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工業強在臺積電,已經天下皆知。不過臺灣半導體工業可不僅僅只有一家臺積電,比如在晶片代工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臺積電外還有聯電(排名第四),力晶(第七),世界先進(第八)。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臺灣的晶片工業已經形成上下遊全產業鏈布局,涵蓋矽晶圓,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測等諸多領域。根據2017年的數據,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總產值達81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韓國。
說到臺灣半導體產業整體實力,首先還是要從晶片製造說起。如果不把英特爾,TI這樣的IDM(整合元件製造商)企業計算在內,在專業的晶片代工領域,臺灣絕對是市場的領先者,臺積電一家就佔了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份額48.1%),2018年臺積電的營收達到334億美元,其中最先進的7nm製程出貨已經佔到總金額的23%。聯電即聯華電子,與臺積電一起被稱為「晶圓雙雄」,聯電雖然技術沒有臺積電先進,不過旗下衍生出許多分支機構,包括聯發科,聯詠等,被稱「聯家軍」,為臺灣培養了眾多半導體新生力量。2018年聯電的總營收達到49億美元。
在晶片製造的上遊,是矽晶圓製造商,這一領域日本的信越化學,勝高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臺灣的環球晶圓。環球晶圓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7%,是全球第三大晶圓廠。在晶片設計領域,臺灣也不乏優秀的設計公司,包括聯發科(MTK),聯詠(面板驅動IC及電視晶片),瑞昱(網通設計公司),根據市場研究公司DIGITIMES的數據,這三家企業都位居全球十大晶片設計公司,聯發科排名第4,瑞昱排名第10,聯詠排名第9,另外華為旗下的華為海思排名第五。聯發科手機晶片過去在國內手機品牌當中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如今大多用於低端機型。2018年聯發科營收達到79億美元。
在下遊封裝測試領域,臺灣企業同樣優勢非常明顯,日月光是全球最大的封裝測試企業,市場份額接近20%。根據一季度的數據,臺灣有5家封裝測試企業進入世界10強,除日月光外,另外4家企業分別是矽品,力成,京元電,欣邦。相對來說臺灣晶片領域最薄弱的環節當屬存儲晶片,無論是DRAM內存還是NAND快閃記憶體,都被來自韓國的三星電子及海力士,美國的美光三巨頭所壟斷,臺灣企業只能爭奪餘下的市場份額。DRAM產品,臺灣的南亞科技位居三巨頭之後,排名第四,市場佔有率不及3%。
不過臺灣存儲領域的缺陷如今已被外資企業美光填上,美光先後在臺灣展開一系列的收購,投資超過6000億新臺幣,建立數座晶圓製造及封測工廠,現已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外資企業之一。目前美光旗下2/3的DRAM生產出自臺灣工廠。整體來看,臺灣半導體企業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上下遊垂直分工明確,喜歡以群體力量參與國際競爭。不過除了臺積電,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在面對三星電子,美光這樣的巨頭企業時,往往處於下風。近年來臺灣半導體人才不斷湧入大陸,為內地晶片企業的崛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長遠來看,臺灣半導體與內地合力才是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