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能再玩5分鐘」,家長兩種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2020-08-14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媽媽,我能不能再玩5分鐘。」

「可是,你已經玩了半小時了!」

這是一對母子的對話,雖然平常到家,但很多媽媽聽了後感同身受。

很多孩子隨口一說,想再給自己爭取點時間玩。可惜,媽媽們卻發現,在孩子嘴裡的幾分鐘,跟實質上玩耍時,所耗掉的時間,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其實,5分鐘到底有多久?孩子可能真不知道

5歲的小舟沒玩盡興,他求媽媽「我能不能再玩5分鐘,行嗎?」

話音未落,他就被媽媽批評了。此時,媽媽正「兇神惡煞」的瞪著他,滿臉的不開心,小舟都快嚇哭了。


媽媽認為,小舟說好了要再玩5分鐘,可他卻玩玩具,玩了能有半小時,導致到了睡覺時間,連作業都沒寫一個字。現在,他竟然還想再要5分鐘。因此,媽媽徹底被激怒了。

小舟很委屈,他跟媽媽解釋:不是我貪玩,真的不是啊,媽媽,我不知道5分鐘過得這麼快!

聽了孩子的話,媽媽氣得不得了:明明不懂事,就是貪玩,還要強詞奪理,還敢狡辯

於是乎,房間裡充斥著媽媽的訓斥聲,還有孩子的大哭聲。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太委屈了。

孩子請求「再玩5分鐘」,兩種媽媽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第一種:「時間到了,不許玩了」,命令孩子停止玩耍,趕緊做該做的事情

這類媽媽會用命令的口吻,直接制止孩子玩耍。媽媽會讓孩子做這個時間段裡,該做事情。比如,到了睡覺點,就要求孩子立即睡覺。作業沒寫完,媽媽會要求孩子抓緊寫作業。

這類小孩子在媽媽的影響下,通常會有一定的時間概念,會變得越來越自律,能夠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

長此以往,孩子自律的習慣會深入骨髓,學習越來越有效率,將來步入社會也容易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第二種:「隨你便吧,不管你了」,媽媽放任不管孩子

媽媽可能覺得管孩子很累,自己心煩,孩子也不開心。於是,孩子管媽媽要時間再玩會兒,媽媽就會無底線縱容孩子,直到孩子玩累了,不想玩了為止。

事實證明,這樣的媽媽一時偷懶,孩子卻極容易養成愛拖延的習慣,變得做事不積極,很拖沓,沒有時間觀念。

這類小孩長大後,通常不太容易受同事和領導的歡迎,很可能此生碌碌無為了。


​也許,媽媽會有抱怨!孩子不聽話,說了管了又有什麼用呢?

媽媽先別生氣,孩子可能並非不聽話,他們只是認知不足,對時間的概念理解不夠

北京師範大學洪教授指出:孩子在3到4歲時,可以準確區別「現在」和「過去」的事情,能大概分得清上午和下午,但並沒有具體時間點的概念。

4到5歲時,才能夠對「分鐘」這個詞,有個正確恰當的使用。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感知季節、月份的能力,大體能了解一定的時間關係。但是,無法說明白自己幾點睡覺之類的瑣事。


5到6歲的孩子,大概能聽懂跟時間有關的詞語了,比如,孩子知道應該幾點睡覺了,能記住自己的生日日期,但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太會看時間,只是大概能理解爸媽所講的鐘表時間點。

6歲以後的孩子,才會慢慢像成人一樣,有一定的時間觀念。

也就是說,跟低齡小孩談時間,孩子未必能理解。低齡小孩跟爸媽提出的時間,其實真有可能是「順嘴一說」,他們無法準確理解,自己到底在說什麼。

對待孩子,媽媽還是要多些耐性,積極的引導孩子「聽話」,做該做的事情

①給孩子灌輸時間的概念

為了讓孩子守時間,媽媽可以多點耐性,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更準確的理解時間的含義,做一個守時聽話的好孩子。

比如,媽媽可以給孩子講解鐘錶的作用,認識其顯示的時間點。

平時,讓孩子玩耍時,規定好時間段,並在孩子剛開始玩時幫孩子計時,到了規定的時間點後,媽媽要及時提醒孩子,停止玩耍,幫孩子總結短時間裡,孩子做了什麼,讓孩子對時間有個更好的感知力。


②幫孩子立規矩,監督孩子必須守時

對於年齡大點的孩子,媽媽可以幫孩子立好規矩,具體到每一個小時,孩子該做什麼事,都可以羅列清楚。

如果孩子守時間,孩子就會得到「愛的鼓勵」,或是心儀的玩具。若是不守時間,孩子就將被懲罰,拿出零用錢上交給媽媽。當然,這類懲戒的方式,根據孩子的個性喜好不同,要區別對待。

不知道您家的孩子,對時間有概念嗎?他很貪玩不聽話,還是很乖很守時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一邊握著筆,一邊嚷著想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作業反覆出錯,爸爸被氣的快撐不住了,差點就要開打。孩子撒嬌偷懶,示弱地詢問媽媽,「媽媽,我再玩3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可好?」可是,兒子非常不聽話,還耍賴皮地求媽媽,他想再玩3分鐘手機,然後再寫作業。媽媽當然知道,兒子嘴裡的3分鐘,只是個數字。實際上,只要答應他,讓他玩,他能玩到天黑睡覺時間都不停止。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家長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我是靜香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孩子愛玩是天性,尤其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其中,而且現在的家長們為了不讓小孩子打擾自己做事情,都會給他一些電子產品,讓他自己在一邊玩。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們會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一邊握著筆,一邊嚷著想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作業反覆出錯,父母被氣的快撐不住了,差點就要「混合雙打」了。孩子撒嬌偷懶,弱弱地問媽媽,「媽媽,我再玩3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好不好?而對於孩子的這個問題,兩種父母不同的回答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塑造孩子不同的人生1、「寫完再玩」寫完作業再給你玩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 「媽媽,我再玩5分鐘」,父母兩種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將來
    孩子都非常貪玩,有的時候家長讓他去做什麼事情,總是會百般推脫。我們總是會聽見孩子要求家長,「媽媽,就讓我再玩五分鐘吧,就五分鐘。」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聽孩子的,讓孩子再玩五分鐘,可家長們都知道,五分鐘是絕對不可能停下來的。那麼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因此,很多孩子都會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但是,對於一些有原則的父母而言,總是會選擇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因為,孩子既然愛玩遊戲,那麼,如果一直縱容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把時間越拖越長,所以,就不如利用好孩子對遊戲的狂熱度,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因此,很多孩子都會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但是,對於一些有原則的父母而言,總是會選擇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因此,很多孩子都會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但是,對於一些有原則的父母而言,總是會選擇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因為,孩子既然愛玩遊戲,那麼,如果一直縱容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把時間越拖越長,所以,就不如利用好孩子對遊戲的狂熱度,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 這樣一來,孩子反而會為了玩遊戲把手頭的活抓緊做完。
  • 「再玩兩分鐘好不好」,父母的兩種回應,造就了不同人生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其實哪有孩子不愛玩的,很多家長都反映,每次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總是扭扭捏捏,要麼吵著要玩手機,要麼說要吃零食,爸爸一見狀都只能拿起棍子嚇唬孩子,可是孩子永遠都是擺著撒嬌樣,對媽媽說:「媽媽,讓我再玩一會吧,我就玩兩分鐘!」這樣的場景似乎都是千篇一律,大多數家長都面臨一樣的境況。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有個愛講條件的娃,家長應該怎麼辦?——薩姐「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隨著時間滴答滴答過去,10分鐘之後,我準備拿走平板,可他卻正玩得興起,不肯關掉平板睡覺,一個勁跟我耍賴,非要再玩10分鐘。他們不僅能意識到,自己和父母一樣有權提出要求,而且還不斷地猜測著父母的心理,跟父母「鬥智鬥勇」。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各種討價還價、得寸進尺的不合理請求時,到底應該怎麼做?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 「媽媽,我再玩一會兒」,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這樣的場景,當家長的相信會很熟悉:孩子看電視、玩遊戲,讓他寫作業,他就會說:我再玩分鐘,就5分鐘,一會兒就寫。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東摸西摸的,讓他趕緊寫,他就說:我把這個組裝完,裝完就寫。孩子看電視,父母看到孩子玩的久了就強制關電視,孩子趕忙就阻止:我就看完這一點,就一點,兩分鐘,兩分鐘就好。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你的幾種回答,成就孩子的不同人生
    晚上,唐唐在鄰居家玩,已經九點了,媽媽喊他回家,他卻說:「我不想回家,讓我再玩會吧!」怎麼勸都仍然堅持……相信這種情況,很多媽媽都遇到過。您當時是怎麼應對的呢?一般有兩種回答。第2種:一哭就哄的軟心派「看來你真的很想再玩一會,最後5分鐘,不能更多了。」孩子一哭就心軟,孩子一鬧就妥協。這類媽媽認為,止住孩子的哭聲,孩子也就開心了,把對孩子的疼愛變成了沒有原則的妥協。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  「就10分鐘,我保證!」  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  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就10分鐘,我保證!」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隨著時間滴答滴答過去,10分鐘之後,我準備拿走平板,可他卻正玩得興起,不肯關掉平板睡覺,一個勁跟我耍賴,非要再玩10分鐘。
  • 「媽媽,我就玩兩分鐘」,父母的兩種回應,成就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陪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聽話,握著筆磨磨蹭蹭,卻嚷嚷著要看電視玩手機,作業一塌糊塗,爸爸氣得簡直想要擼起袖子動手,孩子撒嬌偷懶,軟綿綿地問媽媽:  「媽媽,讓我玩會兒手機再寫吧,我就玩兩分鐘!」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是眼熟?
  • 「媽媽,我再玩5分鐘」,兩種媽媽的不同回應,影響孩子性格養成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孩子自制力差,玩手機遊戲容易沉迷,常常在父母喊他去寫作業、吃飯或者睡覺的時候,孩子都要再拖延一下:「我再玩5分鐘 !」結果5分鐘之後又5分鐘,而父母正確的教育引導,不僅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很關鍵,也影響孩子未來發展道路。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家長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依然捨不得放下手裡的玩具,只是抬起頭,央求到:「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媽媽沒好氣地說:「不行!走!媽媽等下有事呢!」哪知孩子的倔脾氣上來了。好比說,你正玩得嗨,突然有人說,停下,不許玩了,你能開心嗎?記得我小時候,跟小夥伴玩膩歪了,只要我媽不喊我,我能在小夥伴家住一個星期不帶想家的。所以,當我們單方面的、毫無商量餘地的要求孩子立刻馬上停下遊戲,其實很不人道。
  • 「媽,我把錢弄丟了」,兩種媽媽不同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媽媽說:「給你20塊錢讓你買作業本,你不是說,找回來5塊錢的嗎?怎麼一轉身功夫,錢就沒了?」原來,孩子不小心把花剩下的錢,給弄丟了,媽媽在訓娃。孩子把錢弄丟後,兩種媽媽的不同回答:5塊錢啊!媽媽要撿多少個瓶子,才能賣5塊錢給你用!」女兒見媽媽很難過,她也抹眼淚,跟媽媽解釋說:「媽,我把錢弄丟了,我對不起你。我省著點吃飯,行嗎?您別說了!」說完,女兒大哭起來,越哭越委屈。事情發生時,周圍有三五個看客,有位媽媽也來接女兒放學,恰巧看見這一幕。她看不下去了,就給了這個丟錢的女孩10塊錢,幫女孩擦乾了眼淚。
  • 「爸爸媽媽,我再玩兩分鐘」,父母的2種答案,成就孩子不同人生
    玩耍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的事情,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孩子就像&39;脫韁野馬&39;,經常玩得忘乎所以。面對貪玩的孩子,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管家長使用哪一種方式,一旦處理得不妥當,就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影響。
  • 「媽媽,我想再玩十分鐘」你的這幾種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已經九點了,媽媽叫他回家,但寧寧說:「我不想回家,讓我再玩十分鐘!」怎麼說都要堅持……相信這種情況,很多媽媽都遇到過。你是怎麼處理的?一般來說,有兩個答案。第二種回答:一哭就哄的軟心派「看來你真的想多玩一會兒,再給你5分鐘吧,沒有再多了。」當孩子一哭,父母就會心軟,一鬧就妥協。這種類型的媽媽認為,讓孩子停止哭泣,他們就會感到幸福,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無原則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