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負債16億倒下,難有「第二個拼多多」?

2021-01-21 投資界

掙扎數月,淘集集還是沒能挺過這個寒冬,在2019年的末尾宣布自救夢碎。

12月9日凌晨,社交電商淘集集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創始人張正平公開信,稱由於資金未能如期到帳,不得不宣布淘集集本輪併購重組失敗,接下來公司將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

從公開信可以得知,淘集集在11月28日支付寶帳號就被凍結了,連員工11月的工資、社保都無法發出。但張正平在信中表明:「哪怕最差的結果走到破產清算,資金也是優先結算員工工資。」

▲淘集集官方微博致歉。

直到最後一刻,張正平依然如供應商代表所形容的那般「坦誠」。只可惜,淘集集沒能如願獲得投資方的解救。很難想像,不足一個月前,淘集集曾鬥志盎然地加入「雙十一戰隊」,無論是運營、銷售還是系統維護都照常進行,還有新的商家加入,活動補貼一個不少。

你打得一手好牌啊,把商家跟員工玩弄在股掌之上!」12月9日,淘集集前招商負責人在微信朋友圈中,指名道姓質問張正平。平臺關停,剩下的是員工被拖欠的工資和商家未完的追討。據央視財經消息,10月份,張正平表示,公司負債總額為16億元左右。

淘集集與拼多多基因相似,為何命運迥然不同?

倒下前的艱難自救

一年前,淘集集還是坐擁1.3億用戶的「下沉新貴」,沒想到,只過了一年,淘集集就陷入了資金斷裂的危機,處於破產清算邊緣。

這一消息不免讓人驚訝,畢竟在12月9日官方宣布平臺破產前,淘集集的APP上完全看不出異樣。10月底,淘集集仍以極大的折扣力度備戰雙十一:「百貨、服裝全場1折起」、「超級周末3元起,全場補貼一半」首頁上的優惠活動層出不窮。直至目前,打開淘集集小程序依然可以看到一元拼團等活動。只不過,淘集集門庭若市的背後,早已是危機深重。

▲淘集集APP首頁,有用戶仍在提現。

據「鋅財經」援引商家的說法,淘集集在今年6月就已經發不出貨款了。但那時的淘集集,依舊走著「燒錢補貼」的舊路。儘管事後張正平承認做了錯誤的決定,但加速的虧空已經無法彌補。

從9月底開始,外界便不斷傳出有供應商上門討要貨款的消息。儘管當時有部分商家下架停運店鋪,但由於當時,有些商家還是能提現一部分貨款,所以他們依然選擇相信淘集集,認為它能「東山再起」。商家們之所以信心滿滿,也是因為,淘集集在尋求自救的過程中確實出現過希望。

張正平在公開信中坦承,淘集集在本輪有兩個潛在投資人。「兩個潛在投資人都是在國慶左右就開始溝通,投資人A是某大型集團公司,投資人B為某PreIPO公司為牽頭的基金公司。」面對外界對於「有無投資人」的質疑,張正平在公開信中首度披露談判細節。

談來了潛在投資人之後,淘集集隨後給商戶們提供了兩個解決方案。根據《中國經濟周刊》報導,這兩個方案其一是,淘集集將收購資金用於償還商戶貨款總量的20%,剩餘貨款將在淘集集估值達到15億美元和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分別償還商戶貨款總量的10%和70%;其二是「債轉股」,即淘集集以5.5億美元估值作為總股本,按照欠款比例分配股權,商家將由從前的合作商變為合伙人。

面對眼前的兩個方案,商家們躊躇萬分。進一步催款,淘集集沒有償還能力;退一步成為「合伙人」,若淘集集不能自救,將血本無歸。

而就在這個節點上,10月15日,張正平在淘集集的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則道歉信,將公司錯誤歸結為融資不到位、延誤了最黃金的自救期,並在道歉信中提出債務重組方案,聲稱談妥國內某大型集團公司進行重組併購,同意將併購款用於償還欠款。

在張正平誠意的打動下,許多商家開始動搖。儘管當中仍不乏要繼續維權的商家,但大部分商家決定與淘集集並肩作戰。據淘集集官方通報,截至10月23日,供應商債權人完成51%債務重組協議。據悉,這51%的籤約率也恰好滿足了新一輪投資方的要求。

▲10月份,仍有供應商支持淘集集,圖片來自淘集集微博。

淘集集一邊穩住商家,一邊也配合新一輪融資的投資方做了很多調整。按照《中國經濟周刊》援引淘集集不具名員工的說法,淘集集方面做了很多準備,包括伺服器、郵箱更換,還有平臺配合做了很多活動,「種種跡象讓我們做了比較樂觀的估計。」前述員工表示。

但事與願違,淘集集沒有等到投資方伸出援手,即使當時已經收到了他們的書面TS(籤定投資意向書)。

據「貝克街探案官」消息,投資方在收走了淘集集的公章和銀行密鑰後,並沒有履行當初說定的打款進度,反而出現了多次推遲。在張正平最後的公開信中,他說明投資方本應11月28日就該到帳的款項,一直拖延到12月6日仍然沒有到帳。

說好的投資未能到帳,此時,投資方的控制公司向法院申請了對淘集集的訴前保全,凍結了淘集集的支付寶帳號,才引致了11月份員工工資未發放,成了壓倒淘集集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來看,淘集集「死」於資金鍊斷裂,但在員工眼裡,淘集集的「死因」並沒有這麼簡單。「財務問題才是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在《中國經濟周刊》報導中,有員工這麼說道。該員工表示,淘集集沒有建立合理合規的用人機制,沒有財務管理機制,也沒有完善的風控和內部反腐機制,導致危機爆發

內亂叢生,又失去了投資方的回血,淘集集最終夢碎。

既生拼多多,何生淘集集

同樣瞄準低線城市,擅長用補貼手法打下市場,淘集集一直被外界稱為「高仿版拼多多」。

這兩個用戶重疊度高達55%的平臺,相像之處主要在於推廣手法上。與拼多多讓用戶邀請朋友「砍一刀」迅速裂變的做法類似,淘集集也很擅長各種拉新玩法。

據「晚點LatePost」消息,淘集集會在極低線的城市通過手推車掃碼註冊送錢的方式推廣,也會讓夫妻店的店主推廣,拉到新用戶店主可拿到其前三單佣金。為了追求用戶的高速增長,淘集集瘋狂燒錢補貼,打出了「買的多,賺得多」的口號。

▲淘集集倒下前拼命燒錢。

在這一點上,淘集集確實奏效了,一年的時間裡,就斬獲1.3億註冊用戶。

淘集集不停地用大幅的購物補貼、分享返現獲客,換來了大量的用戶,但同時,它的盈利模式不明。

「剁椒娛投」援引商家說法,他們看中的,就是淘集集不抽取佣金,流量大扣點低,不需要支付推廣營銷費用,平臺只收取商家開店押金2000元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0.6%的手續費。為了跟上居高不下的燒錢速度,淘集集只能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繼續獲客。淘集集方面也承認,整個拉新過程若平攤到所有有效用戶身上,成本可能要上百元。

夢想著能跟拼多多一樣上市,但融資失利的淘集集早已是泥足深陷。

自發展以來,淘集集似乎只停留在粗暴拉新,沒有在用戶留存上下功夫。在網上一搜索,有關平臺的差評不絕於耳,諸如圖文與實物不符、紅包無法提現等等。正因為購物體驗不好,所以看似有1.3億的用戶量,實際的用戶留存率並不高。

在談及淘集集的模式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認為,在發展期間,淘集集靠營銷方式拉新,並沒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優勢。由於用戶留存差,當增長無法上升時,加上回款慢,就會產生連鎖的反應,阻礙它的進一步發展。

同樣是「草根」出身的拼多多,在燒錢補貼的同時,就不斷設法提升用戶留存度。拼多多不斷升級,做「新品牌計劃」、上線品牌館等等,就連考核機制也定為「留存和復購第一,GMV第二」,將留存和復購放在首位。更重要的是,在留意到低線城市紅利逐漸接近「天花板」之後,拼多多果斷衝進「五環」內,收割一二線的用戶。

反觀淘集集,只懂得遊走在三四線低線城市,打著拼多多前期獲客的打法,不僅同質化嚴重,還絲毫沒有考慮過品牌升級問題。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社交電商紅利期已過,進入洗牌期,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策略將快速拉高拼購類電商獲客成本,像淘集集這樣的中小社交電商自然無以為繼。

據「晚點LatePost」披露的數據,今年以來,淘集集已經虧損近12億,每個月虧損超2億。本就缺乏盈利能力,而在微信打擊外部連結後,淘集集就更難在社交平臺上獲取流量了。正因如此,零售電商行業資深專家莊帥認為,「業內基本上不可能再出現一個拼多多」。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投資界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

相關焦點

  • 淘集集徹底「完了」,創始人宣布破產,終沒能成為第二個拼多多!
    三大電商平臺中,淘寶經歷了十餘年的沉澱積累穩坐第一的位置,京東雖然不及淘寶沉澱時間長但憑藉商品品質和京東物流贏得了一大部分用戶,因此一直穩居第二的位置。然而好景不長,一個靠低價拼團的電商公司卻在2015年悄然誕生,憑藉著微信的強大人脈圈,以及超低的價格迅速佔領了低端市場,在短短4年的時間裡市值迅速超越京東,成為了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它就是拼多多。
  • 燒錢「攢」1.3億客戶淘集集負債16億
    原標題:燒錢「攢」1.3億客戶,負債卻達16億!淘集集資金鍊斷裂,CEO接受專訪時卻說…近兩年,電商行業的主戰場紛紛轉向三四線城市、農村鄉鎮等為主的下沉市場。但近期,主打下沉市場的電商平臺淘集集深陷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危機。
  • 淘集集短短2年宣布破產 自救失敗負債16億
    淘集集短短2年宣布破產 自救失敗負債16億 2019-12-10 15:28:41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佚名 |下沉市場「黑馬」坐上過山車65元一罐的炭燒腰果只賣6.5元,2斤桂圓乾3塊9還包郵……記者發現,目前在手機應用商店搜索「淘集集」,仍能下載APP,預覽介紹裡赫然出現這樣遠低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商品介紹。淘集集的運營方式與下沉市場「一哥」拼多多有諸多相似:一元拼團、限時秒殺、補貼拼購、邀好友助力紅包返現等。
  • 像素級學習拼多多的淘集集,為什麼死了?
    來源:商業新知從估值8億美元到破產,淘集集只用了16個月淘集集從風光到寂滅的16個月,也是中國電商行業不斷迭代和變化的16個月。新電商拼多多的加入,讓鯰魚效應重新回歸到電商行業。大到社交拼團的產品模式,百億補貼這樣的市場策略,小到「多多果園」、「領現金、砍價」等玩法,拼多多的諸多新玩法都成為了各家電商不斷琢磨模仿的目標。早期的淘集集無疑有一定的先發優勢。16個月前,利用「巨人轉身慢」的競爭優勢,淘集集率先提出了「學習拼多多」的打法,先後試水包括拼購、補貼用戶等玩法。
  • 「拼多多學徒」淘集集死於2019
    為了應對「圍城事件」,淘集集給出一份協議:與國內某大型集團進行重組併購(條件是商家「債務重組協議」籤訂率達到51%),收到支付的收購價款1個月內,向商家償付債務金額的20%,剩餘債務延期至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由創始人張正平及其高管團隊通過股權質押或轉讓股權的方式來償還。
  • 曾經風光的淘集集負債16億,電商平臺燒錢打法行不通了?
    曾經風光的淘集集負債16億,電商平臺燒錢打法行不通了?淘集集負債16億。近年來,如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賺得盆滿缽滿,引人豔羨,但小型的電商平臺卻不一定能複製其成功。近日,主打三四線城市、鄉鎮市場的電商平臺淘集集就傳出資金危機,有消息稱其已拖欠多家供應商貨款。
  • 淘集集破產商家已起訴「拼多多第二」沒等來救命錢16億欠款怎麼還
    曾被外界寄予「下一個拼多多」厚望的淘集集,在業績下滑和融資受阻導致資金鍊斷裂後,今年9月引發了商家的集體維權潮,淘集集試圖通過併購重組的方式自救但最終失敗。隨後,淘集集對於協議的細節進行了多處調整,除了首批20%債務的償付時間提前了五個工作日外,剩餘80%的債務也被分為兩個批次推進,即當淘集集與重組方重組後的目標公司估值達到15億美元時3個月內兌付10%;剩餘70%則在目標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3個月內兌付。
  • 淘集集和拼多多哪個更便宜 淘集集和拼多多區別
    淘集集和拼多多是兩個非常相似的app,購物都是比較划算的,是現在很多人的選擇。而淘集集和拼多多哪個更便宜?更值得使用呢?看看下文的對比介紹。  淘集集和拼多多區別  1、知名度不同  首先肯定的是知道拼多多的人要遠遠多於淘集集,當然拼多多上線的時間也較淘集集早兩年。
  • 淘集集負債16億元怎麼回事?淘集集資金鍊斷裂還不上貨款
    淘集集:燒錢「攢」客戶 負債高達16億元  10月18日,記者位於上海江場路的淘集集總部,幾經周折聯繫採訪到淘集集CEO張正平。張正平說,目前公司負債主要分為兩部分,供應商的貨款和廣告代理投放的欠款,負債總額為16億元左右。
  • 拼多多的「好徒弟」,倒了!
    雙方月活數據對比無論是名字、速度、裂變套路,還是「買的多,賺得多」的宣傳口號,淘集集都堪稱拼多多第二,其拉新策略也和拼多多一樣簡單而粗暴:砸錢,砸更多錢;低質低價,更低的質更低的價……登錄淘集集可以看到,僅僅在其APP主頁就有一元拼團、賺賺、
  • 淘集集的警示:靠「燒錢」成不了拼多多第二
    市場競爭,有優勝劣汰真的是好事。如果淘集集這樣完全靠燒錢做市場規模的創業公司也可以成功,那對其他正在「板凳十年冷」創業的人無疑是一種諷刺和羞辱。當然,資本有助推的作用,誰也不能否認資本的槓桿效應對創業的加成,比如滴滴打車,當年它跟快的打車、優步廝殺,資本力量的展現是淋漓盡致啊。但後來資本想要在共享單車上複製這個打法為什麼就不靈了呢?因為創業的本質不是資本的遊戲,你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行,資本的目的是要回報,助推你的目的是要你還給它更多。
  • 淘集集啟動破產清算,商戶血本無歸,複製拼多多為什麼這麼難?
    曾經奔著「拼多多第二」奮鬥的淘集集,在2018年上線之初,以黑馬之姿吸引用戶眼球,來勢洶洶~「買得多,賺得多」,這是淘集集的對外口號,和拼多多初期差不多,瞄準的是低端收入人群,基本集中在月收入2000元以下水平。
  • 淘集集和拼多多哪個好更便宜 兩者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淘集集和拼多多是兩個非常相似的app,購物都是比較划算的,是現在很多人的選擇。而淘集集和拼多多哪個更便宜?更值得使用呢?看看下文的對比介紹。  淘集集和拼多多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1、知名度不同  首先肯定的是知道拼多多的人要遠遠多於淘集集,當然拼多多上線的時間也較淘集集早兩年。
  • 淘集集之死
    根據此前《財經》的報導,今年年初至十月中旬,淘集集已經虧損近12億,上半年淨虧六個億,淨資產負6億元,每月虧損超2億元。試問,一家負資產的公司,進入破產清算,如何兌付員工工資,如何償還被挪用的商家貨款?淘集集從賽道黑馬到轟然倒下,其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多。
  • 淘集集跟拼多多哪個好一樣嗎 兩者差別對比介紹
    當前一款比較火熱的購物就是淘集集了,淘集集是在拼多多上市之後打假風聲出後的購物APP,其實這兩款購物還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的,之前就因為假貨雲集,被很多人瘋狂吐槽,那麼淘集集和拼多多哪個比較好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淘集集跟拼多多哪個比較好?
  • 上線一年獲客過億,舉債16億無人接盤
    曾被視為拼多多翻版的社交電商「淘集集」,在自救了兩個月後,最終在12月9日凌晨宣布併購重組失敗,留下16億元巨債。12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來到淘集集上海總部,公司門口張貼著併購重組失敗的公告,辦公區域的牆面上還隨處貼著「一起衝鴨!12月MAU破8000萬」的宣傳材料。
  • 淘集集為什麼「死」在半路了?
    從表面上看,拼多多和淘集集的「路數」無甚區別,可兩家平臺的結果卻是天差地別。拼多多從2015年上線以來就飽受質疑,貨品質量低劣、假貨多、聚集低端用戶......在這種輿論環境中前行很艱難,但拼多多最終成功上市,並且在下沉電商市場逐漸站穩腳跟。而淘集集上線之時,下沉市場已經成為了備受關注的概念,淘集集踩著風口飛了起來。
  • 炭燒腰果只賣6.5元 「仿版拼多多」淘集集為何亮相2年便破產
    成立不到兩年,曾登頂應用商店下載榜冠軍的社交電商平臺淘集集,坐上了一列疾行的過山車。在一周前發布公告稱已獲得投資等待打款後,12月9日凌晨,曾吸引上億註冊用戶的淘集集宣布由於併購重組失敗,公司將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距離這位社交電商新貴登上舞臺,不過才短短2年時間。
  • 阿里、京東都在像素級學習拼多多,為什麼淘集集卻死了?
    從估值8億美元到破產,淘集集只用了16個月。淘集集從風光到寂滅的16個月,也是中國電商行業不斷迭代和變化的16個月。新電商拼多多的加入,讓鯰魚效應重新回歸到電商行業。大到社交拼團的產品模式,百億補貼這樣的市場策略,小到「多多果園」、「領現金、砍價」等玩法,拼多多的諸多新玩法都成為了各家電商不斷琢磨模仿的目標。早期的淘集集無疑有一定的先發優勢。16個月前,利用「巨人轉身慢」的競爭優勢,淘集集率先提出了「學習拼多多」的打法,先後試水包括拼購、補貼用戶等玩法。投資人一度也為「學習拼多多」這一概念而買單。
  • 淘集集的不歸路:年燒18億,眾商戶血本無歸
    多事之秋的淘集集,最終倒在了寒冬。12月9日,正當各大電商平臺積極備戰雙十二之時,被業內視為下一個「拼多多」的淘集集,宣布因本輪併購重組失敗,接下來將進行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淘集集方面稱,公司欠款規模為16個億,其中包括8億供應商欠款和8億商家貨款。這意味著加上之前的融資金額,淘集集在這一年多裡已燒掉了18億元。這家2018年8月上線的社交電商黑馬,打著「買得多,賺得多」旗號,瞄準四線及以下城市月收入2000以下的人群,平臺上的商品單價大多不超過50元,靠補貼、低價等方式吸引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