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手寫思念的年代,鐫刻在爺爺的百餘封信裡

2020-12-25 中國軍網

爺爺是位老軍人。當年,爺爺在福建平潭島上當兵。那時,他們的日常訓練格外艱苦,且通訊困難。談及當兵的日子,爺爺手微微一抬,拉開舊書桌抽屜,裡面有好多泛黃的信封,厚厚一疊,大概有百餘封。

在那個年代,那些感情充沛、稍有一點文化的士兵,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偷偷跑到樓頂,就著月光,把一份份思念記下來。有的字寫得歪七扭八,有的思來想去仍有好多字寫不出來,只好寫成拼音,最後再將信交給爺爺,讓他幫著謄抄一封。當時識字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只好把自己的家長裡短、惦記思念都告訴爺爺這個代筆人,再由他用文字傳遞給遠方的親友。這一封封書信,化為溫柔的話語,鐫刻進彼此的內心。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文章——

那手寫思念的年代

■陸軍邊海防學院 洪文強

「洪文強,收發室有你的信!」我聞聲便欣喜若狂,放下手機,飛奔而去。

每逢周三,穿過學員宿舍樓的長廊去取信,透過窗射進來的陽光是那般耀眼明亮。我小心翼翼地拿著信,心裡有萬種滋味,我在期待,在設想,這次爺爺在信裡又說了些什麼?

「你給我的信已收到。聽聞你已分流至昆明,心中開心不已。昆明海拔高,初來乍到,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譬如跑步,先行慢跑,而後加量升級循序漸進,我是贊成的。日日把玩手機,未免虛耗時光,此風萬不可長,宜切戒!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爺爺是位老軍人。當年,爺爺在福建平潭島上當兵。那時,他們的日常訓練格外艱苦,且通訊困難。談及當兵的日子,爺爺手微微一抬,拉開舊書桌抽屜,裡面有好多泛黃的信封,厚厚一疊,大概有百餘封。這些信有他當兵時,親人寫來的,也有戰友寫來的。爺爺驕傲地告訴我:「那時候和老家的親人只能用書信聯繫,我可是單位的『筆桿子』。」爺爺說,那時他每月都會寫很多封信,每次寫信都是改了又改,然後認真謄抄在信紙上,蓋好「三角戳」交到部隊,再由部隊統一送到5公裡外的鄉郵政所。一封信寄到家時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等收到回信,就又過去了一個月。上封信還在說春天來了,下一封說不定就說快穿短袖了。

參軍前,爺爺跟隨一位鄉下的私塾老師念書,習得一手好字。誰曾想,入伍之後,這竟成了爺爺的「金字招牌」,他成了一名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的連隊文書。

在那個年代,那些感情充沛、稍有一點文化的士兵,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偷偷跑到樓頂,就著月光,把一份份思念記下來。有的字寫得歪七扭八,有的思來想去仍有好多字寫不出來,只好寫成拼音,最後再將信交給爺爺,讓他幫著謄抄一封。當時識字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只好把自己的家長裡短、惦記思念都告訴爺爺這個代筆人,再由他用文字傳遞給遠方的親友。這一封封書信,化為溫柔的話語,鐫刻進彼此的內心。

「什麼年頭了,人家都視頻通話了,還天天寫信。」奶奶在一旁嗔怪。

「你懂啥,這信中或長或短的文字裡,裝著遠方的掛念。家裡的一切煩惱快樂,盡在其中。好多老戰友,人都不在了,就剩下這些信了。」話音剛落,爺爺又把信翻出來看。幾十年前自己的樣子,仿佛在這些手寫文字中一下鮮活起來,那些青春的面孔好像從未走遠。

那時每逢周末,爺爺所在連隊樓下都會圍著一群人在那裡「盼星星盼月亮」。遠遠看到綠色郵車駛來,大家都開心地迎面跑去。待郵差下車把一摞摞信送至收發室,大伙兒便在急切中找尋著屬於自己的信件,心情有時是惆悵的,有時是驚喜的。先拿到信的人會大聲喊出信上的名字,收信人聽到便大聲答應著。對於那個年代,年輕的士兵最快樂的時光大抵如此。

爺爺有一把精緻的拆信刀,外面纏著一層紅色絲巾。時光荏苒,那紅色已有些黯淡,但拆信刀被爺爺保養得很好。爺爺有一名老戰友叫張嘉偉,張嘉偉入伍時,家中便有一位心心念念的姑娘,又因不識字,寫信讀信都需爺爺幫忙,這把拆信刀,便是他送給爺爺的。如今,這些老物件,便是爺爺對軍旅的一種思念和寄託。

相關焦點

  • 她一年寫700封信,其中一封寫給了郵政
    到現在,她已經幫人寫了700多封信(大哥,1998年12月28日,北京)如今疫情阻隔真情可貴她希望能像當初哥哥鼓勵自己那樣用手寫的溫度帶給別人溫暖今年各地倡導「原地過年」貴州遵義市綏陽縣青槓塘郵政支局鼓勵留守兒童把思念寫在信中並把孩子們的信免費寄給在外務工的父母
  • 過年了,給遠方的親人寫封信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戰亂頻仍的年代,家書的價值尤顯珍貴。如今,聯繫方式多種多樣,對家人的思念可以繫於電話、微信等。誠然,科技的進步縮短了與親情的距離,但畢竟不是所有的親情都可通過電話微信表達。家書被稱為「最溫柔的藝術」,家書文字所獨有的天然優勢始終未曾改變,甚至隨著時代的進步體現得更加明顯——手寫的家書「見字如面」,可以更親切、更生動、更直白地說出那些心中想說的真情告白。
  • 看見這楓葉如火,想起爺爺,這封信便是思念!
    那是一件紅色的、枯萎的紅色。冬天寒風凜冽,一片片枯葉吹拂枝頭,吹走湖面,凝望著大雁,吹著路上的行人穿著外套,加快步伐,吹得在石山上不會再熱鬧了。從後面的山上,沒有城市的噪音,沒有飛揚的塵土,只有細雨過後的泥土的清香。初秋的氣息瀰漫在山的空氣中。踩在沙沙作響的樹葉上,慢慢地爬上了山頂。
  • 長壽橋小學校長金穎手寫了53封「拜託信」
    為了53個畢業生的特長能夠堅持下去 記者 韋嘉蓉 通訊員 餘文衝 最近,長壽橋小學校長金穎在做一件「大事」,給文瀾、建蘭、育才、啟正、觀成、英特、春蕾等杭州知名初中的校長手寫推薦信,而且一寫就是53封—— 郜校長: 餘××同學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小學畢業生,也是一位興趣愛好廣泛、特長突出的孩子。
  • 90後班主任手寫54封家長信:半個月寫了3萬字
    ­  54封致家長信,內容各不一樣,長的近千字,短的300多字,全部由何蕊手寫完成。與人聊起這件事,她這樣評價自己:「我沒啥技巧,就是真誠,我是笨人,就用笨方法!」­  何蕊所說的「笨」其實也是一種「真」,用真誠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一顆真心,用真摯的話語表達自己對工作的一片真情。­  看著親手寫的家長信,何蕊很有成就感。
  • 《見信如晤》:那個手寫思念的書信年代,你還記得嗎?
    ——《星期日泰晤士報》肖恩•亞瑟的這本信件集中涵蓋人物從作家、皇室、搖滾明星到平常百姓,讓你無比渴望也能在自家信箱裡找到一封詼諧的手寫信。約翰•W•詹姆斯(John W.James)三世寫給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Richard Nixon)第25封信 史蒂夫•馬丁的親筆信史蒂夫•馬丁(Steve Martin)寫給傑裡•卡爾森(Jerry Carlson
  • 紙短情長「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7封家書,古詩詞裡道盡思鄉
    尤其在戰亂年代,那時收到一封家書,是千金不換的事情。杜甫《春望》當中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那時的家書,恐怕是每個在外的旅人最期盼收到的禮物,因為當中有親情,有牽掛,還有思念。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 川普爺爺112年前寫的那封信終於公開了:請不要將我驅逐
    3月6日,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的名主持人Lawrence O』donnell在《The last word with Lawrence O』donnell》節目中朗讀了1905年川普爺爺寫給德國巴伐利亞攝政王子的一封信,這封信沒有改變川普家族被驅逐的命運,但改變了美國的命運。
  • 90後老師手寫54封家長信近3萬字 內容各不同
    54封致家長信,內容各不一樣,長的近千字,短的300多字,全部由何蕊手寫完成。與人聊起這件事,她這樣評價自己:「我沒啥技巧,就是真誠,我是笨人,就用笨方法!」  何蕊所說的「笨」其實也是一種「真」,用真誠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一顆真心,用真摯的話語表達自己對工作的一片真情。
  • 那封漂流瓶裡的中國情書: 思念足夠溫暖 餘生各自珍重
    「海員」「印度洋」「未婚妻」「思念」……在得知這是一位中國海員寫給未婚妻的情書後,她和朋友「都感動得哭了出來」。凱特隨即拜託一位朋友將此事在中國社交網絡上轉發,希望「能找到信中的晨靜,告訴她,她有一個多麼棒的未婚夫」。最早發出的帖子閱讀量超過1600萬。不少中國媒體也開始尋找這個漂流瓶的主人。 有網友評論說:「作為一個前海員看到真的很感慨,真的,航海太苦了。
  • 2021新年已至,給自己或者親朋寫封信吧!
    2021新年已至,給自己或者親朋寫封信吧!那時候,只要是朋友,就一定會知道彼此的地址;遠行的遊子,總是會在深夜提筆向父母表達牽掛之情;相隔遙遠的戀人,也總是會在深夜裡寫下長長的信,將滿腹的思念裝入信封,投遞給遠方的愛人。
  • 寫給女兒的第十八封信:勞動,是五月的美妙旋律
    勞動一詞,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裡就已出現,像那首著名的《伐檀》篇,一開頭就講「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是一首描繪伐檀木的工人勞作的情景並表達對當時統治者不滿的民歌。唐代詩人王建在《酬於汝錫曉雪見寄》詩中講「勞動更裁新樣綺,紅燈一夜剪刀寒。」辭書裡解釋勞動為:人或動物用肢體和大腦創造成果和進行思維的一種活動。
  • 一個郵筒 兩周時間 只有信1封 垃圾若干
    如今,電話、電郵、簡訊、微信讓我們有了更快更多的溝通,大多數人已經逐漸遠離了寫信、收信的年代。只是,那些曾經在紙上傳遞的思念、溫暖,至今仍讓我們始終難以忘懷。如今,還有誰依然在堅持寫信?其中,除了那唯一一封書信以外,銀行帳單有812封,公司和單位寄出的商業信函94封,其餘的則是保險公司寄出的信件。寫的啥信半個月 記者在市區內找到7個寫信人通過半月的多方努力,成都商報記者在成都市區裡找到7位還在寫信的人,其中有3位是偶爾為之,另外4人是堅持在寫。
  • 難忘的手寫時光
    桂秋老師在朋友圈曬出兩封信件,手寫的。
  •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當年用手寫信郵寄的那套程序是怎樣操作的
    在我們國家七八十年代以前,寫信,傳遞消息都是需要依靠手寫,把要說給對方的話,需要用文字的形式寫到信紙上的。當把要講給對方的話,用文字形式寫好後,需要購買信封(專門裝信紙的外皮)。然後把寫好的信紙封裝到信封裡,再用漿糊(膠水)把信封粘好,這還不算完...粘好信封以後,要在信封的最上方填寫所要寄送地點的郵政編碼是多少。然後,在郵政編碼的下方要寫清楚收信人的接收詳細地址和接收信件人的姓名。
  • 高三班主任手寫51封信送考生 90後學生稱捨不得拆
    高考前,張少伯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寫完了51封信,這位有著30多年教齡的「60後」老師說,他喜歡用書信跟學生交流,因為最有溫度的方式 才容易走心。圖為張少伯和他手寫的信件。儀式接近尾聲時,一個驚喜意外降臨,班主任張少伯拿出一沓厚厚的信,念著51個學生的名字,把這些信鄭重地交到學生手中。  每封信都是私人定製,沒有華麗花哨的文字,只有最平實的話語、熱情的鼓勵和中肯的提醒,字體蒼勁有力,寫滿了整整一張A4紙,信尾統一署名「愚師摯友:少伯君」。
  • 劉德華趙薇徐靜蕾王菲林青霞 圖揭娛樂圈明星手寫信
    近日在賴聲川導演青春版《暗戀桃花源》星秀大賽發布會上,作為這部已演了28年的戲的第一版女主角「雲之凡」丁乃竺在現場為大家讀了一封特別的信,這封信正是曾經在1991年第二版《暗戀桃花源》中出演「雲之凡」的林青霞在前兩天寫的,林青霞在信中提到,《暗戀桃花源》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部舞臺劇,
  • 手寫48封信,走進學生心裡
    文/片 本報記者 尹明亮實習生 程子函      為每位孩子寫一封信  「期待你再大方一些,不懂的問題能每天問一個,當你停下休息時不要忘了別人在奔跑……」這是在夏利傑手機裡,她存下來的一封給學生的信,去年暑假過後,迎來了一波新的面孔,夏利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自己的想法。
  • 因為一封信,父親在爺爺墳前泣不成聲
    那日一早,父親便遞給我厚厚的兩疊文稿,笑著跟我說:「來,交給你,這是我給我爸爸媽媽寫的信,等下到了山上,你來念。」我一臉愕然,翻開手中的文稿,粗掃了一眼,是父親的親筆字,滿滿的記載了爺爺和奶奶的生平,以及他對父母的思念。忽然之間,我覺得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便笑著答覆父親:「這得您大兒子來念才對啊,他是長孫啊。」
  • 手寫1000封信、定製「新生錦囊」!高校送新生開學大禮包
    輔導員侯常輝在信中寫道:「希望你有欣欣向榮的學業、心心相惜的友情,度過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學時光……」該校教授張廣才在信箋中寫道:「希望你們苦練內功,積蓄力量,閃耀最美青春,不負偉大時代。與所有南工人一起攜手並進,用奮鬥書寫無悔的青春,用智慧成就南工的璀璨,用汗水澆灌無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