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自述:婚後才發現自己是同性戀者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同性戀越來越年輕化,對於他們來說越早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其實對自己的人生越有利,但對於一些「老同志」來說就很不幸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同性戀者在30歲左右才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相當部分是在婚後並且有了孩子後才有所發現的,小李就是這樣一位中年同性戀者,他的痛苦可能很多已婚同性戀者都經歷過。

小李今年32歲,婚齡7年,孩子6歲,去年發現自己喜歡同性,並與同事(直男)發生性關係一次,說到那次經歷,他顯得非常痛苦。

婚後發現自己是同性戀,我比其他男同性戀者更痛苦——這是小李的第一句話。

為什麼感到痛苦?

我現在進退兩難,有孩子,還有妻子,怎麼向他們交代?

你是怎麼發現自己的?

前年,單位來了一個男同事,和我差不多大,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總想朝他多看兩眼,後來天天心裡都會裝著他!

這能說明什麼?

我喜歡他。

他很帥嗎?

不帥,但很有味道,男人的味道!

所以你喜歡他。

是的。

你自己也是男人,難道沒有這樣的男人味嗎?

不是的,這種男人吸引男人的味道,可能只有同性戀者才知道。

你已經結婚,你怎麼肯定你喜歡他?

我覺得自從他出現後,我對妻子的熱情不再那麼高漲,房事時還會想著他。

以前沒有察覺到?

隱隱約約知道一些,但不知是怎麼回事。他出現後,我覺得自己的欲望特別強烈。

什麼欲望?

和男人在一起的欲望。

版權聲明:來源鳳凰網時尚頻道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鳳凰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鳳凰網時尚",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同妻」自述:就算他有「小三」 也比心裡裝男人好
    婚後第4天,他開始對我「冷暴力」了,回家很少說話,1年內都沒有碰過我的身體,後來婆婆催他趕緊要個孩子,這才勉強與我發生關係。  對話  記者:他對你那麼差,你沒有懷疑過嗎?  雨梅:沒有。因為他比我各方麵條件優越,他能和我在一起,我也挺驚訝的。
  • 已婚男人的自述:奉子成婚後,才發現婚姻充滿痛苦,我該怎麼辦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學習水平不一樣,在相處了大概幾個月後,我就發現我們不是很合適,在聊天的過程中,很多思維方式、想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中途也吵過很多次,她說我不夠關心她,不敢和我父母直接表明要娶她的決心,我說你也要體諒我,我父母辛辛苦苦培養了我,我不可能一點不顧及他們的感受。
  • 「戀愛就好,我不想婚後當別人的保姆」一個55歲女人的自述
    「戀愛就好,我不想婚後當別人的保姆」一個55歲女人的自述在經歷過一次婚姻傷害之後,很多女人就會害怕第二次婚姻受到同樣的傷害,在她們潛意識裡,總是會覺得與其結婚還不如只談個戀愛就好,畢竟婚姻代表著更多的責任,在很多二婚裡,大多都是湊活過日子,要麼就是變成他人的免費保姆罷了
  • 走進同性戀者的內心世界,他們是怎麼想的,會認為自己有病麼
    同性戀是一個躲不開的話題,因為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動物為了控制數量而天然採取的措施,據研究發現,為了控制種群數量,一個母親生下的第二個或者以上的孩子同性戀的機率比較高。另外,同性戀絕對不是一種疾病,同性戀者要面對的更多的是社會的摧殘和不滿。那麼同性戀者的心思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面對這些問題他們是怎麼想的?
  • 中國首對同性戀者宣布結婚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13日報導:自從今年一月三日曾安全(音)和潘文杰(音)公開舉行婚禮以來,正在度蜜月的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去年十一月他們的同性戀關係公開後,這對同性戀夫婦一直承受著來自家人和朋友的白眼。
  • 二婚男人的自述:婚後我才懂,丈母娘為何一直讓我換工作
    已婚男人的自述:婚後我才懂,丈母娘為何一直讓我換工作我叫孫奇,結婚前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男人,我父母早就去世了,所以我家就剩一個人了。而且我還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前妻和我在離婚的時候鬧得也不是很愉快。但是丈母娘卻總是勸我換工作,結婚後我才懂丈母娘勸我換工作的真相。原來丈母娘之所以勸我換工作是覺得我現在的工作太累了,而且總是在外地跑。丈母娘想著既然已經結婚了,就要離家近一點安穩一點。而且丈母娘還說結婚後要好好照顧我,畢竟我這麼多年自己一個人工作和生活實在是太讓人心疼了。
  • 越來越多中國同性戀者拒絕「形式婚姻」
    去年他向父母表明自己的性取向,父母極為不解,認為他有毛病。但經過小凱的努力解釋和他們自己的諮詢,這對農民夫婦帶著些許無奈接受了事實。受臉面、傳宗接代和傳統婚戀觀念等的影響,很多中國父母即便理解和寬容像小凱這樣的孩子,總還是心存遺憾。專家估計,同性戀者約佔總人口的1%-5%,在人口大國中國,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他們的存在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 同性戀者、同妻是抑鬱症的高危人群,卻很少被關注!
    因為在長輩面前難以啟齒,因為世俗道德觀念很難去除,導致了許多同性戀者不認同自己的性取向,在傳統的結婚生子的壓力下不斷地自我道德審判而患上抑鬱症,最終釀成悲劇!調查數據表明,10%同性戀因為性取向想過自殺,新聞有報導同性戀孩子的父母不堪忍受鄰居議論喝農藥自殺,還有前幾年一位男士騙婚一位大齡女博士,結婚後交代同志身份,導致女博士悲憤跳樓身亡!患有重度抑鬱症的同性戀者該如何改善現狀?
  • 莫斯科出現「同性戀獵人」 專門打劫同性戀者
    莫斯科近日出現「同性戀獵人」,專門毆打搶劫同性戀者
  • 隱形王國依然是同性戀者現實的選擇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無論這樣的興趣是否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那些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的人被稱為同性戀者。由於世界各國文化、宗教的差異,導致世界各國至今對同性戀人群還存有爭議。現在人(尤其是年輕人)一般接受,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不應劃入精神疾病的範疇。在荷蘭等國,法律已經開始逐漸承認同性伴侶的合法地位。
  • 同性戀小夥回憶部隊生活:洗澡時壓抑自己怕被發現
    嶽建波覺得自己這輩子沒有人會理解,想一死了之,但是當他準備從六層樓跳下去時,正好有個人敲門,據嶽建波稱,要不是那個人來的話,嶽建波肯定就下去了。嶽建波和李鵬是幸運的,也有很多同性戀者因為無法過自己這一關而離開了人世。
  • 心理丨同性戀者如何面對家長的"逼婚「?
    因社會大眾風俗並不太接受同性戀現象,所以同性戀者也一般不敢公開自己同性戀的身份,甚至大部分同性戀者連父母都不敢告訴,非常苦悶,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來自家庭的逼迫,會令同性戀者左右為難,一旦向家庭表明自己的性取向,家庭就炸了窩。
  • 直擊「形式婚姻」背後:同性戀者的母親們的抗拒與和解
    另有學者指出,在中國,同性戀者佔總人口比例為3%—6%,即超過4000萬名。而其中80%的男同性戀者最終會隱瞞身份與女性結婚,這些被稱作「同妻」的女子接近2500萬。另據同性戀圈內統計,選擇向父母出櫃的同性戀者僅佔總數的5%左右,沒出櫃的大多結婚或者形婚。在觀念相對保守的中國二、三線城市,形婚最為流行。
  • 同性戀者用「婚姻」方式預防愛滋病感染
    京城彩虹志願者工作站負責人、有著6年愛滋病防控經驗的肖冬表示,隨著男男性傳播成為感染愛滋的主要途徑之一,以「婚姻」的方式維繫兩人關係,或者能在圈內起到「榜樣」作用,減少同性戀者的性伴侶。肖冬表示,因為我國的同性戀婚姻尚處法律空白,因此缺少法律關係維繫的同性戀者往往會有多個性伴侶,或者經常改變性夥伴,且不採取安全的性行為,這導致愛滋病傳播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 一個愛滋病大學生的自述:別以為疾病離你很遠,它就潛伏在你身邊
    愛滋病男孩的自述男孩名叫峰子(化名),因為在中學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性取向問題,在初中就開始了荷爾蒙激素的發洩。他生活在農村,遠離城市的喧鬧,接觸的人比較單調,不會想到有一天愛滋病的降臨。哪一年峰子考上了上海的大專院校,滿懷憧憬來到上海。
  • 男方隱瞞精神疾病,婚後才發現,怎麼辦?
    在長期的執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特色,執業方向為婚姻家庭、高淨值人員財富傳承等,對離婚財產分割、財產繼承有深入研究。案件情況:王某(男)自2015年6月起患上了偏執型精神分裂症,至今未愈。2018年2月18日至4月19日一直在家附近醫院進行治療。
  • 江西「失聯狀元」自述:承認自己不是天才挺痛苦的
    江西「失聯狀元」自述:承認自己不是天才挺痛苦的 原標題: 她對媒體說,自己不想治了,因為兒子還沒找到。  看到報導,楊仁榮終於回家了。  沒人知道他這些年為什麼不回家。以下是楊仁榮的自述——
  • 美國廢除同性戀者獻血禁令但需禁慾一年 引爭議
    中國網12月24日訊 據法國媒體12月22日報導,近日,美國廢除了於1983年制訂的同性戀者不得獻血之禁令。但是,同性戀獻血者必須禁慾一年,方可獻血。這一規定引發爭議。在羅納德裡根的總統任期中,美國政府頒布了同性戀者不得獻血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