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出現「同性戀獵人」 專門打劫同性戀者

2021-01-10 網易新聞

莫斯科近日出現「同性戀獵人」,專門毆打搶劫同性戀者,莫斯科警方稱,在過去的一個月內,發生了4起搶劫同性戀者的案件。

據俄羅斯《觀點報》4月1日報導,一位名叫基裡爾的受害者向媒體表示,3月22日他在莫斯科大季申斯克巷被歹徒搶劫。歹徒通過一個名叫「大黃蜂」的交友軟體與基裡爾相識,並在聊天半小時後邀請基裡爾與他見面。

基裡爾說,「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因為這傢伙的照片太帥了,這樣的照片很容易是假的。儘管如此,我還是去洗了個澡,然後赴約。當我開始尋找他家的門牌號時,我發現沒有他家的門牌號。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場騙局。當時凌晨兩點,街上沒有人。我一轉頭看到兩個男人向我走來。我開始飛快地逃跑,但他們追上了我,拽住了我的手」。

報導稱,基裡爾表示,兩名陌生男子向他出示了警官證,心平氣和地說要帶他去警察局接受藥物檢測。基裡爾拒絕後,兩男子向他索要5萬盧布(約合5146元人民幣)。為了擺脫他們,基裡爾最後給了他們2萬盧布(約合2058元人民幣)。

基裡爾稱他沒有去報警是因為認為自己沒有證據。

據報導,在另外3起針對同性戀者的襲擊案件中,一名受害者將3萬盧布(約合3087元人民幣)交給歹徒。根據警方報告,2018年也發生過類似的搶劫事件。歹徒入室搶劫了一名男同性戀的公寓,不僅對其進行毆打還威脅要公開他的性取向,以此向他勒索錢財。據警方消息,莫斯科東區一團夥靠專門搶劫同性戀者,每周賺取50萬盧布(約合51457元人民幣)。

本文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 劉雨欣_NBJS7825

相關焦點

  • 索契同性戀酒吧受特殊照顧 記者成酒吧常客
    帕霍莫夫詢問塔尼切夫有什麼困難需要協助解決,在得知酒吧旁邊的豪華酒店在周圍亂倒垃圾後,市長專門派一名官員解決垃圾的清理問題。「媒體沒有宣傳,處理得很低調」塔尼切夫說。隨著冬奧會的臨近,政府對這家酒吧的照顧愈加明顯。去年的一次例行檢查中,俄羅斯聯邦毒品管制局連酒吧大門都沒進就給了一個「通過」。如果管制局稍微嚴格點,就要在夜總會檢查上半天。
  • 心理丨同性戀者如何面對家長的"逼婚「?
    因社會大眾風俗並不太接受同性戀現象,所以同性戀者也一般不敢公開自己同性戀的身份,甚至大部分同性戀者連父母都不敢告訴,非常苦悶,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來自家庭的逼迫,會令同性戀者左右為難這也不能怪家長,因為對於絕大多數異性取向大眾來說,對同性戀現象根本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其實對於同性戀者來說,不能接受異性為性伴侶,就像異性取向者不可能接受一個同性為伴侶的心情是一樣的。所以對於同性戀人群還是希望社會與家庭能夠包容這種現象,接受同性戀也是正常人的觀念。
  • 隱形王國依然是同性戀者現實的選擇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無論這樣的興趣是否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那些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的人被稱為同性戀者。由於世界各國文化、宗教的差異,導致世界各國至今對同性戀人群還存有爭議。現在人(尤其是年輕人)一般接受,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不應劃入精神疾病的範疇。在荷蘭等國,法律已經開始逐漸承認同性伴侶的合法地位。
  • 資料:中國同性戀調查
    專家們指出:愛滋病在中國同性戀人群中的流行趨堪憂!  因為「愛滋病」「同性戀」開始受到社會的關注,但同性戀人群及同性戀與異性戀人群中所包含的問題卻不單純是愛滋病。  主流社會對同性之間的性愛現象和當事人,最普遍的稱謂是「同性戀」、「同性戀者」,或稱「Gay」(男同性戀)、Lesbian(女同性戀);還有「別棍兒」、「基佬」等歧視性稱呼。
  • 因生產彩虹冰激凌,俄羅斯一個冰激凌製造商被指「宣傳同性戀」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俄羅斯一家冰淇淋製造商因為在包裝上使用彩虹,被指責宣傳同性戀,為同性戀張目。俄羅斯官方的婦女聯盟負責人在與總統普京的視頻會議上表示,該做法相當於對同性戀關係的「宣傳」。俄羅斯1993年將同性戀非刑罪化,但那些被認為是在宣傳「未成年人同性戀行為」的人將面臨最高50萬盧布(約49156元人民幣)的罰款。一名前議員葉卡捷琳娜-拉霍娃對普京說,「他們在為一種叫彩虹的冰淇淋做廣告,藉此悄悄地用漂亮的詞語宣傳這些漂亮的彩虹色。」
  • 越來越多中國同性戀者拒絕「形式婚姻」
    專家估計,同性戀者約佔總人口的1%-5%,在人口大國中國,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他們的存在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對同性戀是持不認同態度的。「父母一直逼著我交女朋友,逼著我結婚,為了應付他們,我曾帶了個女孩回家。但我實在不想再欺騙他們,也不想傷害別人。」小凱說。小凱有這樣的勇氣,也得益於外部環境的日益寬鬆。
  • 中國同性戀逐漸被大眾接受 同性婚姻成最大難題
    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同性戀刊物《朋友》的創辦者和主要負責人。他認為,同性戀問題的邊緣化,是由於社會對於同性戀問題的漠視造成的,社會也應承擔起責任來。  浙江愛心同志工作組負責人王先生稱,男同性戀者交友,一般通過專門的同性戀酒吧、浴池和網絡,尤其是網絡,已經成為一個最主要的交流平臺。
  • 中國首對同性戀者宣布結婚
    去年十一月他們的同性戀關係公開後,這對同性戀夫婦一直承受著來自家人和朋友的白眼。「我弟弟把我公司的所有資金凍結了,我妹妹警告我說如果我不和潘文杰分手,她就再也不叫我哥哥了。我接過來自親人朋友的幾百個電話,他們說為我感到害臊。」曾安全在四川成都一家燈光昏暗的茶館裡接受採訪時說。「但是我們彼此深愛,永遠都不會拋棄對方」,曾安全在接受《中國日報》的採訪時說。
  • 同性戀並不可怕,請正確認識同性戀
    同性戀到底該怎麼定義,可能怎麼說都會有歧義,但從此次對同性戀定義一事產生的巨大反響能看出,同性戀在社會上還是一個比較難以啟齒的一個詞彙,對同性戀的接受度還是比較低的。絕多數人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同性戀,這讓同性戀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歧視和傷害。
  • 淺談有關同性戀的研究
    同性戀從剛開始無論是在國內外都被大眾認為是一種病態,是在精神層面出現問題。但到後來的對同性戀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人們發現同性戀也與異性戀無太大差別。李玉玲提出所謂的同性戀也是異性戀性質,只不過這些個體的性器官不適用於他們的性慾罷了。並且,由於人對於同性戀者異樣的看法,致使許多同性戀者出現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現象。
  • 痛苦自述:婚後才發現自己是同性戀者
    同性戀越來越年輕化,對於他們來說越早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其實對自己的人生越有利,但對於一些「老同志」來說就很不幸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同性戀者在30歲左右才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相當部分是在婚後並且有了孩子後才有所發現的,小李就是這樣一位中年同性戀者,他的痛苦可能很多已婚同性戀者都經歷過。
  • 同性戀不再被我國統劃為精神病
    北京青年報3月12日報導:《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將於今年4月20日出版發行,在新版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精神病不包括同性戀昨天,記者電話採訪了中華精神病學會副主席、參與制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主要負責人之一陳彥方,他說,同性戀者不是精神病病人,我國司法精神病學不包括同性戀。同性戀一直被認為是人格障礙,從前,同性戀被歸類為性變態,現在被普遍接受的稱謂是性心理障礙。
  • 恐同,正在讓同性戀變成了心理障礙。
    中華精神科學會&34;工作組組長陳彥方教授說,&34;,但是考慮到一些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焦慮和苦惱,保留&34;,從而和世界衛生組織第十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0)保持一致。同時,陳彥方教授指出,CCMD-3裡的&34;和社會上普遍指的同性戀有些不同,因為CCMD-3的診斷對象只包括那些自我感覺不好並希望尋求治療的同性戀者。因此,衍生出了我們要說的主題,恐同。沒錯,不僅非同性戀恐同,同性戀也恐同。
  • 俄考慮禁制社交網站臉書 因其出現同性戀表情符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東方日報》8月6日報導,近年立法打壓同性戀的俄羅斯正考慮禁制社交網站臉書,原因是該網站出現同性戀表情符號(emoji)。俄議員認為臉書此舉觸犯法例,呼籲當局調查。俄羅斯於2013年通過《反同性戀法案》,自由民主黨參議員馬琴科日前提出投訴,稱使用同性戀emoji會讓所有用戶看到,涉嫌宣傳非異性戀關係,這是法例及傳統價值都不能容許的事。美國蘋果公司產品使用的iOS 6早於3年前推出同性戀emoji,2015年4月推出更多同性戀者及家庭組合的emoji,同時還出現於推特,但臉書目前看來是俄羅斯唯一針對目標。
  • 我國重新定義精神病標準 同性戀不再統劃為病態
    本報記者鄭淑華田利平報導《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將於今年4月20日出版發行,在新版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
  • 美國加州允許同性戀結婚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15日判定,允許該州同性戀者結婚,並且婚姻合法。消息傳出後,許多等待消息的同性戀者擁抱、親吻表示慶祝,部分同性戀者甚至在消息傳出後立刻向戀人求婚。  歡迎勝利  加州的同性婚姻之爭於2004年達到高潮。當時舊金山市長挑戰加州法律,允許同性戀者登記結婚。
  • 「我是同性戀,但我不覺得很丟人」
    「這麼惡xin怎麼可能合法」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有些人會拿這些詞來形容同性戀,但這種比例還真的不少,只是他們很少出現在正義感強的輿論中。我們看似很多人都在呼籲同性戀合法,但這些發聲的人只是少部分,未發聲的人群才算是主流。
  • 【獨家】為什麼中國的同性戀區別於全世界的同性戀?
    婚姻是組成家庭的方式,而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單元,這本身就意味著,在同性戀被完全非罪化的社會,政府不能用「男女之合」這個家庭的定義去要求所有人,不然會對同性戀者構成明顯的政策歧視,因為同性戀者也有獲得婚姻帶來的一系列權利、保障和規範的需求。
  • 美國廢除同性戀者獻血禁令但需禁慾一年 引爭議
    中國網12月24日訊 據法國媒體12月22日報導,近日,美國廢除了於1983年制訂的同性戀者不得獻血之禁令。但是,同性戀獻血者必須禁慾一年,方可獻血。這一規定引發爭議。在羅納德裡根的總統任期中,美國政府頒布了同性戀者不得獻血的禁令。
  • 全美同性戀婚姻合法 :有關同性戀英文表達
    這是同性戀團體維權的勝利,是民眾對性少數人群看法的普遍性改變,《華爾街日報》用列舉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了這一時刻,很多人已經等的太久! 1997- 7/8的人認為同性戀是錯誤的。 2004- 不到1/3的人支持同性婚姻,只有麻薩諸塞州1個州同性戀婚姻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