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摘自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典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
■原文: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嘗試觀於上志,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故《鴻範》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作好,遵王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
■釋義:「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意思是:古代賢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一定會首先做到大公無私,只要大公無私了,天下就太平了。
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同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勞動成果的分配問題密切相關。原始社會末期,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剩餘產品出現以後,勞動成果的分配就不可避免出現分配不公問題。在我國古代社會「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貧富,等貴賤」「耕者有其田」 「天下為公」等思想都體現了人們嚮往公平和對公平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整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由於生產資料私有制,都無法真正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始終不渝的價值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最終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但是,伴隨著我國社會的深刻變革,面臨的形勢也更加複雜,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全體公民在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實現機會均等,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創業發展、奉獻社會、追求幸福、實現人生價值的同等機會;實現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讓每一位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承擔責任,平等地受到保護。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擺在現代化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切實抓出成效,使全體人民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參與、平等競爭、平等發展、平等享有。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引用「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旨在強調我們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就是要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來源:《習近平用典》)
溫馨提示:《聽老人言》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或有其它問題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