小、長期不穿襪子、赤足遠行等原因使足趾部位過度擠壓摩擦所致。具體表現為圓錐形角質栓,外圍透明黃色角質環,表面光滑,稍隆起,境界清楚,稍透明。因外形酷似雞的眼睛而得名。一般單發,行走疼痛或壓痛明顯。
「患者可以從四個方面判斷自己得的到底是蹠疣還是雞眼。」陳其華介紹,表面有黑點的是蹠疣,沒黑點的是雞眼,這些黑點是由於蹠疣生長過快,毛細血管破裂形成的;蹠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一般數目較多,而且還會增加;雞眼是由於外傷、壓迫、摩擦等引起的,常單發;蹠疣一般1月就可以長大;雞眼生長較慢,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形成;如果用了雞眼膏之後,「雞眼」沒有治好,反而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則考慮蹠疣,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陳其華表示,蹠疣主要採用外用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系統藥物治療多用於皮損較多或久治不愈者。外用藥物治療適用於皮損較大,不宜採用物理治療者。常用藥物有維A酸乳膏、5-氟尿嘧啶軟膏、咪喹莫特乳膏等。物理治療適用於皮損數目較少者,包括冷凍、雷射、電灼等。系統藥物治療可以試用幹擾素等免疫調節劑。中藥以清熱解毒散結為治法,臨床效果較好。在預防工作中,可從防止外傷著手,在體力勞動或容易受傷的工作人群中注意勞動保護是關鍵。
同時,陳其華提醒,雞眼可外用雞眼膏、水楊酸軟膏,但應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皮膚,也可將雞眼手術切除。此外,冷凍、雷射等方法也可選用。雞眼的預防主要是去除誘因,儘量避免摩擦和擠壓。鞋應適足,足若有畸形應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