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黃曉明突然「逆襲」了。在一部電影裡,他的演技和英文都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肯定;擔任一檔真人秀節目的「導師」時,他的表現也被觀眾認為是超出預期。
與同班同學陳坤、趙薇相比,他的收穫來得不算早。《中國合伙人》裡的「成東青」這個角色,是黃曉明自己要求演的,導演陳可辛原本想讓他演的是帥氣的男二號「孟曉駿」。
他自認為,這個角色讓他第一次在演技上有了「質的突破」,因為他飾演的就是自己。像片中的成東青一樣,他一直相信,堅持著做一個「土鱉」也能夠「一點一點地」成功。「我在很多方面都和成東青很像,比如把自己看得很低,表面看起來很溫和、很蔫,但是骨子裡是不認輸的,在逼著自己堅強。」黃曉明說,「我也曾經消極過,成東青也一樣,但最終我們都還是選擇堅持。成功的道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上學時是一個很「面」的人
黃曉明承認,在整個學生時代他都是一個很「面」的人:不愛說話,看誰都緊張,有什麼事都往後縮,排小品或是表演節目都會臉紅。即便到現在,他覺得自己已經變得外向多了,評價起自己的性格仍然是「偏內向」。
雖然性格內向,但因為從小就「長得太好看」,大人都喜歡沒事過來逗他,但別人越逗他越害怕,於是乾脆躲在家裡,出門就待在爸爸媽媽後面。久而久之,他的性格愈發靦腆了。母親對他的要求也很嚴格,如果犯錯了,就把他關在門外,「讓我體會那種孤獨,反省自己」。
一直到高中畢業,他都是晚上7點鐘必須回家的乖孩子,除了偷看武俠小說以外幾乎沒有別的愛好,常常是上課偷看,回家也在偷看。由於太害羞,他雖然喜歡唱歌,但都是偷偷地躲起來,自己唱給自己聽。
在北京電影學院的班主任崔新琴口中,黃曉明一直是個格外靦腆、單純幼稚的學生,雖然同學也和他一起玩兒,但都是把他當小孩子。北影面試時,讓他和別人吵架,他說:報告老師,吵架不是好孩子;老師又說,那你演個逮蛐蛐行嗎?黃曉明又老老實實地說:報告老師,青島沒有蛐蛐。當時,崔新琴覺得需要這樣的「青春偶像型」演員,所以說,「哪怕是一塊木頭,我也要了。」
在北京電影學院的4年,老師給他的形容詞都是傻、木。面對同班同學裡優秀的趙薇、顏丹晨、陳坤,黃曉明一直覺得自己當不了演員,在一次校內演出上,他與趙薇飾演一對相親的男女,下臺時趙薇告訴他:你的嘴唇都在抽搐!
但由於考進電影學院,要走上藝人的道路,黃曉明不得不放開自己的性格。回想起來,他覺得真正懂得「豁出去」,還是在2003年畢業不久後接拍電視劇《龍票》,結果遭遇了車禍。「人在生死邊緣走過一回以後都會想開很多事,我就覺得自己應該學會『豁出去』,特別是做演員這行,只有豁出去你才有成功的可能。也是從那時候起我變得開朗了,沒那麼內向了。」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免不了緊張,這個是與生俱來的吧,沒辦法,只是我現在會比從前更投入,也就顧不上緊張了。」黃曉明說。
我就是另一個「成東青」
成名之後,黃曉明推掉了很多飾演帥哥的機會。《中國合伙人》導演陳可辛來找他時,最初想讓他飾演的並不是「土鱉」成東青,而是英俊瀟灑的孟曉駿。但看完劇本後,黃曉明自己提出:「我要演成冬青,他更像我。」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土」,他和造型師設計了很久,比如在口袋裡插支筆,褲腰提得很高,髮際線往後挪。為了體現成東青那種「二」的感覺,他甚至帶上了有度數的厚片眼鏡,所以總會有「虛著眼睛看」的效果。
這部戲裡,黃曉明的一場哭戲廣受好評,其實原劇本裡沒有這場戲,是黃曉明自己發揮的。在佟大為飾演的王陽的婚禮上,最好的兩個朋友與他分道揚鑣,黃曉明獨自站在一片狼藉的會場中央,失聲痛哭。
「那一刻不是成東青,就是黃曉明,我不是在『演』,而是真正的自己情感爆發。那場戲發洩出了我這幾年積攢的情緒和委屈,不知道為什麼,真是哭到收不住。」黃曉明說。
後來看花絮,黃曉明才發現,導演都喊cut了,他還哭得停不下來。那時,陳可辛對他說,我終於明白你為什麼要演這個角色了。黃曉明覺得,「這是導演對我的最高評價,因為我讓他相信了這種人的真實存在。」
在成東青的身上,他處處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從小到大都自卑、放不開,到了大學還不敢演戲,到現在也沒有擺脫「改變不了自己」的土鱉心理;剛出去接戲的時候,因為人傻,又好說話,酬勞永遠會被壓得很低,在劇組能吃上方便麵就是最幸福的事;他的英文和身高曾在幾年內淪為笑柄,但他堅持了下來,並成功做到了「逆襲」。
在性格上,黃曉明也自認是另一個成東青。他總是在各種場合說,不管時代怎麼變,怎麼崇尚個性張揚,他都要做一個堅持傳統價值觀的人。「在我看來,表面的張揚那不叫個性,勇于堅持傳統才是不一樣的叛逆。」
笨辦法練英文擺脫「鬧太套」
像電影中的成東青因為英語發音不好,在學習分享會上被大家嘲笑「學過日語」一樣,英文也曾經是黃曉明的「硬傷」。他自己也承認,上學時英語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基礎也打得晚,因此英文水平一直都不高。
在演唱2008年奧運會的宣傳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時,由於「not at all」被他發得像「鬧太套」,他一度遭到網友調侃,並被稱為「鬧太套」教主。
他坦言自己難過了很久,這幾年也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時期。「真的非常難過,英語、身高問題都被大家拿來當笑柄,有時候走在大街上,都覺得大家看你的眼神就是譏笑,但是挺住意味著一切。」後來,他漸漸放平了心態:「作為公眾人物,你就是要有被大家調侃的心理準備才能進入這個行業。藝人的工作性質就是要娛樂大眾,所以做藝人,要有敢於被娛樂的心態。但總是有那麼一群人是真正愛著你,關心著你的,我如果低迷,就會帶給他們更大的傷害和失望。」
「你說我英文爛,那我就從頭學起,時間足夠讓大家重新認識我。」抱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心態,黃曉明開始用笨辦法學英語,就是每天「多聽、多說、多背單詞」。
《中國合伙人》中,成東青的「新夢想」公司被美國公司起訴,他在談判桌上向幾名美國人進行了一場激情澎湃的演說,並宣布「新夢想」即將在紐交所上市。觀眾驚奇地發現,這一幕中黃曉明的一大段英文臺詞流利了很多,發音也標準了很多。
黃曉明說,戲裡的這一段英文臺詞,他足足背了一個多月,「雖然我說的不是特別標準,但我真的是用了感情,盡最大努力去說的。」拍完後,在場的美國工作人員都集體起立,鼓起掌來。
其實,當初看完《中國合伙人》的劇本,選定飾演成東青的時候,黃曉明也問過陳可辛:大家會不會又拿我的英文來說事?但這一次,他沒有猶豫和害怕,反而「有點興奮,想往上衝」。
到現在,他自認已經完全不介意任何人拿身高和英文來說事了。他笑稱,自己把那些曾經「黑」他的人都當親人了,別人不調侃他還不習慣,「曾經的那些譏諷和嘲笑,都是今天成績的基石」。
在那段黃曉明好不容易背下來的英文臺詞中,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按中國的說法,我就是一個『土鱉』,是一種軟殼烏龜,害怕任何風險。現在我站在這裡,仍然不免會害怕,但我同意我朋友說的:總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賦予我們打敗恐懼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