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性戀不再被我國統劃為精神病
北京青年報3月12日報導:《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將於今年4月20日出版發行,在新版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精神病不包括同性戀昨天,記者電話採訪了中華精神病學會副主席、參與制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主要負責人之一陳彥方,他說,同性戀者不是精神病病人,我國司法精神病學不包括同性戀。同性戀一直被認為是人格障礙,從前,同性戀被歸類為性變態,現在被普遍接受的稱謂是性心理障礙。
-
恐同教材案敗訴,判決稱「同性戀屬性心理障礙」不是「知識差錯」
,而且不符合CCMD-3、ICD-10等疾病分類標準。CCMD-3即《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 》,其中僅將「自我不和諧」的同性戀視為是性心理障礙,而由WHO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0也沒有將同性戀列為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這兩份標準均屬於衛生領域的權威性文件。
-
教材將同性戀歸為性心理障礙,法院判教材沒錯,原告:將繼續上訴
這個案件肇始於2016年,大學生西西(化名)發現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將同性戀歸類到「性心理障礙」。2017年,西西以產品質量糾紛為由,起訴該出版社以及書籍銷售平臺。終於在歷經案件3次開庭延期後,法院判決書認定,教材中提及同性戀屬於心理障礙並非「知識性差錯」,而是「認識性分歧」。面對這一判決,西西再次向法院提起訴訟,被法院駁回。她表示會繼續上訴。
-
教材將同性戀歸為脾氣緒障礙,法院判教材沒錯,原告:將繼續上訴
這個案件肇始於2016年,大學生西西(化名)發現暨南大學出書社出書的《大學生情緒健康教誨》一書將同性戀歸類到「脾氣緒障礙」。2017年,西西以產物質量糾葛為由,起訴該出書社以及書籍出售平臺。終於在歷經案件3次開庭延期後,法院判決書認定,教材中提及同性戀屬於情緒障礙並非「常識性偏差」,而是「了解性差異」。面對這一判決,西西再次向法院提起訴訟,被法院駁回。她暗示會繼續上訴。
-
你是否也把自閉症孩子當成精神病看待,如今已經被重新定義!
一直以來,由於公眾對自閉症認識的不足,很多自閉症孩子都被當成精神病看待。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專研,自閉症如今已經被重新定義,自閉症也越來越被重視起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這些人的努力——自閉症到底從何而來?
-
恐同,正在讓同性戀變成了心理障礙。
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從1980年出版的第三版(DMS-3)起,就已將同性戀剔除了精神病名錄,而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也 將 「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同時我國在2001年4月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把「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單中刪除,實現了同性戀非病理化,而此前,中國將同性戀被歸類為性變態。
-
關注|中國首例同性戀教育權訴訟案
▲ 法院提供的立案通知書究竟是怎樣的錯誤教材,讓一位學子為此苦苦奔波半年之久?原來秋白是一名同性戀者,基於對自己性傾向的疑惑,她前往學校圖書館翻閱書籍以了解更多關於同性戀的知識。然而令她感到困惑的是,圖書館中很多心理健康類、心理學類的教科書都寫到「「性心理障礙類型有:同性戀、戀童癖、戀物癖、異裝癖、露陰癖、窺陰癖等」,直接將同性戀歸為性心理障礙。有些書籍還大談心理分析、電擊和嘔吐治療等國際各大專業機構證明無效的「扭轉治療」方法及其成效。
-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為什麼我國騙婚的男同性戀那麼多?該不該結婚
2016年一名叫西西的大學生,發現在自己的教科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中,將同性戀列入「心理障礙」中的一項,和窺陰癖成了並列關係,甚至有汙名化的病態定義表述。同性戀在教材中被定義為病態行為,那就意味著同性戀要治,而且能治好、甚至要及時挽救。
-
頭條|中國首例同性戀教育權訴訟案
原來秋白是一名同性戀者,基於對自己性傾向的疑惑,她前往學校圖書館翻閱書籍以了解更多關於同性戀的知識。然而令她感到困惑的是,圖書館中很多心理健康類、心理學類的教科書都寫到「「性心理障礙類型有:同性戀、戀童癖、戀物癖、異裝癖、露陰癖、窺陰癖等」,直接將同性戀歸為性心理障礙。有些書籍還大談心理分析、電擊和嘔吐治療等國際各大專業機構證明無效的「扭轉治療」方法及其成效。
-
教材將同性戀歸為心理疾病,是錯還是對?女學生維權4年再引熱議
2015年,11名大學生向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廣東省教育廳郵寄了公開舉報信,拒絕教材對同性戀群體的汙名化。一些同性戀公益機構也通過公開信呼籲各大高校不要在教科書中將同性戀定性為疾病。然而這些民間自發的申訴最後都無疾而終。同性戀群體被汙名化維權難的問題,根源問題在於我國對同性戀群體的去病理化工作仍然有待推進。
-
女大學生不幹了,都到了2020年,還有教科書寫「同性戀是病」
、雙性戀描述為「性倒錯」,把有意願改變自身性別的群體叫「易性癖」。這本書出版於2002年,時值CCMD-3把同性戀從性指向障礙中去除的一年後,也許教材的編者沒有跟上時代吧。 然而到了2016年,在西西所閱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仍舊將同性戀列為病態。
-
同性戀=性變態?她為改教科書訴訟三年
為證明這一處知識性差錯,西西共提交了31項證據,其中包含《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3)、同性戀扭轉治療案件判決書、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對相關議題的發言等。
-
「同性戀是病」,女大學生起訴出版社,知識差錯還是認知分歧?
、雙性戀描述為「性倒錯」,把有意願改變自身性別的群體叫「易性癖」。這本書出版於2002年,時值CCMD-3把同性戀從性指向障礙中去除的一年後,也許教材的編者沒有跟上時代吧。 然而到了2016年,在西西所舉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仍舊將同性戀列為病態。
-
「定義同性戀」教材被上訴,同性戀該如何定義
近日,一則關於介紹同性戀的教材上訴案引發社會關注。2020年9月11日,西西(化名)正式寄出上訴狀,她主要控訴和反對的是暨南大學出版社對同性戀是性心理障礙的表述,此次是她第二次上訴。如果二審法院予以受理,國內首例「恐同」教材產品質量糾紛案或將迎來二審。
-
英國新出紀錄片講述中國用電擊治療同性戀 稱中國認識「同性戀不是...
這部以「未報導的世界」(Unreported World)為大標題,其中一期偷拍了「中國同性戀的電擊療法」(又是「中國的秘密」的節奏)。這部紀錄片已經上線好幾天了,拍的實在是好,什麼蒙太奇啊釣魚啊,反正外媒常用的那些小伎倆在這部片裡滿滿噠。有沒有心動想看?
-
中山大學女生秋白再磕教育部 起訴高校教材汙名同性戀
曾聯繫教材編者,有人友善有人粗暴強硬 在秋白為性少數團體權益奔走吶喊的這一年多裡,她看到了高校內關於同性戀權益「還有需要完善之處」。 「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但是時間和精力有限,需要去選擇堅持。我只選擇一項,如果這一項能夠做到真正的成功,能夠真的做出改變的話,那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了。」
-
精神科徐聲漢教授——系列故事6(同性戀)
他反對稱:自己在網上看了很多資料,要作心理治療很難,你不能說服我改變同性戀的看法。他搞的衛生經濟,從專業上看,尚與醫學有緣,可他竟對我這個醫學心理教授不屑一顧。醫生接問:那你的辦法是什麼?他毫不諱言:再這樣下去對不起妻子。在美國,同性戀是合法的,自己離了婚,走進同性戀圈子,滿足其同性戀情結,過「正常」生活,是解決問題的良策。醫生:「你這樣做就不怕傷了妻子、女兒的感情?
-
我國或成首個將網癮納入精神病範疇的國家
儘管該標準尚在等待有關部門的批覆,但消息傳出,仍然在社會上引發巨大爭議。各路專家從不同的學術觀點出發展開激辯,廣大網民也表示強烈質疑,類似「一覺醒來我就成了精神病?」,「網吧竟成了瘋人院?」的尖銳詰問不斷。與此同時,到醫院進行相關諮詢或電話諮詢的人數也明顯增多,不少人對精神病的界定標準感到不可理解和憂心忡忡。 很少有人為這個可能的「世界第一」感到欣喜。
-
同性戀有錯嗎?一男子起訴同性戀,不一樣的就是罪過?
半年前,這位名叫西西(化名)的大學生起訴了一本名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圖書,因為此書中對於有關同性戀方面的定義不太合理而有的支持同性戀的網友表示,很多專家都已經論證過了,同性戀這種事是遺傳導致的,是天生的,而且同性戀者並沒有影響到別人,這麼污衊他們本身就不合適。而西西的敗訴則從側面印證了一點,在當今時代,同性戀是一種病,這種觀點是一個主流的價值觀。其實在我看來,它到底是不是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