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家三口學醫,做了校友: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可以成就自己

2020-09-21 丁路遙知事

文/1758字,閱讀時長3分鐘


這個開學季,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有一名叫蔡文泰的學生,正式和父母成為了校友。

31年前,父母在這所學校學醫,31年後,兒子又成為了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算是父母的「小學弟」。

雖然這是個偶然的事情,但偶然的背後其實早有註定。

蔡文泰的父母都是協和醫生,母親在感染管理科,父親在胃腸外科。在醫生家庭長大,蔡文泰從小就熟悉了這個職業。

在兒子的眼裡,父母的工作非常忙碌,一般都要到很晚才回家,但是他們從來不抱怨,對於這份職業很有成就感。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以後,他的父母一直奮戰在抗疫的一線,而蔡文泰自己則在家上網課備戰高考,一家人都在各自的「戰場」上奮鬥。

「疫情讓我看到父母的另一面」,蔡文泰說,「之前我對職業選擇還有些搖擺,但經過這次疫情,我明確了自己的志向。」

看到這樣的故事,真的讓人非常感動。

在我們中國,一直有句古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句話從側面說明了父母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有多大。一個紳士的兒子,即便去乞討也是非常體面的。而假如父母是一個絲毫不注重自己形象之人,那麼孩子必將也成為一個邋遢鬼。

日本長笛演奏者木村心美的父親木村拓哉是獲得日劇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次數最多的演員,母親工藤靜香僅1989年這一年,個人單曲專輯的銷售額就高達54億日元。

她的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可見好的家庭教育未必都是口口相傳,父母從小的各種言傳身教,對孩子未來人生道路中就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華中科技大學新生蔡文泰也是一樣,父母作為醫生,踐行「救死扶傷」的理念,疫情期間衝鋒在一線,這對於兒子的內心衝擊是巨大的。

曾經有位心理諮詢的同行告訴我一句話:最好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偶像。

看到蔡文泰的故事,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在那個青年的心中,他的父母一定也是他崇拜的偶像。

長大後,我要成為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蔡開琳夫婦拿著兒子的錄取通知書

孩子的是非觀、人生觀、品行性格乃至職業觀許多都是模仿家長的,所以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其實就是給了他最好的教育。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用實際行動給孩子示範做人的道理

許多家長考慮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有用」的人這個內容,也就是僅僅在知識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下功夫,卻忽略了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影響。

正如蔡文泰的父母,他們在疫情期間能夠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到一線,這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的良好示範。讓兒子明白,在危機面前什麼樣的行為是一個醫生該做的。

第二,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

我身邊有做父母的朋友,白天工作忙、壓力大,回到家中就開始抱怨起自己的工作,反正這裡不好,那裡也不對。

假如他們的孩子正在周圍,聽到父母此類抱怨,內心會是什麼樣的想法?

一種可能性是覺得工作是很麻煩或者讓人恐懼的事情,將來就可能產生厭惡工作的情緒;另一種是覺得父母這樣的工作沒有價值,自己將來也不想去做同樣的職業。

所以,意識不到這點的父母,以後還指望著孩子「子承父業」,卻又遭到孩子的抗拒,難道錯的都是孩子麼?

作為父母,你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積極去看待一份職業本身,反而總把負能量灌輸給了孩子,這樣的教育不是幫助他,而是害了他。

第三、如何引導孩子的職業觀

這個年頭,一些做家長的總希望自己包辦了孩子將來的職業選擇,比如高考填志願、大學畢業找工作,這背後實際上都是父母的身影。

但作為生涯諮詢師,這些年我發現太多的年輕人在就業後感到迷茫,對父母給他們選擇的職業方向不滿或者後悔。

這時候雖然我們也可以基於現狀重新做好職業規劃,但是不得不說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原本孩子能夠更早地進行一些職業定位的探索,明確自己要走的路。

在這個方面,蔡文泰的父母顯然做得非常出色。他們內心可能也希望兒子將來從醫,但並不需要越俎代庖替兒子決策,因為兒子已經從父母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寫在最後

對於和父母成為「校友」的選擇,蔡文泰說了一句話:

「世界本沒有英雄,只有在危難之時,敢於挺身而出的凡人。」

我想這句話就是他做出選擇的源動力。

而蔡文泰的父親在談到兒子的選擇時,則表示:「作為父母,我們經歷過生死,知道這條路很艱辛;但作為醫生,我們也希望兒子到時代浪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身為旁人,真的很羨慕這樣的家庭,同時也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深度的思考。

為人父母,有時候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相關焦點

  • 華科新生報到 武漢一家三口成校友
    今天是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一名叫蔡文泰的學生正式和父母成為了校友31年前父母在這裡學醫31年後兒子蔡文泰被錄取為>從兒子上初中起就勸他學醫「31年前,我也在這裡學醫。「爸爸有時半夜還去做手術。」蔡文泰說,「但是,爸爸媽媽對工作從不抱怨,他們很有成就感。」「這是一份雖然辛苦但令人自豪的工作,可以幫助很多人。」蔡文泰記得,從初中開始,父母就多次勸自己去學醫。蔡文泰與母親。
  • 華科新生報到,一家三口成校友
    9月17日是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一名叫蔡文泰的學生正式和父母成為了校友。31年前父母在這裡學醫,31年後兒子蔡文泰被錄取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成為父母的小學弟。父母從兒子初中起就勸他學醫蔡文泰的母親熊莉娟與父親蔡開琳都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 華科新生報到,一家三口成校友!
    9月17日是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一名叫蔡文泰的學生正式和父母成為了校友。31年前父母在這裡學醫,31年後兒子蔡文泰被錄取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成為父母的小學弟。
  • 華科新生報到,一家三口成校友!背後的故事太勵志
    9月17日是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一名叫蔡文泰的學生正式和父母成為了校友31年前父母在這裡學醫31年後兒子蔡文泰被錄取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爸爸有時半夜還去做手術。」蔡文泰說,「但是,爸爸媽媽對工作從不抱怨,他們很有成就感。」  「這是一份雖然辛苦但令人自豪的工作,可以幫助很多人。」蔡文泰記得,從初中開始,父母就多次勸自己去學醫。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好的教育,不僅僅在於言語上的叮嚀、引導,也在教育者日積月累中對受教育者潛移默化的影響。」 @時光清淺 「我們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作為家長首先要自己先讀起來。孩子的眼睛就像是攝像機,她會錄製下家長的一舉一動,俗話說「有樣學樣」,也許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學著我們的樣子也開始讀起來。
  • 一家三口回老家後隔離,每天向民警報平安 「我們要做有責任的武漢...
    楚天都市報2月10日訊(記者關前裕 通迅員 潘成濤 張勇)「方警官,今天早上我們一家三口測了體溫,正常。從1月21日離開武漢,今天是20天……」2月9日中午,湖北竹谿縣公安局治安大隊輔警方宇收到蔡先生的微信。
  • 三代12人碩博神仙家族:父母走好自己的路,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作者:木子可(爸媽進化論主筆)最近,神仙家族「全家三代都是碩博」的新聞上了熱搜。家住陝西西安的張女士爆料說,他們一家三代十二口人都是碩博。孩子的眼睛就像是攝像機,她會錄製下家長的一舉一動,俗話說「有樣學樣」。父母就是孩子的路,父母先走好自己的路,孩子才會過好自己的一生。
  • 「學醫並不是為了多賺點錢」 鍾南山為「鍾南山」揭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12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今天,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附」)132周年校慶,作為1955屆的校友,鍾南山院士為「鍾南山塑像」揭幕。鍾南山勉勵學生,學醫並不是為了多賺點錢,希望華附能成就更多英豪。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裡的長者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你見過的好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呢?小時候敏感靦腆,媽媽帶我去廣場並示範如何跟陌生媽媽主動打招呼;小時候不愛運動,不愛閱讀,媽媽帶我逛遍了全市的書店,帶我到遊泳池邊玩水;現在的我朋友很多,獎學金拿到手軟,日常五公裡的晨跑,媽媽帶我看世界,給予了我最好的教育投資,這關係到一個人的競爭力和素養,更關係到未來能夠更好的生活。
  •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12-08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網友紛紛點讚:「有這樣的家長,孩子未來可期」我們常說,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實,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反思:你是這樣的父母嗎?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裡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麼不像你。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真實的你什麼樣,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有一個很美的成語,叫「芝蘭玉樹」,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家的子弟。
  • 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茂名市田家炳中學舉行2020年秋季...
    9月1日,迎著清晨熱烈的陽光,伴隨著慷慨激昂的國歌聲,迎著飄揚的五星紅旗,茂名市田家炳中學隆重舉行主題為「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的2020年秋季開學典禮。在談到高中三年的成長過程,他說是母校成就了他,是田中的沃土養育了自己,是田中的舞臺造就了自己!他感謝母校、感謝老師!最後他希望同學們能在新的學年裡定下自己的計劃並且能完成自己的計劃,鍛鍊自己的能力,將這個新學年過得充實而有滋有味。希望三年之後,學弟學妹都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用最優秀的成績回報父母、老師、母校的付出與期望,用最勤奮的努力響應社會、民族、國家的信任與願望。
  • 這一家三口,值得所有父母借鑑
    一家三口蝸居10㎡陋室,卻藏書過萬。這是住在北京的一家三口,他們的房子只有10平方米。可能相當於別人家一個廚房的面積。一家三口擠在這小小的空間裡,睡上下鋪。就是這樣艱難的條件下,他們一家過得很幸福。他們一家人都很喜歡讀書,已經有10年沒電視了,閒暇時間就一家三口在一起看看書。
  • 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二個現象: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父母都是「孩奴」,採訪後才發現都不是。記者問:「你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他們都回答:「好像也沒怎麼教育啊。」第三個現象:「孩奴式父母」的孩子,不但成績很難躋身頂級,而且性格也不太陽光。記者問「孩奴式父母」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不但自己的苦水一大堆,對孩子的不滿也是一大堆。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能夠做好自己
    古有孟母三遷,就是說環境可以影響孩子。在家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期待從教育專家的口中收穫到最實用的方法,在各類優秀家庭中尋找到最佳的答案,卻總把自己置身於教育之外。「言傳身教」這四個字,最能折射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要孩子看見了,他們就會模仿,他們就會學習。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們就是孩子的榜樣,你們的性格、眼界、格局、態度和情感往往決定孩子未來能飛多高、走多遠,並且這種影響極為深遠,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 愛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成就自己!
    卓越的女人,擁有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作為女人,定要有自己過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別人沒法拿走的東西,這很現實。做個卓越的女人,愛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成就自己。不要以任何理由懼怕學習,知識和技能是沒有重量的,你永遠可以輕鬆地帶著它同行。女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多讀書,學會思考,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不間斷地努力,對自己的人生有要求。不要被外界同化,嫁個好老公不是人生的絕對,靜心、思考、執著、努力才會給你帶來好運。
  • 一家九口都是華農人!這些「農」情家庭,有愛又有料!
    在11月7日舉辦的秩年校友返校日活動中有28個特殊的「農情家庭」在他們當中有兄弟姐妹都是校友有一家三口都是校友最多的一家九口都是華農人!究竟是怎樣奇妙的緣分?一家三代,代代農情傳遞2020級金融學專業的呂美霖是一名大一新生,她與爺爺呂惠和、姑姑呂英顏成為了華農校友。談起母校,呂惠和眼中仿佛有光:「1978年從農機系農機與設計製造專業畢業後,我運用在華農學到的知識,製造相關設備造福農民。做了我所能做的,我很滿足。」
  • 想學醫?清華大學醫學實驗班在等你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學醫之路有哪些心得和收穫~周中央2009級校友現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學醫的八年是一個認知自我、探求真理的過程,可以宏觀到人類群體的大數據大健康,也可以微觀到新冠病毒的蛋白結構。學醫路上,能收穫嚴謹的科學思維、精湛的專業修養,不斷的自我突破,以及作為清華人對國家、對患者的義不容辭。
  • 瀏陽名師 公益大講堂(29)‖學做智慧父母 成就卓越孩子
    瀏陽名師·公益大講堂」 瀏陽市教育局主辦——名師就在您身邊 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傳遞先進教育理念
  • 連雲港一家四口同日死亡,遺書內容曝光:先有好父母,後有好孩子
    網友們義憤填膺地指責這對父母,不踏實努力去掙錢,反而各種借錢還大量買彩票,做這種不勞而獲的發財夢,毫無身為父母的擔當。最讓人不齒的是,他們臨死前還要帶著孩子一起,孩子做錯了什麼?才幾歲就被父母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攤上這樣的父母真的倒了大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