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成人的世界。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或者該做什麼!
在自然精靈俱樂部·讀書會成立之際,將這本書做為第一本共讀的書目很有必要。
這本書到底神奇在哪裡,參與到我們的閱讀分享中,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首先想要問大家,說起「自然」,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對我來說,是小時候爬樹摘果子,下河抓魚蝦,進行各種探索遊戲的遊樂場,就像《飛屋環遊記》的男主角一樣。還有成人之後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暢快,或者看著一望無垠的大海時的平靜,又或者是清晨鳥兒們的歡快的鳴叫。想想都覺得很愉悅,療愈身心。
圖片來自飛魚
書中作者提到「自然總是能給孩子一個更為廣闊遼遠的世界,既不同於父母給予的親情世界,也不像電視那樣『偷走』孩子們的時光,相反她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自然的豐富多彩激發了我們的創造力,她的包容和接納療愈身心,也讓我們懂得敬畏。
圖片來自蒹葭
既然要探討兒童和自然的關係,定義自然就很有必要了。作者對於自然有更深一層的定義。除了上述的實用價值。自然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它不僅僅是我們理解的山水,而是包含了整個物質世界,以及它所呈現的現象。人類創造的機器,居住的城市,似乎是反自然的,與自然是對立的關係。作者強調,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包括了人創造的一切。比如廢置的舊房子長出一大片植物,水泥地的世界裡隱藏著自然。
我十分喜歡作者對自然的理解和定義:「自然的神奇賦予我們的能力。」書中作者談及童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歷對他成年之後深遠的影響,自然賦予了他專注、平靜、好奇等美好的品質。
圖片來自果
自然給予我們的都是饋贈。對於現在的小朋友們來說是不是也一樣呢?
本書雖然是以美國為背景,卻與我們息息相關。中國的00後出生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電子產品充斥著他們的生活。目前我正擔任一位二年級小朋友的英語私教,這位小朋友最喜歡的是看鬥羅大陸和刷抖音,小朋友一刷短視頻就是幾個小時,樂此不疲,即便住在梧桐山如此接近大自然的地方。那住在市區的小朋友們接觸自然的機會就更少了。就像書中所說「我更喜歡在屋裡玩,因為到處都有電源插座。」他們喜歡呆在家裡,不愛運動。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
圖片來自果
為此,作者進行了大量的走訪,進一步探究「自然缺失症」現象的原因。綜合分析來看,主要原因有三個:一,父母因工作原因,隔離了兒童與自己、自然的玩耍,轉而依賴於電子娛樂;二,教育部門實行責任追究制度,致使學校過度安全保護,教育「去自然化」,無法開展戶外出遊、自然課堂等活動;三、補習班、興趣班的盲目追風,孩子已無時間與精力走進大自然。
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藥治療的病症,而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危險的現象,即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
自然之友理事長楊東平在推薦序的最後一段寫出了作者的理想狀態:「生存在大自然和網際網路之中,成為一個保持自然屬性的地球村村民。」
圖片來自姜姜
人類和自然的相處是一個漫長的摸索的過程。這次疫情也給了人類一次警示。
當我走進自然,身心放鬆打開五感,當感知自然裡的一切,自己更能安於當下。喚醒內在能量、專注力、感知力、創造力、生命力,大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師和療愈師。我10歲以前都生活在農村,自然賦予了我很多能力,包括強壯的身體,細膩的情感。我想分享12年年前的一個鏡頭,自然帶給我的溫暖和放鬆,我現在還歷歷在目。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審計一家上市公司,差不多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每天早上9:00上班,凌晨2點以後回家。項目結束時,我倒休半天,睡到中午下樓。走在西交民巷的巷子裡,我突然看到牆角有一簇黃色的迎春花,陽光照耀在迎春花上,閃爍著溫暖的光線。我停留在迎春花旁,凝視著,那一刻我流淚了。我感覺過去的兩個多月我從沒見過這麼美的場景。因為之前幾個月所有的記憶都是緊張的excel表,呼嘯而過的計程車和下車後漆黑瑟瑟發抖的腿,這簇黃色迎春花和陽光讓我回到了現實世界中,感受到了放鬆和溫暖。圖片來自藍雪
圖片來自通泉草
圖片來自魚鷹
圖片來自塵埃
有的時候,讀書也像是一場旅行,找個人一起走,路途就不會那麼遙遠了。
讀書像一滴水浸潤我們的心靈,折射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光芒。
作者:菜花
自然精靈俱樂部,一群來自五湖四海自然控的Club。毋庸置疑,這群人愛自然,珍惜自然,也願意為自己的孩子留住這些青山綠水。
娛樂功能:分享大自然的美好和在自然中的快樂。
心理功能:自然療愈心靈,為忙碌的生活賦能。
力量功能:從自然出發,鼓勵每個人到自然中去,建立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間的連結,感到集體的力量。
詳情諮詢菜花谷主
自然魔法棒所有文章,均為原創作品,如使用專輯作品(包括文字、圖像等),需聯繫著作權人,未經授權使用,均屬侵權行為,我司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