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晶片設備黑馬股,國內前三位居第一梯隊,業績營收穩定增長

2020-12-25 所有的懂得和珍貴

半導體晶片刻蝕設備的重要性

在半導體晶片製造中,「光刻」和「刻蝕」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步驟,它們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 「光刻」等同於通過投影在晶片上「繪製」電路圖。此時,電路圖實際上並未繪製在晶圓上,而是繪製在晶圓表面的光刻膠上。光刻膠的表面層是光致抗蝕劑,光敏材料將在曝光後降解。 「蝕刻」是實際上沿著光致抗蝕劑的表面顯影以在晶片上雕刻電路圖的圖案。

半導體晶片設備蝕刻機在晶片製造領域處於國內替代的最前沿。有三個核心環節,分別是薄膜沉積,光刻和刻蝕。刻蝕是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選擇性地蝕刻或剝離基板或表面覆蓋膜的表面以形成由光刻法限定的電路圖案的過程。

其中,光刻是最複雜,最關鍵,最昂貴和最耗時的環節。刻蝕的成本僅次於光刻,其重要性正在提高。薄膜沉積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為了實現大型集成電路的分層結構,需要重複沉積-蝕刻-沉積的過程。

隨著國際高端量產晶片從14nm到10nm到7nm,5nm甚至更小晶片的發展,當前市場上普遍使用的浸沒式光刻機受到光波長的限制,密鑰尺寸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必須採用多個模板過程。 使用蝕刻工藝來達到較小的尺寸,使得刻蝕技術及相關設備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

刻蝕機是晶片製造和微處理的最重要設備之一。它使用等離子蝕刻技術,並使用活性化學物質在矽晶圓上蝕刻微電路。7nm工藝相當於人發直徑的千分之一,這是人在大型生產線上可以製造的最小集成電路布線間距,接近微觀加工的極限。儘管我國的半導體設備行業與國際巨頭之間仍然存在差距,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受環境,下遊需求還是研發能力的驅動,國內半導體設備行業都發生了質的飛躍。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刻蝕設備黑馬股——中微公司

中微公司主要從事高端半導體晶片設備,包括半導體晶片集成電路製造,先進封裝,LED生產,MEMS製造以及其他具有微工藝的高端設備。該公司的等離子蝕刻設備已專門用於國際一線客戶的集成電路和65nm至14nm,7nm和5nm先進封裝的加工和製造。其中,7nm / 5nm蝕刻技術是國內稀缺性的技術。該公司的MOCVD設備已在行業領先客戶的生產線上投入批量生產,已成為基於GaN的LED的全球領先製造商。

公司的客戶包括國內外的主流晶圓廠和LED製造商。隨著公司產品性能的不斷提高,客戶的認可度和豐富度也在不斷提高。公司生產的蝕刻設備的主要客戶包括全球代工領導者臺積電,大陸代工領導者中芯國際,聯電,海力士,長江存儲等,光電廠商華燦光電、璨揚光電、三安光電等。隨著中微股份在半導體晶片設備領域的不斷發展,公司在IC製造,IC封裝和測試以及LED行業中的滲透率不斷提高,並且越來越多國際廠商已成為公司的主要客戶。公司開發的5nm蝕刻機已通過臺積電的驗證。 Prismo A7設備在全球基於氮化鎵的LED MOCVD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成功超過了傳統的領先企業Veeco和Aixtron。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刻蝕設備黑馬股中微公司行業地位

中微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蝕刻設備和MOCVD設備的生產和銷售,並處於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前列。與公司有可比性的公司包括領先的國際蝕刻設備LAM和MOCVD設備領先的Veeco,以及國內兩級半導體設備公司北方華創和精測電子。在蝕刻設備市場上,中微公司與LAM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在MOCVD設備領域,中微公司具有與Veeco相近的實力。從國內來看,中微公司和精測電子處於同一水平,僅次於北華創,主要是因為公司是半導體晶片設備的後起之秀。總體而言,中微公司處於國內半導體晶片設備的第一梯隊。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刻蝕設備黑馬股中微公司業績情況

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4.8億元,同比增長21.3%,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2.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5.3%。扣非淨利潤-4547.3萬元,同比下降138.1%。其中,前三季度非經常性損益為2.44億元。剔除政府補貼,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55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對中芯國際A股股權價值變動的投資以及LED晶片的供過於求。隨著價格持續下降,下遊企業面臨毛利率和庫存的雙重壓力。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刻蝕設備黑馬股中微公司技術圖形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刻蝕設備黑馬股中微公司自2020年7月見頂後保持中期下降趨勢,主力籌碼相對較少控盤不足,據大數據統計,主力籌碼約為21%,主力控盤比率約為31%;趨勢研判與多空研判方面,可以參考15日與45日均線的排列關係,中短期以15日均線作為多空參考,中期以45日均線作為多空參考。

相關焦點

  • 汽車半導體晶片黑馬股,與阿里平頭哥戰略合作,業績營收有待放量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黑馬股——全志科技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黑馬股——全志科技 全志科技是智能應用處理器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黑馬股全志科技推出國內首款車載SoC晶片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片黑馬股全志科技推出國內首款車載SoC晶片
  • 半導體晶片測試設備黑馬股,晶片後端處理核心環節,業績有待放量
    其次,晶片設計趨於多樣化和定製化。測試程序也多樣化,對測試人才和經驗的要求也增加了。測試外包有利於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提高效率。另外,專業的半導體晶片測試在成本上具有一定優勢。目前,半導體晶片測試設備主要是進口的,資金投入大。獨立的第三方測試公司在專業化和規模化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測試產品的多樣化加速了測試程序的迭代,穩定的訂單流保證了產能利用率。
  • 國產晶片龍頭股有哪些
    短期來看公司的中間件業務受益於國產化替代有望驅動業績增長,而從長遠來看,公司或將在通過網際網路化的轉型來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東方通(300379)是國內中間件最為純正的標的。我們認為公司短期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中間件的國產化替代以及外延併購的業績增厚,長期我們看好公司以大數據、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創新性業務帶來的盈利驅動。
  • 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半導體概念股大漲,它們業績如何?
    近期,以8英寸晶圓製造的產能緊缺為發端,向上傳導至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環節,造成產業鏈缺貨、漲價行情蔓延,也促使半導體產業鏈多支板塊個股熱度攀升。此次領漲的斯達半導是國內IGBT模塊龍頭,與卓勝微同處半導體IC設計賽道,IC設計是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而河北省級半導體重大項目擱淺率近30%,是全國平均數的近2.4倍。4月份28隻ETF漲幅超10% 半導體類ETF領漲Wind數據顯示,4月份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上漲15.33%,位居A股ETF漲幅榜首位。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ETF、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廣發國證半導體晶片ETF的漲幅也都超過14%。
  • 國內有哪些晶片公司處於世界前10?一起看看!
    2020年第一季度,海思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同比增長54%,在前十名中增幅最大。海思用了16年達到這一的成就,2004年海思作為華為的「備胎」成立,此後便一直在背後孜孜不倦的研發。
  • 三家LED企業市值破千億 兩家受益於半導體?
    不僅如此,LED行業更是誕生三家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羨煞旁人。   在這三家企業中,三安光電早已成為國內LED晶片龍頭企業,不僅如此,其眼光更是盯住了更高階的化合物集成電路晶片;中微半導體是國內半導體設備優秀廠商,其MOCVD設備更是打破國際廠商的壟斷格局;公牛集團雖是資本市場「新貴」,卻早已是國內「插座一哥」。
  • 不止是晶片!半導體全產業鏈分析
    封測業:國內封測三強進入第一梯隊,搶先布局先進封裝。設備:國產半導體設備銷售快速穩步增長,多種產品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星星之火等待燎原。材料:國內廠商在小尺寸矽片、光刻膠、CMP材料、濺射靶材等領域已初有成效;大尺寸矽片國產化指日可待。
  • A股:工控領域的華為和晶片清洗龍頭獲機構扎堆調研(附名單)
    同時,依靠新能源汽車和光伏概念,匯川技術短期也是炙手可熱,但就算拉長時間來看,匯川技術也是知名長牛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80.98億元,同比增長65%;淨利14.98億元,同比增長131.93%,股價已經來到90元/股,相比2012年歷史低點復權漲幅超過21倍。如今能獲得眾多機構扎堆調研其實也正對公司發展的高度認可。
  • 「芯觀點」難言崛起,國內模擬晶片廠商與國際巨頭仍存百倍營收差
    以2019年的總營收為例,聖邦股份作為國內模擬晶片的龍頭企業,一年營收不到8億元,而國際龍頭企業TI一年總營收144億美元(約合1006億元),差了一百多倍。單看模擬業務,全球前十大半導體模擬廠商的營收情況如下:2019年排名第一的TI模擬銷售額為102億美元,排名第二的ADI營收為52億美元,英飛凌(第三名)近38億美元,ST(第四名)33億美元,Skyworks(第五名)32億美元,NXP(第六名)26億美元,Maxim(第七名)18.6億美元,ONSemi(第八名)17億美元,Microchip(第九名)15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國內需求增長,國產替代進展提速
    中芯國際公布將於科創板上市,擬發行 16.86億股募集 200 億,國產晶圓製造龍頭強勢回歸 A 股,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1)40%用於投資 12 英寸 SN1 項目(中芯南方一期);(2)20%用於公司現金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3)40%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中芯國際在國內晶片產業鏈地位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晶方科技前三季度淨利潤增逾4倍 半導體封測行業有望斬獲大豐收
    >淨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倍,基本每股收益達到0.83元/股。業績將同比大幅增長。  據Wind統計,今年公司前三季淨利潤的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今年前三個季度增長率超過20%,實現逆勢增長。
  • 首創股份:配股募資不超53億 水務及固廢業績穩定增長
    作為國內水務行業第一梯隊的龍頭企業,首創股份今年以來產能穩步提升,估值逐漸修復,尤其是固廢業務和多個重要中標項目的落定,為業績回升帶來動力。而隨著水務治理政策持續嚴格,長江、黃河流域治理等需求拉開,水務市場已經進入了馬太效應加劇的階段,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逐漸突出。  在業績穩步增長龍頭效應背景下,首創股份此輪配股值得重點關注。
  • 全球和國內半導體設備廠最新排名!
    5、美國KLA-Tencor(科天) 排在第五位的KLA 2019年的銷售額為46.6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了10%,相比第一梯隊,KLA的銷售額為前四強的一半左右。不過在當今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格局中,KLA是全球絕對王者。
  • 聞泰科技:估值最低、成長潛力最大的半導體龍頭
    這隻科技白馬叫做聞泰科技,作為龍頭,首先業績不能弱,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86億元,同比增長76.58%;歸母淨利潤22.6億,同比增長325.83%。這份成績單基本「暴打」其他半導體企業,只有韋爾股份、卓勝微等少數龍頭能與之媲美。
  • 一周概念股:產業鏈50家廠商去年營收淨利雙增長,CIS晶片供需受衝擊
    集微網消息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手機及半導體產業都受到一定的衝擊,A股相關板塊也接連下跌;不過在本周產業鏈上市公司集中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中,不少公司業績都超預期。產業鏈50家廠商去年營收淨利雙增長本周上市公司陸續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據集微網統計50家半導體以及手機產業鏈上市公司財報數據顯示,營收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0家,佔比20%;營收在10億到100億的企業有23家,佔比46%;營收在10億以下的企業有17家,佔比為34%。
  • 【IPO】5G驅動中富電路業績持續增長;創耀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同時,儘管其餘客戶的銷售佔比相對較低,但銷售金額卻不斷波動,也就是說,在其前五大客戶中,除第一大客戶華為較穩定外,其餘客戶均存在一定的變動。如上文所言,中富電路業績增長的「功臣」離不開第一大客戶華為,作為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在5G領域佔據著領先地位,據市調機構Dell'Oro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在全球5G通信設備市場中,華為的市場份額高達35.70%,愛立信為24.6%,諾基亞為15.8%,三星13.2%,中興通訊10.2%。據了解,其主要向華為銷售5G/4G天線板產品。
  • 國產之光,第三代半導體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名單)
    三,半導體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上遊為支撐業——材料和設備;中遊是半導體生產的三道工序——設計、製造以及封測;下遊是各種終端產品,如通訊設備、消費電子、汽車如定位手機處理器晶片和射頻晶片的高通、Skyworks過去十年分別取得了 1.5 倍和 9.3 倍的增長;定位通訊晶片的博通取得 19.2 倍增長;定位存儲晶片的美光取得 3.7 倍增長;定位 FPGA,模擬晶片的賽靈思獲得 3.6 倍增長。
  • 從營收與研發費用上看,國內外頂尖半導體公司之間的差距在哪?
    此前,清華大學微納電子學系主任魏少軍曾在演講中指出,中國是一個晶片進口大國,使用的晶片70%要靠進口,尤其是各類型CPU、存儲器等高端晶片。而中國半導體產業相對落後的原因在於研發上的投入強度、投入規模還不夠。只有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和產品進一步提升,才有可能打破現在的怪圈。為此,半導體行業觀察將從國內頂尖半導體公司營收與研發費用著手,以期了解國內與國外領先者的差距。
  • 2020年半導體公司盤點,機構持股比例變動趨勢意味著什麼?
    半導體行業大市值公司增加,一是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以及國內經濟發展需要,我國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半導體相關上市公司被投資者熱捧,估值水平上升;二是隨著2019年科創板推出,越來越多半導體選擇在科創板上市,部分企業上市沒多久市值就超過300億,大體量公司增加,比如立昂微2020年上市,獲得連續23個漲停板,年內漲幅達2255%,目前市值約422億元;三是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內生增長及外延併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