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擠進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臺積電居第三大

2020-12-19 簡單看科技

IC Insights 表示,海思今年第一季營收達 26.7 億美元,年增 54%,全球排名自去年第一季的第 15 名,躍居第 10 名,首度躋身全球前 10 大半導體廠商之列。

臺積電也在第一季受惠 7 納米應用處理器產品大量出貨,營收達 103.19 億美元,年增 45%,居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

研調機構 IC Insights 統計,英特爾第一季營收195.08億美元,年增 23%,穩居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三星營收 147.97 億美元,年增 15%,為第二大半導體廠商。

臺積電在海思與蘋果7納米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大量出貨貢獻下,第一季營收達103.19億美元,年增45%,居第三大半導體廠。

IC Insights指出,海思已是臺積電重要客戶,佔臺積電營收比重自 2017年的5%,大幅攀高至2019年的14%;包括海思與蘋果去年合計貢獻臺積電 37% 營收。

因為大第一季營收 30.35 億美元,年增 37%,排名自去年第一季的第 11 名躍居第 9 名。IC Insights 指出,英飛凌與鎧俠同步跌出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之列。

相關焦點

  • 前十大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列前三
    飛象網訊(源初/文)近日,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10大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前5名排名跟去年同期相同,依次是英特爾、三星、臺積電、海力士、美光。值得注意的是,海思首次在前十大廠商中入榜。
  • IC Insights:2020年Q1全球十大半導體製造商銷售排名 華為海思進入...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製造商銷售排名。其中,華為海思排名第十,成為第一家躋身全球十大半導體供應商的中國大陸企業。IC Insights的一份報告顯示,排名前10的半導體製造商分別是英特爾(美國)、三星(韓國)、臺積電(中國臺灣)、海力士(韓國)、美光(美國)、博通(美國)、高通(美國)、德州儀器(美國)、英偉達(美國)、海思(中國大陸
  • 華為海思半導體銷售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阿里平頭哥有望成為臺積電...
    焦點| 華為海思半導體銷售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IC Insights的最新報告顯示,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HiSilicon)成為首家進入全球銷售額前十的中國大陸半導體供應商。根據報告,今年第一季度,海思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4%,達到約26.7億美元,使之首次躋身全球前十。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以195億美元的季度銷售額領跑該行業,韓國三星電子以139億美元位居第二。而臺積電保持第三名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出售給蘋果和華為的7nm應用處理器激增,它們分別被用於iPhone和華為品牌智慧型手機。
  • 國際晶片企業大排名,華為海思遺憾未進前十,榜首不是臺積電
    自從華為因為晶片原因,被美方制裁後,半導體晶片行業就在國內火熱了起來,而近期大家聽到的最多的名字除了華為海思外,就是我國臺灣的臺積電企業了,而這次ICINSIGHTS也是公布了最新的世界半導體企業排名報告,國際晶片企業大排名,華為海思遺憾未進前十,榜首不是臺積電。
  •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排名,美國獨佔六家中國僅僅兩家
    IC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IC和OSD,OSD是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分立器件的縮寫)銷售排名,這其中包括6家美國公司,2家韓國公司,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各1家供應商。
  • 2015全球十大IDM及十大Fabless排名;大陸主要12寸晶圓廠分布
    1.2015全球十大IDM及十大Fabless排名;2.大陸主要12寸晶圓廠分布,全球半導體屈服中國製造;3.恩智浦完成收購飛思卡爾 成最大汽車半導體公司;4.擴大搶攻中國市場,臺積12寸廠定址南京;5.Sony將以1.55億美元買下東芝的影像傳感器業務;6.分析師:半導體產值今年持平、明年衰退;7.聯發科11月營收
  • 是什麼原因促使臺積電在美國設置新晶圓廠?
    YYgednc美國商務部在上周宣布「透過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與軟體在海外設計並製造其半導體組件的能力,來維護美國國家安全之計劃;」但臺積電被預期能找到方法解決商務部禁令。知名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Andrew Lu)接受《EE Times》採訪時就表示,臺積電應該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繼續出貨產品給海思的許可;「若確是如此,在美國設置新晶圓廠就很值得。」
  • 中芯國際擠走臺積電,拿下華為海思14nm代工大單
    關注半導體產業的臺灣《電子時報》13日報導稱,中國大陸晶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晶片企業海思半導體公司的14納米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截圖:《電子時報》此前,海思的14納米訂單主要交給臺積電在南京的12寸晶圓廠生產線完成。該廠投資30億美元,2018年底投入運營,規劃月產能2萬片。
  • 臺灣半導體產業整體實力有多強?除了臺積電,這些企業不可不知
    臺灣半導體工業強在臺積電,已經天下皆知。不過臺灣半導體工業可不僅僅只有一家臺積電,比如在晶片代工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臺積電外還有聯電(排名第四),力晶(第七),世界先進(第八)。
  • 最新十大晶圓廠排名:臺積電第一,中芯國際第五,差距究竟有多大
    中芯國際是國內半導體一哥,而臺積電這是全球晶片領域中的大哥大,於是網上討論得最激烈的便是這兩家公司之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今日,TrendForce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預測排名,從這份排名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 半導體巨頭臺積電南京廠已達成2萬片目標
    據臺灣媒體報導,半導體巨頭臺積電南京廠目前月產能已達成原定 2 萬片目標。 臺積電因應中國大陸客戶需求,依計劃擴增南京廠產能,今年月產能已由 1.5 萬片擴增至 2 萬片,製程技術以 12 納米及 16 納米為主。
  • 【排名】2019半導體廠排名:英特爾奪冠/華為海思成長性最高;CMOS傳感器供不應求;臺積電股價市值再創高;MLCC價格初見止穩
    調查資料顯示,今年全球前5大半導體供應商預估為英特爾、三星、臺積電、SK海力士及美光;第6-10名則為博通、高通、德儀、東芝及輝達。第10-15名分別為索尼、意法半導體、英飛凌、恩智浦及聯發科。值得注意的是,前15名中,年度呈現正增長的公司僅有臺積電(1%)、索尼(24%)及聯發科(1%),其中,索尼主要受惠圖像傳感器(CMOS)銷售強勁,業績年增長表現最優異。總體而言,預計2019今年前15大半導體公司銷售額將較去年下滑15%,比預估全球半導體產業總下滑13%再低2個百分點。
  • 從數據看中國半導體在全球版圖中的位置
    這跟韓國和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結構高度集中化在存儲器等少數領域有關係,下面這個圖相信大家都看到過,也是來自於IC insight,這個排名是把半導體產業鏈所有的企業(包括了設計,製造,封測各個環節)的營收進行一個排名,看全球前15強,簡單的說就是把臺積電之類的純代工廠也加入進來一起計算
  • 2018國內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十大企業
    1.海思半導體  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10月,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和瑞典設有設計分部。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7.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於2003年8月在上海投建,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設立的子公司,也是其全球布局中重要的一環。  8.武漢新芯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2008年開始量產。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80期:世紀大和解!臺積電、聯電掌門人終...
    在臺積電出現之前,所有的IC企業都是自己設廠,自己生產,而臺積電創新地提出了將代工與設計分開的模式。曹興誠則一直認為張忠謀剽竊了自己的想法。他稱,在張忠謀回臺灣的前一年,自己託人帶了一份「晶圓代工模式」的企劃書給張忠謀,建議發展晶圓代工,但並未得到張忠謀的回應。
  • 從營收與研發費用上看,國內外頂尖半導體公司之間的差距在哪?
    在這其中,有三家中國半導體公司入榜前十位。分別是臺積電、華為海思、聯發科。三家公司研發投入合計約75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21%。英特爾居榜首,其研發支出遠遠超過其他所有半導體公司,達到134億美元,略低於去年的135億美元;研發佔公司營收比重18.57%,略低於去年的19.72%;英特爾的研發支出佔前十大半導體公司研發支出總和的32%,略低於去年的34%。這主要因為英特爾(INTC.US)作為摩爾定律的堅定追隨者,一直在推進位程工藝的前進,往10nm之後,他們要繼續走下去,就必須提高其研發投入。
  • 揭秘臺積電 ,全球最大晶圓廠是怎樣運營的?
    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董事會運作功能極其強大,但少有人知道, 臺積電一年4 次的董事會,都從臺北君悅或新竹老爺酒店的一場晚宴開始……進入「後張忠謀時代」,要投資臺積電之前,你得先看懂這家公司的權力結構。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華為海思邁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10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銷售榜單中,總部位於美國的有6家公司(英特爾、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和英偉達),韓國有2家(三星和海力士),中國臺灣1家(臺積電),中國大陸1家(海思)。
  • 蘋果A9若即若離 海思成臺積電16納米首家客戶
    華為海思成為臺積電16納米製程的首家客戶。  半導體產業大量投資先進位程技術,面臨最大的風險是客戶家數遞減,因為一來可以負擔昂貴先進位程價格的IC設計客戶屈指可數,二來全球半導體產業大量進行整並,代表半導體廠的客戶家數也不斷減少。但整並後存活下來的業者,因為經歷嚴苛的產業淘汰賽洗禮,也代表自身實力越發堅強,成為各家半導體大廠爭取合作的標的。
  • 臺積電將在日本建廠,或面向特殊製程|製程|半導體產業|楊瑞臨|...
    據臺灣媒體《聯合報》爆料稱,在日本經濟產業省極力的邀請下,臺積電計劃將在日本東京設立先進封測廠。消息稱,本來日本政府想爭取臺積電赴日設晶圓廠,但是沒有談攏,故而轉向說服臺積電在日本設立後段先進封測廠,雙方將以各出資一半的合作架構,在東京設先進封測廠,這將是臺積電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座先進封測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