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們還保留著寫書信的習慣嗎?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有了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再遠的空間距離,也不阻隔人與人之間的即時交流。恰恰就是這樣的科技進步,讓人們逐漸淡出曾經傳遞訊息的書信。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書信曾寄託著多少人的思念與希望,也解決了許多人的疑惑與難題,堪稱那一代人的記憶。
如果說,現在有人依然保留著寫信交流的習慣,友友們會不會覺得有些out呢?的確,現在用書信交流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日前有媒體報導了一個寫封上百封的老師,還是浙江大學的副教授,他就是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林瑋老師。
這個林老師先後擔任了3個班級的班主任,共帶了98名本科生。帶班以來,他一直保持著寫信與學生交流的習慣。有的同學在畢業了之後,仍舊通過信件與林老師保持聯絡。從學習到考研、從就業到創業、從友情到愛情,等等,這些話題都是林教授書信交流的對象,讓同學們不再困惑與迷茫。
讓我們來看看林教授在信中寫給學生的那些溫馨的話語:「問題絕不在熱愛上,而在這份愛的可持續度上」「男票云云,是要講緣分的,更急不來,所以也就不用特別放在心上了」「從每一次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都學到點兒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從這些暖心的話語中,是不是覺得林教授就像鄰家的大哥哥呢?是不是有種益師益友的感覺呢?
媒體關於林瑋老師寫信與學生交流的報導,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一些網友表示:「這樣的好老師現在是越來越少了」「還寫信呢,很多時候給老師發微信、簡訊什麼的,幾天都不回」「唉,這都是別人家的老師,自己只有羨慕的份兒」……
這份報導也勾起挖挖機從前寫信與班主任老師交流的回憶,這也是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在大學裡,班主任、任課老師和學生(班幹部除外)相處時候非常有限,通常只有上課那短短的幾十分鐘,很少有同學能夠與老師建立密切交流的關係,也很少有同學願意主動與老師真誠溝通交流。但是,大學生心智在不斷成熟,面臨許多的成長困惑,很需要與信任的人傾訴和交流,需要信任人的加以指點迷津。
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的班主任能夠以朋友的姿態來交流引導,以長輩的視角來答疑解惑,就像浙大林教授那樣,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一定有很多同學願意與之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畢竟不少同學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在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學業和生活上都是滿滿的不適應,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學習與社團之間的關係,既想去嘗試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又擔心自己可能做不好,還會影響到學業。相信這樣的體驗不僅是挖挖機曾經有過,絕大部分大學生都可能存在。
像這樣遇到問題、感到迷茫時,是不是有主動找老師交流、希望得到老師指導的衝動呢?是不是又會擔心老師工作繁忙、會對老師造成打擾呢?
其實,絕大部分老師也期待通過交流來了解學生成長。無論是通過QQ、微信還是郵件等方式聯繫交流,老師忙完之後幾乎都樂意為每個學生解決煩惱。就像浙大林教授,寫一封信都要上千字,嘗試著和同學回歸到傳統的師生關係當中,藉書信來建立彼此的信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大學老師不僅僅學業上的導師,他們也樂意成為學生們生活中的導師。
當友友們還在糾結未來到底應該做什麼,是應該考研還是工作,是出國還是留校等,請記得找找你的輔導員,找找你的導師,無論採取何種溝通交流方式,一定不要忘記找他們,或許就是他們的一條簡訊、一封郵件,就讓你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把你從焦慮中給拯救了出來。
友友們,您是否期待有浙大林教授這樣寫信交流的好老師呢?歡迎留言評論您遇到的好老師。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