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
拼音:chūnhuāqiūyuè簡拼:chqy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指春秋佳景
解釋: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例子:冬天去了,春天又回來了。吟誦這些詩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裡。(於漪《我與〈千家詩〉》)
春生秋殺
拼音:chūnshēngqiūshā簡拼:csqs
解釋:春天萬物萌生,秋天萬物凋零。
出處:唐·白居易《賀殺賊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臨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載之德,順春生秋殺之令。
落葉知秋
拼音:luòyèzhīqiū簡拼:lyzq
近義詞: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用法:複句式;作謂語、賓語;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
解釋:看到地上的黃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變化
出處:宋·唐庚《文錄》:「仙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臨去秋波
拼音:línqùqiūbō簡拼:lqqb
解釋: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
明察秋毫
拼音:míngcháqiūháo簡拼:mcqh
近義詞:洞若觀火、明查暗訪反義詞:不見薪新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例子: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清·沈復《浮生六記·閒情記趣》)
謎語: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