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訊(記者 郭小川 通訊員 胡漢美)這兩天,因魚刺卡喉住進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市民程先生,怎麼也沒想到,喜歡吃魚的他,竟被一根魚刺折騰進了醫院還接受了手術。雖然他也曾被魚刺卡喉,但每次喝點醋、吞咽米飯都會解決問題,沒曾想到這個習慣性的做法,竟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兩天前,程先生在家吃魚時被魚刺卡到了喉嚨,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他習慣性地大口吞咽了好幾口米飯,感覺魚刺被咽下去了,然而就在第二天,他的腹部開始疼痛,本以為沒什麼大礙,忍了一天後症狀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嚴重。
程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通大附院就診,影像檢查顯示,其盆腔右側小腸內異物貫穿腸壁,周圍有腸道內容物滲出。在醫生詳細了解病史後,特別是得知他魚刺卡喉的細節後,初步判斷這個異物有可能是那根魚刺。
醫生手術取出被貫穿腸壁的魚刺。
情況緊急,值班的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李鵬、主治醫師馮盈為其進行了急診手術。擅長胃腸道微創手術的李鵬利用腹腔鏡對其進行手術探查,終於在末端小腸處找到已經穿孔的異物,取出後仔細辨認,導致程先生腹痛的罪魁禍首的確是那根被吞咽下去的約3釐米長的魚刺。
據李鵬介紹,日常生活中,雞骨、魚刺、棗核、螃蟹殼、甲魚骨等最常引起腸穿孔,導致嚴重的瀰漫性腹膜炎。他提醒大家在進食的時候,應保持「食不語」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要大說大笑,小朋友不要追逐打鬧,尤其是在吃魚、吃雞、吃棗的時候,要保持細嚼慢咽的好習慣,不要狼吞虎咽,囫圇吞棗,戴假牙的老年人尤其應該引以為戒。在餵給小孩子吃魚時,應該特別留意將魚刺全部剔除。
在不小心誤吞魚刺等異物後,李鵬特別提醒千萬不要誤信「偏方」,比如喝醋、大口嚼咽饅頭和米飯等,因為這些偏方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麻煩。實驗證明,把魚刺放進醋裡幾天,魚刺並不會軟化,所以魚刺卡喉喝醋是不正確的。另外用米飯饅頭等將魚刺強行吞咽進食管也不正確,因為這樣容易造成消化道穿孔等「二次損害」。當魚刺卡喉後,最好的辦法是應嚴格禁食、禁水,儘量減少做吞咽動作,儘快就醫,可以有效降低消化道異物帶來的危害,因魚刺等引發的「血案」出現的機會可能就少一些。
責任編輯:向勤如(E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