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高平家庭教育 ,作者宋樹青
高平家庭教育
高平家庭教育,面向廣大家庭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幫助你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現實中,優秀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太差;差勁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太優秀。為什麼?因為父母用自己切實的生活去影響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榜樣」
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極致,是行為的影響。每個父母的行為,都將影響下一代。
曾經,王源因抽菸問題頻頻被推上熱搜。這件事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的關注和討論?首先,王源是公眾人物,容易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其次,我覺得比較受關注的,是在這件事裡,大家看到了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之大。這個20歲的大男孩,會吸菸並不奇怪,因為他有一個很會吸菸的父親。
每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往往容易忽略自身一些壞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在生活中,父母一方面應該加強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這是因為,孩子眼睛裡看到的父母,才是他們參照的樣本,而耳朵裡聽到的那些道理,能夠發揮的效力終歸比不上親眼所見。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
迪福在《魯賓孫漂流記》中這樣說: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先教育好自己。劉向在《戰國策》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為之計深遠,作為父母,首先需要為人表率。父母失信或說謊等一系列不良行為,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著孩子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也是最容易影響和塑造的,他們的很多觀念和行為都是在父母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的乖戾、自私、多疑、苛刻、負面,都會不折不扣的複製到孩子身上,孩子會做出同樣的舉動。
託爾斯泰曾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家庭環境是由父母創造的,父母言行一致,對孩子具有一種穿透力的影響。就像一個家庭裡,父母不允許孩子說髒話,卻給孩子營造一個這樣言語環境。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與你所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馳。
行動優於思想,步伐優於語言
父母的積極樂觀,愛人愛己,是給孩子最豐富的滋養,父母的有情有義,相親相愛,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在教育的問題上,父母們總覺得有取不完的經。其實,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給孩子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是在教育孩子。比起空洞的語言,一直言語相勸,父母通過行動更能影響和教育孩子。相同的道理,言語的力量遠遠小於行為的力量。
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如果父母是熱情的、樂觀的、溫和的、友善的、充滿正能量的,孩子自然也會模仿。所有這些,都不需要父母刻意去教,僅僅是孩子看到了,所以,孩子學去了,然後,孩子去做了。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家風是什麼?家風不是教科書,不是課堂,也不是父母時刻的耳提面命,更不是揮舞的棍棒!它是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思維,歸根結底就是父母本真的樣子。它具有強大而持久的滲透力,影響力往往勝過其他有形的教育手段。
END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