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臺套路深?這份防騙指南值得你擁有!

2020-12-22 保密觀

進入資訊時代,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在網上買賣閒置物品,成了很多人眼中既環保又實惠的事兒。

然而,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此前,已有多家媒體報導二手交易平臺頻繁出現二手商販冒充平民買家惡意壓價,買家收貨之後找藉口向賣家惡意砍價等亂象。對此,有關專家學者曾建議從強化平臺審核、完善信用機制等角度加強對交易平臺的管理和交易行為的規範。

其實,關於二手交易,防範信息洩露也應當引起大家的關注。

信息洩露

需防範

所謂二手交易,最大的特點就是買賣雙方基本是以個人名義進行對等交易。交易過程中,雙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約定標的價格、給付方式。因此,二手交易平臺具有社交屬性,同時也帶來了信息洩露的隱患。

例如,近年來,隨著母嬰用品市場的蓬勃發展,母嬰用品成了二手交易平臺的「大熱門」。

很多寶媽、寶爸願意通過二手交易平臺轉讓自家母嬰用品

由於要向買家介紹商品的具體使用方法和現狀,很多家長順手就把未經技術處理的萌寶照片上傳到了平臺。殊不知,這一無心之舉有可能給家中萌寶帶來危險。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某知名二手交易平臺去年就曾公布一起因家長出售女兒閒置衣物遭到陌生用戶騷擾甚至死亡威脅的案例。該家長懷疑,此陌生用戶正是通過購買女兒衣物獲得了家庭詳細住址。

除了母嬰用品,二手服飾也是不容忽視的信息洩露「重災區」。俗話說「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女孩們在為美「買買買」之後,總會面臨衣櫥「超載」的困境。每每此時,藉助二手交易平臺出手衣物,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呢?但是,服飾的展示往往需要「模特」,如果在交易平臺上過多展示個人信息,也容易招來不法分子的覬覦。

當然,在二手交易平臺直面信息洩露風險的遠不止母嬰用品、二手服飾。既然賣家提供的(商品、家庭住址、手機號碼)都是有效信息,「有心之人」完全可以藉此「推算」出賣家的家庭組成、收入情況、生活日常。這些信息一旦被用於非法途徑,後果不堪設想。

更應提起重視的是,在二手交易平臺還有些疑似涉軍人員發布部隊周邊用品,他們的帳戶如果被潛伏在網絡的境外間諜盯上,也可能造成潛在的國家安全隱患。

網絡安全

需注意

近年來,根據有關報導披露,二手交易平臺上還出現了一種新型詐騙方式:脫離平臺交易。

為了實施詐騙,所謂的「賣家」會以各種藉口引導買家脫離平臺交易,如號稱「本商品因要價過低被平臺限購」「別的平臺有優惠券,下單更便宜」「本商品僅供專櫃客戶,購買必須個人轉帳支付」等。買家如果相信了騙子的花言巧語,馬上會收到一個陌生購物連結,點擊後輸入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

接下來的情節,相信大家不會陌生,買家銀行卡的存款就這樣不翼而飛,跑到了騙子的口袋裡。

如何破解安全難題?

「保密觀」提醒大家,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輕信明顯低於市價的商品信息,所有類似「卡單」「掉單」「付費激活資金」之類消息都是欺詐信息。

2.使用平臺指定軟體與交易對方溝通,絕不點擊對方發送的外部連結。這一方面是為了降低被釣魚的風險,同時在平臺上的聊天記錄也能成為交易糾紛的核查證據。

3.拍攝閒置物品圖片發布時,儘量選擇室外等不宜判斷家庭環境、方位的場所,不涉及本人及親屬的隱私信息。向買家發快遞時,儘量選擇快遞點發貨,切勿洩露個人家庭住址。

4.交易方式儘量選擇郵寄,如果同城當面交易確實經濟、方便,則應當選擇安全可靠的會面地點,避免獨自前往他人家中送貨、取貨。

5.如遇詐騙、騷擾等情況,應及時報警並在平臺上舉報。

本期編輯:高 健

相關焦點

  • 標準缺失 套路頻出!二手交易平臺藏隱患
    衣服、鞋子、飾品、更換下來的手機、老公收藏的籃球明星周邊產品……二手交易平臺為她的閒置物品提供了一個好去處,但她也認為,在這些平臺上交易的時候,常常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財物兩空。  根據易觀智庫前不久發布的《2018二手閒置物品交易平臺專題分析》,中產以及「90後」甚至「00後」新消費主力人群的形成,對消費觀念、消費方式的引領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 缺標準、多套路……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暗藏隱憂
    對此,江蘇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於1月14日發布調查報告。據悉此次調查對象涉及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在內的12個全品類和非全品類二手交易平臺。
  • 哪些二手物品值得買?教你在二手平臺上淘到好貨
    已經用不上的電腦外設,為什麼二手轉賣總能迅速賣出?未拆封的口紅,為什麼用二手價格可以買到?為什麼二手iPhoneX的保值率最高?隔壁室友看過的書為什麼還能被原價回收?不管承不承認,二手交易已經在悄然改變你我的生活。隨著商品更新換代的頻率加快,閒置物品在二手交易平臺迅速流轉,很多人會在二手平臺上轉賣自己現階段用不上的閒置物。
  • 二手交易平臺套路多 買家賣家都有人被坑過
    原標題:二手交易平臺套路多 買家賣家都有人被坑過 前兩天娛樂明星沈夢辰在微博上講述的一段自己在閒魚賣衣服時被騙的經歷,再次將二手交易平臺的安全問題推向風口浪尖。近日,融360的一項調查顯示,超7成消費者使用過二手平臺,但這一平臺坑也較多,刷贊互評、真假難辨,買家和賣家都有被騙經歷。
  • 套路深!二手交易平臺上搜奶粉仍有貨,打著懷孕幌子賣假化妝品
    元、勞力士手錶188元……近日,程輝打算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淘一塊手錶,意外搜出不少超低價「名表」,「低的才幾十塊,高的也就幾百塊,平時動輒數十萬的牌子,到這裡都成了『白菜價』。」二手交易平臺上的冒牌首飾除了各路高仿品以外,不少需資質準入的食品也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相當活躍。
  • 二手交易要謹慎 男子「閒魚」買車被騙5萬多元
    東北網10月12日訊 一名優秀的「剁手黨」,除了眼尖識貨會砍價外,還應該長有一雙能識別騙局的慧眼,這不,市民小嶽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買車,結果車沒到手,錢卻沒了。10月10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採訪。提醒:在二手平臺購物要謹慎民警表示,先不說賣家出售車輛的真實性,小嶽交易的時候是微信付款,這種脫離原交易平臺、私下轉帳的做法,就是被騙的關鍵因素。
  • 有哪些靠譜的二手交易平臺?95分閒置潮流交易值得擁有
    但這讓年輕人更輕鬆自豪享受潮流帶來的愉悅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比如相關的球鞋、衣服、手辦、數碼產品等一經上架就被搶購一空,很多潮流達人不得不轉向二手交易平臺!  現在市面上的二手交易平臺很多。但絕大多數的平臺都缺乏相應的鑑定服務,更由於買賣雙方在空間上的距離,從而容易造成消費者財產上的損失。
  • 提升防騙意識 套路再深也不怕
    原標題:提升防騙意識,套路再深也不怕   電信詐騙,作惡累累。如何根治這一社會毒瘤,成為熱議話題。連日來,監管措施接連推出,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公安部等部門亦對電信詐騙下達「最後通牒」。   打擊電信詐騙,自然需要多個鏈條、多個方面的共同配合。
  • 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暗藏貓膩
    據悉,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加速提升,部分平臺日均成交筆數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但記者調查發現,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暗藏隱憂:由於門檻過低、管理不到位,頻頻出現買賣假貨及盜版網課、內容涉嫌色情低俗、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對此,江蘇省消保委開展了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於1月14日發布調查報告,並提出整改意見。
  • ...消保委《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近半數交易脫離平臺付款...
    現代快報訊(實習生 吳儀 記者 江楠)在二手平臺上買盲盒被坑,退貨反倒貼運費,著實令人火大。1月14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用戶都在交易中遭遇過糟心經歷。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過半數消費者遭遇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情況,近三成消費者反映二手交易退貨難。
  • 馬來西亞留學 | 海外詐騙套路深!這份《留學生防騙指南》一定要收下!
    很多留學生都可能或多或少遭遇過詐騙,所以馬來西亞留學的小編整理了一份#留學生防騙指南,希望能幫到大家!換匯騙錢是老詐騙方法了,騙子經常潛伏在各種各樣的留學生微信群,時不時發布誘人的換匯信息,通常比口岸匯率和銀行匯率低得多,很多留學生看到這類消息就可能去聯繫騙子進行換匯交易。
  • 這份防騙指南請務必收好
    原標題:公安部「拍了拍」你,這份防騙指南請務必收好!
  • 英國留學生終極防騙指南!一篇文章教你完美避坑!
    但今天小編要提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因為初入社會的小天使們就是騙子眼裡的五花肉真的很容易被騙不用擔心- 這篇新鮮出爐的終極防騙指南或者通過代繳的方式,刷被盜的銀行卡為你付款,從你手裡獲得轉帳套現,而盜刷的卡在不久後付款會被銀行追回。放長線的騙子會讓你們成功交易幾次,一旦你放鬆警惕開始大額交易,他們就會立刻收線跑路。他們的服務範圍基本包括:代繳學費,代幫退稅、代繳水電網氣費,代繳住宿費、代買機票、代訂酒店、代買購物網站。
  • 估價遠低於二手交易平臺,蘋果產品的以舊換新真的划算嗎?
    很多消費者表示,自己的蘋果設備在經過蘋果官方估價後,竟然要比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給出的估價低了很多。如果折價換新,自己需要支付更多的換新費用,反而不是很划算。那麼,蘋果官方的估價遠低於二手交易平臺,蘋果產品現在以舊換新真的划算嗎?其實對於大多數果粉來說,自己幾年不漲的工資已經完全追不上蘋果公司每年更新一代產品的速度。
  • 又是「剁手」季,這份防坑指南請收好!
    防騙指南:1、任何以卡單、未支付成功為藉口向你索要銀行卡號及驗證碼進行退款的都有可能是套路。3、必須從正規的電商平臺聯繫退貨退款,不要使用平臺之外的聊天軟體。防騙指南2.結算支付時儘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凍結貨款的權力,如果出現交易問題,可以申請凍結貨款。
  • 二手交易平臺應加強監管
    但二手交易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常暴露出以次充好、發貨延遲、退換困難、售後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如何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上真正安心交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二手電商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達5000億元,中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已達7600萬人。
  •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買賣閒置物品的買家及賣家的青睞,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正規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都有自己應對機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鑽空子,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滿滿的套路等著毫無防備的買家、賣家「入坑」。
  • 老司機:送你「防騙指南」!
    老司機:送你「防騙指南」!很多消費者在買車時,覺得買一輛二手車會更划算,新車買回來以後的貶值率是很高的,後期進行轉賣,會損失很多,如果低價買入合適的二手車,開夠了再倒賣的話自己也不會賠太多,但是面對二手車市場的套路與貓膩,消費者們望而卻步,不知道該如何挑選,記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老司機提供的「防騙指南」。
  • 二手交易平臺市場火爆背後「暗流洶湧」
    調查動機  隨著共享經濟模式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專門進行閒置物品交易的二手交易電商平臺也迅速發展。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本意是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但快速發展之下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弊病叢生,加上信息不對稱的頑疾,不少二手交易平臺淪為售假平臺和滋生詐騙的溫床。
  • 二手交易平臺什麼產品最多?為什麼
    可以看出,男性用戶對二手閒置交易平臺有著更高的接受度。二手交易平臺什麼交易最多?第三方數據挖掘及市場研究機構比達(BigData-Research)給出的數據說明一切。據報告顯示,用戶常在線交易的二手閒置物品是數碼產品,其次是手機、家居日用品、影音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