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特殊的「一家四口」 他們的故事讓人感動

2020-12-22 騰訊大浙網

從住在同一屋簷下到住進同一套房子裡,房東胡亞珍和房客陳學全一家的關係,可以用時下很流行的一句歌詞來形容:確認過眼神,你是對的人。

2010年,當時家住寧波鎮海駱駝街道田湖村的胡亞珍把房子租給了從安徽來寧波工作的陳學全一家三口。

2016年,田湖村啟動拆遷。

2017年,胡亞珍搬進了鎮海駱駝街道駱城華苑一期新房。僅隔一個月,陳學全一家又成了胡亞珍的房客。

等齊一家人才開飯

「要不要給你們熱一下菜?」

胡亞珍看向陳學全。

「沒關係的。」陳學全放下包,

進房間看了一眼正埋頭寫作業的兒子。」

陳學全的妻子還沒下班,儘管已經過了飯點,陳學全並不著急招呼兒子出來吃飯。

等齊一家人吃飯,是他們的習慣和生活中的儀式感。

等開飯的間隙,陳學全和記者聊了會兒天。胡亞珍就搬把椅子坐在他身後。

「你把名片給他們發一發。」胡亞珍突然像想起什麼,催促陳學全。陳學全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拉保單做業務,其中的辛苦,胡亞珍看在眼裡。

等陳學全的妻子到家已經是7點半,電飯煲裡的飯剛剛燒好。

胡亞珍在下午4點半已經吃過晚飯。此刻,她又盛了小半碗飯,坐到飯桌旁,順便聽聽陳學全一家聊聊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晚飯的菜都是地道的寧波小菜。「我們早就已經吃習慣了。我兒子還經常說,奶奶(胡亞珍)燒的菜比我們燒得要好吃。」陳學全說。

一句話「暖」了8年

若不知真相,光看四個人吃飯其樂融融的樣子,真會以為他們就是一家人。

「走出去,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我兒子兒媳。」

胡亞珍笑著說。

事實上,他們認識不過8年。

2010年年初,陳學全和妻子帶著才8個月大的孩子找到胡亞珍租房子時,胡亞珍剛被幾個不靠譜的房客「忽悠」了,「租金、水電費沒付,人就溜了。」

「看到他們是齊齊整整的一家人,還是挺放心把房子租給他們的,就圖個心安。」胡亞珍回憶。

剛開始,胡亞珍並沒有特別留意這家人,直到不久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有房客反映二樓房間漏水,家中沒有壯勞力,胡亞珍扛著梯子準備自己出馬,剛好撞見了正在收拾屋子的陳學全。

「阿姨您放著,我來。您年紀大了,爬上去很危險。」陳學全的幫忙,讓胡亞珍感到意外。更讓她感到意外的是。陳學全還再三叮囑院子裡的其他房客:「阿姨這麼大年紀了,以後這種事情不要再麻煩她了。」

時隔8年,回想起當時的一幕,胡亞珍仍覺得很感動,「一直到現在想起來,心裡都是暖暖的。」

「他們對我那麼好,我當然要對他們好了。」胡亞珍說。

在寧波多了個奶奶

茫茫人海,陳學全當初之所以會租胡亞珍的房子,不僅是因為家裡有親戚碰巧就住胡亞珍家附近,更因為親戚一直跟他們「安利」,胡亞珍是個待人熱情,有事願意幫忙的好房東。

「租了阿姨的房子後,我們就知道自己找對人了。」陳學全說。

日常生活中,最讓陳學全和妻子操心的就是孩子。夫妻倆平時忙於工作,尤其是陳學全,在到保險公司上班前也曾從事過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就連周末都沒法好好休息。多虧胡亞珍搭把手,一遇到大人不在家,就幫忙給孩子做午飯,有時連晚飯也捎帶上。

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讀了小學,只要陳學全夫妻倆忙,接送和照顧孩子的「重擔」就落在胡亞珍肩上。

在胡亞珍看來,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可在陳學全和妻子心裡,卻充滿了無限的感激。

說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可就在一點一滴的「潤物細無聲」中,兩家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近。特別是孩子,每次去超市買東西,總會記得給「奶奶」帶上點好吃的。

「不忘初心」

一直到2016年田湖村啟動拆遷,「以後要一個人住了,冷冷清清的.……」,這句話成了那段時間,胡亞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

2017年6月,胡亞珍先一步搬進新居;一個月後,陳學全一家又搬進了胡亞珍家。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胡亞珍並沒有「加租」,還是只收每個月200元的房租(不含水電費)。而在同一個小區,一套相同面積的簡裝房整租需要2200元/月,單租一間房也要1000元/月,還不包括水電費。

胡亞珍的新家不算大,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總共75平方米。胡亞珍住主臥,陳學全一家三口住次臥,上下鋪剛好將大人和小孩分開。

和8年前相比,陳學全一家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換一個更好、更寬敞的居住環境,也並不是承擔不起。可他說,不能光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理會胡亞珍的感受,「阿姨也不缺這點房租,只是希望生活能過得熱熱鬧鬧。」

現在,陳學全一家和胡亞珍經常在雙休日結伴爬山、看風景、吃美食。他們的手機裡存著許多一家四口出遊的合照。或許是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原因,乍一看去,胡亞珍和陳學全一家,眉眼已經有了幾分相似。

羨慕他們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感情!

點讚祝福他們能夠一直這樣下去!

相關焦點

  • 浙江寧波一家3口的隔離生活:醫護人員很溫柔,給寶寶特殊照顧!
    剛剛滿月的小寶寶。據悉:在浙江省寧波市,因為丈夫曾乘坐的航班上查出了一名核酸陽性確診患者,所以趙敏一家3口被要求到當地一家酒店進行隔離。於是夫妻二人便帶著剛滿月沒多久的小寶寶,住進了隔離酒店。趙敏稱,因為寶寶剛滿月,所以醫護人員對寶寶格外溫柔,給了寶寶很多特殊的照顧,這令她相當感動。
  • 這一家四口做了這件事……感動全市人!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12月7日,巴津帶著妻子和嶽父、嶽母一道來到屯溪區紅十字會,一家四人登記成為遺體角膜捐獻登記志願者,一家四人志願登記集體捐獻遺體角膜器官的迄今在屯溪區乃至黃山市還是第一次。巴津是屯溪區法院的一名職工。他說自己很早以前就有捐獻遺體角膜的想法,後來和家人溝通,全家人非常支持。
  • 寧波暖心故事感動全國
    記者了解到,連日來,邱隘鎮政府全體工作人員都為之動容,他們試圖尋找這位好心人,向她說一聲謝謝!11月22日早上10點55分,人民日報官微也在頭條位置轉發了寧波這個暖心故事。寧波暖心故事又一次感動全國新華社、人民日報官微的轉發報導,產生強烈反響,跟帖點讚的讀者眾多,在讀者留言區,人們紛紛為愛心人士點讚:新華社官微留言區人民日報官微留言區網友「風聲依舊
  • 這是我們一家四口的最美「全家福」|戰疫日記
    吳尓斌一家四口【主人翁介紹】吳尓斌,中國中鐵四局市政公司景德鎮項目書記,其妻子、兒子及未過門的兒媳均為中鐵四局員工。此時此刻,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一家藥械廠內,有一家四口佩戴著防護用品,正在忙碌地為一瓶瓶醫用酒精打包裝箱。他們是中鐵四局市政分公司員工吳爾斌和他的妻子、兒子和未過門的兒媳。吳爾斌作為一名老醫務工作者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行動,還參與過援助非洲的工程建設,每一次急難險重工作任務的面前,老吳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 含淚活著,上海一家三口人的驚人奮鬥史,感動了全世界
    轉載自酷玩實驗室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作品作者:蛋蛋姐這是上海的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1996-2005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十年之久,記錄下這一家三口的聚散離合,製作成一部名為《含淚活著》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創富士電視台歷史記錄,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紀錄片大獎。
  • 一家四口人視力問題各不相同 醫生通過手術幫全家集體摘鏡
    母親有高度近視伴散光、老花、白內障,父親有白內障伴輕度的遠視,女兒女婿有近視和散光……一家四口人,都被不同的眼部問題困擾,最後都在同一位醫師的幫助下完成手術,達到了理想的視力。近日,寧波市第一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余威德向記者講述了這一家的故事。
  • 含淚活著,上海一家三口人的驚人奮鬥史,感動了整個日本
    母親:陳忻星 女兒:丁琳 1996-2005年, 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十年之久 記錄下這一家三口的聚散離合
  • 靳東一家四口牽手照 一家四口的長腿十分吸睛
    靳東一家四口牽手照 一家四口的長腿十分吸睛時間:2020-10-10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靳東一家四口牽手照 一家四口的長腿十分吸睛 10月9日,靳東老婆李佳在社交平臺發文慶祝自己43歲生日,並曬出全家福,一家四口的長腿十分吸睛。
  • 陳赫發文官宣二胎是女兒,升級一家四口,恭喜呀
    3月17日,陳赫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段視頻,官宣妻子張子萱生了二女兒,視頻中陳赫一家四口,視頻十分溫馨,陳赫用自己的一雙大手包裹住老婆和孩子們的小手,從他的手開始,到老婆到大女兒到小女兒,手掌層層包裹住,從前面看是個愛心的形狀,把手合在一起,然後綻放出了一朵花苞的造型,小女兒被爸爸媽媽和姐姐保護著
  • 近視、老花、散光、白內障……一家四口人視力問題各不相同 余威德...
    母親有高度近視伴散光、老花、白內障,父親有白內障伴輕度的遠視,女兒女婿有近視和散光......一家四口人,都被不同的眼部問題困擾,最後都在同一位醫師的幫助下完成手術,達到了理想的視力。近日,寧波市第一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余威德向記者講述了這一家的故事。
  • 終於,他們來寧波了
    今年,他們的故事又有了後續。幾天前,來自赤瓜礁的3名官兵來到大榭,參加赤瓜礁-大榭中學軍民共建籤約暨授牌儀式。這次碰面,大榭中學的師生等了32年。3名官兵向大榭中學的師生以及大榭開發區的青年老師、團員代表等,分享了駐守南沙的戰士們守衛邊疆的感人故事,同時與大榭中學籤訂《軍民共建協議》和《2020年軍民共建計劃》,並為「赤瓜礁-大榭中學共建團支部」揭牌。
  • 感動中國,實至名歸! ——他們的故事,請講給孩子們聽
    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在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中,有兩位教師,他們心中有愛,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讓我們帶著感動,一同來品讀他們的故事。除了兩位教師讓我們感動之外,還有各行各業的人,他們的事跡同樣讓我們淚流滿面: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長張定宇隱瞞自己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他說:「雖然有愧疚,但當時不需要做取捨,能幫助到別人,覺得很幸福!」
  • 家暴引起的「一家四口滅門慘案」
    2004年,天水圍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一家四口滅門慘案」,一名男子殘忍的殺死妻子及兩個女兒後自殺身亡。而電影就改編自這一真實事件。整部電影用了大量插敘、倒敘的方式來進行,故事從警察詢問滅門一家四口的相關人等開始,其中夾雜著我們作為「第三者」看到的整個事情的面貌。
  • 大學生病房拍畢業照 一家四口的第一張全家福
    李夢楠(左一)一家四口的第一張全家福  5月27日下午,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號住院樓的神經外科,走進一群穿著學士服的女學生。她的父親李林剛前不久在幫人幹活時不慎跌倒,導致左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母親周玉梅又在5月17日被確診為腦淋巴瘤。  17日,在接到父親讓她去醫院陪母親接受檢查的電話後,李夢楠結束畢業論文答辯便匆匆趕到了醫院。然而,剛到醫院的她卻收到了醫生給的病危通知書。「我剛到醫院,醫生就讓我籤病危通知書。當時整個人都是蒙的,從沒想到媽媽的病情會那麼嚴重。」
  • 《嚮往4》一家四口,和《嚮往1》一家三口比,人多了歡樂反而少了
    《嚮往1》一家三口,《嚮往4》一家四口,少了一個人,蘑菇屋的氣氛全改變了一檔綜藝節目做得成功與否,除了節目的主題、內容、後期需要精心準備之外,明星陣容也是非常需要仔細的斟酌的。他們不僅需要有天生的綜藝感,相互之間還需要有一定的默契和吸引力,而在這方面,《嚮往的生活》做得就非常好。
  • 感動霞浦,他堅守半島45年還帶著一家四口一起當鄉村教師
    妻子看著他堅定的眼神,被感動了:「就那麼兩間破教室,我們倆住哪兒?」陳瑞福說:「可以蓋,我們籌集資金,肯定能把校舍蓋起來的。」有了老師,陳瑞福四處奔走籌集資金修建校舍,但因多種原因,校舍經歷了漫長的10年修建,到2000年秋季開學,他才如願地帶著孩子們搬進嶄新的教學樓。
  • 2020鄭州十大「最美家鄉人」出爐,他們的故事曾經感動一座城市
    在我們的城市中,飽含人情味的凡人善舉和暖心故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其中透露出的是濃濃的鄉味、鄉情,和讓人忍不住感動和點讚的美好,這座城市也因為有了這些「守護者」而增添了更多的暖意和笑容。他們中有河南測量隊員韓超斌、程璐、謝敏,他們不懼危險勇敢攀登,只為給世界第一高峰測量身高,一句「我們的山,當然要自己測!」彰顯出了中國人的「新高度」;有在公交站臺上撿拾碎紙屑的小男孩,他在BRT站臺上撿起的是乘客丟下的紙屑垃圾,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面對表揚他行少先隊禮致謝,更引來無數人點讚;之前報導:鄭州這位默默撿拾碎紙屑的小男孩,你真棒!
  • 特別親子照,一家三口、四口微信頭像,溫馨幸福
    當時很受歡迎的風格,一家四口也很好看今天主要給大家帶來一系列合照主題的頭像,主要有情侶、一家三口、一家四口的,風格相對也會比較多樣,希望大家能夠一次性看個夠。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設計師的原因之一,他們總會認為,這些無非就是通過一鍵生成的方式做成的,簡單到不得了。每每聽到這樣的評價,設計師都會無奈地應對,畢竟已經習慣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到設計師的難處,只能一次次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達到適應需求。
  • 米歇爾發一家四口全家福慶復活節!結婚28年太甜,大女兒大變樣
    今天是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復活節,在現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下,今年的復活節有些不一樣。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曬出了一家四口的全家福照片來慶祝節日,這張全家福是以前的照片,而米歇爾也是感言說非常懷念那時候的復活節。
  • 一家四口的儀式感,卡通手繪頭像,記錄溫情時刻
    儀式感這個詞在很多人眼裡大概會成為一個貶義詞,因為現實生活的我們大概沒有那麼多的心思去折騰一些看起來很有意義的事,一切都以吃飽喝足為根本。不過這一部分的人大概是因為現實生活所迫,終究找不到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