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學生暖心姐姐 輔導員8年給家長寫3200封書信

2020-12-11 新華教育

徐芬(左一)家訪照片

  「尊敬的學生家長:您好!……一方面,較其他專業而言,數學專業的學生,專業課程更難,需花費更多時間預習和複習鞏固,學習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同學間的人際關係、生活習慣、處世態度、家庭背景等不同……家長們要儘量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幫助他們消除心理壓力,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學生充滿動力,所以平時要多溝通、多督促、多引導。若發現異常情況請及時與我聯繫。」

    「博士輔導員」

  兩次放棄轉崗

  1998年,徐芬考入華中師範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專業。後來,先後在該校攻讀了動物學碩士學位和凝聚態物理(納米材料方向)的博士學位。2008年,徐芬博士畢業,選擇留校從事學生工作。那年,具有博士學位的徐芬,成為該校輔導員隊伍中「第一個具有博士學歷的輔導員」。

  為什麼博士畢業沒有選擇從事專業研究,而選擇當一名普通的本科生輔導員?對此,徐芬有著自己的看法。她說,自己從小就嚮往教師這個職業。碩士畢業時,徐芬曾有機會到湖北第二師範學院任教,因取得免試讀博資格,她就決定繼續讀博,「教師夢」未能如願。等到2008年,博士畢業的徐芬,不忘初心,果斷地選擇留校,當起了本科生輔導員。

  2012年,徐芬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了4年。按照華師相關規定,她可以轉崗到其他工作比較輕鬆、薪資較高的行政崗位。但她考慮良久後,卻選擇了放棄。工作8年來,有兩次這樣的轉崗機會,徐芬都選擇了「擦肩而過」。

  談及為何8年期間並未轉崗,徐芬的答案很簡單,自己深深地愛上了華師,愛上了輔導員這個崗位。

  8年給家長

  寫了3200封信件

  「我於今年2月已經書寫一封掛號信給家長,但一直未收到回復,不知是什麼原因,因情況緊急,請見信後務必儘快聯繫。×××同學大三上學期下學期近一年時間內,未選上任何課程,幾乎所有時間在寢室和網絡上,學生心情心理也波動較大。為了能夠更好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防止情況惡化,再次強調,請見信後速回復…… 」這是2011年4月15日,徐芬寫的一封「急件」。

  「徐老師,為了我的孩子,您和學校耐心疏導、關心備至,終於讓我們鬆了一口氣,也是救了我們一家,感激之情無以言表。僅以書信表示謝意,請接受一個新生家長的一份濃濃謝意吧。」這是徐芬2008年剛參加工作收到的一封家長回信。

  從事輔導員工作8年來,像這樣的「急件」、「暖心信件」,徐芬沒少花心血。徐芬說,選擇用書信的方式與學生家長溝通,就是想讓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真實近況。

  8年如一日,徐芬一直堅持每學期結束後,給每個學生家長寄出一份書信,據粗略統計,目前共寄出3200封信。信件內容不僅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排名、學位績點,還有對每個學生性格特徵、生活狀態、職業發展方向的個性化評語與建議。

  2011級學生陳宇(化名)曾因抑鬱症,留下一封遺書離開教室。徐芬發現後立即與學生家長聯繫,與心理中心及時溝通,通過保衛處進行視頻搜索,發動學生幹部針對性尋找……通過多方聯動找到了學生。待學生得到有效治療返校後,徐芬與家長及心理中心一同為陳宇(化名)量身定製了恢復方案。每周固定與學生、家長和心理中心交流反饋,關注學生後續適應及恢復情況,及時解決具體學業困惑……多方合力幫助該生畢業並順利找到工作。

  「空中課堂」

  為家長「補足能量」

  「孩子們好帥,希望徐老師能近距離多拍一些孩子的照片,讓每個孩子都露臉,解解我們家長的『饞』」、「全年級的學生都是一個連,分成5個排。我都會拍的,放心!」去年9月初,徐芬向「家長QQ群」實時直播著大一新生軍訓的掠影,頓時,群裡的家長發言炸開鍋了。

  「95後」以獨生子女居多,孩子獨立性較為欠缺。在網絡時代環境下成長,喜歡在網上發表意見,人際交往、溝通方式都與以前不一樣。面對越來越多的「95後大學生」,徐芬在和學生家長溝通以及「牽手」合作過程中,摸索出了一條家校合作育人的新路子。

  「號外號外!家長空中課堂第一期即將開始,今天晚上8點準時期待戴雙晴媽媽。戴媽媽有什麼經驗和絕招,我們共同期待。歡迎大家積極互動,充分討論!」開學伊始,徐芬便邀請了數學與統計學學院學生戴雙晴的母親,在「家長QQ群」分享她教育兩個孩子的心得。

  在徐芬看來,校長和老師們不能僅僅依靠課堂,而是要學會利用新方式,進入學生的「朋友圈」——家長。想到這,徐芬覺得何不和學生父母「聯手」,用微博、家委會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平臺,做學生生活上的幫手、學業上的諮詢者和思想上的引導者。

  河南趙彤媽媽聽完第一期課程時說,如果我的孩子各方面不是太優秀,我也深信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相信她總有她成長的時期和一片天地,父母永遠是她堅實的依靠,給她鼓勵。

  今年春節,徐芬還將家校合作育人的「教育觸角」伸向學生家庭。她給每位學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給辛苦一年的爸爸媽媽說聲「我愛您」或「您們辛苦了」;幫家人做一次飯、洗一次衣服等等。這一創新做法不僅受到學生的歡迎,更得到了家長們的普遍認可,在給孩子的感恩行為點讚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心中的「芬姐」點讚。

  昨天,華中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學院「首個博士學歷輔導員」徐芬,終於寫完本學期的第392封信,那是寫給該院大一學生家長的,過兩天,這些信就會寄往全國各地。

  給學生家長寫信的這個習慣,徐芬堅持了8年。(記者屈建成 通訊員王小佔)

相關焦點

  • 華師大博士輔導員8年3200封「家書」 架起家校「連心橋」
    她就是華中師大數統學院輔導員徐芬,學生們都親切地喊她「芬姐」。從2008年工作至今已經有8個年頭,她分別帶領2008級328名學生,2011級321名學生,2015級392名學生,2015級392名學生共同成長成才。
  • 大學輔導員給350名學生家長寫書信 被贊人性化
    原標題:大學輔導員給350名學生家長寫書信 被贊人性化  「黃老師,你寄出的成績單已經收到。沒想到孩子上了大學還會收到老師的溝通書信,真是意外,感謝你對孩子的關心!」這是蘇州大學材料化學與化工學部輔導員黃鬱健近日收到的一則家長回復簡訊。
  • 範媛媛 百封書信架起家校共育橋梁
    在鄭州大學,有這樣一名輔導員,為了和學生家長做好溝通聯繫,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她堅持用書信與學生家長溝通,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耐心,發現每個孩子的特徵與需求,與家長一起共同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用一封封書信架起了自己和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
  • 這個浙大副教授很暖心!寫信百餘封,與學生暢談學習、考研、戀愛
    友友們還保留著寫書信的習慣嗎?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有了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再遠的空間距離,也不阻隔人與人之間的即時交流。恰恰就是這樣的科技進步,讓人們逐漸淡出曾經傳遞訊息的書信。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書信曾寄託著多少人的思念與希望,也解決了許多人的疑惑與難題,堪稱那一代人的記憶。如果說,現在有人依然保留著寫信交流的習慣,友友們會不會覺得有些out呢?的確,現在用書信交流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日前有媒體報導了一個寫封上百封的老師,還是浙江大學的副教授,他就是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林瑋老師。
  • 高校輔導員設計暖心寒假Tips送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作業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王天寶)近日,由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輔導員孫霽雯設計的寒假Tips(提示)受到同學們的好評。這份由四張紅色A4紙裝訂而成的、帶有喜慶年味的小冊子,被同學們稱為「最暖心寒假Tips」。
  • 5年,8552封書信!大學生志願者與4276名山區孩子「結對」當筆友
    記者12月10日獲悉,該項目已連續開展5年,8552封書信往返於1319名大學生與4276名民族地區中小學生的手中,為相隔千裡的大小筆友架起溝通橋梁。「見字如晤,筆友呵護」項目於2015年發起,招募該校在讀大學生志願者,與西藏山南、廣西三江、貴州銅仁和湖北恩施等地的孩子們進行一對一的書信往來。志願者通過紙筆陪伴,幫助孩子解惑答疑,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增進民族團結。
  • 周國平:兩年給教師寫了101封信
    我們很多老師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這般……」這是今年1月,瑞安市桐浦鎮中心小學校長周國平寫給教師的第100封信,寫在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工作日早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書信這一傳統的通訊方式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周國平卻筆耕不輟,從2016年開始,堅持每周給全體教師寫信。
  • 浙江一小學開學典禮上現「家書」 倡以傳統書信促親子溝通
    由校方提供 攝   中新網杭州8月31日電 (王題題)在浙江杭州長江實驗小學的操場上,一群家長蹲在孩子旁邊深情地朗讀自己手裡的信,有的家長一邊讀,一邊淚溼了眼眶,而孩子們聽著就忍不住抱著家長哭泣。殊不知,這樣的場面竟是杭州長江實驗小學新生開學典禮的場面。8月31日,杭州長江實驗小學主題為「長江家書,溫暖你的成長」的新生開學典禮在此舉辦。
  • 漯河一大學組織學生給父母寫家書 收到回信後讀哭很多人
    6月1日,回憶起前幾天,打開家裡寄回書信時的場景,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何思君告訴記者,現在依然充滿著感動,每每想到書信裡的話語,學習起來就更起勁了。據介紹,五月份,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了「紙短情長」活動,請學生和家長互相寫家書進行交流,該校藝術設計系的156名同學紛紛寄出一封家書,近段時間,學生們陸續收到父母寄回的書信,5月30日,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輔導員陳明傑,帶著30餘名學生來到風景秀美的沙澧河畔,共同打開這一封封家書。
  • 大學畢業生遺憾意難平,輔導員自掏腰包送學士服,學生大呼暖心!
    2020年高考延期一個月,在炎熱的七月份舉行。都說今年的高考生是史上最難的一屆,高校畢業生又何嘗不難呢?大四下學期進入寫論文階段,不能和指導老師面對面的交流論文中出現的問題,使論文修改難度加大,論文答辯被迫在線上進行,高校畢業生也可以說是史上最難的一屆。
  • 成都一學校輔導員在新生家書裡悄悄放入軍訓照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8日訊(記者 張近春)56封家書,已全部貼上郵票、寫上地址……9月16日,成都五月花高級技工學校計算機與藝術系二班輔導員田致榮整理完辦公桌上高高一摞信件。「這些是我班上剛參加完軍訓的56名新生寫給家長的信,裡面記錄了他們開學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軍訓感悟等。學生寫好後,交到我這裡統一郵寄。」田致榮透露,在每封信裡,他還悄悄放入一張學生的軍訓照。
  • 《山茶文具店》:16封書信掀起懷舊風潮,見字如面,紙短情長
    然而,近些年有一本書,用十六個字母掀起了「書信時代」懷舊風,這本書就是日本暢銷作家小川的暖心的作品——《山茶文具店》。這是一個發生在日本鎌倉幫人代筆的文具店,雨宮鳩子成了第十一代傳人,來找她代代筆的人很多,有宣布離婚的通告信,有寫給初戀女友的信,有拒絕借錢的回信等等。
  • 這位「媽媽輔導員」收到家長的感謝信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馮嘉敏 通訊員李惠旋)日前,廣東東軟學院商務管理學院輔導員王佩玲收到了一封來自家長的感謝信,引發師生的熱議。這封信來自該校商務管理學院2018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李梓瑜的媽媽。
  • 千封信箋載師道!復旦老教授給學生寫了1000封信
    採訪對象供圖千封信箋載師道,字字溫情話春秋。今天,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90周年院慶即將到來之際,復旦新聞學院名師葉春華教授與學生的書信選編《千封信箋載師道》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並在復旦新聞學院舉行了首發儀式。
  • 90後班主任手寫54封家長信:半個月寫了3萬字
    一名90後小學班主任卻用了一種「笨」方法,給學生家長帶來了滿滿的感動。­  54封致家長信,內容各不一樣,長的近千字,短的300多字,全部由何蕊手寫完成。與人聊起這件事,她這樣評價自己:「我沒啥技巧,就是真誠,我是笨人,就用笨方法!」­  何蕊所說的「笨」其實也是一種「真」,用真誠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一顆真心,用真摯的話語表達自己對工作的一片真情。
  • 你有多久沒有寫過信了?2021新年已至,給自己或者親朋寫封信吧!
    你有多久沒有寫過信了?2021新年已至,給自己或者親朋寫封信吧!✍這封信寫於2019年4月20日,是一位父親寫給兒子10歲生日的信件。✍這封明信片寫於2017年元旦,是一位妹妹寫給姐姐的信件。4年光陰過去,妹妹的心願已經實現。如今,姐姐已經是一位1歲小孩的媽媽了。
  • 今年暑假 西安中小學生要寫封信 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徵集活動28日在...
    「用書信與人溝通,看似傳統,其實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回歸。」王淑芳表示,「我們一定積極推動、組織好『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徵集活動,將本次活動辦得更有特色、更有意義!」。活動以「壯麗七十年 少年中國信」為主題,旨在引導青少年了解家史、黨史、國史,提高觀察、思考和寫作能力,以書信形式,講好家庭變化故事、講好西安發展故事、講好新中國富強故事。截至目前,活動已經得到了西安市118所中小學的積極響應。在7月1日至8月30日公開徵稿期間,每所學校可向組委會推薦5-10篇優秀稿件。
  • 輔導員為每一位準畢業生寫了一封信,告誡大家珍重,網友:感動
    導語:輔導員為每一位準畢業生寫了一封信,告誡大家珍重,網友:感動同學們畢業的時候有沒有收到禮物,你們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是什麼?小編畢業的時候,輔導員為我們每一位學生準備了一份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禮物,是一個發光的鑰匙鏈,鑰匙鏈上面的圖案就是我們生活了四年的校園。還刻著我們的名字。
  • 語文老師談寫作(九):怎樣才能把書信寫好?
    具體說,就是通過寫書信的方式和長輩們交流。怎麼寫信呢?我們同學們或許學習過寫書信,在這裡,老師把寫書信的有些應該注意的細節,在這裡再和同學們談談。好吧,準備好了嗎?因此,寫書信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寫書信,包括學會寫信封,是每一個中小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重要一課。03怎樣寫好書信呢?
  • 鄭大輔導員給考研學子寫200張祝福明信片 學生大讚「暖心」
    大河網訊 「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輔導員不經意看到這個新聞呢?」「別人家的大學,別人家的輔導員!我們學校的老師:『你儘管考研,考上算我輸,就算你考上,畢業證你也沒有』」......12月15日,帳號為「一手video」的微博網友發布的一條名為《暖男輔導員送考研生禮包 手寫200張祝福明信片》的微博,給即將參加2019年研究生考試的鄭州大學學子增添一份濃濃的暖意。大河網通過多方渠道聯繫上了這位網友和李振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