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浙大副教授很暖心!寫信百餘封,與學生暢談學習、考研、戀愛

2020-12-27 教育挖挖機

友友們還保留著寫書信的習慣嗎?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有了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再遠的空間距離,也不阻隔人與人之間的即時交流。恰恰就是這樣的科技進步,讓人們逐漸淡出曾經傳遞訊息的書信。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書信曾寄託著多少人的思念與希望,也解決了許多人的疑惑與難題,堪稱那一代人的記憶。

如果說,現在有人依然保留著寫信交流的習慣,友友們會不會覺得有些out呢?的確,現在用書信交流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日前有媒體報導了一個寫封上百封的老師,還是浙江大學的副教授,他就是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林瑋老師。

這個林老師先後擔任了3個班級的班主任,共帶了98名本科生。帶班以來,他一直保持著寫信與學生交流的習慣。有的同學在畢業了之後,仍舊通過信件與林老師保持聯絡。從學習到考研、從就業到創業、從友情到愛情,等等,這些話題都是林教授書信交流的對象,讓同學們不再困惑與迷茫。

讓我們來看看林教授在信中寫給學生的那些溫馨的話語:「問題絕不在熱愛上,而在這份愛的可持續度上」「男票云云,是要講緣分的,更急不來,所以也就不用特別放在心上了」「從每一次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都學到點兒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從這些暖心的話語中,是不是覺得林教授就像鄰家的大哥哥呢?是不是有種益師益友的感覺呢?

媒體關於林瑋老師寫信與學生交流的報導,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一些網友表示:「這樣的好老師現在是越來越少了」「還寫信呢,很多時候給老師發微信、簡訊什麼的,幾天都不回」「唉,這都是別人家的老師,自己只有羨慕的份兒」……

這份報導也勾起挖挖機從前寫信與班主任老師交流的回憶,這也是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在大學裡,班主任、任課老師和學生(班幹部除外)相處時候非常有限,通常只有上課那短短的幾十分鐘,很少有同學能夠與老師建立密切交流的關係,也很少有同學願意主動與老師真誠溝通交流。但是,大學生心智在不斷成熟,面臨許多的成長困惑,很需要與信任的人傾訴和交流,需要信任人的加以指點迷津。

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的班主任能夠以朋友的姿態來交流引導,以長輩的視角來答疑解惑,就像浙大林教授那樣,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一定有很多同學願意與之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畢竟不少同學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在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學業和生活上都是滿滿的不適應,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學習與社團之間的關係,既想去嘗試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又擔心自己可能做不好,還會影響到學業。相信這樣的體驗不僅是挖挖機曾經有過,絕大部分大學生都可能存在。

像這樣遇到問題、感到迷茫時,是不是有主動找老師交流、希望得到老師指導的衝動呢?是不是又會擔心老師工作繁忙、會對老師造成打擾呢?

其實,絕大部分老師也期待通過交流來了解學生成長。無論是通過QQ、微信還是郵件等方式聯繫交流,老師忙完之後幾乎都樂意為每個學生解決煩惱。就像浙大林教授,寫一封信都要上千字,嘗試著和同學回歸到傳統的師生關係當中,藉書信來建立彼此的信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大學老師不僅僅學業上的導師,他們也樂意成為學生們生活中的導師。

當友友們還在糾結未來到底應該做什麼,是應該考研還是工作,是出國還是留校等,請記得找找你的輔導員,找找你的導師,無論採取何種溝通交流方式,一定不要忘記找他們,或許就是他們的一條簡訊、一封郵件,就讓你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把你從焦慮中給拯救了出來。

友友們,您是否期待有浙大林教授這樣寫信交流的好老師呢?歡迎留言評論您遇到的好老師。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

相關焦點

  • 特殊的開學季,浙大班主任給學生寫了一封信
    而按照「按期開課,延期返校」的原則,浙江大學將於2月24日正式開課,在學生返校前採用網上授課,學生返校後逐步恢復課堂教學。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學生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場災難,感知當下中國,領悟身上使命?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年輕的班主任老師林瑋給學生們寫了一封信。林瑋是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
  • 用唱歌帶學生玩轉農學的浙大副教授英蘭獲選2019「我最喜愛的外教」
    英蘭副教授是由我校自主培養的外籍專家,在2002年來到浙江大學攻讀植物學專業博士,師從浙大「求是」特聘教授張國平,在浙大做了兩期博士後研究工作後留校任教。在我的印象中學習應該是很開心的事,但中國學生卻總是緊繃著臉,很辛苦的樣子」。英蘭說。他諮詢了幾位老師之後才知道在中國學生壓力很大,從小學就開始應付各種考試和培訓班。「中國有句話叫『學海無涯苦作舟』,但我認為,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效果會更好。」
  • 2020考研:導師選正教授還是副教授,你還在猶豫嗎?
    有考研想法或者已經決定考研的同學們,最好從現在開始就準備考研的各項事宜。那麼對於考研報考來說,選擇導師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每年都會有學生在衡量報個副教授(一般是碩導)還是正教授(一般是碩導和博導),糾結程度不亞於考外校還是考本校。那麼到底正教授和副教授有什麼區別呢?
  • 醫學院考研浙大再創新高!城院+浙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get
    考研複習是個不斷重複、略顯枯燥的過程:專業課的書前前後後看了五六遍,英語閱讀冊幾乎翻爛了……這個時候,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堅持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外界打擾而有所動搖,韓承祚認為,「保持心態是最重要的。」家人、老師和同學的陪伴和寬慰,在衝刺考研的階段給了她莫大的鼓舞,是她維持良好心態的精神支柱。
  • 浙大,我的暖心之旅
    浙大,我的暖心之旅勞店中心小學王志剛培訓歸來,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從會場布置到授課教授講解,從車站接待到畢業典禮,從課前誦讀到放鬆活動,從簡報製作到經驗分享,從披星戴月到雨天返程,我深深被震撼著,感動著,感動於培訓,感動於我們這個團隊,這是一次暖心之旅!
  • 浙大49位老師給習總書記寫信 收到回復
    昨天,浙江大學校園裡,教師和學生們充滿喜悅和振奮激情。在第3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向省委發來關於回復浙江大學張澤院士等49位教師致習近平總書記來信的函,轉達總書記對浙江工作的關心和重視,對廣大教師的節日祝賀和殷切期望。  昨天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在浙江大學主持召開教師座談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 給學生寫信的女老師
    給學生寫信的女老師李玲寫信,是一種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方式。可在眼下這個多媒體時代,紙質的寫信方式似乎落伍了,滿大街找郵箱都很難了。可在衢州一中就有一位叫姜琦的年輕女老師。她給自己的40名學生分別寫了一封信,信中的內容情真意切,很是讓人感動。這位女老師為什麼要給自己的學生寫信呢?  原來衢州一中的高一面臨著每年暑假之後的高二分班。作為高一班的班主任,姜琦與自己的學生戀戀不捨,因為大部分的學生要分到別的班。在學生們的眼裡,姜老師不像老師更像姐姐,班上同學都可以和姜老師無拘無束地聊學習聊生活。這份難捨的師生情,令姜老師和同學們都很難受。
  • 那手寫思念的年代,鐫刻在爺爺的百餘封信裡
    談及當兵的日子,爺爺手微微一抬,拉開舊書桌抽屜,裡面有好多泛黃的信封,厚厚一疊,大概有百餘封。在那個年代,那些感情充沛、稍有一點文化的士兵,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偷偷跑到樓頂,就著月光,把一份份思念記下來。
  • 三本考研能逆襲?能否勝過「985」學生,浙大鄭強教授給你答案
    ,有的學生念的是三本,都知道三本的學生學習肯定不是很好,就出肯定也比較差,就是因為這樣三本的學生也覺得考研對於他們來說也是非常的有難度的。 畢竟三本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的態度也不會那麼端正,因為從小也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也耽誤了很多學生的學習。而且考研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的學生。
  • 這個畢業禮物太暖心!大學教授刻224枚印章送學生!
    近日,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高然,親手雕刻224枚印章,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帶班的學生們。每枚印章上刻有學生名字,字形圖案各異,完成一枚至少需要一小時。高老師說:「還得抓緊時間刻,爭取在學生們6月離校的時候,人人都能拿到印章。」
  • 考研選導師規則:選年輕有為的副教授還是著作等身的老教授?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四學生在畢業後選擇考研,考研成為了一個「熱門」。相比於高考,考研要複雜很多,除了初試和複試以外,如何選擇導師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其實對於那些筆試後自我感覺還不錯的學生來說,筆試一結束就可以著手找導師了。
  • 二本出身女生考研逆襲浙大985,來看看她是怎麼考研的
    伴隨著一戰浙大的失敗,我於2018年6月本科畢業。畢業後回家複習考研,背負著來自各方的壓力,二戰於2019年成功考入浙江大學生工食品學院食品工程專業,最終喜提浙江大學研究生身份,圓夢浙大。考研初試成績:政治:70;英語一:73;數學二:116;專業課(食品微生物學):123;總分:382。
  • 浙大122周年校慶日,我們被醫學院1946級學生的故事暖哭了
    浙江在線5月21日訊 今天是浙大建校122周年紀念日。接下來要寫的這個故事,正好應景。  擺在錢報記者面前的,是厚厚一疊信紙。這是一封「連環信」,整整寫了21年。寫信的,是浙大1946級的學生,他們是浙大醫學院首屆畢業生。他們都是醫學各科的教授,其中不乏中科院院士、學科負責人、醫學院院長等。
  • 甘當學生夢想擺渡人!聽浙大優秀班主任分享四大「制勝法寶」
    一路直博最後留校任教的浙大老師;斬獲國家獎學金和國外頂尖高校的offer的硬核學霸;本科期間就作為第一作者發表3篇高水平論文的科研牛人;弘揚傳統越劇文化的浙大十佳社團人;熱心公益服務事業的浙大優秀志願者……這些來自浙江大學藥學院的優秀學生背後,都擁有一位甘當學生夢想擺渡人的「小朱姐姐」,那就是他們的班主任——朱虹。
  • 教師們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感悟
    為貧困地區孩子插上知識的翅膀——教師們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感悟今年教師節前夕,參加過座談的教師給總書記寫信,匯報了一年來的工作、學習、思想情況。9月9日,習近平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提出殷切希望,並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祝福。「習總書記在信中指出,扶貧必扶智。我們貴州的經濟和教育還比較滯後,廣大教師肩上的擔子很重。」
  • 三本考研進浙大會被歧視嗎?
    而一個學生能上什麼等級的高校都取決於高考成績的高低,為了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象,以及培養更高端的人才,我國在1981開始了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給高考沒有考好的同學又一次機會。浙大校園許多高考沒有考好來到所謂的雙非、二本或三本的同學,都會利用這一次機會報考985名校,每年考研逆襲的同學的也有很多。
  • 女教師給40名學生點對點寫信 追星女生被罵醒埋頭學習
    任課老師說,上高二後,張樂怡進步很快,這個漂亮女生不再狂熱追星而是心無旁騖地努力學習了,離她心目中的浙江傳媒學院夢又近了一步。去年暑假結束後面臨分班,姜琦用了8天時間給班上的40個學生按照各自特點手書一封信,有鼓勵的有罵的,但都是為學生量身定製的。  姜琦從教3年,美麗大方,外向活潑。2017年下學期,姜琦成了高一(8)班的班主任兼生物老師。  在學生許傑眼裡,姜老師「不像老師更像姐姐」,因為班上同學都可以和姜老師無拘無束地聊學習聊生活。  去年6月,高一(8)班面臨分班。
  • 武漢一高校現「解憂雜貨店」 寫下煩惱收到暖心回信
    匿名寫下煩惱會收到暖心回信 「解憂雜貨店」為大學新生解憂本報訊(記者明凌翔 通訊員梁鶴騰 聶丹妮)用匿名信件寫下煩惱,密封好後,投遞到專門信箱,最後會收到暖心回信……17日,在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的校園裡,出現了一家「解憂雜貨店」。
  • 廈大女副教授炮轟校長:校長給我印象就是傲慢
    我就在25日寫了那封信。 記:你在信裡說,如果校長置之不理,就要放到網上去出他洋相。 謝:所以說再次證明這封信不是我弄出來的,要弄的話,我直接把照片甩上網,不是效果更好嗎?現在,食堂有了一些改善,有菜了,雖然沒有豬蹄、餃子。不過還算改善吧。我跟校長無冤無仇,我是為公道寫信。 耳聞書記說她這個副教授不合格「我找人要了號碼,想問問他我哪裡不合格。
  • 杭城一學生給老師寫信:我想給課桌取名「潯陽酒樓」!網友坐等回信
    「我聽一位知名的班主任說書信是拉近師生距離很好的方式,所以就想試著讓學生用寫信的方式向老師表達自己,也讓我更好地了解他們,拉近彼此的距離。」俞老師說。俞老師要學生們寫的這封信非常特別,和以往署上姓名介紹自己的信不同,她要求學生不要署名,但是要在信中留下些蛛絲馬跡,讓老師猜出這封信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