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工作了一整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想癱在軟軟的沙發上發會兒呆,剛坐下,孩子跑過來說:「媽媽,媽媽,今天要做手抄報,你快幫幫我。」這個時候的你只能收起自己的疲憊,領著孩子去完成作業。
好不容易把手抄報做好了,想起來還要幫孩子把語數外的作業檢查一下,找出寫錯的題,然後安排孩子訂正,再檢查,最後籤上自己的大名。
一套流程下來,家長只靠一口仙氣吊著。
這不是個案,而是大部分家長的寫照。碰到天生愛學習的孩子肯定能省心不少,碰到個性一點的孩子,速效救心丸得隨身帶。
我身邊很多媽媽都說:「我們小時候寫作業都是老師改,現在好了,都是我們家長改。這個就算了,還時不時要做手抄報、做PPT,太難了。」
關於作業問題,在這次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範小青準備提出關於給小學生家長減負的提案!
範小青在調查中發現,家長們除了幫助孩子完成課本知識方面的作業題,還要陪著孩子做其他各種形式的作業,比如手工課作業,美術課作業,拍視頻等等。她認為學校和家庭應該分工明確,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修養,學校負責教知識和寫作業。
我曾經在晚託班輔導過小學生寫作業,我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一下現在的作業給家長帶來的困擾。
①文化水平不夠,心有餘而力不足
有些孩子是留守兒童,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老師布置的作業爺爺奶奶壓根都不懂,有些爺爺奶奶連字都不認識。
有些孩子跟父母一起生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的作業有時候家長也不會,尤其英語,我身邊好多家長對英語一竅不通。
這些家長,他們心裡很著急,但是沒辦法,最後只能送晚託班去寫作業。
②作業形式多,超出學生能力範圍
前幾日看到一篇文章,說現在的小學生作業講究形式主義,忽略了作業的本質,最後孩子的作業就變成了家長的作業。比如,做PPT、畫思維導圖等。
如果說寫作業可以送去晚託班,那這些新型作業家長只能靠自己了。如果家裡沒有父母,只有爺爺奶奶的,無法想像。
作為普通人,身邊也大多數都是普通家長,大家的困擾其實就是上面兩個居多。他們不是不配合老師,有時候真的是能力不足。
這次兩會,如果範小青委員的提議能得到支持,廣大家長們都要鬆口氣了。不過,減負並不是沒有作業了,家長們反而需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在《高情商養育》這本書裡,作者徐靖英就分享了跟兒子的相處之道。
徐靖英是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另外她是一個優秀男孩的媽媽。
在這本書裡她跟大家分享了很多跟兒子相處的小案例,事情雖小,但是她的處理方式很值得媽媽們學習。
學會理解孩子
比如關於寫作業,有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磨蹭」,每天放學回家就開始各種「磨」,吃點東西,玩會兒玩具,看會兒課外書之類的,有時候到了吃晚飯時間,孩子還沒有進入寫作業的狀態,這個時候媽媽們通常會開始上演「河東獅吼」,最後的結果通常是「兩敗俱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徐老師提醒我們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是不是每天一回家就忙著寫作業呢?當然不是的,我記得我以前放學回家也是選擇先放鬆一會兒,然後吃點東西,最後才寫作業。這樣一想是不是就能理解孩子的「磨」了呢?
當然,不是說無底線的讓孩子「磨」,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必須要培養。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減負不是說就沒有作業了,減負只是建議老師少布置一些需要家長陪寫的作業,減輕家長的負擔,但是作業肯定是會有的。這個時候,家長必須得重視起時間管理。
學會時間管理
①時間管理從寶寶抓起
從嬰兒時期就應該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也不需要懊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小學低年級:告訴孩子做一件事要花多長時間,如洗澡需要15分鐘、寫作業需要30分鐘等,讓孩子對時間有概念。
小學高年級:華羅庚的《統籌方法》是一篇特別好的文章,家長朋友們應該都學過。如果孩子上小學高年級了,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去統籌規劃自己的時間,這樣同樣的時間能做更多的事,孩子也能學會珍惜時間。
②明確目標,抓住重點
在日常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太多了,到底應該先做什麼呢?家長們需要引導孩子對事情進行分類。
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重要且緊急:救火、搶險重要不緊急:學習不重要不緊急:玩
當然上面是往大了說,其實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瑣碎的事情,更要進行分類。
重要且緊急: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重要不緊急:鍛鍊身體、看課外書不重要不緊急:玩玩具、看電視
我只是舉例,具體的還要看孩子當天的安排,家長們可以指導孩子去分類自己的事情。從小讓孩子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這樣他們就不會誤事。
③善用碎片時間
「碎片化」時間,是指人們等電梯時、等公交和地鐵時、等人時、乘車時、睡覺前等一些分散性的時間。這些時間往往是零散、無規律的,且未安排任何工作。
這些「碎片化」時間雖然短小、瑣碎,但被聚合後卻能產生巨大的效能。孩子雖小,但是也有自己的碎片時間,比如睡前、上學路上等。
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幫孩子回憶今天學習的內容,可以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跟孩子背背古詩或者英語單詞,或者跟孩子聊聊天。
以上就是書中關於時間管理的小建議。結合自己的經歷來看,不得不承認時間管理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佔據著重要位置,因為我們管理的,不只是時間,更是我們自己的命運。
寫在最後
目前現狀是,因為作業問題,很多家長和孩子關係緊張,用網上的話來概括「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
一部分原因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太難,還有一些原因就是孩子本來的行為習慣就不好,即使老師布置再少的作業他都能寫到深更半夜。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可想而知,好習慣的培養有多重要。著名文學大師巴金也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即使這次兩會過後,真的給家長減負了,家長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家庭教育永遠是最重要的教育。小時候培養起來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意識,教育孩子一需要理解、換位思考,二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首先把自己退回去,想想小時候的自己,然後再從自身出發,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如果只是用父母的權威來給孩子施壓,最後的結果反而會讓自己失望。優秀的父母應該先軟化自己,再塑造孩子。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成長,願所有的孩子都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願所有的家長都不再為了孩子的作業焦頭爛額~
我是汐汐媽,專注兒童教育知識分享,歡迎朋友們關注、轉發,在教育的路上我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