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唐俊雅
來自湖南瀏陽50歲的許女士(化名),平素身體健康。最近在吃小魚時,感覺有魚刺卡喉嚨,經嘗試嘔吐及吞咽後,感覺症狀消失,並未引起注意。幾天後的早上,在吃了半碗隔夜硬飯後,感覺食道哽噎,試圖喝水吞咽,卻不料喝水後竟開始嘔吐,隨即還出現了胸悶、氣促、咳嗽、咳白色粘痰等症狀。這可把許女士嚇壞了,立即前往當地醫院就診,確診為「食管瘻」。
醫生告訴許女士,食管瘻可造成消化道分泌物或者食物進入胸腔器官造成嚴重感染,需立即停止經口進食進水,只能靠「空腸營養管」注入食物,保證營養。要徹底治療,需要腔鏡下或開胸行瘻修補術。
為求進一步治療,許女士慕名來到湘雅常德醫院消化內科張桂英教授處看診,張教授在仔細詢問病史,查看當地醫院檢查報告後,評估認為可通過內鏡下為患者實施食管瘻封堵術,遂將其收入住院。
入院後,完善CT檢查發現,患者為食管-縱膈瘻,右中肺內側段、左上肺舌段及右下肺基底段可見明顯感染灶,胃鏡檢查結果示食管距門齒28cm處可見一2cm*3cm的瘻口,未見膿性分泌物。在完善相關術前準備後,湘雅常德醫院消化內科團隊攜手我院特聘專家歐陽淼教授在全麻下為許女士實施了胃鏡下食管瘻鈦夾夾閉封堵術。術後,予以留置胃管、胃腸減壓、禁食、抗感染、靜脈營養等治療後,患者肺部感染症狀明顯好轉。術後一周,複查碘水造影,未見造影劑外漏,予以拔除胃管,許女士可以進食流質飲食,觀察2日後無不適,康復出院。
據了解,食管瘻的常見病因有:先天食管畸形、晚期食管癌,食管異物,氣管切開損傷氣管後壁,胸外傷,器械損傷(食管鏡手術),食管腐蝕傷,特異性感染等。據該患者描述,醫生分析,極有可能是之前卡的魚刺並沒有去除而是刺入了食道,或者在嘔吐和吞咽時魚刺早已劃傷了食道,因魚刺較小,症狀不明顯,當患者再次飲水試圖吞咽硬飯時,致受損的食道破裂形成食管瘻。
湘雅常德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每年都會接診不少消化道異物患者,常見異物包含打火機、魚刺、雞/鴨/魚骨、鐵絲、硬幣、牙籤、棗核等。異物暫時停留或嵌頓於食管被稱為食管異物,常表現為食管異物感、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等。嚴重者可造成食管瘻、縱隔膿腫、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一經確診需立即處理。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吞入異物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以下事項需注意:
1.吃東西時需細嚼慢咽,尤其在吃魚、帶骨食物、有核的水果時,避免直接吞下魚刺、骨頭或果核。
2.避免口含食物說話、嬉笑、打鬧。
3.不要將牙籤、筷子含在嘴裡,避免口含牙籤、筷子等喝水、走路或說話。
4.任何時候都不要嘗試將鐵絲、硬幣、筷子、打火機等往嘴裡塞。
5.一旦發現吞入異物,需及時前往醫院就診,用力嘔吐、喝水、喝醋、吞飯、吞饅頭、吞韭菜或菜葉的辦法均不可取,甚至可能因為反覆吞咽、擠壓使異物越嵌越深,導致消化道穿孔、瘻、甚至刺破大血管危及生命。
[責編:李傑]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