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走上街推廣垃圾分類!4成受訪者知道如何正確分類

2020-12-17 澎湃新聞

居民走上街推廣垃圾分類!4成受訪者知道如何正確分類

2020-12-14 1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發布重慶市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民意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此次調查有效樣本中,99%的市民知道重慶正在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近日,渝北區雙鳳橋街道桃源社區的200多居民走上街頭推廣垃圾分類,讓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垃圾分類的常識。

當天下午,渝北區雙鳳橋街道桃源社區聯合桃源居基金會協同市環衛集團、渝北區氣象局、深圳市世外桃源物業公司重慶分公司,開展了「黨建引領新時尚 垃圾分類我先行」主題活動。活動以志願者宣誓儀式、垃圾分類承諾籤名、垃圾分類知識問答、垃圾分類投放小遊戲、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等為主,通過知識問答和資料宣傳等多形式相結合,系統全面地向轄區居民進行了垃圾分類知識宣傳。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居民參與度高、互動積極,同時對垃圾分類工作相關政策和投放知識有了深刻認識,為後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從報告中看到,對垃圾分類知識了解多少的回答數據顯示,99%市民知道重慶在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其中,40%的受訪者非常了解並知道如何正確分類,59%的知道一些但不能完全正確分類。

拒絕浪費,用推廣小份菜、分餐制、剩菜打包等實際行動支持「光碟行動」,92%的受訪者支持推廣小份菜、分餐制、剩菜打包服務,這樣既乾淨衛生、又避免浪費,還可以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賓館、酒店、餐飲、娛樂場所一直是一次性消費品的重要地點,對是否支持這些地方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消費品,便於源頭減量,從根本上減少垃圾增量的問題時,也有71%的受訪者表示支持。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原標題:《居民走上街推廣垃圾分類!4成受訪者知道如何正確分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獎勵措施獲八成受訪者支持 但超七成受訪者仍未習慣分類
    南都民調中心廣州公共服務監測榜課題組就此話題在熱點站站隊平臺上發起網絡調查,近八成受訪者支持這一舉措,表示有獎勵的話會更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但調查結果也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表示自己仍未習慣垃圾分類。為此,課題組同步走訪了市內15個社區,也發現雖然不少市民已有基本的分類意識,但在破袋投放、定時投放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培養習慣。
  • 重慶72%的人不會垃圾分類裝袋分類扔
    上周,我市公布《重慶市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方案》(2014-2020年),生活垃圾實行4類分類,今明兩年為示範推廣階段。2016-2020年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管理和運行體系。今年,主城各區政府和北部新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工作,建立相應的分類收運體系。江北區和渝北區各選擇一個街道,其它區各選擇一個封閉式小區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示範工作。
  • 周邊群眾對垃圾分類調查報告
    有80%的市民表示聽說過生活垃圾分類但對具體分類情況並不了解。10%的市民深入學習過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剩下10%的市民表示對垃圾分類並不了解。在了解途徑上,大家對垃圾分類的了解也大都是通過網絡或者是廣播媒體,通過社區宣傳得知的較少。其次,對是否進行垃圾分類意願方面。雖然安放了四類垃圾桶但極少有人在扔垃圾時會進行分類。七成的民眾表示知道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分類很麻煩並不會進行分類。
  • 垃圾如何分類?媒體調查發現很少有受訪者能說明白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垃圾分類成為關係每一個人的話題。但公眾對垃圾分類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多少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後再丟棄呢?《法制日報》記者對此採訪了不同地區的十餘人。  對於為何要進行垃圾分類,多數受訪者都能給出明確答案——保護環境、有效利用資源。但對於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卻很少有受訪者能說明白。
  • 認識垃圾與推廣垃圾分類
    推廣垃圾分類需要破除難以成功預言  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已經「試」了16年,給出的成績單有點難看。原因很多,諸如習慣惰性、設施不全、制度不嚴、管理不力等等,但忽視了一個社會心理因素,即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垃圾分類難以成功」預言,這是一個負面的自證預言。推廣垃圾分類,必須消除「垃圾分類難以成功」這類負面自證預言的影響。
  • 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僧多粥少" 自覺分類居民約佔兩成[圖]
    志願者用手機為綠色帳戶積分  東方網8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將垃圾準確分類,扔進小區垃圾箱,然後把手中的一張小卡片在專人持有的手機上掃一掃就能獲得10個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兌換抵用券等實物或服務
  • 垃圾直接換生活用品:阜陽垃圾智能分類箱上線,有望全市推廣
    垃圾如何變錢用記者來到潁泉區金色港灣小區,體驗我市首個垃圾智能分類投放箱。就是它,能把我們平時扔的垃圾換成「錢」。這套包括智能顯示屏、掃碼機和分類垃圾箱等的設備,就是垃圾智能分類系統設備了。                      扔垃圾時,居民只需要刷一下免費領取的智慧卡片,按照紙張、玻璃、金屬、塑料或電子垃圾的引導正確投放垃圾即可。設備會自動完成稱重並計算出相應積分,這積分馬上就能當錢用。記者親測,整個過程不超一分鐘。
  • 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教您如何正確垃圾分類-垃圾分類 支付...
    對上海每一個居民來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究竟是哪一類垃圾?如何分類才準確?家裡需不需要購買特別的垃圾袋?不垃圾分類會不會有處罰?記者整理了10個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問題,讓市民能夠正確垃圾分類。  1、都說生活垃圾分類有很多好處,具體是什麼呢?
  • 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民意調查出爐:近九成市民對投用的分類垃圾箱滿意
    11月30日,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發布重慶市2020 年生活垃圾分類民意調查報告。從11月4日到11月21日,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相結合的方式,採集到 10366 份有效樣本,主城區採集到8428份,重慶主城以外區域採集到1938份。此次調查有效樣本中99%的市民知道重慶正在開展生活垃圾分類,92%的市民支持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 [調查]七成網友贊同南京試點積分刷卡鼓勵居民垃圾分類
    央廣網南京6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南京一小區試點通過刷卡、積分來鼓勵居民垃圾分類,住戶將拎著的垃圾放在秤上過秤,刷卡機上刷卡,電腦讀取住戶姓名、垃圾量,記錄在卡內,住戶通過累積積分兌換物品。我們知道,一套完整垃圾分類程序需要經過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清運和回收使用三步程序,您認為南京在垃圾分類投放環節的試點是否值得推廣?
  • 社會組織在垃圾分類中的角色是什麼?如何通過垃圾分類推動社區自治?
    社會組織如何通過垃圾分類推動社區自治  社區自治和垃圾分類的關係  社區自治和垃圾分類可以是促進關係,也可以是限制關係。  社區居民自治比較好的小區,對垃圾分類是一種促進作用。這類的小區往往是老小區,居民之間相識度高,信任感高,鄰裡關係融洽,參與社區事務積極。
  • 如何正確扔垃圾?分類指南看這裡 拒不分類或被罰款
    《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2021年1月1日實施,扔垃圾這種「生活小事」變得有法可依。那麼作為普通市民到底應該如何扔垃圾?我們分類投放垃圾之後,收運體系如何避免「先分後混」呢?昨天上午,市城管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 計劃統計科科長李春慶走進大小新聞直播間,為市民答疑解惑。
  • 「北京日報問卷調查分析」什麼在影響居民垃圾分類熱情?
    統計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參與者及其家人能在家有意識地進行垃圾分類,已進行垃圾分類的家庭佔比81.67%。79.33%的受訪者表示所住小區已啟動垃圾分類。70.33%的受訪者認為,將垃圾進行分類並不困難。不過,也有29.67%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若做到嚴格細分還存在著一定困難,希望街道辦、居委會或是物業公司應將垃圾分類知識進一步細化。調查顯示,目前影響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3個:排在第一位的是「廚餘垃圾破袋,操作麻煩還髒亂」,52.33%的受訪者投票。
  • 黃埔區垃圾分類總動員 與居民籤訂承諾書
    廣州市黃埔區號召「人人有責,人人動手」, 書記區長深入社區派發分類垃圾桶和垃圾分類指引,並與居民籤訂「環境友好家庭」承諾書他建議,結合黃埔區目前正在開展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改革,把垃圾分類處理納入到網格化管理當中,做到垃圾分類不出網格。黃埔區區長張火青介紹,自去年4 月起,先後分兩批在四條街道和八個生活小區以及全區黨政機關、中小學校、農貿市場、星級賓館中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先行推廣工作。此外,在參與垃圾分類回收過程中,重點推進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產業化發展。
  • 垃圾分類設施設備如何配置——《江蘇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近年來,為規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建設,各地積極推進相關政策、標準體系的建立。近日,《江蘇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運設施設備配置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發布,不僅對江蘇省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運設施設備的配置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對其他城市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 九江這個小區率先試點垃圾分類,居民感覺:還不錯
    作為九江市垃圾分類兩個試點之一的東協林業小區,自從去年11月引進了垃圾分類箱後,居民朱女士就辦了智能垃圾分類居民卡,並通過投放垃圾攢積分兌換獎品,漸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潯陽晚報記者打開一個寫著「可回收垃圾」垃圾箱,發現裡面有泔水、果皮、樹葉等各種垃圾。「我有時會看一下垃圾桶上的分類,將垃圾分類扔掉,但大多時候為圖方便,隨手就扔進去了。」剛丟棄垃圾的李先生說到。市民家中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如何處理的?潯陽晚報記者走訪發現,小區雖然設置了分類垃圾箱,但業主隨意將垃圾丟進圾桶內。「剩飯剩菜、菜根菜葉等餐廚垃圾,都是直接倒入塑膠袋中,然後丟到小區的垃圾桶裡。」
  • 湖裡街道自創三字經 創新思維推廣垃圾分類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汪燕妮 通訊員 陳水德 王玲玲)路邊的邊角地帶改造成亮堂的垃圾分類點,垃圾分類督導員下班後繼續「蹲點」教居民垃圾分類,甚至自掏腰包買小禮品獎勵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居民,熱心居民自製掀蓋系統,臺胞從新加坡拍回垃圾分類視頻供社區參考……  這一切就發生在特區發祥地湖裡街道。
  • 你會倒垃圾嗎?垃圾分類即將開始,記者為你揭秘如何「倒垃圾」
    《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距離2021年1月1日實施的時間還剩下了不到一個月,倒垃圾這種「生活小事」也將有法可依,同時也有法必依。作為普通市民到底應該如何倒垃圾?記者從「官方」和民間採擷了一些素材,為你模擬出垃圾分類後「倒垃圾」的流程,現在,就讓記者為你揭秘垃圾分類開始以後「如何倒垃圾」吧。
  • 垃圾分類 如何克服「障礙」
    夜幕降臨,合肥市包河區山水東苑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逐漸熱鬧起來,不時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督導員在一旁及時給予幫助。 12月1日,《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意味著生活垃圾分類將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全面推行。那麼,垃圾分類還有哪些待解決的難題,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呢?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教您如何正確垃圾分類
    對上海每一個居民來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究竟是哪一類垃圾?如何分類才準確?家裡需不需要購買特別的垃圾袋?不垃圾分類會不會有處罰?記者整理了10個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問題,讓市民能夠正確垃圾分類。  1、都說生活垃圾分類有很多好處,具體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