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非到哥大OR,我的申請總結

2021-01-11 騰訊網

從雙非到哥大OR, 我的申請總結!

基本背景

本科:某雙非財經類院校

GPA: 92

GRE: 325

IELTS: 7

申請結果: Columbia MSOR

前言

從大一開始準備申請US院校的MFE專業,2017 Fall申請MFE全軍覆沒,GAP year找到了GGU,目前收到了2018 Fall Columbia MSOR錄取。

一、申請準備

我覺得申請大概是從兩方面準備,軟實力和硬實力。

1、關於硬實力

硬實力除了維持一個比較高的GPA,儘可能多選些solid courses,數學和編程課多多益善。學校選不了的課,可以通過Coursera, EdX這樣的MOOC 平臺,或者UIUC、UCB這樣開設online course的學校,進行補充。Top MFE比如UCB會給出prerequisite list,很多課如果你之前沒有學過,錄取後也要完成的。對於math課程比較少的同學,可以考慮GRE Math Sub,從去年起sub答錯題不再扣分了,所以拿到好成績的概率或者比之前大了一些(對於topology之類的pure math內容,可以肆無忌憚的蒙了)。

關於GT成績,建議大家能刷高就儘量刷高。這幾年感覺申請MFE的同學,GT越來越高,所以如果GT比較低的話,可能在初篩的時候就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口語方面一定要重視,現在感覺越來越多的學校注重申請者的口語,尤其是對於MFE這個專業,雖然比較technical,但是進入finance sector,communication skill也很重要,大家在平時儘量多注重這方面的培養。

最後硬實力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本科院校,這點雖然很多申請者已經很難改變。不過對於非top school的同學,大三本科transfer to美本、加本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在北京上學的同學還可以考慮北京大學國發院的經雙項目,這些都是提升院校背景的好方法。由於現在MFE專業申請很激烈,很多學校會把更多的offer發給自己target school target program的申請者,對於非target school的學生,申請成功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在無法改變院校背景的情況下,建議大家儘可能申請semester exchange program,在交換的1學期中,爭取拿到很不錯的US professor推薦信,這也是彌補院校背景的一種方法。當然,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去US做summer research,對於MFE而言,偏stats或者operations research的暑研對申請還是很有幫助的。

關於暑研和學期交換,GGU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無論是幫助大二、大三同學申請非學校合作項目的交換,還是暑期科研的內推都是非常給力的。我就是在gap year的暑假得到了GGU的內推,去香港某高校做了一個summer research,豐富了自己的經歷。

2、說完硬實力,再說一下軟實力

對於MFE這種job oriented的program,軟實力最重要的就是intern了。最有效的肯定是quant related intern,現在國內的量化私募越來越多,所以相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不過很多quant intern都需要經歷好幾輪的tech interview,這塊大家要提前準備。在申請過程中,像UCB和Baruch這樣的top項目也是需要2輪以上的tech interview,所以在找實習的過程中,也為未來申請做了準備。

找實習儘量找big name尤其是那些multinational companies,即便不是那麼quant related,但是寫在resume上也對申請很有幫助。對於quant intern來說,還有一個考量的要點就是帶你的人的背景,如果是wall street回來的是再好不過(最好是那幾個TOP MFE出來的),雖然實習很難真正學到東西,但是如果有US背景的人能給你寫一封強推,那對申請也是很大的加分。

二、申請過程

每個申請季都很難熬,我在經歷去年申請季的煎熬,今年又經歷了一次。12月初拿到了Baruch的面試,掛在了2面。現在tech interview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基本要你答得又快又好,平時大家不光要訓練自己的解題能力,還有訓練自己的解題速度,這點很關鍵。被Baruch拒了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直到4月初收到Columbia MSOR的offer,一切才柳暗花明。

三、Why GGU

首先GGU擁有非常強大的network,很多科研和實習的內推機會。我覺得對於我這樣的非top school的學生尤其重要。對於那些top school的學生可能從自己的學校或者學長學姐就能獲得很不錯的資源,但是對於非top的那些比較好的學生,可能缺的就是平臺,在我看來GGU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我本人是在GGU推薦下拿到了香港某高校的summer research機會,在那裡認識了很多不錯的同學和老師,通過日常交流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提升了自己對金融行業的認知。

其次GGU在MFE這個申請方向上確實很專業,比如我的培訓師張老師及時向我提供了Columbia MFE基本不再自動轉OR的信息,建議我直接申請OR。在現在的申請大背景下,在不能同時申請的情況下,可以更多的考慮申請中間院校。當然對於可以同時申請的項目,建議大家還是掃申,沒準幸運女神就降臨在你的頭上了。最後,GGU的mock interivew很棒,模擬面試官很好的幫我指出了不足之處。

四、鳴謝

首先感謝我的培訓師和mentor在申請過程中給與我的幫助,其次感謝在申請季幫我提交推薦信的professors和director。最後感謝我的父母和同學在gap year中一直給我鼓勵和支持,能取得這樣的結果,離不開你們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學員經驗】我的2019MSF申請總結
    但是當時由於疲於考語言和上課的情況下,而且還要面臨找實習、選校以及一系列申請問題,因此在同學的推薦下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雨點留學。事實證明這是個無比正確的決定,無論是文書修改,還是送分、查看材料是否送到這些細節上的事,雨點留學團隊都會一一為我打理。並且在每次面試的時候都會提醒我練習mock interview。
  • 從人民大學到LSE傳媒offer,我的申請總結
    從人民大學到LSE傳媒offer,我的申請總結!(世畢盟學員) );UCL-Media, Culture and Education;KCL-Digital Assessment& Media Management 最終去向:LSE-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Governance) 二、總結一下我的申請條件
  • 從北大信科到MIT EECS PhD,我的2018申請總結!
    申請季在幾周前戲劇性收尾,回顧申請所經歷的過程,也有自己總結的一些心得。相信關注這篇推送的同學也看過很多申請總結了,我就提供一些個人認為重要的建議,希望為學弟學妹們提供些許的幫助。對於申請EECS Ph.D.的同學,我認為個人背景重要性排序為:推薦信 > paper > 科研實習經歷 ≈ GPA > G or T。
  • MIT機械工程全獎,2018我的申請總結!
    四月來臨,持續近一年的申請季也即將結束。回顧過去一年,有準備GT考試的紮實奮鬥,有提交申請前的緊張,有刷郵箱等offer的焦慮,有被夢想學校錄取的狂喜,也有塵埃落定後對新生活的期待。如果人生有快進鍵,恐怕很多人都會直接選擇下一步。然而,我願回味這漫長的申請季,其間有太多的人幫助我啟發我,陪伴我經歷了挫折和挑戰,讓我對這一年充滿回憶。
  • 從北大經院到CMU MSCF,我的2018申請總結
    從北大經院到CMU MSCF,我的2018申請總結(世畢盟教育)學·生·背·景金融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雙學位)TOEFL:107(S24)GRE:158+170+3.0實習:一段私募的量化實習,一段券商研究部實習,一段諮詢實習AD:CMU MSCF
  • LBS金融分析碩士(MFA)錄取,我的2018申請總結
    2018年3月8日凌晨一點收到的LBS MFA錄取郵件,將為期六個月的我的申請季畫上了一個句號。其實這六個月的過程一直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考了三次的GMAT到填網申筆面試和收到一些拒信,與offer滿滿的同學們相比我的申請結果並不出色,但收到dream school的offer時我又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至少這六個月的努力沒有完全白費。
  • 世畢盟:從復旦到Yale, UCSD博士,我的2018申請總結
    原標題:世畢盟:從復旦到Yale, UCSD博士,我的2018申請總結 背景GPA及語言考試GPA:3.59Ranking:11/94TOFEL:100GRE:V159,Q169,
  • 回顧總結整個建築聯盟學院申請過程
    現在我們就來回顧總結整個申請過程。即使對於英國本土學生而言,也有很多人認為建築聯盟學院比劍橋建築系更加難考,因為這所學校的教育體系與別的院校不同,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現在我們就來回顧總結整個申請過程:學生背景: 本人,西安美術學院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系學生,非常嚮往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習申請劣勢: 本科院校不知名,非211重點大學;跨專業申請建築設計申請優勢:專業成績優秀,GPA 3.6申請過程分析:第一: 2010年10月我到他公司諮詢,經過與他多次溝通後,我對他的各方面情況有了深層了解
  • 應用語言學博士DIY申請經驗總結
    關於申請周期的總結及補充:1.獎學金的申請前提是先被學校錄取,如果覺得有把握拿獎的申請者一定要留好充足的時間,因為獎學金的申請截止時間一般早於項目的申請截止時間,比如蘭卡的一些獎學金申請截止時間都集中在二、三月份,而我次年一月開學的項目,申請截止時間在申請當年的十月,從我2月20日提交申請到4月12日收到錄取,學校差不多需要50天的運作周期審核、面試、決定,雖然我申請得比較早,但還是完美錯過獎學金申請了呃。。。
  • 在職申請博士申請經驗:針對跨專業在職申請人的博士申請總結
    今年的申請算是告一段落了。僥倖有書讀,前途未知。我覺得申請當中的未知因素太多了,信息極度不對稱,甚至是誤導,這一點對於跨專業申請和工作在職申請人尤甚。我自己今年的申請過程非常兇險。最後去的學校我原來根本沒有聽說過。 是一位G 友介紹給我一個她申請商科phd的朋友,然後這位朋友把我拉進了一個商科申請的群。
  • Story 拒絕拖延,以積極的態度貫穿申請始終——我的申請總結
    瑞典那裡科研也非常清閒,我所在的課題組一般大家都早上 9 點來,然後下午 4 點實驗室基本就沒人了。所以,我閒暇時間開始準備 G。現在回想看來,其實瑞典這段非主流經歷對我的申請還是非常好的,瑞典老師的推薦信非常給力,那段科研經歷也得以在個人陳述中濃妝淡抹,之後還因此發了篇二作(儘管申請前的狀態仍只是 submitted),另外那次瑞典考 G 的成績一次就達標了,回國後也沒再花任何時間在上面。
  • 世畢盟留學:Stanford CS Master 遲到的申請總結
    這是一篇遲到的申請總結,申請季過去後,整個人像是頹了一大堆,還有很多飯局要吃,好多新夥伴要認識,一切的一切都發生的好快,幸而最後的結局是美好的。  大致背景: THU軟體學院 GPA ranking: 40%  申請結果總結如下: –AD: Stanford, CMU MCDS, CMU MSE, Brown, UCLA, Upenn, Columbia, Duke CS –Reject: UIUC, Berkeley, UCSD, CMU ml, CMU CSD, Harvard –Pending: Princeton
  • 從GPA 79.92轉專業,到Columbia MPA,我的2018申請總結!
    我的硬體條件可以看出來很差,在學校裡就不算優秀的那一撥,工作後上升也很有限。除了英語底子較好,我的申請幾乎是一開始就進入了死胡同。一切的轉折都從選擇GGU開始。這時候,我覺得選擇GGU就是我申請之路上一個重要節點。選擇之前,我是迷茫緊張的。我比較了很多家中介,有朋友選擇的,也有身邊老師推薦的,我每一家都聊了聊。記得那個時候是跟武漢GGU的晶晶聊,聊完之後我基本就對GGU的牌子的敬業精神放心了。
  • 遲到的申請總結 【Medical Physics @Duke】
    遲到的申請總結 by Lijia(本日誌系經世畢盟學員本人同意後轉載) 9號3:00收到Duke的email說application status
  • 澳門城市大學最新申請總結
    因此,在這裡,我們給小夥伴們總結一下今年澳門城市大學的研究生申請與錄取,希望對申請明年入學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3、申請人具有相應申請專業的豐富工作經驗,或者有相應申請專業的豐富科研經驗或實習經驗會對申請有幫助!!
  • 從清華數學到Princeton MFin,我的2018申請總結!
    相對科研的純粹,我更青睞與業界緊密相連的學科。相對博士五年的學習生活,我更希望能儘早走入職場打拼。當然還有其他許多理由。就這樣,我在大三暑假前夕終於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申請頂尖的金融工程專業。當然僅僅滿足基本需求是非常容易的,為了申請頂尖的金融工程項目,必須在某個或某幾個項目上非常突出。結合小夥伴們和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有些學校非常在乎你個人的數理能力,985啥的並不是太看重;有些學校注重溝通能力和實習背景這些軟實力等等。學校的側重點各不一樣。所以在備戰的過程中,如果有心儀的學校的話,可以針對性地準備。
  • 盪氣迴腸的申請總結:現在是北京時間凌晨兩點半
    ,某年某日的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情寫下這一篇申請總結呢?然而,當那一時刻到來的時候,我卻不知如何開頭。不是絲毫沒有感受,而是不只從何說起。現在是北京時間凌晨兩點半,為了寫這一篇總結,我不斷的回憶著從本科到碩士的這幾年。回憶著那些年泡過的圖書館,熬過的夜,趕過的due,為了彌補金融和數理背景的欠缺,而留在海外學習科研而不能回國的日日夜夜。一切經歷貌似很遙遠,但又很近,我甚至現在依舊能切身體會到當初熬夜後心臟的不適感。
  • Harvard生物統計PhD,文科生的生物統計申請總結
    大部分學校也會比較看重編程能力,我本人因為專業沒有開設計算機語言的課程所以在網課平臺上修了c語言,並且在科研中進行了很多編程工作來彌補。2、G、TG、T就像很多大神所言,過線即可,沒必要完美主義,應該節省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方面。我本人得益於本專業的英語訓練所以準備的還比較輕鬆,一刷搞定gre,二刷搞定託福。
  • 浙大機械學院歷史唯一Harvard、MIT機械博士,我的跨專業申請總結(強烈推薦!)
    我的mentor是我大學生涯的第一個貴人,他讓我知道了如何去快速高效地學習課內知識,如何去協調科研、學業和課外活動的關係,還在申請季我的文書準備中給了我巨大的幫助。除了我的mentor以外,世畢盟在我申請過程中的幫助也是不可或缺的,是世畢盟,讓我對海外博士申請有了清晰的認識。
  • 數學外聯 | 從清華數學到Princeton MFin,我的2018申請總結!
    其實碩士的申請相比博士來說,還是套路滿滿的。雖然金融工程是一個搶手熱門的專業,但仍是有模板可尋。首先得在各個維度上達到基準線,例如託福,GRE,GPA,推薦信,科研或實習,課外活動等等。當然僅僅滿足基本需求是非常容易的,為了申請頂尖的金融工程項目,必須在某個或某幾個項目上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