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整體實力有多強?除了臺積電,這些企業不可不知

2020-12-19 西城數據

臺灣半導體工業強在臺積電,已經天下皆知。不過臺灣半導體工業可不僅僅只有一家臺積電,比如在晶片代工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臺積電外還有聯電(排名第四),力晶(第七),世界先進(第八)。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臺灣的晶片工業已經形成上下遊全產業鏈布局,涵蓋矽晶圓,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測等諸多領域。根據2017年的數據,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總產值達81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韓國。

說到臺灣半導體產業整體實力,首先還是要從晶片製造說起。如果不把英特爾,TI這樣的IDM(整合元件製造商)企業計算在內,在專業的晶片代工領域,臺灣絕對是市場的領先者,臺積電一家就佔了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份額48.1%),2018年臺積電的營收達到334億美元,其中最先進的7nm製程出貨已經佔到總金額的23%。聯電即聯華電子,與臺積電一起被稱為「晶圓雙雄」,聯電雖然技術沒有臺積電先進,不過旗下衍生出許多分支機構,包括聯發科,聯詠等,被稱「聯家軍」,為臺灣培養了眾多半導體新生力量。2018年聯電的總營收達到49億美元。

在晶片製造的上遊,是矽晶圓製造商,這一領域日本的信越化學,勝高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臺灣的環球晶圓。環球晶圓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7%,是全球第三大晶圓廠。在晶片設計領域,臺灣也不乏優秀的設計公司,包括聯發科(MTK),聯詠(面板驅動IC及電視晶片),瑞昱(網通設計公司),根據市場研究公司DIGITIMES的數據,這三家企業都位居全球十大晶片設計公司,聯發科排名第4,瑞昱排名第10,聯詠排名第9,另外華為旗下的華為海思排名第五。聯發科手機晶片過去在國內手機品牌當中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如今大多用於低端機型。2018年聯發科營收達到79億美元。

在下遊封裝測試領域,臺灣企業同樣優勢非常明顯,日月光是全球最大的封裝測試企業,市場份額接近20%。根據一季度的數據,臺灣有5家封裝測試企業進入世界10強,除日月光外,另外4家企業分別是矽品,力成,京元電,欣邦。相對來說臺灣晶片領域最薄弱的環節當屬存儲晶片,無論是DRAM內存還是NAND快閃記憶體,都被來自韓國的三星電子及海力士,美國的美光三巨頭所壟斷,臺灣企業只能爭奪餘下的市場份額。DRAM產品,臺灣的南亞科技位居三巨頭之後,排名第四,市場佔有率不及3%。

不過臺灣存儲領域的缺陷如今已被外資企業美光填上,美光先後在臺灣展開一系列的收購,投資超過6000億新臺幣,建立數座晶圓製造及封測工廠,現已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外資企業之一。目前美光旗下2/3的DRAM生產出自臺灣工廠。整體來看,臺灣半導體企業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上下遊垂直分工明確,喜歡以群體力量參與國際競爭。不過除了臺積電,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在面對三星電子,美光這樣的巨頭企業時,往往處於下風。近年來臺灣半導體人才不斷湧入大陸,為內地晶片企業的崛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長遠來看,臺灣半導體與內地合力才是最好的出路。

相關焦點

  • 臺灣這麼多厲害的半導體企業,你只認識臺積電、聯發科?
    眾所周知,全球最大的圓晶代工廠臺積電坐落在中國臺灣省,臺灣省是我國南方一個小小的海島,人既不多,地也不博,島上人民的生活節奏也比內陸大城市要慢上些許,但是這一塊小小的地方卻臥虎藏龍,擁有非常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 張忠謀的「半導體人生」|半導體產業|德州儀器|張忠謀|臺灣|臺積電...
    [新聞頁-臺海網]12月15日,臺灣新竹科學園區迎來建園40周年慶典,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獲頒40年「傑出成就貢獻獎」。在頒獎典禮上,曾被指有「瑜亮情結」的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演了一場「世紀大破冰」,吸引了臺灣媒體輿論的焦點。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作為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蜚聲半導體產業界,號稱臺灣「半導體教父」。那麼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
  • 除了臺積電,臺灣還有兩大產業不可忽視,日企壟斷局面或將被打破
    提到臺灣省的企業,最著名的莫過於富士康和臺積電,這兩家企業,一個代表著臺灣的過去,一個代表著臺灣的今天,那麼未來中國臺灣的競爭力會在哪裡?近日,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有兩大產業正在崛起,逐漸威脅到日本企業的市場壟斷地位,這兩大產業一個是矽晶圓,一個是被動元件。
  • 臺灣半導體能有今天,真正原因不是因為臺積電,而是因為有它
    如果從半導體產業的規模來說,臺灣省或許不如美國和韓國,在全球大概能排在第三位;但是如果從技術來看,也就是製程工藝的角度,臺灣無疑已經處於領先水平,半導體企業三強之中,臺積電的5nm已經大規模量產,也是目前唯一在5nm領域獲得收穫的企業,三星電子,英特爾和臺積電的差距已經越拉越大。
  • 為什麼臺灣會有臺積電這麼牛X的企業?
    提及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很多人誤認為是富士康一類的代工企業,其實臺積電處於行業的壟斷地位。1985年,54歲的張忠謀辭去了美國的高薪職位,毅然回到臺灣,決定創辦全球第一家專業晶片代工公司。在中國臺灣有關部門的扶持下,他於新竹科學院創辦了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這家企業早期並不被大家所關注,但是它卻創造了垂直分工的全新商業模式,這種模式逐漸成為產業的一種趨勢。之後全球垂直分工的集成電路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加速推動了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在回到中國臺灣之前,張忠謀是美國晶片巨頭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
  • SIA最新報告:美國半導體實力仍在,中國任重道遠!
    並且美國還是半導體及相關設備的全球前五名出口國,去年的商品出口額接近470億美元。這些數據和其他數據促使SIA在其2020年「美國半導體產業狀況」報告中得出結論,「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基地仍然穩固基礎。」因此美國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也從1999年的767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92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接近5%。除了產出和銷售,美國半導體產業在資本支出和研發上投入也非常大,光是2019年美國半導體公司在研發和資本支出總額為717億美元,20年間保持年增長率為6.2%。
  • 臺積電將在日本建廠,或面向特殊製程|製程|半導體產業|楊瑞臨|...
    據臺灣媒體《聯合報》爆料稱,在日本經濟產業省極力的邀請下,臺積電計劃將在日本東京設立先進封測廠。消息稱,本來日本政府想爭取臺積電赴日設晶圓廠,但是沒有談攏,故而轉向說服臺積電在日本設立後段先進封測廠,雙方將以各出資一半的合作架構,在東京設先進封測廠,這將是臺積電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座先進封測廠。
  • 臺積電斷供華為,給臺灣晶片產業發展,蒙上了陰雲
    從90年代開始,臺灣半導體產業開始崛起,到了21世紀的前20年,已經成長為重要的參與者。臺積電為代表的晶片製造業,在臺灣的發展,幾乎代表了全球最高成就。在未來的2納米領域,臺積電有望繼續超越三星公司,引領全球晶片產業再上一個新臺階。 作為臺灣的驕傲,晶片不僅代表了世界,也是當地的重要產業標誌。如果臺灣將晶片產業去掉,未來將會很難找到,一個可以佔到世界產業鏈高端,可以令人驕傲的產品。然而,作為臺灣驕傲的晶片產業,除了臺積電之外,卻沒有更好的公司可以參與到全球同行業競爭之中。
  • 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正式退休,把臺積電交給了一個班子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臺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到了1972年,41歲的張忠謀成為統領德州儀器3萬多員工、掌控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這位世界500強企業的3號人物,成為了當時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上世紀70年代末,英特爾迅速壯大,成為德儀半導體業務最強勁的對手,而英特爾最強勁的內存業務更是它的象徵。張忠謀決定打掉這個象徵。
  • 歐洲半導體技術實力如何?
    打開APP 歐洲半導體技術實力如何?對於大部分晶片企業來說,2nm製程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目前全球有能力挑戰這一關鍵技術的企業不會超過兩家,而且還遠未到量產階段,根據最新消息,臺積電2nm製程量產要到2024年。 在這一領域,美國雖然是半導體產業的開創者,但是正在逐漸喪失主導權,原始技術的領導地位已經從英特爾轉向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企業。
  • 「臺灣半導體指數」上線,臺積電、聯發科領銜
    半導體產業2020年發展火熱,中國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重鎮,表現尤其出色。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指數公司近期編制了「臺灣半導體指數」,並在1月4日正式上線。  臺灣半導體指數的十分成分股為臺積電、聯發科、聯電、日月光、矽力-KY、瑞昱、聯詠、穩懋、環球晶、世界先進。
  • 美國之後,韓國與臺灣地區誰是全球晶片第二強,中國能排第幾?
    要說晶片實力,美國排名第一毋庸置疑。那麼除了美國,誰的實力最強就很難說了。韓國,中國臺灣,日本以及歐洲都有非常強的實力。整體而言,歐洲,日本半導體工業逐漸衰落,很多企業已經相繼退出這一領域。目前實力最強的,應該只有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
  • 臺積電這家卡脖子企業 如何起於中國臺灣省
    1987年,在加州理工火箭噴射推進實檢室做研究員的張肇壯,在翻閱臺積電投資文件時發現,臺積電2億多美元的啟動資金,除了48.3%都是由政府出資,其餘27.5%是由荷蘭飛利浦承擔,24.2%由省內企業分擔。有趣的是,投資的省內企業無一家跟半導體產業相關。「這雖然很反常,但不是不能理解。
  • 臺積電罕見開放交流:看清臺積電,才能看清華為的實力
    看看美國科技大咖尼古拉斯·內格羅蓬在和任正非的對談中是怎麼說的:「我們(美國)不是半導體領域的絕對領導者了,我們沒有辦法使用半導體的優勢去使得中國屈服,目前臺灣在半導體是領先的,蘋果的CPU都是在臺灣生產。」他說的這家臺灣公司正是臺積電。
  • 年薪5萬美金,中國半導體產業砸重金挖走臺積電「大牛」
    近年來,我國在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布局越來越深遠,作為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與國際大國之間的技術代差。有消息指出,到2020年,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需要的人才在八十萬左右,目前僅能滿足一半需求,缺口達四十萬左右。
  • 臺灣地區半導體薪資排名:臺積電第14 名,拖了後腿
    而臺積電去年平均員工薪資為197.3 萬元新臺幣還不到200 萬元新臺幣,僅位居第14 名,拖了後腿。當然這也是因為在IC 設計產業中勞動力的價值更高,所以相對薪資也更高,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若不分產業,去年最高薪資的前4 名其實都不是IC產業,而是傳統產業。
  • 臺積電布局海外市場,將赴日建廠,日本半導體企業有望東山再起
    在半導體行業,臺積電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龍頭企業,在全球市場上擁有很高的地位,蘋果、高通、華為等大廠都採購臺積電的晶片,而且臺積電的晶片製程工藝也都是目前最先進的,可見其實力有多強。
  • 「AI軍火商」齊聚臺積電30周年慶,張忠謀對半導體業界的最後囑咐
    半導體行業共襄盛舉能把蘋果、NVIDIA、高通這些互相合作、競爭甚至打官司的公司,找來坐在一起的人,恐怕不多,今天這些公司的 CEO、COO 齊聚臺北,只為賣一個人面子——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他已經 86 歲高齡,雖然已經需要戴上耳機才能更聽清楚大家講話,但他卻是全球半導體產業最有影響力的人,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方式。
  • 臺積電的研發實力有多強大?臺積電:希望能出諾貝爾獎得主
    外界常誤解,以為博士進臺積電也是做製程,臺積電有5萬多員工,其中5000人是做研發,博士其實只有2000多人,而且大都在研發單位。當然他們除了基礎研究,也必然要了解製程,否則前端研發和後端量產無法串接起來。對博士而言,他們要確定喜歡這份工作才來做,如果博士讀完只是找一個薪水不錯,但未必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其實都做不久。
  • 居龍:臺灣半導體發展相對穩定,主要是因為臺積電
    集微網消息,5月20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 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指出,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導體景氣已經呈現降溫,主要受到手機、PC 需求逐漸下滑影響,再加上伺服器的需求也不如預期。而這波寒冬仍將影響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整體產業成長趨勢將會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