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成功歸結於利他心

2021-02-08 CHINA公社主張

   

 

      稻盛先生在"前言"的開篇特別說到:回顧迄今為止八十多載的人生,追憶超過半個世紀的經營者生涯,我現在想要告訴大家、想要留在這個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情,這就是「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直奔主題,直抒胸臆,直擊人心,可謂振聾發聵!

        他更進一步強調:這就是驅動這個世界的絕法則,是推動一切事物運行的真理,沒有例外。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絕對理念"說,雖不可同日而語,其所指的本質內涵或許不盡相同,但對其"絕對法則"的絕對化理念,卻有異曲同工之妙論。

        隨即,稻盛先生用他"生病領悟真理"的經歷,進行實證說明:

        我還是個小學生時,患上了肺結核,我被迫與疾病作鬥爭。對年幼的我而言,那種體驗如同凝視黑暗的死亡深淵,感受異常強烈。稲盛先生特別提到,鄰居大嬸看他可憐,特意送他一本谷口雅春《生命的實相》一書,讓他讀一讀。稻盛先生在《活法》"生病領悟真理"中,比較詳細地講述了這一過程:

        對於一個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來說,理解這本書的內容有點難度,但這時候的我急於尋求救星,雖然似懂非懂,卻貪婪地閱讀起來。終於,我讀到了這麼一句:「在我們的心中有吸引災難的磁石,我們生病是因為我們有一顆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我的眼睛死死盯住這句話。谷口先生用了「心相」(心態、心的樣相)這個詞。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內心的磁石吸引而來,疾病也不例外,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心相」在現實中原封不動的投影而已。病也是心的投影,這個說法有點苛刻,但這卻震撼了我的心靈。我的叔父患上結核,住在我家的偏房療養時,因為我太害怕感染,所以每當經過叔父的房間時,我總是捏緊鼻子快速跑過。而我父親卻在叔父身邊護理,盡心盡力。同時,我哥哥也認為「哪會那麼容易染上!」坦然處之。就是說,只有我對親戚患病特別敏感,特別忌諱,避之唯恐不及。


      

       或許是天罰吧,父親和哥哥什麼事都沒有,唯獨我感染了,原來如此啊!我想。一顆企圖逃避的心一厭惡疾病的、脆弱的心最終喚來了災難。正因為恐懼,結果將恐懼的事引到了我的身上。一顆消極思考的心引來了消極的現實。痛苦讓我開始醒悟。

        果然如此!心相就是現實本身。少年的我被谷口先生的話深深打動。我認真反省自己的行為,暗暗發誓今後心中要努力去想好事。然而,眾生凡人可悲之處就在於此,就是說,心相、心態這東西實在不易改變,所以坎坷的、曲折的人生還將繼續。

        谷口雅春是一家跨宗教的慈善組織"長生之家"的總裁,在日本乃至世界都很有影響力。《生命的實相》系統地簡述了"心靈生命"之說,可以說,是稻盛人生觀的啟蒙之說。在此,不妨摘錄一段《生命的實相》的精闢論述:

        誰操縱我們呢,就是高層次的心靈生命,高層次的心靈生命創造了這個宇宙,並且讓這個宇宙的生命不斷進化發展,包括地球和其他外星的宇宙生命都在不斷的輪迴進化。最終是進化到超越宇宙局限的心靈生命層次合一的境界。這就是生命進化的本來目的和真相。

  由於社會觀念的束縛和人類認識的局限,我們始終不能夠了解什麼是真實的生命,對於精神生命的認識還局限於簡單的宗教崇拜觀念,最多也就是掌握一些命運變化的預測軌跡方法,而對於心靈生命的認識接近於零。

  大多數人都沉醉於肉體和精神的享受追求中,而無法擺脫肉體和精神帶來的負面消極影響,無法超越肉體和精神的束縛和局限,進入到心靈生命的層次,去享受超越時空的高層次生命合一的喜悅和滿足。


    

       人們失去了心靈真我追求的目標和方向。得意順境時,恣意享樂;失意逆境時,怨天怨地。在精神上不是任意放縱,就是自困囚籠。成為肉體和精神的奴隸。只有擺脫了肉體和精神層次的束縛,我們才能夠進入無限寬廣的心靈世界,體會真實生命的喜悅和滿足,以全新的眼光來看世界,建立全新的人生觀和世界進化觀。

  有很多人為了追求這種解脫,而通過氣功修煉和宗教崇拜等各種方法,去和高層次的心靈生命接觸。希望向高層次的心靈生命進化。但是因為人類的魔性幹擾,人類的宗教已經變成了單純的精神崇拜,遠遠脫離了心靈生命溝通進化的本意,可以說,所有的宗教活動都脫離了生命進化的本意,而成為束縛生命進化的精神枷鎖;包括氣功的種種修煉方法,為了追求高層次,高功力的境界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心魔的幹擾和幻相的執著。是不可能得到真道的。

     我們必須進入真實的心靈世界,才能夠真正了解生命進化的真諦。



        稻盛先生最後講到入職松風工業公司,在百般失意的狀態下,毅然"轉心",在什麼都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創造精密陶瓷研發奇蹟的經歷:

  我拿定主意,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也要盡力把該做的工作做好。於是我全身心地入研發工作中,住進了實驗室。終於,研究開始取得成果,周人對我的評價自然也就越來越好。我越發感到工作的樂趣,於是更加投人。這樣一來,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更好的成果又出現了。進入這種直性循環後不久,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成功合成了種新型的精密陶瓷材料。當時,即使放眼全世界,那也是先的技術。那絕不是因為我的能力提升了,也不是因為公司給了我優越的環境,僅僅是改變了思維方式,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我得的境況便煥然一新。

        人生由心靈編織而成,發生在眼前的所有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一一少年時感悟的這一法則,這時再次獲得了確鑿的體驗。我將其作為貫穿人的"真理",深深地銘刻於心。


           2020年12月28日

牛虎兵


相關焦點

  •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這是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基於自己八十多年人生經歷的思考和總結,也是他最想要告訴人們的,想要留給這個世上的一件事情。他說,人生的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都是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失敗也好,所有一切,歸根結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成功歸結於利他之心一個完全不懂航空的門外漢一個外行人,在危急時刻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了三萬多人的飯碗,他究竟做對了什麼?答案寫在了稻盛和夫所著《心》這本書中:「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收藏)
    文|金子(富書專欄作者)成功歸結於利他之心一個完全不懂航空的門外漢,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竟然在短短一年內,讓公司業績從谷底到頂峰,十分罕見。他就是稻盛和夫。一個外行人,在危急時刻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了三萬多人的飯碗,他究竟做對了什麼?答案寫在了稻盛和夫所著《心》這本書中:「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的經營之神,創辦京瓷大獲成功,商海沉浮半個世紀。
  •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是《活法》的續篇,稻盛和夫基於對自己八十多載人生經歷的思考,將一切成功歸結於利他之心,他認為,「凡是能夠確信是基於利他、發自『善意的動機』的事業,最後無一例外,都能獲得好的結果。」那麼,稻盛和夫是如何貫徹這一人生哲學呢?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稻盛先生在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給了答案。 他說:「心在哪裡?心就是良心,心的本質是真善美!」。 而良心,就要「利他」。比如「水利萬物而不爭」,利萬物便是利他,再比如「君子厚德載物」,要能承載一切,必須要有利他之心,同樣在孔子眼裡「仁者愛人」,仁愛者,沒有利他之心怎麼能稱得上仁愛。
  • 稻盛和夫:如果硬要說我為什麼會成功,我都歸結於有一顆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把成功歸結於有一顆利他之心一個完全不懂航空的門外漢,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竟然在短短一年內,讓公司業績從谷底到頂峰,十分罕見。他就是稻盛和夫。2010年,78歲的稻盛和夫應邀擔任日本航空公司的會長。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借到利他之心,朝著幸福和成功前進
    而這種「真我」的狀態便是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利他之心」。他人優先,將自己放在後面,是稻盛和夫先生最早的利他之心的開始。002 善意動機,走向成功如果動機是善意的,心態是積極樂觀的,那麼事情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動機是利己的,或者邪惡的,那麼可能不管多麼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推進。
  • 《心》|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利他之心之路
    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心,源於利他之心!《心。》最初的利他之心小時候,是一個人性格和做事風格的形成基礎。稻盛和夫小時候是個孩子王,家裡生活條件雖然不怎麼好,但偶爾母親蒸了紅薯,在當時算是奢侈的美食,對於孩子們來說,總會忍不住要伸手。但他克制住了衝動,這可以看得出來,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自制力。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成功的終極秘訣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今天提到的這本《心》中,稻盛和夫著重強調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始終保持利他之心。稻盛和夫回顧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總結超過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他告訴大家,不管企業還是個人,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1.什麼叫利他之心?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解釋什麼是利他之心。
  • 《心》:一個人的成功,從三個利他心開始
    文/葉小禾利他,就是施益於他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孔融,在他四歲時,專門挑盤中最小的那個梨吃,而把其他的大梨讓給別人吃。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利他」行為。稻盛和夫說,「利他」這個詞本來就很簡單。
  • 稻盛和夫的新書《心》:成功和幸福,離不開「利他之心」
    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她後來接觸過這個男孩,小孩天性善良,有一顆「利他之心」。關鍵時刻,利他之心能救命。當然,這是一個極端案例。實際上,宇宙間的一條真理是:懷有利他之心,最終會走向利好,讓自己受益。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當利他思維遇上裝滿水桶的人生指南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個成功的經營者,他的三家企業——京瓷,KDDI,日航,都是世界級的知名企業,在這本《心》中,老先生將他一生的經營經驗,用人生哲學的方式,慢慢道出。他將人生一切得失,歸於一個字:心。他說,「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
  • 一切始於心終於心,感受心的力量
    讀完《心》這本書,我覺得以下三點是磨鍊心性的關鍵點:1.利他之心言為心聲,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一切始於心,終於心。稻盛先生回顧自己的八十多載人生,追憶超過半個世紀的經營者生涯,把他老人家的心得總結為一句話: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稻盛先生在接受重建破產日航公司之前,就曾反覆思考幾個問題,這項工作包含的社會意義是什麼,參加這項工作是否出於「善良的動機」?
  • 稻盛和夫成功的人生法則,曾國藩200年前就悟到了,利他就是利己
    曾國藩的成功在於他捨得投入,我們現在常掛在嘴邊的「利他就是利己」,原來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曾國藩200年前就悟到了。他能給你的,是普通人蛻變的心法。 他教給你的,就是既讓別人舒服,又讓自己舒服的至高格局和情商。適合身處複雜人情社會的你,品讀、學習。「利他主義」才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自私的人永遠走不多遠。
  • 稻盛和夫:以利他之心做經營
    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森羅萬象、一切事物不斷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然而,如果一味地強調「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揚起的風帆上,因為布滿了孔洞,任憑「他力之風」如何吹刮,那風都從孔洞中穿過,無論風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會前行。
  • 稻盛和夫:「自利則生,利他則久」利他之心為地基建立成功的大廈
    沒有『自利』,人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動力;而『利他則久』,『利他』也是人類天性中的一部分,沒有『利他』,人的生活和事業就會失去平衡,最終只會是一敗塗地。」————稻盛和夫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欲望不斷膨脹,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丟失了自己的初心,忘記了自己來時的路。
  • 天道經商:多為別人著想,利他思維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利他思想讓凡人立馬登堂入聖利他指是為了使別人獲得方便與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行為,出於自覺自愿的一種利他精神的有益於社會的行為。利他思維讓馮世傑請到了高人,丁元英的精心運作最後成功把王廟村接入市場經濟,成為音響機櫃的生產基地,合理利益鏈條的設計,各司其職,分工協作,避免了吃大鍋飯,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村民維護了自己的利益,也維護了整個生態鏈的健康發展。
  • 阿米巴經營導師詹承坤:利他之心是阿米巴經營的根本
    然而,稻盛和夫本人卻有不一樣的體會,這樣的成就不能完全歸結於戰略決策、管理決策,他表示:「日本航空企業之所以能夠走出困境重新上市,是因為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企業風氣改變了,員工的意識改變了,員工發自內心地與企業同心同德同努力。這才是日本航空企業獲得重生的最大秘密。」
  • 利他之心,付出一分,收穫萬分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在他的最新著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中主要的觀點之一,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對於這種認知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由於沒有真實的經歷,也沒有真切的理解。最近,我接觸到了一些市場推廣方面的工作,今天為市場部出了一份市場推廣的話術。
  • 利他之心,才是應有的心態
    要把自私自利的心念改成利他之心,從心到行處處利他,才能夠與道相應,因為佛菩薩的發心,都是以利他為本,我們從佛菩薩的大願上就能夠看的非常清晰,阿彌陀佛大願,地藏菩薩大願,觀音菩薩大願,無不是在處處利他,像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永遠在地獄度眾生,觀音菩薩的度盡眾生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