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全新開啟,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如何推進技術融合?

2020-12-14 立哥繹教

接續世事,尋真事理,抽引頭緒,不絕繹究,感謝關注《立哥繹教》

教育信息化2.0,是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相互融合的新階段。從字面意思看,所謂的融合,即是指兩個融合主體合而為一。因此,談信息技術與教育兩個主體的融合,一方面需要關注技術的發展趨勢,在信息技術的創新突破中尋找教育應用的靈感。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從解決教育現實問題出發,為技術探索一片「融合用武之地」。

此前,立哥分別從技術層面回顧了技術應用的歷史,又從教育課程建設、環境建設等角度談了一點教育信息化融合的共性策略,今天我們就進一步從教育教學出發,再來進行一些探討。

要談教育教學,我們就必須要關注到不同教育類型,因為不同的教育類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功能,也決定著不同的教育教學,決定著不同的信息化融合策略:

一、基礎教育的功能目標

基礎教育的總體目標,是要「為學生的一生奠基」,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從社會現實需求來看,其功能目標則要更多體現在「考試升學」上。一言以蔽之,「學得精、考試好」,可謂是社會對基礎教育階段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們推進基礎教育階段的信息化融合,也要正視這一現實需要,並更多地圍繞「幫助師生改善教學方法,如何讓學生學習更有效率,怎樣讓學生知識掌握得更牢固,讓學生考試分數提得更高」等考學目標促進教育信息化融合。

二、基礎教育的信息化融合要點

由上述目標來看,基礎教育階段信息化融合的主要任務,就可以從教學資源、教學反饋、考試練習等三方面著手推進信息技術的引入融合:

一是要優化教學資源。通過細化資源粒度,構建以知識節點為中心、互聯互通的知識網絡,形成高效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降低教師備課強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學得精、學得細、學到位」

二是要強化實時反饋。教學反饋是師生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狀態的關鍵,目前教育教學中,還主要依靠的是教師主觀感知、推斷及考評測試,缺乏全面性和準確性。因此,設計開發、適時引入具有實事反饋的教育教學產品,對於提高教育教學效能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要重視考試評價。「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要讓學生「考得好」「能提分」,關鍵還是在於學生自己的刻意練習。由於條件限制,目前學生還難以全面掌握自身學習狀態,其練習也還存在針對性不強、無效重複率高等情況,既浪費了練習時間,也降低了練習效果。這就有必要引入信息技術,對考試評價情況進行梳理,為學生練習實現準確畫像

三、基礎教育信息化融合策略

就基礎教育階段而言,由於學生身體、年齡等限制,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身體條件更需要保護,自控自律能力還有待成熟。所以,基礎教育階段的信息化融合總體策略應仍以「實用、成熟、無害」原則為主,並客觀理性地看待信息技術要素的利害。

在具體信息化的應用上,一方面可以採取「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策略,突出教師在教育信息化融合中的引導帶動作用,兼顧消減學生自控能力不足的弊病;另一方面,也可以採取「助教為主,助學為輔」的策略,通過信息技術要素來豐富教學呈現,增加師生互動的渠道,凸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價值,同時,也要注重減小信息技術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幹擾。

——以上就是立哥對於基礎教育階段教育信息化融合的一點看法,各位小夥伴是否也認同呢?歡迎關注並在下方留言評評!

相關延展:

教育信息化2.0時代,學校如何推進環境建設與信息技術融合?

教育信息化2.0啟程出發,學校應如何推進課程融合?

(聲明:本文屬《立哥繹教》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文中圖片引自網絡,如有不當,敬請聯繫刪除,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楊宗凱:基礎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發展重點在於這三方面
    例如國家層面,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鼓勵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育教學改革,並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在地區和學校層面,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的水平,培養學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領導力,積極推動示範學校的創建,信息化教育的雛形開始顯現。進入2.0時代,核心目標是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構建新時代教育的新生態。
  • 「教育信息化2.0解讀與實踐探索」交流研討會成功舉辦
    交流研討會現場  本次會議以「創新融合發展,智能引領變革」為主題,旨在總結區域、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展望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育的發展之路,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師生信息素養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演變與提升模式
    針對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轉向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演變,構建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結構,認為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信息化建設以智能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建設智慧校園與發展智慧教育為重點,以應用推進與人才培養為核心,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具體表現在頂層設計、環境建設、應用推進、人才發展與績效評估等方面。
  • 陝西教育信息化2.0初體驗
    陝西省教育廳總會計師劉寶平說,陝西省教育廳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明確提出「完善環境,拓展應用,深度融合」三段式發展戰略,並依託陝西師範大學成立了陝西省基礎教育資源研發中心,承擔全省基礎教育資源的需求調研、應用研究和開發、專家指導及教師學歷教育培訓等;依託西北大學成立了陝西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全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的智庫機構,為陝西教育信息化科學推進提供諮詢和支持;依託西安交通大學成立了陝西省高等教育數據中心
  • 從制度變遷看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
    產權理論對教育信息化2.0的影響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它規範各利益相關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明確產權歸屬;它激勵和保障各要素主體的獲利動機,使各參與要素效用得到最大發揮;它為參與教育信息化2.0行動的各主體和各要素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減少信息成本和不確定性;它促進信息技術和教育實踐的融合創新,優化、增加人力資本,推進教育信息化2.0。
  • 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 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深層次發展
    回顧剛剛過去的十年教育信息化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進程正從單要素推進走向系統性變革、深層次突破發展階段。
  • 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智能環境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而且已經開始深入影響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態。
  • 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 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
    12月8日,由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的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這是陝西省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教育系統重構的重要舉措。該平臺是立足實現「三全兩高一大」教育目標的綜合性、開放式教育平臺,基於雲計算、大數據、5G等領先技術,按需配置數據和應用,推進「網際網路+教育」提質增效,致力於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等不同群體提供一站式的教育管理與教學服務,打造一個涵蓋教育行業所有角色、所有資源、所有工具的生態環境。
  • 深信服發布全新解決方案助力教育信息化2.0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深信服最新資訊 > 正文 深信服發布全新解決方案助力教育信息化2.0
  • 教育信息化2.0究竟該怎麼落地?
    當前,教育信息化進入2.0時代,隨著VR、AR技術日趨成熟,人工智慧技術蓬勃興起,5G技術蓄勢待發,區塊鏈技術初露端倪,面向未來的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及教師信息素養,甚至學校信息化生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深度融合,層層推進,四川大邑中學信息化課改正穩步推進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教育戰略。為深入推進成都市大邑縣教育局「1511」發展思路,深化「網際網路+課堂教學改革」,四川省大邑中學初中部制定了《2020年信息化課改2.0計劃》。為使計劃能落地生根,讓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開花結果,2020-2021學年度上期,學校信息化課改領導小組剛開學就緊鑼密鼓地展開各項工作,以全新的面貌和更高的要求紮實穩健推進各項工作。
  • 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
    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由陝西省教育廳主辦,陝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承辦,由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該平臺是立足實現「三全兩高一大」教育目標的綜合性、開放式教育平臺,基於雲計算、大數據、5G等領先技術,按需配置數據和應用,推進「網際網路+教育」提質增效,致力於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等不同群體提供一站式的教育管理與教學服務,打造一個涵蓋教育行業所有角色、所有資源、所有工具的生態環境。
  • 網龍發揮技術及研發優勢 助力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上線
    全球領先的網際網路社區創建者 - 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網龍」或「本公司」,香港交易所股票代號:777)欣然宣布,由旗下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的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平臺」)於12月8日正式上線,這是陝西省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同時也是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教育系統重構的重要舉措。
  • 優學派同步課程登陸陝西教育大平臺 助力推進陝西教育信息化2.0
    原標題:優學派同步課程登陸陝西教育大平臺 助力推進陝西教育信息化2.0   日前,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
  • 教育信息化2.0的內涵解讀、思維模式和系統性變革
    教育信息化2.0是在教育信息化1.0階段取得堅實成果基礎上的繼承和深入發展,它以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為觸點,強調技術創新與機制創新,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旨在重構全新教育生態,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教育信息化2.0要想真正實現創新與突破,必須首先在思考方向和行動邏輯上找準方向。教
  • 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深耕易耨階段
    據2018年發布的《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2016-2017)》介紹,目前數據挖掘技術和學習分析技術兩項技術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教育大數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一批學校打造的高大上且極具未來感的學習空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也有專家指出,學習空間的重構,絕非裝修教室、重新布局、優化技術裝備那麼簡單,這些華麗的外在設計背後,對學習與教學活動流程的再造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未來學習空間如何變,一定要以適應未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為出發點,這點不能本末倒置。
  • 技術融合,產品創新,助力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匯聚了全國各地從事教育裝備領域的當地生產商、集成商以及教育行業的一線教師、教育研究者、政府教育研究人員等用戶代表,深入當地發展,共同探索與分享後疫情時代教育信息化2.0的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緊跟時代發展近年來,為推進北京教育現代化建設,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綜合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北京市構建新型教育大數據支撐體系,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到2020年實現&34;的工作目標,形成北京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 胡欽太等:教育信息化2.0的內涵解讀、思維模式和系統性變革
    教育信息化2.0是在教育信息化1.0階段取得堅實成果基礎上的繼承和深入發展,它以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為觸點,強調技術創新與機制創新,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旨在重構全新教育生態,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教育信息化2.0要想真正實現創新與突破,必須首先在思考方向和行動邏輯上找準方向。
  • 優學派同步課程登陸陝西教育大平臺助力推進陝西教育信息化2.0
    12月8日,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華,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冀映秋,陝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朱選文等領導在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現場共同開啟了平臺上線儀式。
  • 季明明:牢牢把握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精髓
    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抓好「重頭戲」,推進「深度融合」,構建「全新教育生態」,推廣混合學習模式,憑藉信息化,致力於破解教育系統性變革之難題,有力地推進我國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辦學質量的提升。「國家學分銀行(資歷框架)+教育信息化」是建成我國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支持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工程。本文內容由基礎教育導入,也可供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