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法本來是道法的一個組成部分。道教的法術,十分厭雜。舉其大類、有祈禳、考召、殺伐(收捉邪魅兇神)、治病、變化、濟度幽魂。每一類中又可分成若干小類。凡患災、患病問題較小,那麼只要用符鎮貼或吞、佩即可。但問題較大,則須請法師舉行儀式。
主持道法儀式稱為行持。考各類法術,為符、咒、訣、步以及各類法器依一定程序的綜合運用,其中符的作用常重於其他因素。在大多數情形下,施法常以符為中心,以其他方法、手段配合之。
道法用符,範圍十分廣泛,具體施行,繁簡不一。這兒只舉隅,讀者可以舉一反三。
施法需要結法壇。法壇四周,須用鎮壇符,需要樹幡,幡上例有符文。需用令牌、天蓬尺、元帥帝鍾等等法器,法器上,亦例有符。或發符遣將捧送天庭,更有些配套的符。《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四解釋,章奏所以能實時上達,「蓋緣得三天合同太上符契,自然更無邀阻。」
《上清五元玉冊九靈飛步章奏秘法》載章奏用符二十餘幅,有些系法師佩帶及鎮壇之用,有些用於章奏的燻、裹、發放及護持。
其中包括《三元朝元符》、《升度罡風符》、《通天升真大卷》、《上章飛神符》、《通真達靈符》、《開天門符》等名目,可以想見系考慮到神將(法師元神)上章時須得有上天資格,有穿破罡風裹地託天的勁風,凡人無法穿越,叩開天門的能耐。
在祈禱的法事中,鬚髮符遣將,或將章奏送達天庭,或直接受令去救治災難。例如神霄派的《神府祈雨秘法》用《興雲布雨符》、《倒海符》、《鎮海符》、《九龍符》、《召龍符》等。結壇後,祀神發符,便以錢馬酒果祭雷神。作法時先開天門:
「萬神助雲,天丁助力,鬼涉江湖,為吾保日。三將換官,諸神急出。天地慄慄,日月暗暗,流星趕退,群魔真見,吾文真日,急急如上帝律令!」
用左手亥訣念七遍。
將皂旗向天門搖動擺撼,立下劍尖劃地,噴灑七噴,次結天門印直上朝天門,吹一聲,然後念《開門咒》,要風雨上可各念七遍。
接著發《興雲布雨符》,發時要念咒:
「五方五帝,五龍之君。上方行令,布雨興雲。天魔李靖,地魔楊卿,五丁都部,天元應龍,同共行雲。急急如上帝律令。」
亦可用《倒海符》,符用生鐵打板朱書於一面或兩面投入被認為有龍所在的河中。投符時須步罡,手掐五雷訣,口誦遣符咒:「六丁六甲,五雷將吏,風伯雨師,雷部聖眾,久愆雨澤,願賜救護。天符一到,普濟焦枯。急急如上帝律令。」認為如此投其符,可使雨立致。
道法的一大類是收妖邪,因為多要調動天將神兵赴降,故多稱殺伐。具體說法,有捉妖、收邪、伐廟(討伐邪神佔據的古舊廟宇)、封山(封鎮有精鬼的山陵)破洞(攻破妖精巢穴)等等名目。這些科儀中亦常用符。它們共同的特點,都須差遣威猛神將率兵討伐,所以召將符為第一要件。
即以收邪的利器言,有天羅地網、連天鐵障,有搜捕妖精的飛鷹走狗,有裝妖鬼邪魅的寶瓶,這些無一不用符。此如天蓬法中的飛鷹走犬,便咒符為核心以驅策之。
在《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便正式設計了一批驅捉妖邪的鷹犬的符咒和手訣。計有召飛鷹符、召走犬符、役飛大將張後符、役走犬大將黃達符、飛鷹捉祟符、走犬提祟符,相應的有走犬捉祟咒、飛鷹捉祟咒及掐訣。那咒中,鷹犬是十分威猛的。
「凡有洞鬼山魈、生熟妖精、強祟,攝捉報應疾速。」
所以要發鷹犬之符。這是從古代狩獵時使用飛鷹走犬的方法中得到的靈感。
▲▲▲飛鷹捉祟符▲▲▲
因為在掃蕩妖怪的儀式中,實際要對付的是各路妖精,它們的原型往往是飛禽走獸積年成了精邪,所以要用狩獵的辦法來對付他們。當然,他們既已成精,凡間的鷹犬恐怕壓不住,所以必須有符咒將那仙界大將軍的部屬召來,才能徹底摧毀妖精。飛鷹、走犬符就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用這些符,不是光把它們畫出來就行,而需要一系列咒、訣等的配合。
比如用召飛鷹符時,先手掐辰文,念《飛鷹捉咒》三遍,取氣吹入符中,再念《遣咒》,掐辰文巡轉一周至卯文,用北氣吹符,向旺方焚符,其捉祟咒日:
「上方赤帝,五方靈神,身持金甲,鐵爪將軍,嘴如霜刃,吞啖鬼神聞吾一呼,展翅飛騰,山魈水怪,土洪石精,獰猴想魎,野狐怪精,盡皆誅剪,化作微塵。急急如北帝敕元同上帥令。」
「南方火龍,日犬王。身披金甲爪利鋒芒。哮吼天地,呼吸風霜。攝除惡鬼,斷滅邪殃。五方蟲毒,三災不祥,妖精萬鬼,夢寐千殃,見吾為血,盡化消洋。敢有拒遂,攝赴壇場。急急如北帝律令敕!」
發符後還要念幾句:「令火急隨符,奮爪磨牙,張布滅猛,怒目火氣震動天地乘駕風火,逕往某處收擒禍鬼,但是山魈五通、強邪惡,一切不正為禍之類,押赴壇來考勘!」
上述只是用符的幾個例子。這些例子一是說明符在道法中經常處於核心地位,同時也看出它的使用,綜合地運用了咒語、掐訣、步罡等方法,並以存想為主腦,以氣法為根本,這些都聯繫到法師平時的修為,不單純是亦步亦趨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