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拖拉機觀光 雲南茶馬古道:山路顛簸 好特別!

2020-12-15 行走的晨姐

於從小生活在城裡的人來說,坐拖拉機在百轉千回的崎嶇山路上觀光看風景,絕對新鮮刺激。

去雲南麗江的三股水景區觀光旅遊,被當地人告知回程會有特別的體驗。景區不走回頭路,要走出大山到停車場,原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是景區觀光車大巴車,竟然是拖拉機,著實沒想到。

三股水所在地,是茶馬古道重地,是舊時通往麗江和入藏的三岔路口,這裡依山傍水、地勢險要,同時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民俗和民風,沿途可看到當地人開著拖拉機下地幹農活。

據介紹,拖拉機在當地農村人家比較常見,用拖拉機作為載客的交通工具,這是緣於當地自然條件的限制,也是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特色觀光的一個元素。

於遊客而言,許多人是第一次乘坐拖拉機,倒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車後座上張貼的藍色溫馨提示,語氣霸氣。

這條通往外界的山路位於金沙江畔,有九曲十八彎,車一路爬坡,大多是U字型彎,時而是180度拐,時而是非常的陡坡。

拖拉機的減震效果差,即使是在修好的公路上爬坡,突突的聲音很大,車後身甩來甩去有點顛簸,每個人只有緊緊抓著車上的欄杆,好像才感覺安穩些。

車一路全在山中盤繞,沿途風景優美,司機可能路況太熟,開的還較快,但讓乘坐的遊客如坐過山車,一路尖叫。

大約20分鐘後,穿過一座大山,才走出來,人們懸著的心才逐漸回復平靜,有人說還沒坐夠。回味剛才走過的險路,人們倒是十分佩服這開拖拉機師傅的高超駕駛技術。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點普洱(1998)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夢想照進現實……
    2016年7月末的一場大雨後,我以一個旅遊業新人的身份,站在普洱市北部區旅遊環線臘梅坡大橋頭,舉目可見正在分秒必爭忙建設的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施工現場。這是雲南湄公河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滇藏茶馬古道零起點、馬幫集結出發的地方,按照5A級標準打造普洱城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景區。眼前是鬱鬱蔥蔥的山林,腳下是泥濘不堪的便道,耳邊是斷斷續續、忽遠忽近的各種機械的施工聲。
  • 人,當詩意的生活——雲南茶馬古道挑戰之路
    雲貴高原是我國的第四大高原,海拔多在800米到2500米之間,雲南是中國的最西南地區,聚集了很多的民族,中國有56個民族,雲南就佔了52個,古滇文化、茶馬古道都使雲南這個邊陲城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這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線路。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新「茶馬古道」:普洱泛綠玉葉香
    無量山中,茶馬古道哀怨的駝鈴聲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裡;黃草壩上,歡快的採茶歌繚繞在茶葉泛綠的深山密林,一派優美的世外桃源風光。無量山風光無量山下,距普洱市景東縣城17公裡,坐落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落——錦屏鎮溫卜村。這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共有農戶522戶1891人,耕地面積1800畝,林地面積51510畝。
  • 「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嘉年華暨『茶馬古道』雲南地方主題即開型...
    雲上融媒新媒體中心發布 11月28日,中國體育彩票2020嘉年華暨雲南地方主題即開票發售儀式在普洱茶馬古城旅遊小鎮茶馬廣場舉行,現場豐富多彩的表演和活動把氣氛不斷推向高潮。現場,極具雲南特色的地方主題即開型體育彩票「茶馬古道」正式亮相,成為最大亮點。
  • 探尋千年民間商貿通道,為什麼要遊安化茶馬古道?
    今天,905就帶你遊一遊位於湖南益陽的安化縣茶馬古道。從湖南省會長沙開車前往安化縣茶馬古道,大約需要4個小時,若非自駕,也可以選擇乘坐高鐵轉汽車的方式到達風景區。贊曰:「天餘缺憾人能補,神著先鞭石不頑;好是津梁通兩岸,行人到此盡歡顏。」
  • 「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發布 雲南重推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
    期間,雲南重點推介大環線東南段「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以及怒江州旅遊資源。大環線設置4條支線線路,即北段—西段為「絲路文化經典線」,南段為「邊境極限體驗線」,東南段為「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東段為「大香格裡拉人間樂土線」;6條主題線路,分別是絲路風沙沙漠探險線、青藏天路風情體驗線、唐蕃古道民族文化線、大漠高原秘境線、川藏大北線、318中國景觀大道川藏線;56條世界級徒步旅遊線路,包括西藏10條、青海6條、川西10條、甘肅6條、雲南14
  • 偷窺澡塘會 走另類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裡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易通道。形成於漢藏民族「茶馬互市」的貿易往來,積澱著唐代以來近2000年的歷史。     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由雲南普洱經大理、中甸、德欽等地到西藏,另一條線路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遊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於此。
  • 「茶馬古道」重要驛站,中國茶鄉,雲南普洱市
    公元前109年, 漢朝徵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置益州郡, 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不韋、嶲唐、比蘇、邪龍、葉榆、雲南等縣(據點)劃入益州郡, 「勐達光」忙於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 今普洱境分屬各地傣族土目。普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東臨紅河、玉溪,南接西雙版納,西北連臨滄,北靠大理、楚雄。
  • 茶馬司是茶馬古道最佳見證
    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茶馬司遺址前不久,雲南茶馬古道研究專家李旭的新書《茶馬古道——從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出版。自1986年開始,30多年來,李旭幾乎不間斷地行走於茶馬古道,不僅參與了茶馬古道開創性考察和命名,還持之以恆地進行了深入的探訪和研究。
  • 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沿著歷史漸漸清晰起來的脈絡,我們的眼前又一條古道遺蹤呈現出來了,這就是坐落在徽縣榆樹鄉火站村,在歷史的煙雲裡沉睡了千年的茶馬古道。榆樹鄉坐落在徽縣的東北部,在現今的地理位置上並不算是最偏遠的荒僻之地。我對它最早最具體的認知是和板慄、野草莓聯繫在一起。
  • 茶馬古道震後一周年修復重生:一條古道 三種生態
    4月10日,在雅安做生意的北京人岑培雷想和記者一起去茶馬古道「踩點」。這一次,與前兩年在蘆山單純包下200畝地種茶不同,他已在心裡許了一個大大的願:與茶馬古道一起新生。岑培雷的信心來自茶馬古道雅安段的修復規劃。茶馬古道不僅是一項文物修復工程,借力災後重建,它已經衍變為關係民生的安居工程、輻射產業發展的經濟坐標。茶馬古道的文化重建之路,也是一條文化、經濟與民生的復興之路。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在「一帶一路」倡議在多個領域被延伸的今天,沿著安化茶馬古道在歷史上的腳印尋覓,不難發現,安化茶馬古道和黑茶在歷史長河中所承載的不僅僅是跨區域的貿易往來,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與交流。 悠悠歷史長河裡,西北大地上嗒嗒的馬蹄聲,綿延千年,一個關於茶馬古道的故事仍在繼續……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梅山文化的發祥地,湖南益陽的安化縣,悲壯的茶馬古道你體驗過嗎
    在雪峰山脈北段,有一塊清涼避暑的勝地,四面環山、峰巒疊嶂,因地形如文房硯臺,常年雲霧繚繞,故取名「雲臺山」,雲臺山村也因此而得名,採茶、露營、篝火晚會,看雲海、觀日出,是生態觀光、休閒旅遊、度假體驗的絕佳去處。
  • 茶馬古道雕塑,迴蕩動聽的馬鈴聲依然記憶猶新
    茶馬古道是我國西南地區一條經濟、文化交流的貿易通道,在古代地區貿易與文化交流融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儘管茶馬古道的歷史地位不容替代,但是比起絲綢之路來,茶馬古道的名氣就小了很多,正因為此.讓更多的人了解茶馬古道的歷史來源就顯得尤為重要。
  • 雲南祿豐第二屆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節開幕 金山古鎮借力民族文化擦亮...
    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龍彥)熱鬧的長街宴、精彩的民俗表演……9月26日,以「古道金山,茶馬盛世」為主題的第二屆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節暨金山古鎮文瑞街北段開放慶典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金山古鎮內舉行
  • 走茶馬古道 看山清水秀 「我在那柯裡等著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秋去冬來,吉林省長春市市民張友樹又邀約親友開上房車,從東北自駕來到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那柯裡村,「去年我們來這裡住了8天,感覺特別好,就想著今年還來」。那柯裡好在哪?儘管震後恢復重建,政府幫村民蓋好了房子,可對於未來,大家心裡依然沒底。「做好茶馬古道大文章!」經過反覆調研,當地確定了發展思路。寧洱曾經是普洱府衙所在地,從這裡始發的條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遠銷八方。出縣城10多公裡,是古道驛站那柯裡。古道邊的綠水青山鬱鬱蔥蔥,各家各戶都有故事流傳。
  • 20公裡徒步馬拉松,在普洱走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
    雲南境內的茶馬古道大多山高路遠,歲月變遷,如今可供普通遊人徒步穿越的遺址並不多。普洱城北有兩段古道,難得完整保存下來,經過修繕後,平日常被戶外愛好者踏足。2019年10月,此地舉辦了「首屆普洱茶馬古道徒步馬拉松大賽」,全程約20公裡,吸引千餘人參加,我也帶著57歲的母親在「家門口」走了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高架橋邊的古道 本文圖均為 丁子凌 攝茶馬古道的茶從何而來?
  • 小學五年級音樂課《茶馬古道歌》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可以這樣寫
    如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歌》是一首簡單的三聲部合唱歌曲,主旋律朗朗上口,是典型的雲南民歌。和聲節奏鮮明,具有跳躍感。
  • 奔馳大西南的奧鈴輕卡幫 演繹著後茶馬古道時代的精彩
    在古代,以背夫、馬幫和犛牛駝隊為運輸載體的茶馬古道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貿易通道而存在著。達達的馬蹄、淡淡的茶香和陣陣的駝鈴演繹著西南地區的盛世繁華。如今,茶香散去,馬幫無跡。在海陸空交通發達且效率至上、效益為王的今天,西南地區的物流人通過勤勞樸實的性格向前奔跑著,並不斷探索適合西南地區地形特點的運輸利器來助力他們的物流事業。