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臺應加強監管

2020-12-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如今,在網上買賣閒置物品已成為深受大眾歡迎的「雙贏」交易模式。據悉,用戶常在線交易的二手閒置物品有數碼產品、手機、家居日用品、影音家電等。但二手交易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常暴露出以次充好、發貨延遲、退換困難、售後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如何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上真正安心交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二手電商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達5000億元,中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已達7600萬人。隨著人均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物品更新換代的頻率的加快,新一代消費人群,對二手閒置物品的交易接受度逐步提高。當更多的二手商品被人們拿到現如今已相當便利的網絡交易平臺上進行二次流通,更多消費者會享受到二手商品價廉物美的好處。

與網絡購物平臺一樣,二手交易網絡平臺也潛藏有信息不對稱、平臺監管不到位等通病。因很多二手交易平臺未設質量評估標準,形成了商品好壞、真假只有賣家知道,買家需自行判斷的情況。據調查,在二手平臺交易買賣東西時,38.22%的受訪者表示曾遇到過二手商品質量存疑等問題,且事後維權舉步維艱。比如有些買家發現賣家承諾保真的化妝品是假貨時,卻往往因證據不足陷入維權的「死胡同」。

再比如未成年人通過二手交易平臺購買遊戲帳號,致使通過實名認證限制未成年人在線時間和消費行為的安全屏障形同虛設。這一現象暴露出虛擬財產二手交易出現了灰色地帶。此外,二手交易網絡平臺還曾被曝出存在違禁品被公然售賣等問題。

除了需要賣家自律,買家提升風險防範意識外,加強平臺交易者的資質審核、提升二手交易雙方失信的成本、對違約者加大懲處的力度等都是平臺監督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忽視監督管理,忽略平臺二手交易規則的建立與維護,長遠來看勢必影響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自身的發展前途。伴隨著《電商法》相關細則等二手平臺監管體系的逐步完善,讓二手商品的買賣雙方安心交易,平臺才能擁有更有前景的未來。(吳正丹)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1月27日 第08 版)

相關焦點

  • 轉轉暗藏菸草交易,二手交易平臺監管漏洞如何補?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3日電(常濤)二手交易平臺出售違法、違規商品和信息的現象屢禁不止。近日,多名網友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反映,58集團旗下二手交易平臺「轉轉」暗藏菸草交易。賣家通過輸入「香yan」「免稅」「口感」等模糊描述詞躲避平臺監管,發布違規商品。有律師指出,平臺監管存在漏洞、處罰力度不夠是該現象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 二手交易平臺,豈是「法外之地」
    此次調查主要選取目前市場上用戶量大、交易頻繁、消費者反映問題較多的二手交易平臺,包括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等。調查顯示,二手交易平臺買賣假貨、盜版網課、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叢生。  假冒偽劣頻現,  部分平臺姑息縱容  鑑於二手交易的特殊性,平臺作為買賣雙方的信息服務中介,需要建立完善的交易規則。
  • 新華社:部分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 亂象背後監管不力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假酒假包、過期食品、盜版網課……如何斬斷伸向二手交易平臺的「售假黑手」新華社南京7月2日電 題:假酒假包、過期食品、盜版網課……如何斬斷伸向二手交易平臺的「售假黑手」新華社記者李雨澤、楊洋因為既能「回血」又能省錢,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在疫情期間活躍度大增。
  • 二手交易平臺頻現色情等違法交易:二手貼身衣物等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既給賣家增加了收入,也給買家帶來了實惠,同時還能夠提高物品的利用率。但這些二手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常常暴露出誠信缺失、滋生灰色交易等問題,成了不少不法交易的集散地。
  • 別讓二手交易平臺成為灰色交易的「遮羞布」
    近年來,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快速發展,但也常常暴露出誠信缺失、滋生灰色交易等問題,成為不少不法交易的集散地。儘管經過了多次整改,目前市面上的主要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仍然存在許多「灰色產業領域」的物品交易,例如盜版影音、色情信息、菸草等。
  • 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暗藏貓膩
    據悉,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加速提升,部分平臺日均成交筆數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但記者調查發現,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暗藏隱憂:由於門檻過低、管理不到位,頻頻出現買賣假貨及盜版網課、內容涉嫌色情低俗、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對此,江蘇省消保委開展了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於1月14日發布調查報告,並提出整改意見。
  • 二手交易平臺市場火爆背後「暗流洶湧」
    調查動機  隨著共享經濟模式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專門進行閒置物品交易的二手交易電商平臺也迅速發展。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本意是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但快速發展之下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弊病叢生,加上信息不對稱的頑疾,不少二手交易平臺淪為售假平臺和滋生詐騙的溫床。
  • 缺標準、多套路……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暗藏隱憂
    體驗調查發現,12個二手交易平臺均明確規定禁止發布假冒商品信息,否則平臺將做下架產品、限制交易、封禁帳號等處理。但是,部分平臺該規定尚未落實到位,銷售假包、假表、假鞋等現象依然存在,甚至還有平臺面對售假行為姑息縱容。在閒轉、花粉兒、轉轉等多個二手交易平臺,商品銷售頁面商家直接標明「高仿」「復刻」等字樣。
  • 賣「原味」絲襪 二手交易平臺閒魚涉嫌情色交易
    「葷段子」「打嘴炮」二手平臺充斥汙言穢語最近,南京市民周先生把女友閒置的幾條全新內褲放到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售,結果收到奇怪的留言李小姐說,她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自己閒置的一雙高跟鞋,然後發了一張自己穿著鞋子的照片,結果引來大量留言。「他們的關注點根本不在鞋子上,而是我的腳。」李小姐氣憤地向平臺投訴,那些留言才被刪除。半月談記者在某頁面看到,一賣家曬出一款低胸連衣裙,並配有穿著此款衣裙的不露臉女性照片。
  • 二手平臺倒賣個人信息 幾百元成交
    網絡交易平臺監管。   違規違法交易為何屢禁不絕?   二手平臺沒有盡到監管義務   記者發現,二手平臺上,有的賣家從7月開始便持續發帖,一直未被封號處理,有的則是最近才註冊的帳戶。   業內人士認為,平臺對這類交易沒有盡到「守土有責」的監管義務。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二手交易及其平臺目前保持火熱,但是你真的了解二手交易嗎
    網絡科技的發展近年來的勢頭是越來越猛了,在這個網購興起的時代,大家已經習慣了從聯網上面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大到冰箱,洗衣機,小到化妝品,零食,甚至是一個掛鈎都能去網購,當然了在網絡上購買商品除了淘寶天貓,京東,還有一些二手交易平臺的興起,在這些平臺上面有時候只需要花費原價一半不到的價格就可以買到一件品相和質量差不多的商品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戶籍等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核,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記者注意到,為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為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布「代查信息」,逃避監管。違規違法交易為何屢禁不絕?
  • 禁令之下,為何二手平臺個人隱私信息出售依舊活躍?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越多人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賣閒置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越多人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賣閒置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 ...消保委《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近半數交易脫離平臺付款...
    現代快報訊(實習生 吳儀 記者 江楠)在二手平臺上買盲盒被坑,退貨反倒貼運費,著實令人火大。1月14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用戶都在交易中遭遇過糟心經歷。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過半數消費者遭遇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情況,近三成消費者反映二手交易退貨難。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