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沈楠】九月份的全球車市即將撥到「法蘭克福時間」,2015年第66屆法蘭克福車展將於9月15日開幕,素有世界汽車工業「奧運會」之稱的法蘭克福車展即將成為車企爭奇鬥豔的「舞臺」。
眾所周知,作為汽車工業起源地的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歷來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的風向標,而除了橫空出世的概念車和諸多全球首發的量產新車爭奇鬥豔之外,其同樣是各大車企「大佬」刷存在感的地方,任何一個車企大佬都不希望錯過這個全球矚目的舞臺,發表自己對於品牌命運和行業趨勢的獨到見解。
那麼,令中國消費者非常關注的是,是否有中國汽車業內的大佬會出現在外媒的「長槍短炮」面前呢?中國汽車圈是否應該在這樣的國際大展上「發聲」?同樣值得引發思考和討論的話題。環球網汽車頻道也盤點下哪些中國汽車圈大佬或將出現在法蘭克福。
汽車大佬之徐和誼
現身理由:寶沃首款新車面世/收購戴姆勒股份事宜
實現概率:10%以下
2015年對於北汽而言,可以堪稱是濃墨重彩的一年,多年的上市夙願終於夢圓,作為北汽掌門人的徐和誼意氣風發地在香港敲響了上市的鐘聲,7月,美國《財富》雜誌公布了2015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有6家中國車企上榜,北汽上升了41位,上升幅度為6家中國車企之最,北京汽車集團(Beijing Automotive Group)以505.66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207位,徐和誼掌舵下的北汽,正在快速地駛入全球汽車產業的目光之中。
而北汽旗下的北汽福田在國際化整合方面也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去年,其收購了早在1961年就倒閉、沉寂已久的德國汽車品牌Borgward,而在即將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擁有著中國血統的寶沃將面向全球首發其首款新車,根據外媒猜測,這是一款與奔馳GLE跨界車的尺寸接近的豪華車。
那麼,我們自然有理由相信,作為北汽集團的一把手的徐和誼,或許有理由出現在法蘭克福寶沃新車發布會現場。
除了寶沃之外,讓徐和誼出現在法蘭克福的還有一件大事。
在8月24日北京奔馳十周年慶典上,徐和誼對外宣稱,「今年底,北汽方面有望完成對戴姆勒的入股,並成為戴姆勒的重要大股東之一。」這是北汽方面對於收購事宜的公開表態。路透社隨即評價稱,戴姆勒集團目前持有北汽10%的股份。如果協商成功,那麼北汽將成為繼長安汽車與上汽集團之後,第三家投資海外車企的中國汽車製造商。
其實,早在2013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梅賽德斯汽車集團總裁蔡澈就曾表示:「關於北汽持股戴姆勒,我們的確有這樣的計劃,但細節問題仍需進一步探討和協商。」在當年2月,北汽集團與戴姆勒股份已經籤下了著名的三項股權協議,包括戴姆勒購入北汽股份12%的股權,成為北汽第三大股東;北汽取得北京奔馳 51%股權;以及戴姆勒在北京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股權增至51%。
而對於這件中德兩國汽車產業都高度關注的大事,是否也會促成徐和誼親自飛赴法蘭克福車展同蔡澈和戴姆勒相關方面見面洽談呢?拭目以待。
汽車大佬之李書福
現身理由:吉利新車亮相法蘭克福
實現概率:10%
2015年是李書福同歐洲政商圈頻繁互動的一年。從比利時國王親自造訪吉利學院,同李書福一道種下中比友誼樹,到英國首相卡梅倫協同諸多政要赴考文垂出席吉利集團收購的倫敦計程車公司新廠選址儀式,亦或是冰島總統親自在總統府宴請李書福一行,以示對吉利投資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的鼓勵和支持,在飛赴歐洲的國際航線上,屢屢出現李書福忙碌的身影。
有目共睹的是,隨著李書福大手筆全資收購歐洲汽車豪門——沃爾沃汽車之後,李書福正在逐漸成為整個歐洲汽車圈作為熟知的中國名字之一。而李書福出現在法蘭克福車展也並不是一件特別稀罕的事情了。
尤其是這次吉利同樣有新車要亮相法蘭克福。據美國媒體Autoblog8月19日報導,日前,吉利汽車首次發布了旗下全新跨界車的官方效果圖。新車或將在今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
而澳大利亞汽車網站caradvice曝光了三張吉利全新SUV車型NL-3的設計圖。該網站評論,即將在法蘭克福車展亮相的NL-3整車充滿濃濃的中國風,並融合眾多跨界元素。前臉採用「水波漣漪」式仿生設計,極具中國特色,鑽石型的吉利車標宛如一片落葉漂浮湖面,水波紋向四周緩慢延展,線條流暢。
而李書福是否會在百忙之中,抽出空親自為這款新車站臺?值得期待。
汽車大佬之尹同躍
現身理由:奇瑞多年蟬聯自主品牌出口冠軍
實現概率:10%以下
2015年是中國車市邁入到新常態特徵的一年,車市遇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而處於轉型期的奇瑞在國內的發展也遭遇到增長的「天花板」。據中汽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奇瑞整體銷量為25.24萬臺,同比增長17%。自主品牌(含觀致)銷售24.5萬輛,同比增長13.5%,首次跌出了銷量的排行十名開外。
但奇瑞並非僅僅是收穫了「壞消息」,其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確實走在了中國車企的前列。截至2014年底,奇瑞汽車已連續12年位居自主品牌海外銷量第一。尹同躍掌舵下的奇瑞出海步伐日漸穩健,更是獲得了國內外政府層面的積極「點讚」。
奇瑞今年在當選俄羅斯「最受歡迎的中國汽車品牌」,成為了第一個在該評選活動中獲獎的中國品牌之後,奇瑞在阿根廷市場也傳來捷報,上半年在阿根廷汽車市場同期下跌18%的情況下,奇瑞實現了逆勢增長44%的成績。在中國商務部和巴西工貿部共同舉辦的中巴工商峰會上,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了奇瑞汽車與巴西雅卡雷伊市正式籤署奇瑞巴西工業園項目。
憑藉著龐大的出口數量進階為中國汽車海外新「名片」的奇瑞,雖然不會出現在法蘭克福車展,但這並不代表尹同躍和奇瑞對於歐洲市場沒有野心。2012年,奇瑞就聯手歐洲的老牌豪華汽車品牌——捷豹路虎,斥資百億成立了中國汽車市場最晚的一個合資項目——奇瑞捷豹路虎,尹同躍和奇瑞的名字也被歐洲汽車圈所耳聞。
在國內市場處於「緋聞」之中的奇瑞和尹同躍,這次是否會抽身出現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為奇瑞汽車駛入歐洲市場探探路呢?
汽車大佬之魏建軍
現身理由:文德恩曾經現身長城展臺
實現概率:1%以下
哪家中國車企的展臺讓文德恩和大眾的高管流連忘返?答案或許只有一個——長城汽車。為國人所熟知的是,在去年的北京車展上,德國副總理加裡布爾親自來到哈弗展臺參觀,德國大眾集團高層更是組團「探班」哈弗展臺,包括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馬丁·文德恩和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在長城展臺長時間觀摩產品。
高傲的德國人用實際行動透露出一個信號:哈弗和魏建軍在汽車研發方面的嚴謹態度獲得了國內外對手以及消費者的認可。
而文德恩和大眾並不僅僅是局限在展臺上觀摩長城產品,在產品研發方面甚至傳出了向長城拋出橄欖枝的傳聞。今年4月,德國經理人雜誌援引大眾內部消息,稱德國大眾正計劃與中國長城汽車合作開發新車型。經理人雜誌披露,經雙方討論,大眾或選擇入股長城汽車。
但一向堅守自主品牌成色的魏建軍怎能「自毀長城」?近日,其公開明確闢謠稱,該則新聞實屬「傳聞」。「我自己都不知道這回事(大眾入股長城)。」
而環球網汽車頻道認為,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大眾和文德恩屢屢現身長城展臺,魏總不妨也遠赴歐洲,在大眾的「主場」——法蘭克福車展上也去看看大眾汽車的最新研發進展。
但顯然現實是骨感的,一直堅守保定的魏建軍沒有多少心情去萬裡之外的德國車展「湊熱鬧」。8月產銷快報顯示,長城汽車單月生產6.09萬輛,1-8月累計生產52.6萬輛,較去年同期上漲19.79%,單月銷量為5.82萬輛,1-8月累計銷售52.1萬輛,較去年同期上漲17.13%。2015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7.17億元,同比增長19.30%;營業收入371.15億元,同比增長30.10%;利潤總額57.18億元,同比增長19.95%。
但在一片看漲的同時,魏建軍最為看重的衝擊中高端細分市場的H8和H9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有媒體披露,推遲兩年上市的哈弗H8的4個月累計銷量僅為4786輛,遠遠低於H8將衝擊月銷5000輛的目標。魏總和哈弗團隊正在全力聚焦在新常態下如何迅速提升H8/H9銷量的現實課題上什麼時候去看看大眾有什麼壓箱底的「橫貨」,並不在魏建軍的工作計劃表之中。
汽車大佬之朱華榮
現身理由:第一時間了解世界研發潮流趨勢
實現概率:1%以下
放慢增長、競爭白熱化的中國汽車市場,哪家中國車企能夠逆勢增長?誰是目前最為風光的自主品牌?朱華榮掌門的長安可謂是不二的答案。
在哀聲一片的當下,長安卻顯出勃勃生機。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長安汽車累計銷售汽車180.7萬輛,同比增長7.7%,連續8個月保持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第一增速。其中,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同比增長11.4%。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66.6萬輛,同比增長34.2%,連續8個月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銷量第一。
為何長安能夠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朱華榮在最近的一次露面中坦言,「長安這十幾年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不折騰,領導不折騰,中層人員不折騰,技術專家不折騰,按照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而長安汽車堅持的就是以技術創新為突圍路徑,「扎紮實實做好產品,把握需求」,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發使得產品和品牌取得「量變到質變」的蛻變。而不惜成本建立覆蓋了全球的研發網絡,從研發之初就瞄準了外資品牌敵手,是朱華榮和長安的「殺手鐧」。
長安內部人士之前接受環球網汽車頻道採訪時,曾經表示,「長安汽車會把每年銷售收入的5%用於技術研發,上一個五年,長安汽車共投入160多億元用於研發,而在下一個五年資金投入將增至300億元。據悉,2003年至今長安汽車已先後在義大利、日本、英國、美國設立研發中心。」
德國作為汽車工業的起源地,一直都是世界汽車行業研發趨勢潮流的匯聚地,而法蘭克福車展也堪稱世界最新汽車技術研發的「風向標」,立志充當中國汽車陣營「老大」角色的長安汽車,一直以來都非常堅持技術研發為重的發展方針,而法蘭克福車展對於技術咖出身的朱華榮而言,或許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長安汽車未來在同西方汽車企業技術交流競爭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或許法蘭克福車展是朱華榮尋找靈感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