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試題
課程代碼:00883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7小題,每小題2分,共5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在學前特殊兒童中,主要表現為智力落後和學習困難的兒童屬於以下哪一類?
A.認知發展障礙 B.生理發展障礙
C.語言發展障礙 D.情緒和行為問題
2.當代世界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三種主導的發展傾向,其中不包括
A.早期發現與早期幹預的趨向 B.一體化融合教育的趨向
C.補償性教育的趨向 D.整合教育的趨向
3.以下關於視覺障礙兒童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視覺障礙兒童主要依賴聽覺學習或獲取信息
B.視覺障礙兒童對聽覺和觸覺方面刺激有強烈興趣
C.視覺障礙兒童通常也存在嚴重的語言障礙問題
D.視覺障礙兒童容易形成性格怪癖和自卑心理
4.以下關於病弱兒童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病弱兒童是指長期患有慢性疾病、體質虛弱的兒童
B.病弱兒童通常存在感官性生理限制和障礙
C.病弱兒童有時也被稱為健康障礙兒童
D.病弱兒童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問題
5.腦癱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A.運動障礙和動作協調困難 B.語言障礙
C.智力低下 D.聽覺障礙
6.學前智力落後兒童的心理發展比正常兒童要遲緩一些,其主要表現不包括
A.身心發展開始晚 B.發展的速度慢
C.發展的過程不均衡 D.達到的水平低
7.測查和鑑定智力落後兒童的智力指標為
A.低於正常人的一個標準差 B.低於正常人的兩個標準差
C.低於正常人的三個標準差 D.低於正常人的四個標準差
8.家庭中若親子關係失諧,孩子情緒受到壓抑就可能導致失語現象。這說明兒童語言障礙的形成受到以下哪種因素的影響?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環境因素 D.社會因素
9.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口吃現象屬於以下哪一種語言障礙?
A.構音異常 B.發聲異常
C.流暢度異常 D.語言發展異常
10.對發聲異常兒童的矯治主要應採取以下哪種措施?
A.糾正發音 B.指導兒童正確地使用聲帶
C.改善兒童所處語言環境 D.模仿口型
11.孤獨症兒童有三大核心特徵,以下描述不正確的是
A.注意力障礙 B.社會化障礙
C.交流障礙 D.想像障礙
12.以下哪一種方法被認為是有效的矯正兒童不良行為的技術?
A.行為管理治療 B.認知-行為治療
C.心理治療 D.藥物治療
13.在幼兒園,對兒童異常行為的發現主要通過
A.醫學檢查 B.量表評定
C.教師的直接觀察 D.教師的間接觀察
14.心理學衡量兒童智力發展的差異有多種方法,其中運用廣泛的是
A.觀察法 B.教育診斷法
C.測驗法 D.作業分析法
15.吉爾福特編制的《發散性思維測驗》主要用於鑑別
A.智力 B.創造力
C.特殊才能 D.領導才能
16.以下哪種玩具屬於非結構式玩具?
A.布娃娃 B.玩具汽車
C.畫筆 D.動物模型
17.以下哪個理論流派的觀點主張把遊戲作為心理分析治療的手段?
A.精神分析學派 B.人本主義學派
C.行為主義學派 D.機能主要學派
18.對存在語言發展障礙的兒童來說,進行語言矯治的關鍵期是
A.嬰兒期 B.學前期
C.學齡初期 D.學齡中期
19.著眼於豐富兒童生活經驗,讓兒童通過真實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語言。這種語言矯治方法是
A.兒歌故事法 B.全面交流法
C.多重刺激法 D.自然情境法
20.認為兒童的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來獲得的理論是
A.經典條件反射理論 B.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C.認知行為矯正理論 D.觀察學習理論
21.以下幾種強化方式中,強化效果為持久有效的是
A.連續強化 B.固定比例強化
C.可變比例強化 D.固定時間間隔強化
22.以下關於正強化的實施,做法不正確的是
A.正強化實施前,應把計劃告訴兒童,以期取得配合
B.在所需要的行為出現後,不要立即予以強化
C.給予強化物時,要向兒童描述被強化的具體行為
D.分配強化物時,能結合其他獎勵
23.選擇學前兒童一體化教育的安置形態,其出發點是根據
A.兒童的殘障程度 B.學前教育機構的特點
C.師資的特點 D.特殊兒童家長的觀念
24.在制訂學前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方案時,不需要參考的基本因素是
A.特殊兒童的特點 B.安置形態的特點
C.特殊兒童的家庭狀況 D.當地的風俗習慣
25.兒童在出生後至4歲前發生的聽覺障礙稱為
A.一級聾 B.一級重聽
C.學語前耳聾 D.學語後耳聾
26.學前特殊教育能減輕甚至消除學前特殊兒童的初級障礙,並且可以有效預防他們第二障礙的出現。這體現了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
A.直接效益 B.間接效益
C.經濟效益 D.社會效益
27.在回歸主流的實踐中,將幼兒安置於正常教育機構,部分時間到資源教室去接受個別教育,其餘時間與正常兒童一起學習。這種教育模式叫
A.教育配對模式 B.資源教室模式
C.諮詢教師模式 D.混合服務模式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8.簡述全納性教育的基本特徵。
29.簡述對學前聽覺障礙兒童進行語言訓練的意義和內容。
30.簡述兒童情緒行為障礙的評價標準。
31.簡述對學前語言障礙兒童進行矯治的意義。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32.試論在學前教育機構中應如何教育多動症兒童。
33.舉例說明如何從技能上對超常兒童進行特殊教育。
34.試述對視覺障礙兒童的早期幹預的內容和方法。
四、應用題(本大題9分)
35.結合實際談談在幼兒園中如何開展對孤獨症兒童的一體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