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12-09 澎湃新聞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12-08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高平家庭教育 ,作者宋樹青

高平家庭教育

高平家庭教育,面向廣大家庭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幫助你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現實中,優秀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太差;差勁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太優秀。為什麼?因為父母用自己切實的生活去影響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榜樣」

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極致,是行為的影響。每個父母的行為,都將影響下一代。

曾經,王源因抽菸問題頻頻被推上熱搜。這件事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的關注和討論?首先,王源是公眾人物,容易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其次,我覺得比較受關注的,是在這件事裡,大家看到了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之大。這個20歲的大男孩,會吸菸並不奇怪,因為他有一個很會吸菸的父親。

每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往往容易忽略自身一些壞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在生活中,父母一方面應該加強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這是因為,孩子眼睛裡看到的父母,才是他們參照的樣本,而耳朵裡聽到的那些道理,能夠發揮的效力終歸比不上親眼所見。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

迪福在《魯賓孫漂流記》中這樣說: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先教育好自己。劉向在《戰國策》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為之計深遠,作為父母,首先需要為人表率。父母失信或說謊等一系列不良行為,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著孩子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也是最容易影響和塑造的,他們的很多觀念和行為都是在父母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的乖戾、自私、多疑、苛刻、負面,都會不折不扣的複製到孩子身上,孩子會做出同樣的舉動。

託爾斯泰曾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家庭環境是由父母創造的,父母言行一致,對孩子具有一種穿透力的影響。就像一個家庭裡,父母不允許孩子說髒話,卻給孩子營造一個這樣言語環境。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與你所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馳。

行動優於思想,步伐優於語言

父母的積極樂觀,愛人愛己,是給孩子最豐富的滋養,父母的有情有義,相親相愛,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在教育的問題上,父母們總覺得有取不完的經。其實,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給孩子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是在教育孩子。比起空洞的語言,一直言語相勸,父母通過行動更能影響和教育孩子。相同的道理,言語的力量遠遠小於行為的力量。

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如果父母是熱情的、樂觀的、溫和的、友善的、充滿正能量的,孩子自然也會模仿。所有這些,都不需要父母刻意去教,僅僅是孩子看到了,所以,孩子學去了,然後,孩子去做了。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家風是什麼?家風不是教科書,不是課堂,也不是父母時刻的耳提面命,更不是揮舞的棍棒!它是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思維,歸根結底就是父母本真的樣子。它具有強大而持久的滲透力,影響力往往勝過其他有形的教育手段。

END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靈商引航: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劇中的主角之一顧佳是一位既能教好孩子、又能支持丈夫事業的全職太太,堪稱「裡外一把手」。顧佳在劇中用自己的行為詮釋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道理,通過以身作則來給兒子無可替代的教育。著名作家託爾斯泰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用心的父母,都以身作則,善於引導孩子。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做好孩子的榜樣。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能夠做好自己
    古有孟母三遷,就是說環境可以影響孩子。在家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期待從教育專家的口中收穫到最實用的方法,在各類優秀家庭中尋找到最佳的答案,卻總把自己置身於教育之外。「言傳身教」這四個字,最能折射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要孩子看見了,他們就會模仿,他們就會學習。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們就是孩子的榜樣,你們的性格、眼界、格局、態度和情感往往決定孩子未來能飛多高、走多遠,並且這種影響極為深遠,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 教育孩子的關鍵秘訣: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
    我想,根源也許在於他們掌握了教育孩子的一個關鍵秘訣: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想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01父母立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們可以說,父母立足做最好的自己,努力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 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二個現象: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父母都是「孩奴」,採訪後才發現都不是。記者問:「你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他們都回答:「好像也沒怎麼教育啊。」第三個現象:「孩奴式父母」的孩子,不但成績很難躋身頂級,而且性格也不太陽光。記者問「孩奴式父母」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不但自己的苦水一大堆,對孩子的不滿也是一大堆。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裡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麼不像你。 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真實的你什麼樣,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 最好的家庭教育, 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有一個很美的成語,叫「芝蘭玉樹」,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家的子弟。
  •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網友紛紛點讚:「有這樣的家長,孩子未來可期」我們常說,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實,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反思:你是這樣的父母嗎?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裡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麼不像你。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真實的你什麼樣,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有一個很美的成語,叫「芝蘭玉樹」,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家的子弟。
  • 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
    >做好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校共育為愛而行用心陪伴孩子用愛溫暖生活靠譜父母贏在八個細節給孩子的陪伴,90%都是「假的」「學校裡孩子的成績單,排名從後往前看,成績最差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伴最少的」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到底是自己學得好,還是老師教得好?其實都不是,而是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付出很多心力。你陪伴孩子多少,孩子身上就會體現出多少你教育的成果。願天下父母都能懂:用心陪伴,100%的心陪伴1小時,勝過10%的心陪伴10小時。
  • 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很早之前大家就能夠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當你為人父母時該如何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情緒發展規律。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天天耳濡目染,有樣學樣,孩子的行為,情緒的管理就是父母的寫照。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裡的長者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你見過的好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呢?2《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冠軍,「集才華與智慧於一身」的才女武亦姝,她的背後更是詮釋了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有格局,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從武亦姝上學起,身為知名律師的爸爸每天4:30下班後即使再忙都不會看手機,而是專心的陪孩子學習、讀名著、玩知識遊戲。
  •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經常會覺得有些束手無策,有的時候不管怎麼管教孩子,孩子總是不聽話,甚至都不會理你,有的時候利用說教的方式也不行,甚至對著孩子大喊大叫效果也很一般。
  • 武漢一家三口學醫,做了校友: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可以成就自己
    可見好的家庭教育未必都是口口相傳,父母從小的各種言傳身教,對孩子未來人生道路中就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華中科技大學新生蔡文泰也是一樣,父母作為醫生,踐行「救死扶傷」的理念,疫情期間衝鋒在一線,這對於兒子的內心衝擊是巨大的。曾經有位心理諮詢的同行告訴我一句話:最好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偶像。
  • 父母被孩子欣賞,就是最好的家教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網友發帖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小男孩成績優秀,名列前茅。英語也很不錯,奧數、圍棋、輪滑等業餘項目也出類拔萃。看起來,這個孩子就是現實版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這孩子出口就是:我這麼優秀,我的爸媽配不上我。
  • 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自信
    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教育孩子是我們每個人的頭等大事!心理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每件小事,都會問她的意見,她自己選擇後,就不能反悔。菜必須吃光,粥也要喝乾淨,不能有剩飯。那次吃飯,真是讓人驚訝,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子,不僅可以自己吃飯,而且還可以吃乾淨,掉在桌子上的飯粒她還會撿起來吃掉,真是又懂事又萌。晚上的時候,她跑過來問我:姑姑,你可不可以陪我玩?
  • 教育孩子的關鍵秘訣:做好自己,才有好孩子!
    假如教育是種樹,父母所在的家庭教育就是培根,老師所在的學校教育只是剪枝。所以,父母更有責任和義務去喚醒這顆小樹,用自己的真實情感和真實行動,慢慢地影響它,栽培它,讓它生根發芽,然後儲能,直到枝繁葉茂!比如一個孩子的智力,處於一般水平,而他又成長在一般環境刺激中;那麼,他長大以後,智力可能還是處於平均水平。萬一生活再給他安排一些負壓,如貧困、語言暴力等,那麼他的智力,就有可能低於平均水平。當然,孩子最好的命運安排,是父母能給他提供一個刺激豐富的環境,如被關愛,能閱讀等,孩子的智力就極可能高於,他出生時的一般水平。
  • 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對孩子最好的教養,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同時也為了保證清掃水池的工作人員以及在附近玩耍孩子的安全,在最低溫度僅為8℃的天氣裡,這位爸爸當場脫鞋進入水池,撿起一片片玻璃碎片。但就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卻成為很多爸爸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最好模板。
  • 兒童教育專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
    不少人當了父母后,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手段,有的父母便是放縱……不學習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情感引導式教育。1.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教育是自醒途徑,父母需向內勸導自己
    珍妮因此認為媽媽不愛自己了,而她把這一切都歸到弟弟身上,她認為只要弟弟死了,媽媽就會再次愛自己。媽媽為了不讓珍妮摸洗衣服,曾經告訴珍妮洗衣粉是世界上最毒的東西,所以珍妮才想到用洗衣粉毒死弟弟。珍妮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還沒有什麼邏輯,她的想法是父母只帶弟弟去商場,就是父母不要自己不愛自己了。
  • 把孩子還給他自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種負罪感讓孩子事事以父母的意願為主,有時候甚至因為父母的決定而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以此來回報父母養育自己多年的苦與累。這些孩子不明白的是,自己的人生應該交給自己作主,而不是遵照父母的意願去過日子。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將孩子還給他自己,讓他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 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
    努力變得更優秀,成為引領孩子前行的光才,是身為父母最好的樣子。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若是父母放棄自我,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好像背負著千斤重擔,舉步維艱。父母與其成為一個督促者,不如化身成為引領者,總是在前方為孩子指引方向,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 ​教育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那個戰爭的年代,無論生活有多艱苦,她的父母都拼命工作,把家裡六個孩子都送進了學校讀書,對於教育她的父親始終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孩子們身上擁有著美好的未來。有一個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陳美玲博士在育兒方面有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處於最好的環境中,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朋友,接受著許多刺激,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最後她的三個孩子都如願全部實現夢想,考上了史丹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