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是怎麼煉成的 | 校長專欄

2021-02-07 桂林和諧心理諮詢中心

前幾天,謝校長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

在幾種情況下,人有可能被廢掉:

一是沒有理想信念和目標,缺乏追求,空虛無聊至死;

二是不願外出與人交往和活動,整天宅得要死;

三是貪圖安逸和享樂,懶得要死;

四是凡事拖拉,賴著不做,把自己拖死;

五是誇誇其談,光說不練,假得要死;

六是整天不做正經事,沉迷於遊戲和玩耍,娛樂至死。

結果,評論區驚現了很多「人才」

明明是「六廢」啊喂!

雖然80、90後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

但精神上的「骨氣」卻無法和父輩們相提並論

......

前來諮詢的孩子中

有不少人表示,最大的夢想就是

有網絡、手機、遊戲

玩到地老天荒!

先成為宅男宅女,最後淪為啃老族

「啃老族」的人數在不斷增長

關於這個社會現象

我們聽聽校長怎麼解讀的吧!

「啃老族」又稱「傍老族」或「尼特族」,這個詞最早源於90年代末的英國,是指那些有工作能力卻整天宅在家裡,經濟上完全依靠父母生活的年輕人。

調查表明,歐洲、美國和日本,15—35歲的年輕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屬於「啃老族」。

中國雖然沒有明確的調查數據,但粗略估計,「啃老族」的比例恐怕還在歐美和日本之上。這個龐大的數字,已成為無數家長的心頭之痛和全球性的社會難題。

「啃老族」儼然成了生命之殤、家庭之痛和社會之重。

也許,大家最想知道的,還是「啃老族」是怎樣「煉」成的?

每一個「啃老族」形成的過程,各不相同,但其心理上的缺陷是差不多的。

從心理的角度看,「啃老族」是尚未實現心理獨立的「精神上的未成年人」,是嚴重社會適應不良導致的社會功能低下或喪失的人,是行為模式上退縮和逃避的人,是追求完美而又行動力欠缺的人,是得過且過缺乏責任感的人,是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生命不接「地氣」的人。總之,他們是一群心理上有障礙和人格上不健全的人。

這些心理缺陷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尤其是自我成長,息息相關。

家長過度關愛,孩子自我;過度保護,孩子無能;過度期望,孩子無望;過度指責,孩子自卑;過度幹預,孩子逆反;過度教育,孩子厭學。這種「過度式」家庭教育環境,反而成了孕育「啃老族」的溫床。

中國登峰造極的應試教育,孩子學到的是陳舊的死的知識,培養的是僵化的思維模式,失去的是活潑好動、天真無畏、敢於探索和實踐的天性,到頭來,孩子是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地進去,呆若木雞、死頭爛眼地出來,得到的是一張越來越貶值的文憑。拿著這樣文憑的孩子,進入社會才沮喪地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又沒有信心和決心從頭再來,只有退回到家裡宅起來,先成為「宅男宅女」,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升級為「剩男剩女」,最後就會不可避免地「修煉」成一名「啃老族」。

當今社會正處在信息化時代,日新月異,生活節湊快,競爭激烈,生存和發展的壓力極大。新一代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猶如溫室裡的花朵,在經歷了應試教育的畸形摧殘之後,已是七零八落,創傷累累,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難以應付職場殘酷的競爭和無處不在的工作壓力。這種巨大的反差,使得原本不想成為「啃老族」的孩子,無可奈何地潰退到家裡。

中國的傳統觀念和改革開放的紅利,溫飽無憂的家和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以及電腦、智慧型手機,為「啃老族」的最後誕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就當下而言,要避免「啃老族」的命運,還得從自我成長,培養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入手。

自我成長是一個自我覺察、自我激勵、自我學習和自我行動的過程。

自我覺察就是敏銳地觀察和覺知自己所思所言所行背後所隱藏的心理動機,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儘量避免和減少負面情緒對自己的幹擾,爭取過一種更加自主和更理性的生活。

自我激勵就是不斷以新的目標、自我認同和成就感來給自己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人不能沒有目標,目標就是方向和動力,所以,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善於給自己樹立起能凝聚精氣神的理想和目標,並通過不斷地自我認同、自我接納和目標達成所帶來的成就感,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強大。

自我學習就是要樹立起「大學習」的概念,除了「讀萬卷書」之外,還要「行萬裡路」。學會觀察,向大自然學習,認知和領悟知識的活水源頭;學會思考,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學習,掌握最具活力的原生態知識。

自我行動就是要自覺地去踐行,實現知行合一,讓生命的意義寫在行動上。自我行動是上述目標、激勵和學習的落腳點和總成,是實現自我成長的必由之路。

聽說轉發之後都變漂亮了~可截圖到後臺,有驚喜紅包領取哦!

 

相關焦點

  • 獨立的孩子是怎麼煉成的?
    看著這個孩子的背影,我想起了我們學校門口那些送飯的家長,想起了新聞報導裡的那些啃老族……每一個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家長怎麼培養,決定了孩子的成長方向。獨立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是家長慢慢放手才能煉成的。
  • 「啃老族」怎麼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啃老族」怎麼表達? 2007-06-06 12:19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啃老族」是當今緊張而忙碌生活的產物。有這樣一個句子:這個啃老族已經30歲了,但仍然依靠他的父母生活。
  • 「啃老族」已過時,新型「啃小族」來臨,這一代人是怎麼了
    說起「啃老族」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見到啃老族。至於什麼是啃老族,那無非也就是自己成年了、到了該參加工作的年齡了,卻不去工作,整天呆在家裡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吃父母的、穿父母的、用父母的。
  • 心理學視角:論公主病是怎麼煉成的?
    劉小玲:我閨蜜是一個很雙標的人,特別小氣,她自己不能接受任何人的羞辱,但是她卻很喜歡羞辱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都不知道怎麼和她相處了。聽完朋友的描述,不禁讓我想起給國家製造麻煩的兩位「公主」。3月15日,一公主在隔離點拒絕喝白開水,堅持要喝礦泉水,該公主甚至怒斥沒有人權。
  • 「啃老族」現象為什麼越來越多?你了解「啃老族」嗎?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們並非找不到,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齡都在23-3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2014年6月,山東立法禁「啃老」引發熱議。(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哦!
  • 用英語表達「啃老族」
    「啃老族」是當今緊張而忙碌生活的產物。有這樣一個句子:這個啃老族已經30歲了,但仍然依靠他的父母生活。有人是這樣翻譯的: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n his parents。
  • 怎麼會有越來越多「啃老族」呢?看看啃老族形成的這三個原因
    「啃老族」是社會共同的產物,肯定不是一點、兩點原因的導致的。怎樣才算啃老族?啃老族實際上最初起源於英國,英文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簡稱NEET,後被臺灣地區音譯稱為尼特族。
  • 年輕力壯卻甘當「啃老族」,請問知道「羞恥」二字怎麼寫嗎?
    (正文1298字,閱讀約4分鐘)「啃老族」應該是近十餘的產物,最初只聽說日本等國家有宅在家裡做此一族的年輕人,但不知從何而始在我們身邊也出現了這樣奇葩的一族。其實,「啃老族」不是找不到工作,他們或是不願意出來工作,或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而依靠父母的救濟。最讓人氣憤不已的是,當「啃老族」遭到大家的斥責之時,往往還會振振有詞,說生活所迫、壓力太大、無法面對社會等等,說到這裡小編都替你們害臊,看看你們的父輩們,難道他們的拼搏之路就不艱難嗎?難道他們就沒有壓力嗎?但他們知道奮鬥,他們知道進取,他們知道自己肩膀上有著責任,再看看你們都做了些什麼?
  • 「啃老族」顛覆「養兒防老」
    謎底:啃老族!啃老族,英國舶來品,英文為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英文簡寫為NEET,意為「沒學上,沒工作,沒培訓」的二、三十歲年輕人。他們雖已成人甚或為人父、為人母,但卻難以「物質斷奶」,一切支出統統靠父母買單。
  • 啃老族沒有解決,啃小族又陷入爭議,啃老又啃小,這屆父母怎麼了
    文丨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大家一定對這個詞並不陌生:啃老族。啃老族是指一些有工作能力的卻放棄就業機會,賦閒在家的人。這些人的衣食住行,吃喝花銷都依靠自己的父母。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人群」。社會上的啃老族的現象越來越多,就在大家對啃老族束手無策時,一種新興的群體誕生了,他們把觸手伸向了自己孩子的身上:孩子的學習是為了家庭多賺錢;孩子工作了,工資要全部上交家長;孩子結婚了,每月都要給家人打錢,家長的一雙襪子都需要孩子過去洗。
  • 從「啃老族」的英文翻譯說起
    近年來中國有一個流行詞語「啃老族」,意思大家都明白,翻成英文卻有點難辦。直譯過來的話,Elderly-Devouring Young Adults似乎最為貼切,我在一篇四六級英語作文範文中看到過類似的譯法。這個說法英語國家的人們看是絕對看得懂,聽起來則有點費勁,但是最多說上兩遍人家一定會明白你的意思。
  • 如何看待農村的啃老族?你知道什麼是農村啃老族嗎?
    今天想和大家談談的是關於農村的啃老族,也不知道為什麼腦子裡面突然就浮現了這幾個字,我所理解的農村啃老族,大概就是那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到了合適的工作年齡卻一直宅在家裡,不願意跟隨城市的潮流與同齡的朋友工作,沒有自己的積蓄沒有更高的追求活在當下的年輕一族吧。
  • 啃老族是怎麼造成的?父母做好3點,幫助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為什麼當代社會出現了很多成年之後還依賴父母生活的&34;啃老族&34;?幼兒教育專家認為,&34;啃老族&34;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原因:啃老族的誕生多半是因為兒時父母過於溺愛的行為而導致的。
  • 翻譯備考 | 關鍵詞漢譯英 | 042 |「 啃老族」
    "啃老族"指既沒有上學、也沒有就業、或接受職業技能培訓,而必須依靠父母養活的青年人。英國英語中,NEET指啃老族的一員,NEET group 指啃老族群體。4.大多數啃老族在小時候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缺乏獨立應對社會的自信和能力。
  • 新東方:"啃老族"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潮英語>正文新東方:"啃老族"用英語怎麼說? 2015-11-24 10:36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謝昕呈   其實「啃老族」這個概念前幾年就已經有了,它大概指那些過了找工作應該獨立的年齡以後在經濟上還過度依賴父母的人。
  • 「啃老族」折射人才消費短視
    調查稱,面對就業壓力,「啃老族」悄然出現,他們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溺愛導致獨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勞精神不強、依賴心理嚴重。尤其是近幾年,大學畢業生數量增長快,就業壓力加大,一些學生在找工作過程中對家庭有較大的依賴感,「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據了解,目前在國內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啃老族」的現象。對此,媒體和專家學者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為什麼「啃老族」變得越來越多了呢?
    近年來,「啃老族」越來越多。什麼是「啃老族」呢?「啃老族」——是指已經成年並有一定的謀生能力,但在生活上仍然需要父母來供養。所以我們作為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些行為,你做得越多越容易傷害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的自我探索性變弱,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啃老族」。
  • "啃老族"用英語怎麼說?
    其實「啃老族」這個概念前幾年就已經有了,它大概指那些過了找工作應該獨立的年齡以後在經濟上還過度依賴父母的人。最近有學生問我「啃老族」用英語怎麼說,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歡迎轉發!轉載請務必註明:此文章轉自平臺謝昕呈,微信公眾號為xiexinchengsteven「啃老族」一般有以下幾種翻譯:(請注意單複數)1. neets2. boomerang children/kids/generation
  • 「啃老族」最多的國家,超400萬人「家裡蹲」,一輩子沒工作
    我們所說的「啃老族」就是長大了也不出去工作,還賴在家裡依靠父母來養活。  他們的啃老並不是說剛畢業在家待著暫時的過渡一下,而是長期的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工作過。  啃老族他們在剛畢業的時候就依賴父母,並且時間越久就越不想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日復一日的待在房間裡不見天日。父母健在的時候依靠父母,但如果父母雙雙老去那無疑會成為政府的負擔,所以啃老這種現象還是要重視的。
  • "啃老族"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啃老族"用英語怎麼說 2012-04-06 14:41 來源:網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