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親媽把孩子扔進垃圾桶,別將孩子作為你的「情緒垃圾桶」
在視頻中,一名約兩三歲的小男孩,站在一個黑色大垃圾桶內,不哭也不鬧,全然不知自己的處境,瞪著一雙大眼睛望向垃圾桶外的人。在這些種種壓力之下,大人情緒失控,不經意間將自己的壞情緒轉嫁到無辜的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甚至當成了父母間爭吵的「犧牲品」,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剛好被上司訓斥,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就控制不住情緒,將怒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
負責任的父母,絕不會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垃圾桶
幸好在轉角處家長停下,誰知他第一反應不是看孩子摔傷了沒有,安撫孩子恐懼的情緒,竟然上前一腳將孩子踹倒在地。「孩子太可憐了,不敢想像他當時內心的恐懼」······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緒,把負面情緒朝弱小的孩子身上發洩,實在是不合格父母的典型。可以說,越是無能的父母,越是喜歡把孩子當做自己情緒的垃圾桶。
-
孩子不是情緒的垃圾桶
那是我爸,不是她爸!」米喬為死黨出氣,打了周沈然一個巴掌。周沈然轉身逃走「我要回去告訴我媽!」一個高中生,竟然像幼兒園小朋友一樣,被別人欺負了,就放狠話「我要回去告訴我媽,讓我媽教訓你!」不得不說,是周沈然父母教育的失敗。
-
「親媽賭氣將孩子扔進垃圾桶」:你的「情緒垃圾」正在毀掉孩子
近日,一則「親媽為賭氣,將2歲孩子扔進垃圾桶」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一個黑色大垃圾桶內,站著一名小男孩。男孩仰著頭,望著圍觀的路人,不哭也不鬧。原來,一名女子因和丈夫產生矛盾,氣不過,將自己親生的孩子丟進了垃圾桶裡。
-
孩子掉下電動車遭爸爸腳踢:活成父母情緒垃圾桶的孩子內心實苦
因為自己面子掛不住,就抓起孩子來為自己的壞情緒買單,被當做父母情緒垃圾桶的孩子,內心實苦。父母離異之後,李雪琴跟著母親生活,她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情緒極其不穩定的人,這段失敗的婚姻也促使她的壞情緒達到了頂峰,李雪琴則被迫成了母親隨時宣洩情緒的垃圾桶。
-
親媽將2歲兒子當街扔進垃圾桶,網友:無語,孩子不是出氣筒
刷到一個新聞,因為和丈夫的前妻鬧矛盾,親媽居然將2歲兒子當街扔進垃圾桶!聽說過用「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垃圾桶」類似的話術來嚇唬小孩的,可是,真的把孩子扔進垃圾桶的事,還是頭一次聽說。這位母親的做法,引來很多網友的不滿。有人說,無語,孩子不是出氣筒!
-
別讓你最愛的孩子最終淪為家庭情緒的垃圾桶(一)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最弱勢的那個人,一不小心,他就會淪為家庭情緒的垃圾桶有的孩子脾氣暴躁,有的孩子膽小怕生,有的孩子敏感粘人,有的孩子一觸即怒,家長總認為這是孩子的問題,可仔細想想,這些情緒到底來源於哪裡呢?我經常在父母沙龍中做一個遊戲,請一位家長扮演孩子,並且請他在在座的家長中挑選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當挑選完家庭成員後,我就會用模擬真實家庭的方式來擺出家庭的情緒流走向。
-
孩子掉下電動車遭爸爸一腳飛踢:活成父母情緒垃圾桶的孩子苦啊
因為自己面子掛不住,就抓起孩子來為自己的壞情緒買單,被當做父母情緒垃圾桶的孩子,內心實苦。,她要求孩子完全聽從自己、用成績來回報自己。父母不是神,有情緒在所難免,不如放下戒備,允許自己不那麼完美,只有接納自己是有情緒的人,才能輕鬆地面對情緒、解決問題。
-
掉下電動車,遭爸爸飛踢:活成父母情緒垃圾桶的孩子,內心實苦
因為自己面子掛不住,就抓起孩子來為自己的壞情緒買單,被當做父母情緒垃圾桶的孩子,內心實苦。01父母的壞情緒,為何剎不住車?誠然,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為人父母尤為焦慮。父母離異之後,李雪琴跟著母親生活,她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情緒極其不穩定的人,這段失敗的婚姻也促使她的壞情緒達到了頂峰,李雪琴則被迫成了母親隨時宣洩情緒的垃圾桶。
-
別讓你最愛的孩子最終淪為情緒的垃圾桶(三)
或許,你曾經就生活在父母的爭吵中,裝滿了來自己父母的情緒垃圾,長大了,都無法倒掉這些垃圾。或許,你遇到太多的不公、受了太多的委屈,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壓抑了太多的情緒,無能為力,又無可奈何。可是,爸爸媽媽們,我們已為人父母,我們已經長大。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未來,不應該在我們一次次肆意妄為的情緒發洩中被慢慢的摧毀掉。
-
這位母親,你難道就把孩子當作發洩情緒的垃圾桶?
暑假,都要帶孩子去眼科醫院做每年的視力檢查。因為要做散瞳,要滴眼藥水,差不多要一個多小時才能複查,我家幾個孩子都安安靜靜的坐在椅子上,我看著時間,每5分鐘給孩子點一次藥水。夏日,外面的太陽熱辣的要把人烤了,眼科醫院裡,安安靜靜的,醫生護士都和顏悅色,孩子們也都乖乖的的坐著,讓人的心裡少了許燥熱,多了些清涼。
-
教育孩子時,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父母的影響也是十分大的,所以不要怪孩子,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問題。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可能會很暴躁、為人苛刻。有時候不要覺得孩子不和你親,父母脾氣不好不好,影響著孩子是不是敢和你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想要更了解孩子,那家長就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深呼吸,換種方式和孩子溝通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
孩子情緒不穩定?「標準哄法」幫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家長只有先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孩子的吵鬧與情緒失控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有的經歷,雖然有些「擾民」,但並不值得感到羞恥,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是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孩子有情緒問題,原因雖然是因為「問題」,但當孩子的情緒開始宣洩 之後,「問題」就變成了情緒。家長在這時要首先去幫助孩子抑制情緒的不合理髮洩,而方法要採取疏導而不是堵的方式。
-
推垃圾桶的「黃裙女」被抓:情緒是人最大的敵人
其中甚至還有前來調解的民警,他的孩子才2歲。有些父母不會理解孩子,用自己時代的思想來教育孩子,不進行合適的溝通,有可能在二者的爭吵中孩子的心裡就被扭曲,出現難以排解的消極情緒。04正確對待情緒問題情緒問題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長年累月的心理負擔造成的情緒問題有著嚴重的後果。所以,正確認識情緒問題是我們對自己也是對下一代的必修課。
-
「親媽為賭氣,將2歲孩子扔進垃圾桶」,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
近日,一則「親媽為賭氣,將2歲孩子扔進垃圾桶」的視頻,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這位母親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踢貓效應」。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不知道很多家長有沒有經歷過孩子「人來瘋」:孩子自己在家的時候明明很聽話、很安靜,但一旦遇到不常見到的人,就會變得喜歡胡鬧,樂於說話,甚至有一定「表演型人格」的徵兆。很多家長面這種情況時,錯誤的認為這是孩子有表現欲的體現,是孩子性格開朗熱情的象徵。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好現象,反而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體現。
-
孩子發怒不是壞事,父母應認同孩子憤怒的情緒,控制其發洩的程度
我不喜歡媽媽了,我要把媽媽扔到垃圾桶裡去!」周圍有人覺得這個孩子太沒有禮貌的,怎麼能說出「把媽媽扔進垃圾桶裡去」的話呢?也有人覺得孩子有點童言無忌,笑笑也就過去了。這位媽媽並沒有因為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這樣無禮的話而失去理智,只見她蹲下來,溫柔地跟孩子說:「你要把媽媽扔進垃圾桶裡,我好害怕呀!但是我是絕對不會把你扔垃圾桶的,媽媽是那麼地愛你,不捨得扔掉呢。」
-
孩子「人來瘋」可不是開朗,而是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表現
孩子在處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強行的讓孩子將情緒憋在心裡是不現實的。所謂堵不如疏,我們在日產生活中就要幫助孩子以正確的方式釋放表達自己的情緒。這種表達方式可以是哭、是笑,表達方式可以短促而劇烈也可能長久而含蓄,但不管哪種都是孩子自身的生理需求。
-
控制自己的情緒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偉大,5種方法教孩子情緒管理
孩子的情緒總是不穩定的,不管是哄不好的哇哇大哭還是不合時宜的咯咯大笑都是家長頭疼的問題,而想讓孩子的情緒穩定,家長們必做的則是「情緒管理教育」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教孩子做好情緒管理,不僅讓家長能省不少心,也會讓孩子更接近成功
-
孩子性格暴躁與溫柔,與母親的情緒有關,學會情緒控制很重要
這種通過犧牲自己的情緒來討好他人的方式,也容易孩子將來成長為「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內心大多都比較敏感脆弱,他們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甚至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要求。只會一味地想著如何去討好別人,長期以往,孩子也會逐漸變得軟弱,甚至喪失自我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