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有錯嗎?一男子起訴同性戀,不一樣的就是罪過?

2020-09-09 冷鋒觀察室

今天我們聊一個比較正能量的話題,就兩個字「接納」。

前幾天網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

半年前,這位名叫西西(化名)的大學生起訴了一本名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圖書,因為此書中對於有關同性戀方面的定義不太合理。但是遺憾的是,西西的起訴失敗了。

這樣的說法在當時也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對於同性戀持反感態度的網友表示,同性戀確實反常,說他是一種病也無可厚非,而且也沒有宣傳的必要。

而有的支持同性戀的網友表示,很多專家都已經論證過了,同性戀這種事是遺傳導致的,是天生的,而且同性戀者並沒有影響到別人,這麼污衊他們本身就不合適。

而西西的敗訴則從側面印證了一點,在當今時代,同性戀是一種病,這種觀點是一個主流的價值觀。

其實在我看來,它到底是不是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不管它是先天的也好,後天的也好。問題在於,我們這群「正常」的人,對於同性戀的定義,會對那些同性戀者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同性戀有錯嗎?

好像並沒有,大部分同性戀者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過著平靜的生活。他們沒有暴力傾向,而且也沒有明文的法律規定說他們這樣做是錯的。

但是呢,又好像是錯了,男不男,女不女,在我們這個極其講究傳統的國度,是不為人接受的,他和我們不一樣。

但有時這種不一樣是致命的。

大家知道同性戀在小學或者中學的人群中被叫做什麼嗎?

叫變態,噁心,腦子有病。

沒錯,全國統一。

把同性戀歸結為一種病態,只會讓暴力和排擠的事件增多。

我們總是在說要消滅歧視,要消滅暴力。可是放在同性戀的定義上,反而讓事情變得更麻煩了。

就算同性戀是一種病,那又怎樣,難道讓他們主動改變嗎?

到最後只不過就是逼著他們糾正,逼著他們自卑,如是而已。

什麼叫公平,公平就是對於一件事情最有效的處理方式。

既然說這種情況是病,為什麼要這麼麻煩,為什麼不去試著接受他們,給他們一塊安靜的土地呢?

所謂的和諧,就是在同一個社會裡不一樣的人,都能有一個安定的場所。

所以同性戀是不是病,我覺得無所謂,

他們只不過和社會上主流的人不一樣罷了。

不一樣,不是錯,

那些傷害別人的人才是錯的。

那些不允許別人不一樣的人,才是應該被受到排擠的。


你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由《冷鋒觀察室》原創,歡迎關注,帶你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教材定義同性戀是病,大學生起訴失敗:不一樣就是罪孽?
    就像教材《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將同性歸結為性心理障礙中,遭到了一名大學生的起訴,事件的最終結果是大學生敗訴,但是,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是沒有對錯優劣之分的。同性戀遭受到排斥的原因是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所以不一樣就是原罪嗎?
  • 稱同性戀屬心理障礙,同性戀為何不被社會接受?
    儘管西西敗訴了,但她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通過起訴,她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同性戀受歧視問題的關注,法院也指出「性心理障礙」這一表述的不妥,甚至有可能給出司法建議,從而起到引導社會輿論和公眾觀念的效果。A:如果你家孩子是同性戀,你有什麼想法呢?B:這個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們家庭教育是非常健康的,不可能會有同性戀。A:萬一呢?B:我都說了,不可能的!現在社會上,大部分的老年人、中年人,都是無法接受同性戀,尤其是自己的子女。
  • 男子開診所治療同性戀 拜佛念咒畫符攝魂(圖)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在北京還能找到各種奇葩的同性戀矯正法,有正規醫院稱,注射膠原蛋白可以治療同性戀,甚至有江湖術士認為同性戀就是中邪,用作法念咒來治療。 電擊療法 同性戀當精神病來治? 那是一段林意強極少提及的往事。
  • 中國同性戀狀告廣電總局第二案:同性戀不是「性變態」!
    原來,就在這條微博發布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30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頒布了《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其中規定:網絡視聽節目禁止渲染淫穢色情和庸俗低級趣味的內容,包括具體展現賣淫、嫖娼、淫亂、強姦、自慰等情節;表現和展示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如亂倫、同性戀、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及性暴力等。
  • 同性戀並不可怕,請正確認識同性戀
    最近,有一則熱點信息:女大學生起訴大學教材中將同性戀列入性心理障礙。這則新聞受到了重大的關注。該教材不僅將同性戀列入這個範疇,並且還用到了「性變態」這一詞,女大學生認為這樣描述不正確,希望出版社能夠給予修改。但是出版社拒絕了女大學生的請求,隨後這名大學生就將出版社告上了法庭。
  • 「同性戀是病」教材案敗訴上熱搜,世界上的性取向必須一樣?
    起訴的緣由則來源於暨南大學公選課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13版)中,將同性戀歸為性心理障礙,並把它描述為「性愛方面的一種紊亂或性愛對象的倒錯」。起訴者認為教材存在汙名化同性戀,希望召回錯誤的教材和更正錯誤內容,因與編者和出版社溝通無果,遂提出訴訟。
  • 淺談有關同性戀的研究
    而中國古代有周定王「裸衣合睡」;春秋戰國的「龍陽」、「分桃」;漢哀帝的同床「斷袖」;魏晉的「竹林裸嬉」。許多名士的詩歌,很多皆有同性戀影子。又如隋唐的同騎相抱,宋代的執手撫面,直至明清同性之間的關係過度密切依然普遍存在。古代對此並沒有嚴格束縛,這是自古逐漸形成的風氣而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病態。況且還不一定就是同性戀。
  • 教材稱同性戀為心理障礙遭訴:正確看待同性戀,他們並沒什麼不同
    近日,一則大學教材因稱同性戀為心理障礙而遭到女大學生起訴的新聞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在描述性心理障礙時,將同性戀列入了這一範疇,同時還用到了性變態一詞。同性戀,顧名思義就是對同性產生的一種愛情,是性取向之一。而關於性取向百度百科上這樣說道: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而心理障礙是什麼意思的?在百度百科上,有一段話描述它,其中有一句是:心理障礙強調的是心理異常的臨床表現或症狀,不把他們當疾病看待。
  • 「同性戀是病」,女大學生起訴出版社,知識差錯還是認知分歧?
    ,其中把同性戀、雙性戀描述為「性倒錯」,把有意願改變自身性別的群體叫「易性癖」。秋白的案件最終沒有立案,西西換了一個線索,以「圖書質量問題」起訴了教材的出版社。 為什麼是圖書質量問題? 我國的法律在規定侵犯名譽權案件時,被侵權的主體必須是法律主體,「同性戀群體」顯然不能成為一個合法的原告,幾經周折她最後選擇以質量問題起訴。
  • 英國新出紀錄片講述中國用電擊治療同性戀 稱中國認識「同性戀不是...
    開始,一名叫John的年輕男子在鏡頭前講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藉此暗示中國社會對同性戀牴觸的根源。然後,正事兒來了~ 儘管同性戀在中國已經不再違法,很多人包括當局還是無法接受。這位精神病專家告訴John,同性戀是思想作怪,接著介紹了一系列將他「變直」的補救措施:「一有那些想法就洗個冷水澡,跑步跑到大汗淋漓,把身體裡過多的荷爾蒙釋放出去。」隨後醫生還建議這名男子吃藥,「吃完以後,一對男人有性慾就會想吐。」
  • 「我是同性戀,但我不覺得很丟人」
    我在網上看到過幾段對話,真的很扎心:你知道同性戀嗎?「不知道但聽起來很惡xin」我是女同。「你怎麼這麼惡xin,喜歡同性」我想和她結婚。「你是不是腦子有病啊」同性戀快要合法了。要想改善我們對同性戀的看法,靠部分人呼籲是很難起到作用的,比較有用的是普及同性戀的知識,讓人們了解同性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定義同性戀」教材被上訴,同性戀該如何定義
    近日,一則關於介紹同性戀的教材上訴案引發社會關注。2020年9月11日,西西(化名)正式寄出上訴狀,她主要控訴和反對的是暨南大學出版社對同性戀是性心理障礙的表述,此次是她第二次上訴。如果二審法院予以受理,國內首例「恐同」教材產品質量糾紛案或將迎來二審。
  • 同性戀不是心理障礙,但恐同就是心理疾病,每個人有追求愛的權利
    導語:2016年,大學生西西(化名)發現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將同性戀歸類到「性心理障礙」。2017年,西西以產品質量糾紛為由起訴該出版社以及書籍銷售平臺。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學會尊重他人,這個世界幾十億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只是喜歡上的人是同性而已,這也是愛,你可以不認同,但請你尊重別人!無論在哪個方面,對不同的人和事,你可以不理解不認同,但要給起碼的尊重不是嗎?還有那些在別人評論裡說「不支持就是有病嗎?那你跟說同性戀是病的人有什麼區別」的人。在大眾的認知裡,性取向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
  • 同性戀結婚遭拒起訴民政局當事人:不會輕易放棄(1)
    原標題:同性戀結婚遭拒起訴民政局當事人:我不會輕易放棄12月16日,他和代理律師石伏龍向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訴材料,請求判令芙蓉區民政局為其辦理婚姻登記。法院已收下起訴材料,將在7天內決定是否立案。此舉被輿論稱為「同性戀婚姻維權第一案」。從說服父母到主動公開同性戀者的身份,再到提出與「男友」結婚,孫文林自嘆,「這一路走的很艱辛」。法院是否受理此案,仍充滿未知。
  • 同性戀=性變態?她為改教科書訴訟三年
    「我有很多的自我懷疑,這樣的訴訟真的有意義嗎?」再一次聽到案件的最新進展已是今年4月,開庭日期定在4月22日。西西正在香港讀研,受疫情影響,去宿遷參加庭審需要隔離14天。此後,秋白以教材監管不作為、舉報信件未被受理等理由三次起訴教育部,但最終敗訴。「現有的法律中沒有與同性戀有關的內容,所以有關的訴訟都是打『擦邊球』。
  • 資料:中國同性戀調查
    也有學者認為,「同性戀」一詞也帶有歧視性,主張並堅持用「同性愛」。目前,起源於香港的「同志」一詞,在大陸同性戀人群中普遍流行,但未得認同。  不能再躲躲藏藏的問題  小N,某公司職員,已婚,育有一女。他與妻子長期處於兩地分居的狀態,每兩周回家一次,其餘時間與同性保持著性愛關係。
  • 泰國能給同性戀做試管嬰兒嗎 ?
    在國內做試管嬰兒需要結婚證,如果是同性戀的話光是這一條就難以滿足 ,於是很多同性戀就想到去泰國是試管嬰兒,那麼泰國究竟能不能做試管嬰兒,接下來就為你詳細分析一下。如今社會對同性戀群體越來越包容,許多同性戀情侶開始想辦法借種傳代,但目前國內還不允許同性戀做試管嬰兒,而在泰國是可以做的。
  • 對話李銀河:同性戀會給教育帶來什麼?
    李銀河:「接納」與「贊同」有細微的差別。「接納」就是照他原來的樣子接納下來,不對他做出對錯的評判,「贊同」就比較肯定這事是對的。筆者:但是,即使嘴上不做評判,但父母心裡還是會有一桿秤的呀?父母能否接納孩子,但卻不認同孩子的同性性傾向?就像一個孩子犯錯了,父母要接納孩子,但卻不認同他去犯錯?李銀河:這個不一樣!
  • 如何看待同性戀,如果有一天發現自己是同性戀怎麼辦?
    我不是同性戀,但是我也不反對同性戀感覺能跨出性別的愛情勇敢又美好。這個問題,依我磕cp的經驗來,其實同性戀也沒啥,你不要壓力太大,把心態擺正,不要壓抑自己內心,有些天性的事,人是改不掉的,天註定躲不掉的,遵循自己的內心,你要相信自己,再堅持幾年可能就合法了。
  • 關注|中國首例同性戀教育權訴訟案
    然而過去半年裡,她先後嘗試給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省教育廳遞交舉報信,且信訪相關部門,均未得到實際性答覆。今年5月份,她通過掛號信的方式向國家教育部寄送了「教育部對於高校使用教材的監管職能是什麼」,「教育部對於高校使用錯誤/不符合最新國家科學標準的教材有什麼監督措施「的信息公開申請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