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自動過程與分解步驟
M45衝鋒鎗的自動原理與一般開膛待擊的衝鋒鎗沒有兩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槍沒有設置將槍機鎖定在前方的保險裝置,當裝入實彈匣後應當將槍機鎖在機匣後部的保險槽內,以防止發生跌落走火。射擊時只需稍向後拉動拉機柄,使拉機柄從保險卡槽中脫出,並進入拉機柄槽,待槍機被阻鐵掛住後,鬆開拉機柄,即進入待擊狀態。扣動扳機後,扳機前端下降,帶動阻鐵後部下降,並壓縮阻鐵簧,直至阻鐵後部從槍機後下方的待擊卡槽中脫出,槍機在復進簧的推動下推彈入膛,並擊發槍彈。在槍彈沒有完全進入彈膛前,擊針尖部是不對正槍彈底火的。槍彈擊發後,在火藥燃氣作用下,槍機在彈殼底部的推力下向後運動,壓縮復進簧,直至槍機尾端與機匣蓋帽碰撞後完全停止。隨後在復進簧的作用下槍機復進,重複上一個過程。如果不鬆開扳機,則直至彈匣內槍彈射完,槍機停在前方位置。如果中途鬆開扳機,則阻鐵後端在阻鐵簧力的作用下上抬,帶動扳機前端上抬,將槍機阻擋在待擊位置。繼續扣動扳機,則會重複前面的發射動作。
射擊中的M45B衝鋒鎗。從同時停留在空中的兩個彈殼來看,M45B衝鋒鎗射速偏高,但射擊時比較穩定,槍口上跳不明顯分解步驟為:第一步,按壓彈匣卡筍,取下彈匣;第二步,若槍機在待擊位置,則檢查彈膛內是否有彈,確認無彈後將槍機送回前方位置,若槍機本來就在前方,仍需拉開槍機,檢查彈膛內是否有彈,以防意外發生;第三步,向內按壓機匣蓋帽中心孔內的機匣蓋帽鎖緊帽,並逆時針旋轉機匣蓋帽到位後,將其向後抽出,注意此時需用力壓住蓋帽,防止其被復進簧彈出;第四步,抽出復進簧,扣住扳機,然後拉住拉機柄,向後抽出槍機;第五步,按壓槍管護筒定位銷向內,接著旋轉護筒,直至將其從機匣上旋下,然後向前抽出槍管。不完全分解到此為止,結合時按相反步驟進行,不過結合槍管時必須注意,一定要將槍管上的定位缺口對準機匣節套上的定位突起。
M45系列衝鋒鎗性能諸元
獨特的M39系列手槍彈
M45衝鋒鎗主要使用的是瑞典自行生產的M39系列手槍彈,包括M39普通彈、M39B普通彈、M39空包彈、M39室內近程彈以及M39惰性彈。
M39普通彈彈頭完全仿自於標準的鉛心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彈頭質量7.45g。M39B則有所改進,其彈頭被甲為覆銅鋼,彈頭弧形部和尖部的厚度較大,而圓柱部較小,中間充填鉛心,彈頭尾部為平底結構,整個彈頭質量達8g左右,略大於普通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彈頭,但槍口初速基本相同,因此M39B威力較大,而且其彈頭結構使得其比普通鉛心彈侵徹力更強。美國曾專門引進過此型槍彈作為軍用,並且禁止向民間出售。直到2003年,瑞典軍隊才停止使用M39B普通彈。
M39空包彈採用紅色塑料空心彈頭,出膛後彈頭會很快減速,但塑料彈頭在極近距離內仍有殺傷力,為防止誤傷人員和更可靠地完成自動循環,使用時需要更換專門的槍管和槍口罩。這種空包彈專用槍管前部內徑只有5.3mm,塑料彈頭在火藥燃氣的作用下擠出槍管,這樣就增大了作用在彈殼底部的衝擊力,使得發射輕質塑料彈頭時也能順暢地完成整個自動過程,同時槍口安裝的一個喇叭形附加罩能夠阻擋住飛出的塑料彈頭,防止碎片傷人。
M39室內近程彈也採用塑料彈頭,但不同的是其彈頭由黑色塑料注塑成形,彈頭頂部鑲嵌有一個質量為0.5g的鋼珠,發射時也需要使用專門的槍管,由於發射出的彈頭沒有阻擋,且彈頭輕小,可以滿足室內射擊訓練的需要。不過由於有彈頭射出,因此訓練時射手需要有足夠的防護。
M39B普通彈外觀與彈頭剖面(左側)及M39室內近程彈外觀與彈頭剖面(右側)走出瑞典 揚名中東
「塞德」衝鋒鎗在埃軍中參加過前四次中東戰爭。雖然該槍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中表現平平,但卻在巴勒斯坦人爭取建國的遊擊戰爭中嶄露頭角。作為向聯合國和以色列顯示埃及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一種表示,納賽爾同意向巴勒斯坦遊擊隊提供大量「塞德」衝鋒鎗,以便他們利用夜間滲透到以色列佔據的加薩走廊,開展一系列襲擊行動,因此該槍也獲得了「巴勒斯坦」衝鋒鎗的綽號。但由於巴勒斯坦遊擊隊的行動時常造成平民傷亡,在當時親以的西方人眼中,該槍被認為是恐怖分子使用的標誌性武器之一。「塞德」衝鋒鎗另外一個招致身敗名裂的事件是,1981年10月6日的埃及紀念贖罪日戰爭8周年的閱兵式上,當時的埃及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遭到偽裝成參閱部隊士兵的極端原教旨主義者刺殺,刺客和保鏢用「塞德」衝鋒鎗激烈對射,薩達特不幸中彈身亡。這次刺殺使得「塞德」的名聲一落千丈。
從1973年以後,隨著AK47突擊步槍的列裝,埃及軍隊逐步淘汰了「塞德」。但中東地區至今還充斥著從埃及和伊拉克流出的此型衝鋒鎗,至少在2008年5月的黎巴嫩教派衝突中,人們仍能看到武裝派別在使用這種武器。另外,在1956年、1967年和1973年的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人繳獲了大量M45B和「塞德」衝鋒鎗,如今其中很大一部分作為退役武器進入了國際收藏市場,美國民間的這兩種衝鋒鎗多是來自該渠道。
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場面瞬間。右邊的刺客正用「塞德」衝鋒鎗向主席臺掃射越南戰爭初期,美軍就向瑞典購買過一部分M45B衝鋒鎗,專門用於那些不能公開真實身份的所謂「邊緣任務」的場合。在這種情況下,性能可靠、彈藥通用性好、又在國際市場上可以隨處買到的M45B衝鋒鎗無疑是隱藏使用者身份的最佳武器,即使敵人繳獲了該槍,也無法直接證實使用者的國籍。這批衝鋒鎗的槍身多被處理成淡綠色,且沒有批號,以更好地隱蔽武器來源。在南越執行隱蔽行動的美國特種部隊及空軍、中央情報局的特種分隊都喜歡使用這種武器,其中海豹突擊隊是這種衝鋒鎗的主要客戶,因為M45B衝鋒鎗在潮溼和泥濘環境中仍能保持可靠性。海豹突擊隊在越南還使用過M45B衝鋒鎗的微聲型,用於特種作戰。由於需求量不斷增加,美國不得不向瑞典政府追加訂單,但此時越戰已全面爆發,根據瑞典的戰爭中立法,不允許政府向戰爭雙方的任何一方出售成品武器,甚至瑞典國內為此掀起了抗議浪潮,因此所有向美國出售武器的交易即告停止。在此情況下,美海軍陸戰隊於1966年委託史密斯-韋森公司研製一種與M45B類似的衝鋒鎗。史密斯-韋森公司很快對該槍進行了仿製,並加以適度改進,1967年1月,首支樣槍便進行了射擊試驗,定型後稱為M76衝鋒鎗,並在1970年前後正式配發給在越南作戰的SOG特種分隊,美國海軍給予該槍的制式編號稱為MK24。該槍空槍質量3.3kg,全槍長770mm,槍託摺疊後全槍長510mm,彈匣容彈量36發,理論射速750發/分。MK24衝鋒鎗可以看作是M45B的現代化「翻版」,最大改變是增加了快慢機,小握把形狀更加合理,但其總體性能沒有超越瑞典的原型槍,特別是MK24用薄鋼板製成的槍託在穩定性上不及瑞典或埃及的用鋼管制造的產品。另外,MK24採用簡易覘孔和不可調準星組成的瞄具,瞄準基線更短,在射速很高的情況下,精度難以滿足要求。此外,MK24的槍管取消了固定導槽,與槍管護筒的連接不及原型槍那樣牢固,分解結合後精度往往會有變化,連發射擊的彈著點分布不夠穩定。因此到1970年下半年,MK24便停產了。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的SOG特種分隊。左一、左二及右一為美國士兵,右起第二為被美國僱傭的南越士兵,其手中拿著的就是一支瑞典原產的M45B衝鋒鎗瑕不掩瑜 不失名槍風範
進入1970年代以後,隨著小口徑短突擊步槍的廣泛使用,與許多發射手槍彈的衝鋒鎗一樣,各國軍隊裝備的M45衝鋒鎗都相繼退出了現役。回顧M45幾十年以來的經歷,它能獲得眾人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總體設計比較合理,具有結構簡單,製造容易,射速適中,點射精度好,槍託抵肩舒適,彈匣設計可靠性高而且容彈量大等諸多優點。但受時代所限,該槍的缺點也比較明顯,特別是該槍與二戰期間設計的同類武器相比,材料、工藝和性能上都沒有明顯提高,全槍體積和質量仍然偏大,保險機構也不夠完善,而且在某些細節上人機工效不夠好,如小握把握持時不夠舒適。但這些都不妨礙M45衝鋒鎗成為1950~1970年代最成功的衝鋒鎗之一。
(本文發表於《輕兵器》2008年第10期下半月刊,公眾號文章有刪改)
有專業有態度的公眾號,歡迎掃碼關注,領取你的最權威輕武器攻略
《輕兵器》官方店鋪,主營《輕兵器》雜誌、《輕兵器》合訂本及各種軍事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