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2020-12-22 騰訊網

  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在原來,小吃種類很少,還有部分都不是當時普通人吃得起的東西。但是流傳至今,小吃的種類越來越多,市場的形勢千變萬化,順應時代生產的小吃也越來越齊全。口味也有非常多種,總有一款適合你,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了。就因為這樣很多從前有的民間小吃漸漸的就要失傳了,到現在00後這一輩估計大部分都沒吃過吧。

  1.   饊子

  在大街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炸饊子的,可能聽名字大家都不知道是啥,可是看圖片90後的小夥伴應該就知道是什麼了。一般天冷了,家裡有老人家的應該吃過這些,是一種脆脆的零食餅乾類型的。

  2.   麥芽糖

  看見麥芽糖的是總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原來在學校門口見過。一個老人家挑著擔子,籃子就放著一大塊麥芽糖,有人買的時候,老人家就拿著一把小錘子和一塊類似於鏟子的小鐵片,然後就開始敲敲敲。"叮叮叮"的聲音也是非常悅耳。

  3.   吹糖人

  顧名思義就是吹起來的糖,就像吹泡泡那樣,不過可沒有我說的那麼簡單哦。吹糖人不僅是種小吃,還是門藝術。不過就像標題所說的一樣,這種藝術已經快要失傳了。因為各種原因,吹糖人聽起來就不那麼衛生,所以吃的人很少,最多就是買來看看。在生活中如果能再見到這種小吃那可是真幸運。

  4.   芝麻鹽

  屏幕前的小夥伴是不是腦袋一片空白啊,對這個沒印象吧,00後的朋友們肯定是聽都沒聽過吧。在爸爸媽媽那輩,家庭情況沒那麼好的時候,芝麻鹽可是他們最棒的下飯搭檔了,不過現在也成為回憶了,很少有人吃這個了。

  5.   豌豆糕

  這個現在不是沒有,但是此豌豆糕非彼豌豆糕,在這裡我說的是一種祖傳手藝的豌豆糕,傳統的豌豆糕沒有那麼多添加劑,清涼爽口、香甜軟糯。

相關焦點

  • 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
    推薦語:生醃海鮮,潮汕地區還很多啊,應該不會那麼快失傳的,好吃就會有市場的!下文轉載自作者:一食之家呀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民間小吃可以說是小吃最開始的一種形態,但是隨著我們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現代人吃的零食小吃都是有著精美的包裝,雖然說很多小吃口味也是非常好,但是總感覺少了一點風味在裡面,還記得小時候手上有個一兩塊錢就能跑去外面買上很多街邊小吃,跟著鄰居朋友一起坐在大馬路上吃,那時候的時光,真是非常幸福的。
  • 「即將消失」的這些經典小吃,成80、90後的回憶,00後表示沒吃過
    「即將消失」的這些經典小吃,成80、90後的回憶,00後表示沒吃過!現在我們的生活是過得越來越好了,所以說我們除了吃一頓三餐以外,對於各種各樣的小吃也是成為了我們生活當中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美食了,而且我們都知道這上面的小吃的種類特別的多,對於這些小吃來說也是在不斷的更新,因為大家都特別喜歡吃小吃,價格便宜味道好,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吃早吃用來解饞是非常合適的,但是也有一些經典的小吃,也快要即將消失了,那麼這些小吃成為了80 90後的回憶,但是00後表示沒有吃過。
  • 農村大姐在街邊賣這個小吃賺錢養家,家傳手藝,好吃又實惠
    我們國內的美食很多,所以也很少有朋友能吃遍全中國的。因為這農村裡的一些特色美食就能讓你叫不出名字了,還有些美食小吃是家傳手藝呢。現在想吃到一些家傳手藝的也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那天小妖在街邊就看到了一種小吃。
  • 五種農村逐漸消失的「手工小吃」,大爺哭訴手藝都快要失傳了!
    飲品,家常菜,甜點做菜沒你想的那麼難,每天花一分鐘輕鬆學會一道家常菜時代逐漸在進步,機器逐漸將手工取代。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只會關心工作的效率,而不再關心質量的時候,農村的一大批人將會面臨失業,因為在農村很大一部分人靠著手工做食物為一項手藝。
  • 紹興人還記得磨剪刀嘞戧菜刀嗎 老手藝面臨失傳
    老沈師傅告訴記者,他是從父親那裡學到這手藝的。小時候,跟在扛凳子的父親後面吆喝,學手藝;而今是騎著三輪車,上午在華舍農貿市場前磨剪刀,下午去安昌農貿市場前磨剪刀,也會去齊賢等地走村串巷磨剪刀。記者看到,一條長約一米的長凳,一頭卡著一塊青色磨刀細石,凳腿旁是一個盛水的小塑料桶,裡面插著根繫著布條的竹筷。
  • 寧海民間傳統手藝,箍桶技術瀕臨失傳,大家還認識這些農村木桶嗎
    寧海民間傳統手藝,箍桶技術瀕臨失傳,我想讓大哥重操舊業可以嗎?文/三農孫大地寧海桑洲,號稱五匠之鄉。五匠是指木匠、漆匠、石匠、蔑匠和箍桶匠。現在蔑匠(竹編)和箍桶匠在農村已經瀕臨失傳了。我大哥以前就是箍桶匠。
  • 乾漆夾薴法技藝傳人:流傳千年的手藝可能失傳
    它要用13種天然原料,經過夾薴、包粘、打磨、上漆、貼金、彩繪等48道工藝流程才能完成,如此包裝過的造像方能經得住千餘年的寒暑往來,不開裂,不變形。  說起這個工藝,在東晉南北朝就有了。到唐朝,台州開元寺思託和尚跟隨鑑真東渡日本,把台州乾漆夾薴法技藝帶到日本。鑑真圓寂後,思託就是用乾漆夾薴法製作鑑真坐像,這是日本歷史上最珍貴的雕像。
  • 臺北熱門夜市和小吃,沒吃過的舉爪!
    大塊又多汁的雞排讓人吃了滿足,嘴饞還想再來點飲料、點心嗎?沒問題,高老闆還有貼心的雞排套餐,雞排、薯條加汽水不用一百元,不怕吃不飽,晚上肚子餓了嗎?士林夜市大碗滿意的份量小吃等著你來尋飽。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大南路85號營業時間:15:00-24:00(星期二休息)消費價格:一般餐點價目在55元~100元左右,實際價格以現場提供為準。
  • 即將失傳的老手藝:古法造紙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雖然如今的造紙技術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那種古法造紙術仍然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走進了湖南隆回縣灘頭鎮的一個古法造紙作坊,實地拍攝了古法造紙的一些過程和場景。
  • 後繼無人 新加坡華人潮式燈籠彩繪手藝面臨失傳
    後繼無人 新加坡華人潮式燈籠彩繪手藝面臨失傳     「楊瑞發(林國明/攝)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潮式傳統燈籠的製作過程不算複雜,但將細藤編成燈籠骨架的手藝,早在30多年前本地就失傳,至於能為燈籠彩繪的師傅,很可能僅剩70多年老字號「楊瑞發」紙料商的老闆楊漢潮了。  來自潮州汕頭的楊漢潮(72歲),1940年隨父親來新加坡。
  • 伍德華:誓將蠟染手藝更好的傳承並發揚光大
    「如今,傳承這門手藝的人為數不多,最擔心的是這門手藝失傳!」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蠟染傳承人伍德華感慨良深的說道。「以前布依族的祖先都是男耕女織,所以女性就在家裡做蠟染,而且布依族的蠟染技藝自古只在女性中流傳。為了將蠟染繼續傳承下去,他主動接下這個重擔,成為蠟染技藝第一位男性傳承人,努力將蠟染與現代時尚相結合。
  • 「老油頭」吳六:絕不能讓這門手藝失傳
    說到傳統榨油技藝,吳六忍不住誇讚道:「其實胡麻油對人的身體特別好,我這一輩子就喜歡吃胡麻油,吃了它身體不會發胖,而且傳統壓榨方式壓出來的油特別香,還好儲存,是現代機械榨油技術遠不能比的。」油坊中的「大將軍」「二將軍」環顧四周,一條大油梁懸在油坊的南牆邊。
  • 面臨「失傳」的8道傳統名菜,我賭50個榴槤,幾乎沒有人全吃過!
    面臨「失傳」的8道傳統名菜,我賭50個榴槤,幾乎沒有人全吃過!中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別具一格,許多的傳統名菜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遺憾的是,縱使這些菜餚可能風光一時,現在也面臨著可能「失傳」的境遇,實在遺憾。
  • 華夏古樂器大多失傳 中國鑼曾風靡西洋交響樂團
    失傳原因 古樂器自身存在缺陷  中國的古樂器,音色歷來注重個性化,強調不可替代性。徐橫夫認為,凡是在歷史上被淘汰或沒有得到長久傳承或普遍使用的樂器,大都是因為其音色與其他樂器相似。如瑟因其音色與箏相近而終於絕響,排簫因其與洞簫相近而幾近失傳,因而能夠流傳至今的古代樂器都有各自不可取代的品性特色。
  • 5種快要「失傳」的美食,多數人只吃過第1種,其它的見都沒見過
    5種快要「失傳」的美食,多數人只吃過第1種,其它的見都沒見過。甚至很多美食都已經要失傳了,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5種快要失傳的美食,多數人只吃過第1種,其他的連見都沒有見過。,甚至這種製作麻花的手藝也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 「正在消失」的3種小吃,00後絕對沒見過,你吃過幾種?
    「正在消失」的3種小吃,00後絕對沒見過,你吃過幾種? 玉米棒 小時候的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玉米棒了,它是用機器設備製作而成的,只要回到家裡把糧食送到加工的地方點就可以了
  • 傳統手藝拉絲麥芽糖,經典的客家小吃,自己做出來的味道很是正宗
    傳統手藝拉絲麥芽糖,經典的客家小吃,自己做出來的味道很是正宗。,現在的小吃由於加入了不少添加劑等,很多大人幾乎都是不會給自己的小孩子吃,但是對於以前用傳統手藝做出來的小吃,零添加的傳統小吃,大人是可以同意小孩子吃,只是現在很多已經逐漸消失。
  • 5種即將消失的民間小吃!花生巴上榜,你現在還能吃到嗎?
    推薦語:消失了其實挺可惜的,但是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沒有那麼多人喜歡吃下文轉載自作者:一食之家呀5種即將消失的民間小吃!花生巴上榜,你現在還能吃到嗎?今天,每天生活都非常的忙碌,再也聽不見這種吆喝聲,5種即將消失的小吃,看看你吃過嗎?花生巴這是用花生和白豆製作而成的,我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集市是很常見的,一咬就嘎巴脆,好吃極了,可惜現在都沒有看見過了。
  • 民間藝人做花燈迎羊年 傳統手藝不能讓它失傳了
    民間藝人做花燈迎羊年 傳統手藝不能讓它失傳了時間:2015-02-11 08:12:02來源:西安晚報作者:黃亞平編輯:白宇萍(實習生)     羊年春節即將到來,長安區炮裡街道西垇村的王蒲芳和老伴晁永昆又開始忙著趕做花燈,那一串串五彩斑斕、造型各異的燈籠把個農家院裝點得格外喜慶。
  • 已經失傳的宮廷點心重現江湖!
    他是中國古建界大師,也是御廚後人這位80歲的老爺子,為了不讓手藝失傳退休後帶領徒弟們復原了當年的餑餑鋪那些原本快消失的老北京滿漢點心又能在這裡重新吃到了!酥皮開的好不好全靠手藝,麵粉比例和選擇都有獨家配方調和~裡面也有松仁、核桃仁、瓜子仁混合冰糖等,卻比普通的五仁餡兒要柔和細膩許多。為了讓更多人吃到那些快失傳的老味道,這家店復原了一些經典的滿漢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