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痛風,可能很多人一點也不陌生。前幾天晚上在做直播課程時候講到痛風,也有學生說起自己學校的情況,身邊的同學中也早有人患上痛風。痛風曾經被戲稱為皇帝病,只不過如今早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痛風的發病年齡在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與痛風非常關鍵的一個名詞是尿酸,尿酸代謝紊亂,尿酸排洩減少而導致身體出現了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不等於痛風,卻也存在轉變為痛風的風險。痛風與高尿酸血症的共同之處就是高尿酸,如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長期處在600以上,痛風的發病風險也會提升30%以上。
尿酸出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
體自身代謝和食物中的嘌呤在肝臟代謝產生的。食物中的嘌呤代謝產生尿酸,這就需要控制來自於食物中的嘌呤。很多痛風患者在吃飯的時候會看看食物嘌呤含量表,確認哪些食物可以放心吃。
根據食物嘌呤含量,把食物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高嘌呤食物、低嘌呤食物和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痛風患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可以放心吃低嘌呤食物,痛風緩解期可以適量吃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至於高嘌呤食物,則是禁止食用。
美食是我們難以拒絕的美味佳餚,海鮮更是讓人難以抵擋的美味。沿海地區的居民,之所以會出現痛風的發病風險高於內陸地區,主要也是與當地居民常吃海鮮有關。海鮮中的大部分食物屬於高嘌呤食物,長期進食海鮮也就增加了嘌呤的攝入量,誘發痛風。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海鮮都屬於高嘌呤食物,有些海鮮中嘌呤含量也比較低,屬於低嘌呤食物,這樣的海鮮,高尿酸的人就可以放心吃。哪些海鮮屬於低嘌呤食物,答案是海參和海蜇皮。這兩種海鮮中所含有的嘌呤非常低,即使是在痛風發作期也可以放心食用。
銀鱈魚,是一種肉多刺少的魚類,有時候家長會買來給寶寶吃。銀鱈魚中所含有的嘌呤也較低,100克銀鱈魚中嘌呤的含量為65毫克,而且銀鱈魚是深海魚,所含有的ω-3脂肪酸可以調節血脂,保護心腦血管系統,增強記憶力,促進兒童大腦的發育。在痛風的緩解期可以吃銀鱈魚,對於提高身體素質也有一定的幫助。
低嘌呤的食物,其實也比較多,比如我們常見的豬血雖然是動物性食物,其實嘌呤含量也較低,100克豬血中嘌呤的含量為40毫克。牛奶和雞蛋也都是屬於低嘌呤食物。常見的蔬菜大多數也是低嘌呤食物,蔬菜的食用前先用開水焯一下,不僅可以減少嘌呤的含量,也能夠減少草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