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
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時間:2020-09-17 10: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 據新華社電 近段時間,熱帶風暴或由此升級而成的颶風頻頻擾動大西洋,給所到之處帶來強風暴雨和洪水侵害.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
-
今年颶風太活躍?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額外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命名
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世界氣象組織有一份每6年循環使用的命名表,為每個大西洋颶風季分配了21個名稱。繼「薩莉」之後被命名的「泰迪」和「薇姬」是目前擾動大西洋的第19個和第20個熱帶風暴。
-
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氣象專家:額外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命名
據國內媒體報導,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家們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據悉,世界氣象組織有一份每6年循環使用的命名表,為每個大西洋颶風季分配了21個名稱。繼「薩莉」之後,被命名的「泰迪」和「薇姬」是出現在大西洋的第19個和第20個熱帶風暴。目前,這份名單上僅剩一個名字「威爾弗雷德」可供使用。氣象專家表示,鑑於今年颶風名稱可能用盡,額外的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命名。颶風「命名荒」也反映出,今年熱帶風暴異常活躍。
-
今年颶風太活躍?命名即將用盡,額外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
@新華視點 9月16日消息,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15日說,颶風「薩莉」已變得更為強勁,正逐漸接近美國墨西哥灣沿岸。「薩莉」最大持續風速已從128公裡每小時上升至接近140公裡每小時。
-
颶風太活躍?命名即將用盡,額外風暴將用希臘字母命名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彭茜)近段時間,熱帶風暴或由此升級而成的颶風頻頻擾動大西洋,給所到之處帶來強風暴雨和洪水侵害。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
-
2020年颶風太多了命名已用盡!B計劃啟動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宣布了颶風「威爾弗雷德」(Wilfred)形成的消息,並且表示,在2020年剩下的時間裡,如果再有颶風形成,就要把希臘字母表拿出來為之命名了。
-
單個季節數太多 最新亞熱帶風暴需採用希臘字母命名
單個季節數太多 最新亞熱帶風暴需採用希臘字母命名2020-11-11 15:47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近兩個月前,世界氣象組織(WMO)匆匆翻閱了常規的風暴名稱清單,結果今年不得不使用希臘字母來標註風暴名稱,這在該組織歷史上僅有的第二次。這是Theta第一次被用作風暴的名字。
-
美國颶風登陸、山火瘋燒,衛星雲圖直擊「水深火熱」
颶風「命名荒」 今年以來,包括「薩莉」在內,已有8個熱帶風暴登陸美國,創下歷史紀錄。這樣的反常現象在整個大西洋地區也已出現,甚至導致颶風「命名荒」。 新華社發(魏蘭攝) 世界氣象組織有一份每6年循環使用的命名表,為每個大西洋颶風季分配了21個名稱。目前,這份名單上僅剩一個名字「威爾弗雷德」可用,氣象專家考慮使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額外的風暴。 「我們已經歷了20個被命名的風暴,然而颶風季才剛剛過了約一半,距離結束還有兩個半月。」
-
今年颶風生成活躍創大西洋史上第2多
2020年大西洋颶風生成活躍,今年預先表列的颶風名字用到剩一個;若後續再有颶風出現,將動用希臘字母名單命名,創下史上第2次紀錄。美國國家颶風中心14日報告指出,大西洋上同時有5個熱帶氣旋,分別為Paulette、Rene(目前已消散)、Sally、Teddy、Vicky。預先列好的「2020大西洋熱帶氣旋名單」共有21個名稱,目前剩下最後一個「Wilfred」還沒使用。
-
科普:颱風和颶風如何區分 又如何命名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颱風和颶風都是指中心風力達到12級、風速達每秒32.7米及以上的熱帶氣旋。只是通常將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這種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將發生在東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這種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全球海洋平均每年出現強熱帶氣旋40多個,多數在西北太平洋、孟加拉灣、東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阿拉伯海、南印度洋等海域,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最多,平均每年出現十幾個。
-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名字用完了,還未出現一個5級颶風
大西洋颶風季節起始於每年的6月30日,結束於11月30日,而且幾乎每年大西洋都會出現5級颶風,比如2019年9月出現了5級超級颶風「多裡安」和「洛倫佐」,但是今年真的很特殊,說了你可能不信,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用完了所有的名字,並且第二次開始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這個季節剩下的命名風暴
-
颱風如何命名,2017年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
颱風和颶風都是對於熱帶氣旋的不同說法,一般把出現在太平洋海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出現在印度洋或者大西洋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神」替代。那麼颱風名字的命名有沒有什麼規則呢?2017年又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呢?
-
颱風如何命名,2017年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
颱風和颶風都是對於熱帶氣旋的不同說法,一般把出現在太平洋海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出現在印度洋或者大西洋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神」替代。那麼颱風名字的命名有沒有什麼規則呢?2017年又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呢?在沒有颱風命名表之前,颱風的命名都是各個國家各自命名的,這樣會帶來很多的交流等麻煩,因此在第三十一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通過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這麼說的依據是什麼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繼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報告顯示,極端高溫、野火和洪水等高影響事件以及創紀錄的大西洋颶風季影響數百萬人,加劇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健康、安全以及經濟穩定的威脅。儘管各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了封鎖措施,但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仍在持續上升。鑑於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存留時間較長,地球在未來幾代人的時間裡將進一步變暖。
-
颱風與熱帶風暴是如何來命名的呢?
據世界氣象組織報告,全球每年死於颱風與熱帶風暴的人數約為2~3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美元,70%以上的海難都與颱風與熱帶風暴有關,故人們常將颱風與強熱帶風暴稱為製造海難的頭號「元兇」。颱風與熱帶風暴固然能帶來災難,但也能為人類做些好事,如颱風的降水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颱風降水是其降雨量的重要來源,對於農業灌溉和水利發電等提供了便利條件。
-
慈谿驚現3000年前希臘字母,無人能解!專家們齊聚來探討……
,希臘學者喬治斯、索毅、安娜,美國學者茉莉等50餘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參會。他們認為,在中國多地出現的帶有類古希臘線形字母古陶瓷,很可能就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中國與希臘早有文化交流的實證。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周少華認為,先秦時期正是中國文字的初創階段,同時也是希臘字母初創階段。世界各文明古國對文字起源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熱門話題之一。所以,這樣的學術會議可以用三個「度」來形容,即高度、深度和廣度。他建議慈谿有關「文字起源與人類文明」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繼續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