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生產:伊薩卡M3A1衝鋒鎗

2020-12-20 騰訊網

原標題:補充生產:伊薩卡M3A1衝鋒鎗

有「注油槍」之稱的美軍M3A1衝鋒鎗絕大多數都是由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生產的。此外,也有其他企業補充生產了一部分該槍。本文介紹的就是二戰後民用槍械廠家伊薩卡槍械公司生產「注油槍」的情況,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背景呢?——

伊薩卡槍械公司坐落在叢林掩映的伊薩卡市

M3/M3A1衝鋒鎗誕生及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生產情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滿足對衝鋒鎗日益增長的需求,美國陸軍決定尋求一種新的成本低廉、容易生產的衝鋒鎗。首先以湯姆遜M1928衝鋒鎗為基礎進行簡化改進,設計出了可大批量生產的M1衝鋒鎗,後來又對M1衝鋒鎗進行進一步簡化,設計出M1A1衝鋒鎗。只是美軍雖然對湯姆遜系列衝鋒鎗反覆進行簡化改進,但由於湯姆遜系列衝鋒鎗很多部件都是通過複雜的切削加工製成,耗時耗力,因此在提高生產性能方面並未能取得顯著效果。為此,美軍在改進簡化湯姆遜系列衝鋒鎗的同時,也積極尋求其他衝鋒鎗的設計來取代湯姆遜M1928衝鋒鎗。

1941年2月6日,在美國陸軍武器部輕武器分部的牽頭下,美國陸軍在阿伯丁試驗場對美國國內及歐洲各國設計的20多種衝鋒鎗進行了性能、操作性、生產性等廣範圍的對比測試,以為湯姆遜M1928衝鋒鎗尋找一支合適的替代品。在參與測試的衝鋒鎗中包括美國的湯姆遜M1928A1衝鋒鎗、M1衝鋒鎗、T2衝鋒鎗、海德2型衝鋒鎗、雷星M2衝鋒鎗、英國司登衝鋒鎗、澳大利亞奧斯登衝鋒鎗、芬蘭M1931衝鋒鎗、德國MP40衝鋒鎗等。在此次對比測試中,獲得最高評價的是英國司登衝鋒鎗,其採用粗糙的金屬管和衝壓件焊接而成,結構設計非常簡單,擁有湯姆遜系列衝鋒鎗無法比擬的大批量生產性能。而在美國國內提供的設計中,海德2型衝鋒鎗得到了最高評價。出於對國產武器的支持,美國陸軍最終放棄了英國的司登衝鋒鎗,而決定採用海德2型衝鋒鎗,將其命名為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

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由馬林公司槍械設計師喬治·海德設計,其制式名稱也是根據海德的名字命名的。該槍發射湯姆遜衝鋒鎗所使用的0.45英寸ACP槍彈,可使用湯姆遜衝鋒鎗的彈匣供彈,射速約為525發/分。該槍採用當時還很罕見的鍛壓粉末金屬技術以及大量衝壓件製造而成,儘管結構不如司登衝鋒鎗那麼簡單,但也沒有M1衝鋒鎗那麼複雜。其全槍長815mm,槍管長303mm,全槍質量比當時現役的M1衝鋒鎗輕5%,而在成本上卻減少了約50%,每支造價36.76美元。

在測試中,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的精度表現相當完美,故障率非常低。據稱在試驗中共試射了2640發槍彈,只有2發彈發生故障。但是在送到陸軍武器部的6支樣槍中,有兩支樣槍在測試中出現了裂痕,使陸軍武器部對其質量不太滿意。儘管如此,美國陸軍仍向馬林公司下達了一份生產165000支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的訂單。但非常糟糕的是,馬林公司並沒有能力來生產如此龐大數量的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因此將該槍的很多部件承包給次承包商生產。另外,在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的生產過程中麻煩一直不斷,如次承包商沒有及時交貨,即使交貨了送到的部件又不符合標準等等,使該槍的生產被大大拖延,第一批樣槍在1943年5月才送到陸軍司令部進行測試。而此時M3衝鋒鎗已經定型幾個月的時間,並且早已在流水線上開足馬力生產,因此陸軍武器部於1943年6月宣布撤銷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的生產計劃。

在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準備生產之時,另一支由喬治·海德設計的衝鋒鎗正在開發之中。該槍的原型槍被命名為T15衝鋒鎗,在設計過程中大量參考了英國的司登衝鋒鎗。其可選擇發火射擊,設計十分簡單,除一少部分部件之外,其餘大部分部件都由金屬鋼板衝壓加工而成,生產十分容易,大大節約了生產時間。該槍槍機組件位於兩個固定在機匣後部的鋼杆之上,槍機組件前方由槍管固定在一塊鋼板上,槍管旋擰在機匣前部。槍機在動作時不會碰到機匣內部,而只是在兩個鋼杆上滑動,這樣的設計能保持活動部件不被塵土侵入,以提高槍械的可靠性。

陸軍武器部對T15衝鋒鎗的設計非常感興趣,但是認為其還不夠理想,因此對該設計提出了幾點改進要求,命令海德繼續對其進行設計。海德根據陸軍武器部的要求對T15衝鋒鎗進行改進,其中重要的改進之處包括將選擇發火射擊改為僅能連發射擊,並降低槍械發射速度,為該槍配備轉換套件,使其可以很容易地轉換為使用在歐洲比較流行的9mm口徑槍彈。經過這樣的改進之後,該槍被命名為T20衝鋒鎗。

海德將T20衝鋒鎗提交給陸軍武器部之後,陸軍武器部對其設計仍有不滿,希望在該設計的基礎上加以進一步改進。為此,陸軍武器部成立了開發小組,以T20衝鋒鎗為基礎,由陸軍少校雷內·斯達特拉牽頭,指派軍官摩特斯和通用汽車公司國內市場總工程師弗雷特裡克·桑普森主要負責對該槍進行改進。

開發小組仔細對照美國陸軍武器部的要求,對T20衝鋒鎗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改進後的該槍被提交給陸軍武器部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廣泛範圍測試,測試結果非常令陸軍武器部滿意,100分的滿分其獲得了95分的高分,比此前所有經過測試的衝鋒鎗得分都高。基於此次測試,美國陸軍於1942年12月24日將該槍定為制式衝鋒鎗,命名為M3 0.45英寸衝鋒鎗。該衝鋒鎗的採用,比海德-茵藍德M2衝鋒鎗的提交要早好幾個月的時間。

M3衝鋒鎗定型成功後,選定具有豐富衝壓加工技術和經驗的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對其進行生產。1943年1月29日,美軍與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籤訂合同,生產30萬支不含槍機組件的M3衝鋒鎗部件,每支的成本花費定為17.93美元,當然這一花費在M3衝鋒鎗的生產合同期內根據實際情況多次進行修改。槍機組件的合同被承包給野牛武器公司,每個槍機組件的成本花費定為2.58美元。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接到合同後立即整頓生產線,當年夏季就正式投入生產M3衝鋒鎗,夏季結束之前,就已經將生產完成的第一批M3衝鋒鎗交付給美國陸軍使用。第一批該槍交付後,被配發給突擊隊員、傘降員和裝甲車人員等使用。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二戰的最後階段也配發了M3衝鋒鎗。剛開始配發時,美軍士兵對M3衝鋒鎗的外觀極為不習慣,並將其恥笑為「注油槍」。但是該槍投入實戰後,因為性能優越且射擊容易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的信賴。

M3衝鋒鎗經過實戰考驗,暴露出了一些缺陷,1944年,美國陸軍武器部命令根據該槍的使用經驗對其進行改進。最大的改進之處是M3衝鋒鎗的搖柄狀拉機柄由於使用不便而被去掉,改為用手直接扣住槍機前端的凹槽後拉即可,此外還有一些細節之處經過修改,改進後的型號命名為M3A1衝鋒鎗,同樣由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生產,於1944年底配發給部隊使用。

在生產的頂峰時期,導航燈分公司每2.4分鐘就生產出一支新的M3衝鋒鎗。從1943~1944年底,美國陸軍總共從導航燈分公司接收了605694支M3衝鋒鎗。其改進型M3A1衝鋒鎗僅在1945年前半段生產,到當年8月停止生產時共生產了82281支。

韓戰中,美軍士兵使用M3A1衝鋒鎗作戰

二戰時期的M3A1衝鋒鎗全部由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生產

伊薩卡槍械公司M3A1衝鋒鎗生產情況

坐落在紐約州湯普金斯縣首府伊薩卡市的伊薩卡槍械公司是一家成立於1880年代的老牌民用槍械公司,主要生產霰彈槍和各種民用步槍,其最著名的產品是供美軍軍用的伊薩卡M37霰彈槍。伊薩卡公司第一次接觸到M3衝鋒鎗的生產是在二戰後1953年獲得的一份生產合同,合同號為DA 30-115-ORD-355,要求為M3衝鋒鎗生產備用槍機組件。美軍的M3衝鋒鎗使用非常頻繁,導致很多槍上的槍機組件由於使用過度而損壞無法使用。伊薩卡公司生產的備用槍機組件正是為了在需要時替換損壞的槍機組件。根據此次合同,從1953~1954年期間,伊薩卡公司共為M3衝鋒鎗生產了90136套備用的槍機組件。

伊薩卡公司生產的M3A1衝鋒鎗

伊薩卡公司M3A1衝鋒鎗彈匣座上印有公司名稱「ITHACA GUN CO,INC.」銘文

伊薩卡公司也為美軍生產了一批成品M3A1衝鋒鎗,但生產過程歷經波折。

在二戰末期的1945年2月22日,美國陸軍武器部建議將現役部隊中使用的湯姆遜M1928衝鋒鎗、M1衝鋒鎗和M1A1衝鋒鎗都替換為M3和M3A1衝鋒鎗。在現役部隊中減少服役衝鋒鎗的種類,是為了有效提高武器部件維修保養的效率。同時,陸軍武器部還建議在生產M3和M3A1衝鋒鎗時,提高M3A1衝鋒鎗的生產數量,使M3A1衝鋒鎗的裝備數量逐漸超過M3衝鋒鎗的裝備數量。根據陸軍武器部的建議,現役部隊中要將所有湯姆遜M1928衝鋒鎗、M1衝鋒鎗和M1A1衝鋒鎗完全替換掉,所需要的M3及M3A1衝鋒鎗的數量是相當巨大的,特別是M3A1衝鋒鎗。據估計,在1946年之前,需要生產的M3A1衝鋒鎗數量將會高達151311支之多。然而,在尚未將如此龐大的生產計劃付諸行動之前,二戰就已經結束了,因此M3及M3A1衝鋒鎗的生產計劃也隨之被停止。但是根據1946年3月27日編纂的戰後備忘錄中記載,即使是戰爭結束後需求量不斷下滑,但是美軍部隊中M3及M3A1衝鋒鎗的缺口仍高達50000支,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美國軍隊中的湯姆遜M1928衝鋒鎗、M1衝鋒鎗及M1A1衝鋒鎗並沒有被完全退出現役。

然而韓戰的爆發,使美軍部隊對M3及M3A1衝鋒鎗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為此,在短時間內生產大量的M3及M3A1衝鋒鎗以供部隊使用已經成為必然。除了要求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繼續生產這兩種衝鋒鎗之外,為了加大產量,在1950年代,通過紐約武器部的牽線,美國陸軍武器部與伊薩卡槍械公司籤訂了一份生產合同,合同號為W-19-058-ORD-7894,要求該公司生產7萬支M3A1衝鋒鎗。

合同執行後,由於伊薩卡公司並沒有太多為軍方生產制式武器的經驗,為了降低其生產M3A1衝鋒鎗的難度,美國陸軍武器部要求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將生產該槍時總結的經驗及技術數據打包成文件轉送給伊薩卡槍械公司。雖然有了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的大力協助,並且公司早前也曾為M3衝鋒鎗生產過槍機組件,但是伊薩卡槍械公司軍用整槍的生產經驗實在太缺乏,生產過程中出現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導致公司的生產進度大大拖延,直到韓戰結束之後的1955~1956年期間,才開始生產出完整的M3A1衝鋒鎗,因此這批伊薩卡公司生產的M3A1衝鋒鎗並沒有被用於韓戰中。不過,在韓戰期間,很多槍械公司都曾為M3A1衝鋒鎗生產過備用部件,有大型兵工廠,如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巖島兵工廠等都曾生產過,另外也有小型私人武器生產公司。

從外觀上看,伊薩卡公司生產的M3A1衝鋒鎗與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生產的該槍僅有幾處差別可分辨,如彈匣座上印有「ITHACA GUN CO,INC.」(伊薩卡槍械有限公司)銘文;伊薩卡公司M3A1衝鋒鎗的所有部件上都刻有「ITG」的銘文,代表由伊薩卡槍械公司生產;伊薩卡M3A1衝鋒鎗手槍握把上採用菱形防滑紋式樣,與導航燈分公司產品所不同的。伊薩卡公司M3A1衝鋒鎗和導航燈分公司M3A1衝鋒鎗之間的部件是100%可以進行互換的。

1957年,M14步槍及其配用的7.62×51mm槍彈設計出來並被美軍決定採用。該槍可以承擔多種角色,包括步槍、卡賓槍、衝鋒鎗等等,因此美軍中早前裝備的很多武器都逐步被取消。由此,湯姆遜M1928衝鋒鎗在美軍中被廢棄,而M3及M3A1衝鋒鎗也由制式武器轉變為替換型。這樣,伊薩卡槍械公司未完成的M3A1衝鋒鎗的生產合同被取消。在合同取消之前,公司共生產了33277支M3A1衝鋒鎗,生產編號從721330~754556。不得不提的是,伊薩卡槍械公司生產的M3A1衝鋒鎗的總量,還不如二戰時期通用汽車公司導航燈分公司每月生產的M3衝鋒鎗的數量。

M3A1衝鋒鎗並沒有立即退出美軍現役,因為雖然M14步槍被決定採用,但是其生產卻遭到了延遲,直到1959年才開始配發部隊,到1963年中期,配發美軍的M14步槍僅393437支,因此到當時還有很多M1衝鋒鎗及M3/M3A1衝鋒鎗在美軍部隊中服役。特別是M3A1衝鋒鎗在越南戰爭期間仍有使用,並且很多公司還為該槍生產了大量的備用部件,包括經防腐蝕處理的鍍鎳槍管等。此後,M3A1衝鋒鎗在很多預備役部隊中使用,直到1990年代晚期才最終被取消服役。

相關焦點

  • 全民突擊伊薩卡M37怎麼樣 霰彈槍伊薩卡M37圖鑑
    霰彈槍,伊薩卡M37,C槍,子彈密集,威力強大的霰彈槍,對準中近距離目標胸部開火後,幾乎所有子彈能命中目標。點評:近距離型的霰彈槍,不太實用,雖然威力大,但是後期也跟不上腳步,實在沒有好槍就用吧。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衝鋒鎗於1920年誕生,在二次大戰期間,湯姆遜衝鋒鎗生產總數達到了140萬支。
  • 蘇聯生產了600萬支波波衝鋒鎗,為什麼二戰後就被蘇聯淘汰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二戰時期有一個武器可以說名聞天下,就是蘇聯的波波衝鋒鎗,他在作戰的時候非常的方便,可以輕易的制服對手。在二戰時期主要使用的武器有機槍、步槍、手槍等,隨著戰爭的演變,人們意識到在手槍和步槍之間缺了一個過渡,那就是衝鋒鎗。在蘇聯打芬蘭的時候,衝鋒鎗的優勢越來越突出,隨後蘇聯就研製了波波沙衝鋒鎗。蘇聯前後生產出了六百多萬支波波沙衝鋒鎗。到了後期,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使用這個武器,可以說波波沙在衝鋒鎗中是一個無敵的存在。
  • 衝鋒鎗版的撕布機,二戰德國科恩茲衝鋒鎗,射速太快難以駕馭
    二戰後期,德國開始生產一系列簡易武器,用來武裝人民衝鋒隊這些缺乏訓練的部隊,在眾多的設計競標中,科恩滋衝鋒鎗算是比較特別的一款,而且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它在戰後很久才為外界所熟知。
  • 瓦爾特使用的是什麼衝鋒鎗?
    MP40衝鋒鎗,及其原型槍MP38衝鋒鎗,是不同於傳統槍械製造觀念具有現代衝鋒鎗特點的方便批量生產而設計的第一種衝鋒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衝鋒鎗。它曾經被稱為「施邁瑟衝鋒鎗」,其實與德國槍械設計師胡戈·施邁瑟並無聯繫,他並沒有參與該槍的設計。上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作戰,主要以陣地戰和碉堡作戰為主。
  • 美國伊薩卡學院可以選擇哪些專業?
    美國伊薩卡學院位於美國紐約州的伊薩卡市,伊薩卡(Ithaca),或譯綺色佳,是位於美國紐約上州中部的城市,紐約州湯普金斯縣首府,毗鄰五指湖區之一卡尤加湖畔。是康乃爾大學所在地。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特別是波波沙衝鋒鎗和MP-40衝鋒鎗,德軍士兵特別喜歡用PPS-41衝鋒鎗(中國叫波波沙衝鋒鎗),而蘇軍士兵則特別喜歡用MP-40衝鋒鎗,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2,PPS-41衝鋒鎗的優點 生產這種槍不需要稀缺的資源以及很高的工藝要求,PPSH衝鋒鎗的大部分部件在普通工廠就能生產出來,比如說衝鋒鎗的槍管就是通過粗銑削或車削製成的。
  • 使命召喚OL衝鋒鎗投票 你希望以後加入哪把衝鋒鎗 SMG5、烏茲太孤單
    英格拉姆Mac10式衝鋒鎗由美國戈登·B·英格拉姆於1964年開始設計,美國軍用武器裝備公司1969年開始生產。為了擴大其銷售市場,每種槍都有標準型和民用型,而標準型專供軍用和警用。Mac10式衝鋒鎗是現代名槍之一,目前該槍裝備美國、英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以色列、葡萄牙、委內瑞拉等國家的警察和特種部隊。Mac10式標準型衝鋒鎗結構緊湊,動作可靠,大量採用高強度鋼板衝壓件,結實耐用,可配裝消聲器作微聲武器使用。
  • 二戰日軍為何寧願拼刺刀也不用衝鋒鎗?用衝鋒鎗,日本人死得更快
    但是,日軍通常裝備單發栓動的三八式步槍,衝鋒鎗卻基本不用,特別是在近戰中,日軍寧願拼刺刀也不用衝鋒鎗,為什麼在二戰中,日本陸軍很少使用衝鋒鎗呢? 而衝鋒鎗也屬於輕武器,生產並不難,子彈的生產就更簡單了,日本屬於工業強國,不大可能連最基本的輕武器彈藥都保證不了!
  • 司登式衝鋒鎗一把「水管工的傑作」
    二戰初期,英法軍隊在歐洲大陸和德國人幹上了,由於步兵裝備的基本上都是栓動步槍,在近距離交戰中,充分領教了德國步兵手中雖然數量不多,但火力卻非常兇猛的MP38/40這兩把9毫米衝鋒鎗的厲害。由於從美軍進口湯姆遜衝鋒鎗價格過於昂貴,每把最起需要70美元,11.43毫米的槍彈,也必須花錢從美國進口,後勤供應不方便,難以滿足英軍的作戰需求。於是,英國人決定在繳獲德軍MP-40衝鋒鎗的基礎上,自行研發一把衝鋒鎗,司登式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了。
  • 主武器:伊薩卡M37
    伊薩卡M37價格:1000CF/7天裝彈:5/25彈道:見圖特色:·復古造型·威力大(至少商城數據比較裡是威力最大的霰彈槍)
  • 這支抗戰劇裡頻頻出現的衝鋒鎗,根本就沒來過抗戰戰場
    衝鋒鎗,其中M2衝鋒鎗一度被美軍列為備選制式武器,作為湯姆森衝鋒鎗的補充,但因為生產環節出了一些問題,最終該槍沒有投產。M3衝鋒鎗的研製背景是美軍參加二戰後,對衝鋒鎗的需求量大增,雖然採購了湯姆森M1928A1衝鋒鎗和簡化的M1、M1A1衝鋒鎗,但湯姆森衝鋒鎗生產工藝複雜,成本太高,作為一種僅在近距離噴射手槍彈頭的自動武器實在是不划算。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
  • CF,伊薩卡M37再添新成員,霰彈槍英雄級究竟何時出現?
    伊薩卡M37伊薩卡M37霰彈槍,槍如其名,是在1937年由美國伊薩卡公司製造,後被美軍正式使用。這把輕量型霰彈槍具有較高精準度與優秀的機動性,在同類中出類拔萃。早在2011年6月的《槍王之王》版本中伊薩卡M37就已經出現,特點是精度小,威力大,在近距離對戰過程中基本是一槍一個,但換彈慢,而且子彈挨個填充,不適合在生化模式中壓制殭屍,但特別適合爆破這種敵人特別少的,打近距離伏擊戰,見人就秒。
  • 衝鋒鎗的困局,SIG MPX衝鋒鎗靠精度的救贖之路
    話說二十一世紀之後,衝鋒鎗這個玩意越來越少,近十年以來。掰手指都也就Kriss的Vector,SIG的MPX,Cz 蠍Evo3之類的。而且要是沒有射擊遊戲,估計連這幾個都沒什麼知名度。當然,弄得衝鋒鎗現在如此半死不會的主兇還是步槍的小口徑化,短突不單能幹衝鋒鎗的貨,而且往往還幹的更好。
  •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蘇聯PPS-43衝鋒鎗成型之路及多國仿製型
    衝鋒鎗的研製工作重新開始後,最先設計成功的是PPD40衝鋒鎗,該槍是捷格加廖夫在PPD34/38衝鋒鎗基礎上加以小改進設計而成的。但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發現PPD40衝鋒鎗並不適合快速生產,於是採用了由斯帕金設計的PPSh-41衝鋒鎗。該槍相比於PPD系列衝鋒鎗結構簡單、生產便利,很快便大量生產、裝備部隊。
  • 二戰波蘭地下黨衝鋒鎗,自造難度比我們想像的更艱苦
    昨天在寫《血戰華沙》的輕武器盤點時談到了一把劇中沒出現的衝鋒鎗——Byskawica,波蘭語中意為閃電,這把衝鋒鎗產量並不大,大約總數在700支左右。但這也沒辦法,畢竟這是1943年-1944年間,波蘭人在納粹佔領區的地下工坊裡製造的,能產出700支已經很不容易了。
  • 二戰前最好的衝鋒鎗:德國「移花接木」下的傑作,斯太爾S1-100
    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打字機1929年,生產了好幾年蒸汽機車、農用機械、辦公設備的萊茵金屬公司,為避開和約限制,收購了瑞士索洛圖恩兵工廠(Waffenfabrik Solothurn),開始秘密對MP.19進行完善。為了掩人耳目,其·代號也按照瑞士的來,被命名為「S1-100」。
  • 二戰德國「兇器」之MP35衝鋒鎗:設計獨特,黨衛軍曾大量裝備
    二戰時期,交戰雙方普遍使用栓動步槍+衝鋒鎗的組命,以便充分發揮栓動步槍的精確性與衝鋒鎗的近戰優勢。比如蘇聯使用的是莫辛納甘步槍+波波沙衝鋒鎗,德國是毛瑟步槍+MP40衝鋒鎗等。二戰時衝鋒鎗型號之多,哪怕最資深的軍迷也搞不清楚。絕大多數人只知道幾種,比如提起德國肯定都知道M40衝鋒鎗,實際上德國裝備使用過很多種衝鋒鎗,比如MP18/28、MP32、MP34、MP3008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MP35衝鋒鎗。
  • 用皮帶當握把 射速驚人的MAC10衝鋒鎗
    現代單兵武器系列(24)MAC10衝鋒鎗如果你是CS:GO的玩家,那麼提到匪徒專用的微型衝鋒鎗,你一定已經知道今天要介紹的是什麼槍了。當然如果你到現在也還不知我所說的槍為何物的話,也不要著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現實中的這把槍——MAC10衝鋒鎗。MAC10衝鋒鎗MAC10衝鋒鎗又叫英格拉姆10型衝鋒鎗,是由美國人戈登·B·英格拉姆在1964年開始設計的,設計完成後由美國軍用武器裝備公司在1969年開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