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把脈南海風雲 服務島礁前哨-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22 中國氣象局

  編者按:在西沙群島祖國領土最大的島嶼——永興島上,矗立著一座高高的氣象都卜勒雷達塔。這裡駐守著一群氣象人,把脈南海風雲,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南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的氣象保障。

  2012年三沙市成立,經濟社會發展、南海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公眾生產生活對氣象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氣象工作有哪些新變化?展現了怎樣的新風貌?為此記者專訪了三沙市氣象局副局長陳少健。

  嘉賓:三沙市氣象局副局長(主持工作) 陳少健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楊晉輝 虞璐

  

  訪談現場。

  擁有南中國海上規模最大、最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

  記者:目前三沙氣象監測站網是一個怎樣的狀況?

  陳少健:三沙市管轄著近20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地級市。近年來,我國全面實施海洋強國戰略,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提出,海上經濟活動面臨的氣象災害風險日益加大,涉海各行業均迫切需要及時有效的海洋氣象服務保障。

  

  三沙市奠基碑。

  做好氣象服務的前提是夯實海洋綜合觀測系統設施建設基礎,在中國氣象局統一部署下,三沙市氣象局積極落實海南省氣象局島礁氣象站網建設任務,加強與駐地相關部門的溝通合作,著力建設以永興島為中心的西沙觀測區和以美濟礁為中心的南沙觀測區。我們多批次選派技術人員前往南海各島礁開展氣象觀測站建設,在嚴苛的海洋環境中,大家頂住颱風暴雨和烈日暴曬,先後建成十餘個海島自動氣象站,將祖國氣象觀測系統有效向南延伸,構建了環南海海域的海島自動氣象站網,促進海洋氣象監測能力大幅提升。

  

  永興島國家基準站,技術人員在更換溫溼度傳感器。王天巍 攝影 

  目前,三沙市已建成兩個國家基準氣候站、十多個海島氣象站、深海氣象浮標站和船舶站。海洋氣象觀測範圍逐步由近海延伸到外海。在地面氣象、高空氣象、天氣雷達、太陽輻射、酸雨等綜合觀測業務的基礎上,三沙市先後增加了閃電定位、紫外線強度、對流層風廓線雷達、氣溶膠、GPS/MET水汽等觀測業務。現在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們的監測預報範圍已經可以覆蓋整個南海。

  向祖國乃至全球傳送南海重要氣象數據

  記者: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現狀如何?

  陳少健:根據三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們不斷拓展氣象預報預警服務領域,推出南海島礁、漁港、漁區和航線氣象預報預警服務,預報產品涵蓋島礁精細預報、短臨天氣預報、船舶交通氣象專報、島礁氣象指數預報等。

  

  陳少健副局長指導調試預報系統。

  2012年5月起新增西沙永興島、中沙黃巖島和南沙永暑礁3個島礁的定點天氣預報。2013年12月起,每天滾動發布三沙轄區的城鎮精細化天氣預報。2014年1月,啟動西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氣象預警信號發布工作。2015年2月,成立了三沙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如今,三沙市氣象局正不斷向全國乃至全球傳送著南海重要的氣象數據。

  力爭做到服務零失誤、零傷亡、小損失

  記者:三沙地處南海颱風走廊,請您具體說說颱風預報預警服務吧!

  陳少健:三沙市受颱風影響非常嚴重,給抗颱風防災害工作帶來了各方面挑戰。例如2013年的強颱風「蝴蝶」、2014年超強颱風「威馬遜」,特別是2016年,影響南海的熱帶氣旋就多達7個,其中第1621號颱風「莎莉嘉」,給三沙市帶來了明顯影響。

  從颱風生成開始,我們就嚴密監視颱風動態發展,都卜勒雷達、中尺度監測網、視頻會商系統等氣象現代化技術全部上陣,準確預報了颱風的移動路徑、風速和風雨影響。颱風登陸前一周,我們就向駐島軍民及有關單位發布了熱帶氣旋專報,做好相關海域防臺工作提醒。颱風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颱風登陸前24小時,我們開始3小時滾動加密預報,登陸當天下午開始1小時滾動加密預報。

  例如在應對「莎莉嘉」颱風過程中,我們通過電話、「國家突發事件預警發布中心」發布系統、決策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微信平臺發送相關信息74條,送達30600多人次 ,製作了17份決策氣象服務書面材料。預報和服務的準確及時,為抗擊颱風救災搶險爭取到了寶貴時間,最終達到了零失誤、零傷亡、小損失的服務效益。

  氣象信息就像漁民們的定心丸

  記者:提供氣象服務都有哪些渠道?

  陳少健:充分發揮氣象信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堅持不懈努力的目標。永興島永興社區有38戶居民,159人,都是以海洋捕撈為主業。出海捕魚受天氣影響非常大,過去沒有天氣預報,經常出現人員傷亡的情況。漁民出海都得靠運氣,家人擔驚受怕,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直等他安全回家。

  

  氣象信息員在向公眾進行科普。

  現在氣象信息發布平臺已經覆蓋電臺、電視臺等多個渠道。例如在我們三沙衛視製作播出《南海天氣》《南海氣象》《南海風》三檔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發布15個南海島礁、6個漁場、5個港口及3條海上航線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漁民在海上通常是通過廣播接收信息,我們就成立了西沙海洋氣象廣播短波電臺,採用普通話和海南話雙語直播,每天播出10個時次,惡劣天氣加密播報,實現南海氣象服務全覆蓋。此外,三沙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還承擔著三沙海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業務,此外,還建立了由邊防支隊官兵和地方相關部門人員的 氣象信息員隊伍,現在共有18名氣象信息員。我們把這些信息及時傳遞給相關部門,他們再通過相應渠道把信息傳遞給需要的人。

  

  播音員進行海洋電臺廣播。

  

  我們的氣象信息就像漁民們的定心丸,他們很信賴我們,還特意送來錦旗,寫著「三沙氣象新,心系漁民情」,對我們來說,這既是鼓勵也是鞭策。

  記者:氣象隊伍狀況如何?

  陳少健:目前三沙市氣象局在職職工有47人,根據海島工作生活特點,我們努力改善辦公、生活環境,比如建設完善珊瑚島業務樓、食品冷凍庫房和職工食堂,節假日為駐島職工安排文體活動,讓職工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這幾年,我們前後吸引了15名重點高校的畢業生投身於三沙氣象事業,市局碩士研究生從零增加到3人,本科生比例從60%增長到83%,中級職稱人員從3人增加到15人。

  針對島礁站網分散人員難以集中的工作特點,我們注意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建立了「三沙e支部」 微信平臺,在朋友圈分享學習工作心得,建立創先爭優活動長效機制。如今,已經有30人次獲得了「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2人次獲得「全國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1人獲得「全省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光榮稱號。珊瑚島氣象站林正楊同志還代表海南省氣象部門參加了2014、2016年全國測報競賽。

    珊瑚島氣象站獲評「工人先鋒號」

  記者:今年珊瑚島氣象站獲評「工人先鋒號」,簡單介紹一下吧!

  陳少健:珊瑚島氣象站是中國最南端的有人值守氣象站,國家一類艱苦臺站。珊瑚島氣象站共有9位工作人員,一年三班輪換值守,每班3人,一次上島值班為4至5個月。工作人員換班需要從文昌的清瀾港出發,乘坐補給船「三沙1號」經過15小時航行抵達永興島,然後換乘漁船或部隊炮艇經過9個多小時才能抵達珊瑚島。

珊瑚島氣象站。

  由於交通極為不便。島上除了氣象站的員工就是駐島部隊,有錢也買不到東西。這裡氣象站主要服務對象就是駐島官兵。工作人員會通過海南省氣象災害防禦指揮信息系統和三沙市氣象臺的預報服務產品資料,及時向駐島部隊提供氣象信息服務,並根據駐島部隊的任務提供天氣要素等相關信息,儘量配合部隊完成國防任務。「這裡很艱苦,但是總要有人堅守。如果誰都怕吃苦,誰來守護祖國疆土?」 地面觀測人員蔡杏富說。

  這9位氣象人如同堅守祖國最南端的領航燈塔,樹立了三沙氣象人新的形象。近三年,他們有2人被授予「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稱號;4人參加省氣象行業職業競賽獲獎,其中2人代表省局參加中國氣象局行業職業競賽;2014年珊瑚島氣象站還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氣象工作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立足南海氣象「第一哨」,堅守、嚴謹、敬業、奉獻、傳承

  記者:什麼叫做「三沙精神」?

  陳少健:三沙氣象人克服高溫、高溼、高鹽、高日照的惡劣氣候條件和遠離親人的思念寂寞,忍著艱苦環境帶來的病痛,堅守南海氣象「第一哨」,用生命和汗水凝練出了「堅守、嚴謹、敬業、奉獻、傳承」的三沙氣象人精神,換來了今天南海氣象事業的巨大進步,歷代三沙氣象人的感人事跡已經融入了我們每個人的精神血脈。

  

  三沙市氣象局全貌。

  我印象很深的是2013年9月底,強颱風「蝴蝶」正面襲擊珊瑚島,給珊瑚島氣象站造成了毀滅性的重創。為了搶修氣象觀測設備,我們3名觀測員33個小時不吃不眠不休,顧不上自己的床都被澆灌進屋的雨水溼透,趴在泥水裡,修復了地面自動氣象站,恢復了數據上傳,為颱風預報預警提供了第一手準確及時的氣象數據。

  前些年,大家的衣食住行僅靠一個月兩次的補給船,有時候天氣不好,補給船不能出海,沒有補給時,就只能吃木瓜葉子、喝空調滴答下來的淡水。那個時候沒有移動信號,沒有網際網路,幾乎與外界斷絕聯繫。部隊接過來的電線功率有限,只能保障業務用電,即使在38℃的高溫天氣,大家也捨不得開風扇。我們現在搬進了嶄新的辦公樓和宿舍,有淡水、有蔬菜、有電、有網絡、還有機場,真的感覺非常幸福,更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後記:如今的三沙氣象人站在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起點上,肩負「監測南海風雲、護佑祖國平安」重任,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進程,為構建海島特色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執著堅守奮力拼搏。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南海觀雲測雨56載 三沙氣象發展譜新篇
    把脈南海風雲 服務美麗三沙  海南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春乙  西南中沙群島氣象臺始建於1957年7月,是中國南海上建設規模最大、業務最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基地,也是最早入駐西沙的單位之一。它在建站之初不僅承擔祖國南海氣象觀測和氣象服務的職責,還肩負保家衛國的重任。
  • 越南-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裡。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兩季分明,大部分地區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
  • 三沙市氣象局在西沙永興島正式成立
    當天,正在海南檢查指導海南氣象工作與省部合作協議進展情況的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副局長矯梅燕到三沙慰問長期堅守海島的氣象工作者和駐島單位,並出席了三沙市氣象局成立掛牌儀式。海南省委副書記李憲生、副省長陳成也出席了成立掛牌儀式。
  • 三沙- 氣象數據 -中國天氣網
    三沙市位於中國南海,於2012年6月21日設立。是中國地理緯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為海南省第三個地級市,下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涉及島嶼面積1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260多萬平方千米,大約相當於全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總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轄最南國土海域南沙群島暗沙組的曾母暗沙、立地暗沙、八仙暗沙及其海域,也是中國最南的領土海域。
  • 公益性氣象服務網站「南海天氣」中英文網站正式上線
    「南海天氣」中英文網站正式上線  為泛南海國家和地區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  海南日報訊(記者 葉媛媛 通訊員 袁迎蕾 楊薇)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從省氣象局獲悉,面向泛南海區域的公益性氣象服務網站——「南海天氣」中英文網站已於11月16日正式上線
  • 中國氣象局協助莫三比克應對熱帶氣旋影響-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郝靜 通訊員胡曉平報導 4月25日,中國氣象局接受莫三比克國家氣象局申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新用戶。  中國氣象局在2018年發布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在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時,可申請啟動該機制,中國氣象局將調動值班的風雲氣象衛星,對特定區域進行高頻次觀測,為其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信息保障。  近期,非洲國家連續遭受強熱帶氣旋侵襲。
  • 圖說南海島礁:南沙第一大人工島嶼——美濟島,未來的馬爾地夫
    圖說南海島礁:從高腳屋到南沙第一大人工島嶼——美濟島說了幾期的南沙島礁,今天我們繼續說一說——南沙最大的島嶼。都知道南沙最大的自然島嶼是太平島,目前被海峽對面的寶島控制。但是近些年來由於中國對南沙島礁已經吹沙造島作業,目前南沙最大的島嶼已經變成了今天的主角——美濟島。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海,跳躍著晶瑩浪花
    親歷造船過程的渤船重工負責人郭玉琢感嘆,從啟動項目到籤訂合同,原本至少需要8個月時間,實際僅用了2個月零8天,而從開工建造到交付使用,「三沙1號」創造了最短工期紀錄!  為了讓島上的孩子能有書讀、有學上,三沙人攻堅克難,一次次現場辦公會解決棘手的施工矛盾,與海口院校創建新合作模式,支持教師上島。去年底,永興學校迎來了8名小學生的「新學年第一課」,南海島礁上徹底結束了沒有學校的歷史!
  • 南海氣象觀測網絡初具服務保障能力
    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近日啟動2015西沙水域航標巡檢工作,該中心所屬大型航標船「海巡171」船滿載巡檢設備及專業技術人員,從廣州侖頭航測基地起航,開赴三沙永興島,開展為期15天的西沙水域例行航標維護巡檢工作。本次巡檢還組織技術骨幹對西沙水域七連嶼等島礁進行勘察,調研了解船舶航行水域導助航設施建設需求。   左圖:5月9日,「海巡171」船抵達西沙永興島。
  • 定準防颱風「指南針」-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準確、及時、有效的氣象信息成為各級地方政府、各行各業抗禦颱風的 「指南針」。        氣象信息成為決策參考        颱風來襲,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批示要求,全力做好防禦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此,省氣象局全力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工作,第一時間把颱風最新信息送到防颱風的最前沿,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國家南海博物館完成封頂,將打造成中國南海門戶的地標式建築
    建築分為南北兩個區,南區為博物館主體,包括展陳、業務保障、科研教育、後勤服務等體系;北區除承擔博物館相關業務外,也可作為「一帶一路」的會展平臺。據了解,國家南海博物館工程接下來將轉入鋼結構、玻璃幕牆及金屬屋面施工,並於12月底前完成施工。展陳設計施工及室內裝修、室外景觀也將同步進場施工。
  • 國際季風研討會議-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有關季風研究的幾個關鍵問題  近年來決策服務的「無縫隙」需求,給天氣和氣候的監測、預測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東亞副熱帶季風對中國天氣氣候異常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開展東亞副熱帶季風研究和業務應用對汛期監測、預測及國家減災防災工作十分必要。
  • 中國南海島礁5座燈塔投用 服務功能具公共屬性
    近期,在碧波浩淼的南中國海上往來的漁船、商船會發現,中國在南海島礁開工建設的5座大型燈塔已經陸續投入使用。它們在夜間發射出明亮的光芒指引著航向,並且不間斷地向周邊海域航行安全、漁業生產、海上搜尋救助、海洋防災減災等活動及時提供相關保障和預警信息。
  • 越南抗議我國三沙市設區。來看看中國最大的城市三沙市有多大
    三沙市,是海南省地級市,地處中國南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三沙市陸地面積20多平方公裡,總面積200多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500餘人。三沙市成立於2012年,是我國最年輕的城市。同時也是全國總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
  • 守衛「神九」飛天-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胡亞 中國天氣網記者張偉報導  萬眾矚目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於6月16日18時37分在酒泉發射。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計,16日太陽活動水平較低,空間天氣總體平穩,對「神九」發射無不利影響。  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太陽活動較為平靜。
  • 中國驅逐艦驅趕闖南海島礁美驅逐艦,距離41米逼對方緊急轉舵
    美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 中國海軍逼近41米範圍內予以驅離環球時報今天9月30日,美國海軍「迪凱特」號飛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據國防部網站今日消息,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美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發表談話稱,9月30日,美國海軍「迪凱特」號飛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中國海軍170艦迅即行動,依法依規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
  • 180多位國內外專家共論熱帶氣象與海洋科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群娜 通訊員劉文泉報導 4月7日,熱帶氣象與海洋科學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廣州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王會軍院士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三沙地理·氣候——季風帶我去遠航
    三沙地理·氣候南海諸島四季如夏,溫暖溼潤,乾濕季分明,雨期集中,雨量充沛,且受季風影響,屬於典型的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類型。  39年前創作《西沙,我可愛的家鄉》的曲詞作者呂遠、蘇圻雄,日前再次聯手為三沙譜新歌《我愛三沙》,歌詞中描寫了漁民世代以海為家的生活。
  • 近代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形成
    越南海岸在竹山以西,無論怎樣向南接劃,南海諸群島都遠在該線以東海面,其歸屬中國不言自明。也就是說,法國政府早在1887年6月26日就已經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所有;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當時即已為國際法所認定。因此,東經108度零2分線也成為劃定南海疆域線的起點。
  • 中國城市政府門戶網站評價排行出爐
    中國城市政府門戶網站評價排行》,在功能和應用方面整體呈現了中國城市政府門戶網站的現狀和水平。  本次排行統計的類別包括:  ① 中國城市優秀政府門戶網站排行  ② 中國城市政府門戶網站總體排行  ③ 中國36個重點城市門戶網站排行  ④ 中國300個普通城市政府門戶網站排行  ⑤ 中國省區城市政府門戶網站綜合排行  ⑥ 中國省區優秀政府門戶網站數量排行  ⑦ 中國各省區內部城市政府門戶網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