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國內半導體設備廠最新排名!

2020-12-20 電子工程專輯

1、美國Applied Materials(應用材料)

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佔據首位,除2011年被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光刻設備廠商ASML奪取外,該公司一直保持著領導地位。應用材料公司是材料工程解決方案的領導者,該解決方案用於生產世界上幾乎所有新晶片和先進顯示器。2019年應用材料的銷售額達134億美元,下滑3.9%。


2、荷蘭ASML(阿斯麥)

ASML已經逐漸逼近應用材料的市場規模,據ASML財報數據,2019年ASML淨銷售額為118億歐元,淨收入為26億歐元。據Statista研究部報導指出,截至2019年,ASML的大部分銷售收入來自亞洲,為95億歐元,而該公司在美國和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0億歐元和3億歐元。自2014年至2019年,ASML的總淨收入每年都在增長,2014年,這家荷蘭跨國公司實現了約59億歐元的淨營收,到2019年,這一數字翻了一番,ASML創造了約118億歐元的收入。


對於ASML而言,2019年是另一次增長之年,主要是由於對DUV和EUV的邏輯需求強勁,其EUV的訂單量為62億歐元,並見證了EUV在大批量生產中的採用。


3、日本Tokyo Electron(東京電子)

東京電子的2019年排名與2018年一致,依舊是第三,2019年銷售額為95.5億美元,同比下滑12.5%。東電的產品幾乎覆蓋了半導體製造流程中的所有工序,主要產品包括:塗膠/顯影設備、熱處理成膜設備、幹法刻蝕設備、沉積設備、清洗設備,封測設備。其中塗膠/顯影設備在全球佔有率達到87%,在FPD製造設備中,刻蝕機佔有率達到七成。

4、美國Lam Research(泛林)

2019年LAM的銷售額與排名第三的東京電子接近,都在95美元左右,下滑12.2%。對於半導體公司來說,排名第四的LAM research是矽技術路線圖的根本推動者,該公司專注於蝕刻,沉積和清潔市場。在過去的幾年中,得益於3D NAND不斷增加的層數,以及代工廠/邏輯向10/7納米工藝節點的過渡,這需要更多的多個構圖步驟,這些與垂直縮放相關的技術嚴重依賴於先進的蝕刻和沉積工具,Lam Research在蝕刻和沉積領域的份額不斷增長。據悉,Lam有80%的收入和內存晶片有關(固態快閃記憶體和DRAM),LAM 的旗艦Kiyo,Vector和Saber產品主要出售給三星電子和臺積電等主要客戶。


5、美國KLA-Tencor(科天)

排在第五位的KLA 2019年的銷售額為46.6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了10%,相比第一梯隊,KLA的銷售額為前四強的一半左右。不過在當今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格局中,KLA是全球絕對王者。據SEMI統計,2018年KLA在前道的檢測和測量市場中佔比過半、穩居行業第一,堪稱半導體檢測設備領域王者。KLA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檢查半導體光掩模和掩模版的設備市場。國際市場上的客戶佔公司收入的75%以上。2019年2月,KLA以約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公司Orbotech。通過此次收購,KLA分散了收入基礎,並在PCB,FPD,封裝和半導體製造領域增加了25億美元的潛在市場機會。


6、日本Advantest(愛德萬測試)

日本的愛德萬測試排在第六位,2019年其銷售額為24.7億美元,下滑了4%。從1972年愛德萬正式跨足半導體測試領域,經過4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為全球後道檢測設備的領先企業。在存儲器測試臺細分市場領域,愛德萬以40%的市佔率長期位居全球首位。愛德萬測試的主要產品包括自動化測試設備、SoC測試系統、內存測試系統、機電一體化測試系統等。愛德萬測試研發出了日本多個「第一款」測試設備,開創了日本測試界的先河。


7、日本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在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中具有較高佔比的SCREEN依舊保持與2018年同樣的排名,排名第七。SCREEN的銷售額與愛德萬測試接近,為22億美元,比去年下降了1.2%。日本的SCREEN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線圖像製版器材、電子原件製造設備的綜合製造廠商,創立於1943年。早在2008年SCREEN就佔據塗布機/顯影機,溼法蝕刻機和抗蝕劑剝離劑的LCD製造設備市場的全球最大的份額。2009年SCREEN在單晶圓清洗系統中獲得了全球60%以上的份額。


8、美國Teradyne(泰瑞達)

排名第八的Teradyne(泰瑞達)公司是唯一能夠覆蓋模擬、混合信號、存儲器及VLSI器件測試的設備提供商。泰瑞達2019年的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4.1%,達到15.5億美元。2019年公司的測試臺市佔率全球居首,又是SoC測試臺的絕對龍頭。Teradyne將製造業中最關鍵的兩個要素自動化:重複的手動任務和電子測試。在可靠性和性能至關重要的市場中,Teradyne的自動測試設備(ATE)可以加快新電子產品的上市時間。

9、日本Hitachi High-Technologies(日立高新)

在SEM測長等方面的設備中佔有優勢的日立高科的排名提升到TOP9。日立高科與泰瑞達的銷售額也非常接近,為15.3億美元,同比上升9.3%。日立高科所提供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主要有幹蝕刻系統、CD-SEM和缺陷檢查。日立高科技42%的銷售額來自日本。日立擁有該公司近52%的股份。

10、荷蘭ASM International(先域)

ASM international(ASMi)也由2018年第13名提升到第10名,其2019年銷售額為12.6億美元,是前十五家增長較多的一家企業,比去年增長了27.2%。ASMi是晶圓加工半導體加工設備的領先供應商。它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位於14個國家/地區。ASMi率先在工業上使用了許多成熟的晶圓加工技術,包括光刻,沉積,離子注入和單晶圓外延。近年來,ASMi將原子層沉積(ALD)和等離子增強原子層沉積(PEALD)從研發一直帶到了先進位造商站點的主流生產。


11、日本Nikon(尼康)

最亮眼的要數尼康,2018年從事曝光設備的尼康還在TOP15之外,而在2019年一躍成為TOP11,在TOP15中尼康的進步最大!2019年尼康的銷售額達到12億美元,相比2018年實現了翻倍增長,高達117.8%。尼康成立於1917年,最早通過相機和光學技術發家,1986年推出第一款FPD曝光設備,如今業務線覆蓋範圍廣泛。


12、日本Kokusai Electric(國際電氣)

此外,擅長於熱處理等設備的國際電氣(Kokusai electric)銷售業績下滑了23.5%,排名也從2018年的第九位跌落至12名。2019年7月,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應用材料同意以約2500億日元(合22億美元)的價格從KKR&Co手中收購Kokusai Electric。Kokusai Electric將作為Applied公司半導體產品部門的業務部門運作,並將繼續將總部設在東京。Kokusai專注於批處理或並行處理許多晶圓,特別是對於存儲晶圓。據介紹,其主要客戶包括三星電子公司,臺灣半導體製造公司和英特爾公司。


KOKUSAI ELECTRIC原本就是日立國際電氣,並與日立High Technology共同在日立集團下開展半導體設備的競爭。但是,隨著日立製作所的業務集中、篩選,在2017年作為非核心業務被出售給了美國的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正式脫離日立集團。此外,KKR把原本在日立國際電氣集團中承擔半導體生產設備和成膜工藝技術的資產進行匯總,於2018年6月成立了新的組織――KOKUSAI ELECTRIC。據英國Financial Times(中文名《金融時報》)2019年2月3日的報導稱,KKR正在討論要把KOKUSAI ELECTRIC的一部分半導體設備業務(或者全部業務)出售給中國的大型企業和中國政府聯合的基金組織,以獲得利益。但是,由於美國及日本政府的反對,據業界相關人員透露,這次出售應該不會成功。


13、日本Daifuku(大幅)

從事於半導體搬運系統的Daifuku(大福)相比2018年增長了13.9%,提升了一個名次,排名第13。大福與國際電氣的銷售額也比較接近,都在11億美元左右。大福的潔淨室存儲、搬運系統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液晶等平板顯示器製造行業,在許多世界著名企業均有銷售。大福此前發布了2019年三個季度的財務數據,其訂單、銷售和營業收入主要是由於其在半導體和平板顯示器部門的投資減少。


14、新加坡ASM Pacific Technology

ASM是ASM International NV集團的一部分,該集團還包括ASM Pacific Technology(ASMPT)。ASMPT在15家公司中跌幅最大,2019年銷售業績下滑了24.3%,銷售額為8.9億美元。由去年的第11位降落到第14位。ASMPT成立於1975年,總部位於新加坡,自1989年以來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也正因此,VLSI將其看做是中國的設備廠商。ASMPT是用於晶片組裝和封裝以及表面安裝技術的半導體工藝設備的領先供應商,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為電子製造過程中所有主要步驟提供高質量設備的公司,這些設備從用於晶片互連的載體到晶片組裝和封裝再到SMT。

15、日本Canon(佳能)

在FPD曝光設備領域,尼康和佳能兩家日本廠商佔據主要地位,兩家也在不斷搶食FPD設備市場。據了解,佳能在生產電視機顯示屏方向的大型面板的曝光設備方面實力雄厚,而尼康的曝光設備則在用於智慧型手機顯示屏的中小型面板方面更具有優勢。佳能在2019年半導體設備廠商銷售額排名跟去年一樣,都排在第15,不過其銷售額遠低於尼康,僅為6.9億美元,比去年下滑9.5%。


1、中電科電子裝備

公司是我國以集成電路製造裝備、新型平板顯示裝備、光伏新能源裝備以及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主的科研生產骨幹單位,具備集成電路局部成套和系統集成能力以及光伏太陽能產業鏈整線交鑰匙能力。多年來,利用自身雄厚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形成了以光刻機、平坦化裝備(CMP)、離子注入機、電化學沉積設備(ECD)等為代表的微電子工藝設備研究開發與生產製造體系,涵蓋材料加工、晶片製造、先進封裝和測試檢測等多個領域;通過了ISO9001、GJB9001A、UL、CE、TüV、NRE等質量管理體系與國際認證。擁有國家光伏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工業軍用微組裝技術研究應用中心、國防科技工業有源層優化生長技術研究應用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基地。


2、浙江晶盛機電

公司以技術創新作為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相繼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單晶爐、多晶鑄錠爐、區熔矽單晶爐、藍寶石爐,成功開發並銷售多種光伏智能化裝備,並布局高效光伏電池和組件等其他裝備的研發,努力打造光伏產業鏈裝備最齊全、技術最強的裝備龍頭企業。


3、深圳捷佳偉創

公司的產品包括單/多晶制絨設備、管式擴散氧化退火爐、溼法刻蝕設備、管式等離子體澱積爐、智能自動化設備等五大產品系列。公司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晶體矽高效電池生產設備,也提供晶體矽電池「交鑰匙工程」系統解決方案以及晶體矽電池智能製造車間系統。


4、北京北方華創

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華創」)是由北京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星電子」)和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設備工藝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戰略重組而成,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領先企業。


北方華創擁有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及精密元器件四個事業群,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公司現有四大產業製造基地,營銷服務體系覆蓋歐、美、亞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


5、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

中微總部位於亞洲,設備用於創造世界上最為複雜、精密的技術:微小的納米器件為創新型產品提供智能和存儲功能。中微已經成為新型的微觀加工高端設備公司,在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並且贏得了業內頂尖晶片製造商和其他技術創新企業的信任。


6、上海微電子

SMEE主要致力於半導體裝備、泛半導體裝備、高端智能裝備的開發、設計、製造、銷售及技術服務。公司設備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前道、先進封裝、FPD面板、MEMS、LED、Power Devices等製造領域。


7、北京京運通

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8日,註冊資本為199,529.7701萬元人民幣,是一家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發電和節能環保四大產業綜合發展的集團化企業,主導產品包括單晶矽生長爐、多晶矽鑄錠爐、區熔爐等光伏及半導體設備,多晶矽錠及矽片、直拉單晶矽棒及矽片、區熔單晶矽棒及矽片等光伏產品,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及蜂窩式中低溫SCR煙氣脫硝催化劑。


8、浙江天通吉成

天通吉成機器技術有限公司(簡稱TDG-MT)是天通股份旗下裝備產業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業務是粉體材料、晶體材料、顯示材料三大行業專用設備的研發、製造、銷售與服務,業務範圍涵蓋天通日進精密技術有限公司、天通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吉宏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湖南新天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9、盛美半導體(上海)

ACM研究有限公司於1998年在矽谷成立,為半導體工業開發溼法加工技術和產品。公司為集成電路製造和晶圓級封裝提供了一系列應用設備,特別關注先進半導體器件的清潔技術。


2006年9月,ACM將其業務擴展到亞洲,並成立了子公司,ACM研究(上海)公司。ACM目前在中國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擁有完整的研發、工程和製造業務。2011年6月,該公司成立了第二家子公司,ACM研究(無錫),以更好地服務於該地區的客戶。此外,先進的服務覆蓋範圍還定位於全球各地的戰略地點,包括北京、臺灣、韓國和美國,為全球客戶提供世界級的支持。


10、格蘭達

格蘭達從1995年的機械加工和自動化裝置、工裝夾具業務起步,先後建立精密CNC加工、鈑金加工、表面處理(噴塗、氧化)、點膠、模具壓鑄和電子組裝等專業部門和團隊。


2003年,格蘭達建立研發中心,在半導體封裝設備、硬碟檢測設備、自動化設備、機械手集成應用設備和數控工具機設備等領域先後取得100多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格蘭達從成立之初在深圳福田租賃600平方米廠房起步,先後購置和建設深圳福田金谷辦公室、深圳坪山裝備產業園及江門數控裝備產業園;並陸續在香港、新加坡、上海、江門、美國等地設立公司或生產基地。

———— / END / ————


註:如有遺漏錯誤之處請指正,聯繫方式如下:

投稿郵箱:ittbank@ittbank.com

ITTBANK客服熱線:25839333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ittbank微商城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設備廠商有哪些_全球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排名
    一、應用材料   按維基百科,應用材料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和服務供應商。應用材料公司創建於1967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應用材料公司1984年進入中國,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蘇州,無錫等地有辦事處或倉庫,在西安設有太陽能開發中心。
  • 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點擊「北京電子學會」關注我們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全球和國內半導體設備廠最新排名!日本廠商獨領風騷,中國大陸廠商厚積薄發。不過在當今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格局中,KLA是全球絕對王者。據SEMI統計,2018年KLA在前道的檢測和測量市場中佔比過半、穩居行業第一,堪稱半導體檢測設備領域王者。KLA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檢查半導體光掩模和掩模版的設備市場。國際市場上的客戶佔公司收入的75%以上。2019年2月,KLA以約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公司Orbotech。
  • 日半導體設備廠Tazmo購併Facility
    日本半導體設備廠Tazmo在近日宣布將收購印刷基板業者Facility,4月5日前將從投資基金手中購入全部股份。未來除了分享雙方的電鍍處理技術,達到加乘效果,Tazmo也將靈活運用Facility的子公司,以在大陸設廠生產。
  • 「按捺不住」的半導體設備
    本周,SEMI發布了半導體設備市場年終預測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總額將在2019年596億美元的基礎上增長16%,創下689億美元的業界新紀錄。而且,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在明、後兩年的增長後勁也很強,預估2021年將實現719億美元的銷售額,2022年將進一步升至761億美元。相比於今年的狀況,2019年明顯疲軟。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國內需求增長,國產替代進展提速
    2.4 國內需求爆發,國產替代進展加速 國內晶圓廠投資金額即將進入高峰期。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 2019 年四個季度投資增速同比-11%/-11%/-14%/59%。20Q1 預計繼續保持高增速。根據統計,2020~2022 年國內 晶 圓 廠 總 投 資 金 額 約 1500/1400/1200 億 元 , 其 中 內 資 晶 圓 廠 投 資 金 額 約1000/1200/1100 億元。 2020~2022 年國內晶圓廠投資額將是歷史上最高的三年,且未來還有新增項目的可能。設備國產化率較低,海外龍頭壟斷性較高。
  • 半導體設備專題報告:清洗需求提高,關注設備進口替代
    2019 年也依然延續了下降趨勢,但自 19 年 1 月份以來,NAND 價格和 Dram 價格指數均開始止跌回升。從 SEMI 最新公布 2019 年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來看,經歷上半年衰退態勢後,下半年 因存儲器投資有所回暖,預估 2019 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將上修至 566 億美元。
  • 2015全球十大IDM及十大Fabless排名;大陸主要12寸晶圓廠分布
    1.2015全球十大IDM及十大Fabless排名;2.大陸主要12寸晶圓廠分布,全球半導體屈服中國製造;3.恩智浦完成收購飛思卡爾 成最大汽車半導體公司;4.擴大搶攻中國市場,臺積12寸廠定址南京;5.Sony將以1.55億美元買下東芝的影像傳感器業務;6.分析師:半導體產值今年持平、明年衰退;7.聯發科11月營收
  • 半導體設備迎新機遇,盛美半導體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
    盛美半導體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清洗設備、半導體電鍍設備和先進封裝溼法設備等。去年6月,美國盛美半導體(ACMR)宣布,未來三年,將設法使其主要運營子公司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的股票科創板上市。
  • 晶圓廠在國內成功建立,中芯企業與世界越來越近,未來半導體會怎麼...
    中芯國際擬在北京設立" 設立合資企業建設12英寸中芯國際731,中芯國際擬在北京成立合資企業建設12英寸晶圓廠,公司和北京開發區協會在7月31日共同籤署並籤署《合作框架協議》。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很高,國內12英寸晶圓廠遍地都是,同比增長207%;隨著國內晶圓廠、粵芯等相關生產線的建成投產,估計在2020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會達到9825.4億元。 目前為止募新建項目的投產產能佔計劃的總產能的比例,能否可按預期達標。
  • 海思擠進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臺積電居第三大
    IC Insights 表示,海思今年第一季營收達 26.7 億美元,年增 54%,全球排名自去年第一季的第 15 名,躍居第 10 名,首度躋身全球前 10 大半導體廠商之列。臺積電也在第一季受惠 7 納米應用處理器產品大量出貨,營收達 103.19 億美元,年增 45%,居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研調機構 IC Insights 統計,英特爾第一季營收195.08億美元,年增 23%,穩居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三星營收 147.97 億美元,年增 15%,為第二大半導體廠商。
  • 點評| 半導體設備領域國內與國外相比差距還很明顯;智慧型手機是...
    點評 | 半導體設備領域國內與國外相比差距還很明顯;智慧型手機是半導體行業的風向標
  • 剖析全球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隱形冠軍:日本Ferrotec
    日本在半導體矽片及相關設備領域具有絕對優勢。2019 年前五大矽片供應商的全球市佔率合計為 89.7%,其中日本信越化學和 SUMCO 市場份額合計達 51.84%。半導體設備清洗方面,2019 財年實現營收 56.06 億日元,同比上升61.65%,主要原因是公司在 2018 財年完成了中國地區內兩個新廠房的設立,並在 2019 財年投入運營。公司該業務在中國地區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因此增長較快。
  • 全球半導體設備格局及趨勢最全解讀
    2017 年中國大陸市場需求規模約佔全球的 15%左右, 2020 年預計佔比將達到 20%,約 170 億美元。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高,主要有美日荷廠商壟斷,國內自給率僅有 5%左右,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隨著摩爾定律趨近極限,半導體行業技術進步放緩,國內廠商與全球龍頭技術差距正在逐漸縮短,我們認為未來 3-5 年將是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黃金戰略機遇期。
  • 半導體設備之封裝設備行業專題報告
    2018 年全球前十大封測廠中,包括三家中國大陸公司,分別是第 3 位的長電 科技、第 6 位的通富微電和第 7 位的華天科技,三者合計市佔率達到 22%,大陸企 業在搶佔中國臺灣、美國、日韓等封測企業市場份額中規模不斷擴大。
  • 中國臺灣地震將波及到全球半導體產能
    世界先進一共有三個廠區,新竹二廠和桃園三廠皆測得四級地震,已按標準作業流程,將所有製造部人員疏散,確認一切安全無虞後,人員均安,迅速回到崗位工作,營運生產沒受到影響。 設備廠的看法 儘管臺積電與聯電等多家半導體企業表示沒有影響,但是設備廠商認為,由於半導體設備對精度的要求較高,所以廠房對設備的耐震要求也比一般公司要求更高。
  • 一句話點評|半導體設備領域國內與國外相比差距還很明顯;智慧型手機...
    集微點評:半導體設備領域國內與國外相比差距還很明顯,更多設備公司上市可以通過融資獲得發展機會,不代表有了與國外競爭對手pk的資本。IDC: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入預計大幅下滑市場研究公司IDC近日發布了《新冠病毒對全球半導體市場預測的影響》報告,對疫情之下的半導體市場作出了新的預測。IDC在報告中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入大幅縮水的可能性接近80%,而不是此前預計的小幅增長2%。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華為海思邁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10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銷售榜單中,總部位於美國的有6家公司(英特爾、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和英偉達),韓國有2家(三星和海力士),中國臺灣1家(臺積電),中國大陸1家(海思)。
  • 2018,全球半導體產業這一年!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之一,中興在美國禁令面前顯得毫無還手之力,也讓國內半導體產業看到了核心元器件的缺失現狀,可以說是警醒了中國企業,自主可控也成為了最主流的聲音。另一方面,該事件也反映出中美貿易競爭只是表象,背後是中美科技領域的競爭,而半導體則是最主要的方面。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一段時間裡,這種競爭有可能還會發生或升級。
  • 半導體晶片設備黑馬股,國內前三位居第一梯隊,業績營收穩定增長
    儘管我國的半導體設備行業與國際巨頭之間仍然存在差距,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受環境,下遊需求還是研發能力的驅動,國內半導體設備行業都發生了質的飛躍。其中,7nm / 5nm蝕刻技術是國內稀缺性的技術。該公司的MOCVD設備已在行業領先客戶的生產線上投入批量生產,已成為基於GaN的LED的全球領先製造商。公司的客戶包括國內外的主流晶圓廠和LED製造商。隨著公司產品性能的不斷提高,客戶的認可度和豐富度也在不斷提高。
  • 半導體行業投資前瞻:為什么半導體是一波大行情
    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的半導體產業發展遠早於國內,另 外,半導體是信息技術的基礎,終端用戶是計算機汽車通信,與宏觀經濟相關 性較高,所以,從全球範圍看,半導體行業的增速和 GDP 相關性高是合理的。美國無晶圓廠晶片公司佔據全球 68%分市場份額,而美國有晶圓廠晶片公司佔 據全球 46%分市場份額,兩者合計市場份額未 52%。排名第二的是韓國,無晶圓廠、有晶圓廠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不到 1%、35%, 合計市場份額 27%。第三名的日本,無晶圓廠、有晶圓廠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 不到 1%、9%,合計市場份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