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張芳敏、許丹、藍永麗)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支教過程中,發起「見字如晤,筆友呵護」項目。記者12月10日獲悉,該項目已連續開展5年,8552封書信往返於1319名大學生與4276名民族地區中小學生的手中,為相隔千裡的大小筆友架起溝通橋梁。
「見字如晤,筆友呵護」項目於2015年發起,招募該校在讀大學生志願者,與西藏山南、廣西三江、貴州銅仁和湖北恩施等地的孩子們進行一對一的書信往來。志願者通過紙筆陪伴,幫助孩子解惑答疑,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增進民族團結。5年來,該志願服務項目已累計完成9期、14批次、近萬封書信往來,並定期開展「筆友計劃」分享會。疫情期間,該項目還推出線上讀書交流會。
在最新一期的結對卡上,中南民大生科院滿族學生呂品煒寫道:「希望我可以在你成長的路上幫助你,我們一起進步。」法學院仡佬族學生胡睞告訴素未謀面的孩子:「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通過信件的方式陪伴彼此,成為彼此心裡的一道光。」
幾年來,在鴻雁往來中,孩子們通過書信了解遠方的世界,志願者也有沉甸甸的收穫。
「西藏的很多孩子沒有走出過雪域高原,非常期待收到遠方哥哥姐姐們的來信。他們在寫給志願者的信中,也滿是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中南民大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馬珠說,孩子們收到來信時歡呼雀躍的可愛模樣,讓他至今無法忘懷。在一次家訪中,八年級學生尼瑪倉決和支教老師一起分享了來自武漢的信件,用不太流暢的普通話一字一句地讀著,令人感動。
回族姑娘楊花參與志願項目已有兩年,與結對的學生往來通信14封。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孩子們都會在信裡向她一一訴說。有些書信的文字顯得零碎,楊花總會耐心地進行梳理,並結合自身成長經歷為他們解答。
桑吉梅朵在寫給楊花的信中,一次次詢問武漢的模樣、民大的模樣,也用稚嫩的語句描述自己眼中的西藏,想把西藏的美食和風景裝進信裡送給遠方的姐姐。這在楊花心裡悄悄埋下了要去西藏支教的種子。如今,楊花已成為中南民大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2021年將赴西藏支教。她說:「我們陪伴引導著孩子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認識自我。畢業後,我希望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從本科生到研究生,馬萬玲已跟著志願服務項目「長跑」5年。「書信裡我們互相鞭策。孩子們有些上了大學,我繼續攻讀博士。希望筆友見面會時,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她說,和孩子們寫信,是自己課餘生活最幸福的時光。
參與筆友項目的許多孩子,漸漸離夢想更近。去年高考結束後,措吉填報志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南民大。
11月下旬,「見字如晤,筆友呵護」項目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中南民大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劉相是項目現任負責人,目前正在西藏支教,他表示:「我們會繼續努力,還有更多孩子在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